导 航
楼主: Diabolik

[城建规划] 平安大街启动环境整治提升,张自忠路先行示范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0:25:49 来自手机 |



首条不停车胡同诞生

2018年,东城区诞生了区内首条不停车胡同——西总布胡同。这条长754米、宽5米的胡同,实现不停车足足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长安街往北、金宝街往南,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就是西总布,它拥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地理优势。尽管地处黄金地段,但西总布仍有着和北京其他胡同一样的顽疾。架空线如‘蜘蛛网’、开墙打洞、违建密集、机动车乱停乱放,胡同内经常堵得水泄不通。

这些顽疾,犬牙交错、互为因果,牵一发而动全身。2017年4月,建国门街道和区城管委等部门联手,从这些顽疾着手,对西总布胡同启动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

很快,架空线入地了,头顶的蓝天亮出来了;开墙打洞封了、密集违建拆了,眼前的乱象消失了;可横七竖八的车往何处去,一时困住了治理者的脚步:胡同寸土寸金,现有空间已十分逼仄,新的停车位如何“无中生有”?

建国门街道将目光投到了驻街单位、胡同南侧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博物馆旁现有停车场停车不规范、不饱和,经过重新施划,挖潜出70个停车位,刚好与西总布胡同居民停车需求吻合。依据2018年5月出台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不论是胡同居民车辆,还是社会车辆,在胡同停车需入位、需收费,“就近停、免费停”成为历史。

2018年4月12日,西总布开始实行不停车,街坊四邻们争相在社交网络上晒起了天蓝地净、胡同静美的景色。

开辟了新车位,如何与居民在家门口免费停车的多年习惯做斗争、如何清走见缝插针的社会车辆,也是实现不停车的关键。通过建立机制、居民自治,渐渐地,到2018年6月,西总布胡同真正实现了不停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0:28:00 来自手机 |
一一破解停车难题


2015年,东城区曾对全区现有停车资源和停车缺口进行大调查,发现全区停车位缺口达5.6万个,而这个数字,与东城区可盘活的停车存量基本一致。供需两端、数量相等,但胡同停车矛盾仍旧突出。

东城区将辖区胡同停车难题分为三大类,并依次确定了共享、盘活、适度建设三条解决路径,即优先与驻街单位共享停车资源,通过企业降一点、居民掏一点、ZF补一点“四两拨千斤”解决车位缺口;其次在驻区单位较少的胡同,挖潜路侧车位、边角地等停车资源;当前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时,在胡同口、路外因地制宜建设停车设施,将停在胡同里的车“吸出来”。

2019年初,在平房区苏州胡同,三座掩映在高大行道树背后、科技感十足的立体停车场启用,多年乱停乱放的小汽车纷纷“上楼”。

2020年8月,通过将胡同东口的闲置拆迁滞留地改造为路外公共停车场,东四九条成为东四历史文保区的首个不停车街区。
 ……

不仅如此,即使是同一类解决路径,东城区也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法。例如苏州胡同、东四九条,虽然都是新建停车场,但分别根据缺口数量因地制宜,有平面、有立体,可之后根据情况‘平改立’,立体停车场也可拆卸、挪动,都具有“小型化、隐形化、端口化”的特点。

通过分类施策、一一破解停车难题,过去五年间,东城区累计增加停车位供给1.87万个,虽然大多数胡同的新增车位都是几十、几百,但积少成多,将每条胡同的具体问题逐个击破,解决了居民们最关注的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0:31:59 来自手机 |
一一无车街区 宜居之所


核心区控规提出,应依托滨水空间与绿化空间拓展健步悦骑空间,结合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功能区划定步行街区、无车街区,形成活力交往、安宁居住、文化传承的特色街区环境。通过胡同不停车,这样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2019年,通过与王府世纪等周边单位共享车位,韶九胡同、锡拉胡同、北官场胡同、煤渣胡同等王府井周边15条道路和胡同实现不停车,并连线成片,让王府井街区成为本市首个“交通安宁、步行友好街区”。

胡同不停车只是让王府井街区“静下来、慢下来”的第一步。接下来,东城区将围绕王府井地区建设18公里的自行车道慢行系统,引导绿色出行和慢行,打造区域慢行系统示范区。

白天,穿过熙攘的王府井,步入胡同街巷,人们将沿着绿色通道健步悦骑,夜晚,住户们将在和谐安宁中安然入眠。可以预见,这些历史文化精华区,将不光是现代时尚与古都风韵交融的文化胜地,也是绿色怀抱、动静皆宜的宜居之所。

像这样的宜居之所只是开端。下一步,东城区将通过分类施策、逐个击破、连线成片,国子监、南锣鼓巷、东四等多处历史文化精华区也将逐步挖掘胡同周边停车资源,打造“不停车街区”,让老城逐渐“慢下来、静下来”。一个个无车街区、步行街区,如一块块拼图,正在绘就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壮丽图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0:38:18 来自手机 |
2020年,东城实现了五道营胡同、东四九条“不停车”,全区“不停车”胡同达到41条。
这些工作东城还将继续推进,下一步,“安定门片区值得期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1-3-18 12:21:47 来自手机 |
本帖最后由 Diabolik 于 2021-3-18 14:29 编辑

「视频」平安大街东城段全线增建林荫大道
https://mp.weixin.qq.com/s/sMcYxl_L8ilZ5zQLD_1Dl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1-3-20 22:15:47 来自手机 |
点赞,终于开窍了,知道建筑和街道比例不平衡了
发表于 2021-3-21 16:10:38 |
Redline_Master 发表于 2020-10-20 10:38
宽大的马路,低矮的房子......这不像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应有的感觉,说实话

