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16|回复: 2

八一起义在九江策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6 10:29:06 | |阅读模式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然而作为八一起义的重要策源地,起义前的许多准备工作都是在九江完成的,这其中的故事同样值得铭记。
南昌八一起义前,时任中央军事部部长和军委主任的周恩来、和十大元帅中的七人——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林彪、叶剑英都到了九江。南昌起义的提出、酝酿、策划、制定纲领,召开几次会议以及起义部队集结等等都在九江。九江是南昌起义的策源地和主力部队出发地。可以说,没有前期在九江的准备就没有8月1日南昌起义的爆发。
1927年6月下旬,武汉国民政府开始实施“东征讨蒋”计划,决定把中国武装力量相对集中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作为“东征讨蒋”中的前锋开往九江集结,再由九江、湖口向安庆进发。根据这一决议,陆续将一些从事军事工作的共产党员、拥护中共的积极分子和其掌握的部队集中于九江、南昌一带,主要有贺龙领导的20军,叶挺率领的11军24师、朱德领导的第3军教导团。
当时,除朱德领导的教导团在南昌外,起义军的主力部队均驻在九江。其中贺龙领导的20军军部驻在柴桑小学,叶挺率领的11军军部和24师驻在圣约翰中学,随后叶剑英随第4军军部到达九江,8月4日陈毅所在的第2方面军教导团也到达九江。
1927年7月11日,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率领二十四师向九江开拔,第二天到达。贺龙的第二十军比叶挺部队迟一个星期到达九江集结。1927年7月26日,叶部在前,贺部在后,直赴南昌。(记者高明磊)


策源地遗址:


叶挺指挥部

原名:圣约翰中学(已拆)

1908年,瑞典传教士和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传教士高达德在此创办“安德烈小学”,1914年升格为“九江圣约翰中学”。据曾在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工作过的黄序周说:“……很快到了九江,我们驻在离城不远的荒凉的地方。可能住在一所中学里,好像是外国人办的,但离城市不远……”(《黄序周的回忆录》)该校有南院和北院。叶挺指挥部就属于北院。


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九江海关原名:九江海关(已拆)


地处九江市滨江路长江边(今九江航道段址)。南昌起义前由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委派任命林祖烈(林伯渠胞弟)为驻九江外交专员,兼海关监督。据有关资料记载,南昌起义前后到九江的许多中共领导人都在该海关会晤。据此,九江海关也是南昌起义九江策源地的重要遗址之一。


第四军军部


原名:九江总商会(已拆)


第四军军长黄琪翔的司令部设在“九江总商会”内。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住在九江总商会。黄琪翔本人住在烟水亭内。会议在烟水亭内举行。九江总商会、甘棠湖、烟水亭都是在南昌起义九江策源地的历史遗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贺龙军部


原名:塔公祠(已拆)、中国国民党九江市党部、九江市商民协会


1926年11月6日,曾延生出任中共九江地委书记,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中国国民党九江市党部,地点设在塔公祠(六角石),今柴桑小学。中共九江地委选择中共党员多、政治环境基础好的九江市党部作为贺龙的军部,以表达中共九江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贺龙第二十军的拥护和爱戴。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二师师部


原名:滨兴州三马路大东旅社(已拆)根据桂蓬同志撰写的《回忆大革命前后》中记载:1926年冬,九江市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东旅社”召开,蒋介石、郭沫若、苏联顾问鲍罗廷都出席大会,鲍罗廷发表了演说。1927年7月南昌起义前夕,一部分赴九江中共干部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被安排到大东旅社下榻。1927年,贺龙第二十军第二师师部设在此处。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师部原名:九江县黄老门村(已拆)
据史料记载:二十五师、七十五团驻九江县黄老门村。因为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魏不倾向革命,该师不能过早行动。因此,周恩来与聂荣臻约定,先放一列火车到马回岭,把辎重装车运走,随后部队开往南昌。


南昌起义出发地


原名:南浔铁路九江火车站


1927年7月26日,叶挺率领第十一军二十四师,贺龙率领第二十军全体官兵在南浔铁路九江火车站乘车前往南昌参加起义。
发表于 2012-8-17 23:36:19 |
原来如此{:5_122:}
发表于 2014-12-15 00:53:22 |
九江应该建立南昌起义筹划纪念馆。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30 15:02 , Processed in 0.06978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