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53|回复: 2

[中江新闻] (芜湖经济)芜湖2011国民经济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10:50:06 | |阅读模式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又恰逢区划调整,我市经济面临地域空间不断扩大,跨江联动、拥江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不仅总量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同时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双升。我市与省内城市比较,总量上,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全省城市中的位次稳居前列,增幅上,我市大多处于中前列水平。与长三角城市比较,总量上,我市经济总量赶超湖州,与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增幅上,主要指标的增幅远高于长三角16个城市。
一、我市主要指标与省内城市比较
2011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高,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省内各市比较,总量上,我市各项指标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增幅上,我市大部分指标居全省中前列,年内增幅的波动幅度较小,全年经济增长保持了协调稳定。
1、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总量上,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持续提高。2011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省的位次保持稳定,均位居全省前列。我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与2010年相比,在保持全省位次前列不变的同时,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高,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1.0%、13.9%、11.2%、10.9%,较上年分别提高0.1、0.6、0.2和0.3个百分点。
增幅上,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2.5、2.5、1.7和3.7个百分点.分季度看,我市四个季度累计实现GDP增幅分别高于全省2.5、2.9、3.0和2.5个百分点,四个季度累计实现财政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19.5、12.6、11.3和3.7个百分点,四个季度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全省3.6、0.8、2.7和2.5个百分点,四个季度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省1.5、4.5、3.6和1.7个百分点。
2、与省内城市比较。
总量上,我市稳居全省前列,与合肥的相对差距保持稳定,与其后的“追兵”马鞍山、安庆的优势不断扩大。2011年,与省内城市比较,我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的位次保持稳定,均居全省第2位。我市与合肥相比,主要指标的相对差距保持稳定,部分指标有所缩小,我市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占合肥的比重分别为45.6%、42.1%、46.0%,较上年提高0.3、2.3、2.9个百分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合肥的比重为66.0%,较上年水平持平。
与安庆、马鞍山的相对优势在不断扩大。我市GDP与第三位安庆的比值为136.4%,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与第三位马鞍山的比值分别为184.6%、142.6%和153.4%,较上年分别提高34.6、19.7和9.9个百分点。
增幅上,我市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同时,增幅保持了相对稳定,且逐月的波动幅度较小。2011年,与省内城市比较,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的位次保持在全省中前列,在总量持续扩张的同时,增幅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GDP连续2年位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居全省第7、第11和第8位,与上年增幅的位次基本保持稳定。
我市指标各月累计增幅的相对波动性也较小,经济增长相对于其他城市更加稳定协调,我市GDP各季累计增幅的波动幅度(逐季累计最大与最小增幅之差)为1.1个百分点,居省内第8位;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各月累计增幅的波动幅度(逐月累计最大与最小增幅之差)为3.7个百分点,居省内第8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各月累计增幅的波动幅度为7.7个百分点,居省内第7位,低于合肥、马鞍山4.6、1.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半年,全省各市规模工业增幅呈现缓慢回落的态势,我市的回落幅度低于合肥、马鞍山0.1、1.4个百分点;下半年,全省各市规模工业增幅逐步回升,我市的上升幅度高于合肥、马鞍山1.4、2.1个百分点。
结构上,我市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也在同步提高。从政府收益看,我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7.3%,在全省各市中居5位,高于合肥、马鞍山0.1、1.0个百分点;从投资质量看,我市的投资效果系数为0.23,在全省各市中居8位,相当于中游水平,均高于合肥、马鞍山0.02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单位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效率更高。从工业化程度看,我市工业化率为59.4%,居全省各市第4位,仅低于铜陵、马鞍山和淮北三个工业城市。
二、我市主要指标与长三角城市比较
2011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与长三角城市比较,呈现出主要特点有,总量上,我市经济总量与长三角总量较大城市的差距有所缩小;增幅上,主要指标的增幅均高于长三角16个城市;产业结构上,我市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对较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大多数长三角城市。
1、总量上,我市经济总量与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的差距有所缩小。2011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8.24亿元,总量与长三角城市相比,分别超过湖州(1518.83亿元)、舟山(765.3亿元)139.41亿元、892.94亿元。我市各项指标与长三角16个城市的平均总量相比,占其比重明显上升,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占16个城市平均值的32.3%、61.0%和48.7%,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1.6、8.0和3.5个百分点。
2、增幅上,主要指标的增幅均高于长三角16个城市。2011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为16.0%,大幅领先于长三角16个城市,与长三角城市GDP增幅居前的镇江(12.3%)、扬州(12.2%)、常州(12.2%)相比,我市分别高出其3.7、3.8个百分点;我市其他主要指标的增幅也处于长三角城市前列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相当于长三角首位,三项指标分别超过居首位的舟山(17.7%)、绍兴(24.8%)、镇江(31.7%)5.9、4.5和1.7个百分点。
3、产业结构上,与长三角城市相比,我市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对较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大多数长三角城市。2011年,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5.9%,相当于长三角16个城市首位,高于长三角前2位嘉兴(57.6%)、绍兴(56.0%)8.3、9.9个百分点,我市的产业结构偏重于二产,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工业。我市第三产占GDP的比重为27.7%,相当于长三角16个城市末位。
长三角城市二产、三产比重逐步接近,呈现协调发展。长三角16个城市平均二、三产占GDP的比重为50.3%、46.5%,其中,杭州、舟山、南京和上海四个城市二产占GDP比重低于50%,三产比重超过二产;其余城市二产占GDP比重大多在51%-57%之间,高于三产比重的幅度在10.1-20.6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二产、三产占GDP比重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态势
发表于 2012-4-10 11:18:16 |
呵呵  缩小就是好事  不过与扬州 镇江  嘉兴还是有不少差距啊
发表于 2012-4-10 11:35:00 |
撤江南三县划入市区,迫在眉睫!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7 06:21 , Processed in 0.06655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