没有繁华感,没有商业,没有市井气息,没有活力。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16:58:22 来自手机 |
平安大街东起东四十条,西至官园(图1),与著名的长安大街、广安大街一起号称“三安大街”,是北京城贯穿东西的三条主干道之一。这条大街上有和敬公主府(清代)、欧阳予倩故居、段祺瑞执**旧址(民国)、孙中山行馆、通惠河御河遗址(元代)、南锣鼓巷、北海、什刹海、贤良祠、连片的传统街巷等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跨越700余年时空,丝毫不亚于老舍笔下的北京“最美大街”。李金路说平安大街文物丰富、文化多样,理应更加舒适宜人,打造为“北京第二美的街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17:00:42 来自手机 |
20年前,为打通古城东西向交通,受制于“大街”的命题,只为“车的交通”需求,出现了一块板宽40米、双向6车道的平安大道。但在缓解了交通问题的同时,带来的缺点也显而易:街道高宽比严重失衡,破坏了古城的优美度和舒适度;车辆高速行驶,人们难以停下来游览和购物;缺乏绿荫、阳光直晒,加重了古城的热岛现象。因此,这条地处古城二环里的城市主干道,并不舒适宜人,也与当今古城悠闲慢生活的定位相悖。也与首都核心区控规中提到的古城要‘慢下来、静下来’相悖。

20年后的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摒弃了就交通而解决交通的“头疼医头”做法,而是以人为本,通过一条街作为切入点的“整体治疗”,推动古城的保护更新。通过给车道瘦身,缩减车行空间增加了一条**绿化带,让一条“平安大道”变成了两条“平安中道”,优化了街道空间比例,也缓解了巨大的柏油路面给古城带来的生态压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17:03:25 来自手机 |
在绿化带上,选取冠幅高大的北京市树国槐,待两侧大树成长到“握手”后,柏油大道将蜕变成为园林意义上的林荫大道:白天太阳光直射照不到路面,反而将太阳能转换为树冠的生长能量;夜晚路面减少散热,弱化了城市热岛,改善了人居小气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17:06:28 来自手机 |
在这样的林荫大道环境中,人们通过地上、地下交通的结合,步行和骑行结合,既能过境穿行或外部直达平安大道,也能内部慢行、体验消费古城文化。在这条历史文化遗址遍布的古城街道上,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看,品茶、喝咖啡、体验老北京生活,心情真正放松下来。

改造要延续古城原真的传统风貌,进一步弱化沿街的不锈钢、玻璃等非传统材料和风格,将灯杆等市政设施统一进行绿化美化,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让古都文化韵味更加醇香。

畅想未来10年后,随着古城对机动车的更严格限制和地铁站点的加密,让进出古城的交通更加便捷,平安大街可能还会再减少上下两条机动车道,而增加两条自行车道,让它逐步成为健步悦骑的绿廊,同时将优雅慢行的生活方式逐步推广至两侧的街巷、胡同、庭院中,让人能够慢下来离开大街进入巷(南锣鼓巷),从巷进入胡同(雨儿胡同等),进而进入庭院,深度品味古城的“味”,由表及里,不断带动北京古城的更新和复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1-10-29 13:16:41 |
低矮可以,但是这效果来看,也矮太多了吧,看起来就像新农村建设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16:48:31 来自手机 |
从1999到2021,一条街道的诞生与演变——北京平安大街西城段街道更新( by中国院)

中国城市发展至今,城市更新日益成为关注重点。其不仅包含既有建筑的改善与利用、区域的保护与演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更是惠及大量市民的生活。
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载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连接。尤其是那些承载城市记忆和情感的街道,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线索。
被称为北京“第二条长安街”的平安大街,就是这样一条街道。它既是贯穿北京内城东西方向的交通大动脉,也因沿线拥有地安门、北海、什刹海、众多王府故居寺庙等而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因。
2020年起,中国院参与到平安大街西城段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作为持续关注和研究城市的建筑师,我们能为城市的街道真正做些什么?

东西贯通北京老城、文物古迹众多的平安大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16:50:30 来自手机 |
从1999到2021
一条街道的诞生和演变

1999年平安大街全线贯通至今的二十余年间,城市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安大街其道路与沿街建筑、周边街区的尺度关系、步行空间质量等诸多问题一直备受诟病。

然而,面对一条城市的街道,尤其是面对平安大街,仅仅去处理街道中这些具体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认为如果没有深入地去理解平安大街,甚至无法对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原研哉曾说过,理解一个东西,不仅是定义它或是描述它,而是把这个自认为已经知道的东西拿过来,让它变得未知,并激起我们对其真实性的新鲜感,从而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
我们正是抱着这种态度,去重新看待平安大街,构建新的理解和认知。

平安大街,一条对于传统的北京老城并不存在的街道

由于地处老城,且沿线众多历史古迹,平安大街被很多人自然地认为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而事实上,它诞生于二十年前。“平安大街”是在1999年全线贯通、拓宽后出现的一个统称,作为东西向贯穿老城、具有现代城市尺度的道路,本质上属于当代的北京。它的出现不论对传统的北京还是当代的北京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16:51:02 来自手机 |
平安大街东起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至西二环官园桥,东西向贯穿老城,由东四十条、张自忠路、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平安里西大街五个路段组成。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7 15:45 , Processed in 0.07439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