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88|回复: 3

[文物保护] 承载清代民俗文化的贵族庄园 ——探访顺平腰山王氏庄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30 10:04:22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2-9-30 10:11 编辑

保定境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系列专访35
承载清代民俗文化的贵族庄园——探访顺平腰山王氏庄园
顺平腰山王氏庄园最初的主人王锡衮,祖居辽宁省铁岭市南关,属满洲八旗中的正黄旗武官。清顺治四年,王锡衮受封于京西南的保定腰山,其因受封圈占了周边州县大量土地。后来,王锡衮及其后代利用圈占的土地,广收地租、创建庄园、开办粮行、设立商号……积累了巨额财富。鼎盛时期的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个高墙围护的城堡,有成套住宅50余套,各类房屋近1000间,庄园占地近300亩。

  9月18日,记者乘车来到顺平县腰山王氏庄园。

  城堡式府邸宅院

  顺平腰山王家从清初至民国年间,富甲一方,曾拥有旗地达三千多顷,遍布八个州县,其商号有钱庄、当铺、棉行、粮行、药铺等,遍布全国,曾有“腰山王家的地——没数儿”,“腰山王氏家的银子——大车拉不完”的民间传说。腰山王氏庄园的整体建筑,古朴大方,布局合理,是集居住、商务、祭祀等为一体的清代民间建筑,为研究汉旗生活习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开发价值。2001年6月,顺平腰山王氏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腰山王氏庄园原是一座综合性城堡式府邸宅院,总面积18.6万平方米(合279亩)。它始建于清顺治初年,建成于清乾隆年间。庄园原为四周五尺宽砖砌城墙围护、墙外有护庄沟、墙上有更道、墙内有马道的封闭式建筑。三道东西内街将庄园分隔成四大部分,从北依次为“北园”、“中园”、“南园”、“场院”。“北园”、“中园”为腰山王氏家族住宅区,建有成套宅院30余套,房屋600余间。中园西段有个佛堂,实际是个由四进大院组成的寺院。与佛堂毗邻的,南部是祠堂,北部是家塾,腰山王家叫它校房院。在中园东段原有山川社稷坛,还有城隍庙、财神庙、风雨雷神庙等,构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小社会。“南园”是一个内城墙围护的戒备森严、防范功能齐全的府邸院,又称“将军府”。相传是清朝睿亲王多尔衮拨付库银,密使王氏家族一世祖王锡衮兴建的府邸行宫,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32.4亩),成套院落30余套,房屋200余间。“场院”是王氏家族的车马院、农具院和仓房、收租院。

  “梦和堂”有活动门槛

  如今庄园的古代建筑仅有“南园”部分相对完整,记者也就先从南园靠东部的“梦和堂”看起。“梦和堂”大门有两座,西侧是大正门,东侧是车门。正门有台阶,据了解是礼仪之门,通常关闭,只有大婚、大丧、大年和迎宾大典时才打开。车门是主人乘坐的小轿子车走的门。大门有门闸,也是门槛,这个门槛很高,是能提起来移开的,出入小轿子车时,这个门闸就提起来移开了。王家所有的大门都不安装门环,据了解是因为每道门都有门房小厮看守。

  “梦和堂”的东便门,据了解是管家、账房、门房、小厮以及来客常走的门。这座垂花门门首的浮雕大字还留有福、禄、寿三个字的痕迹。两旁的抱鼓石浮雕,有“蝙蝠”“寿桃”“大钱”“万字”图案,寓意福禄寿绵延万年,还有“蝙蝠”“桂圆”“芭蕉扇”“磬”图案,寓意福缘善庆。进了垂花门,是一个天井小院,它是梦和堂的大正门,门洞内金柱上安装着一道格扇。“梦和堂”原来是由四进院组成的套院,如今只剩下一、二进院。一进院又叫“裙房院”,南房明次间为倒厅,是由管家或佣人接待一般客人的小客厅。南房梢间为库房,西房为西穿堂,西耳房为佣人屋,东耳房为厨房。三间正房为过厅,东间为管家屋,西间为账房屋,正中为穿堂。其倒厅的窗棂镂雕,图案是交叉着一支毛笔和一把如意。“笔”通“必”,意为必定如意或为科场如意。梦和堂二进过厅的东次间是管家屋,西次间为账房屋,西头是个过道门,南边小拱门是佣人走的门,东边夹道里有一个小厨房。这是客房院的来宾和管家、账房等高级佣人的专用厨房,属于三等小灶。

  “梦和堂”二进垂花门的大屋顶,只有两个门框支撑,而这两个门框又是安插在两块抱鼓石上。其垂花柱每一面图案都是三个蝙蝠、一枝寿桃、一圈莲籽和多层牡丹花瓣,意为多子多福、富贵长寿。这个抱鼓石的这种造型又叫荷叶墩,细部雕有梅兰竹菊等图案。背部门楣幸存的木雕,有两个柿子和一把如意,意为事事如意。“梦和堂”的二进院也叫厅房院,实际功能就是客房院。正中大厅为过厅,东西厢房和西耳房为客房,东耳房明间为佣人去后院的穿堂,次间为佣人屋。正厅明柱上的楹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挂楹联的火炬型勾钉都是原来的,楹联上方的木雕栿头也都是幸存下来的,其中的图案全是张口的龙头,有的是口衔着鹿角,有的口衔着大钱,有的口衔着桃枝,意为真龙献寿、献财、献宝。“梦和堂”的二进客厅,正中明间是个过厅,梁架上的驼峰,是一组精美的浮雕工艺品。

  “仁和堂”规格最高

  “梦和堂”东边是如今复建的花园,西边是还保持历史风貌的“榕花院”。腰山王家讲究在庄园内多栽榕花、牡丹、椿树、楸树,意为荣华富贵、春秋连接,如今在北园还有一棵三百多年树龄的鹿角桧,是中国的鹿角桧之王。据说过去每当大婚、大丧、大寿时,“榕花院”里盘上大灶,供上千人在这里吃喝。在抗战期间,天津南开大学曾驻王氏庄园,还在里面建了一座礼堂。这个院子现在还有口古井,井水已经干涸,但井旁的石质辘轳架以及流入洗衣房的大石槽,非常气派。

  “榕花院”的西边就是“仁和堂”,它是庄园内规格最高的核心建筑群,是由十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套院,其中有四进正院、四进西跨院、二进东跨院,设有三个大门、一个大正门、两个大车门,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配置齐全,雕刻艺术精美,建筑造型独特,堪称古建之精品。

  “仁和堂”大门前的照壁整体高大、粗犷,壁心虽是素作,却是一等的磨砖对缝,每一块砖的背后都有一个勾子固定。这种磨砖全是澄浆的细泥烧制,砖的形状是外沿大,里沿小,外沿对上缝,里沿用鸡蛋清糯米汁调白灰粘合。“仁和堂”大门叫金柱大门,两侧角柱石上的浮雕,一侧是椿树仙鹤,一侧是梧桐梅花鹿,寓意六合同春。大门两侧的上马石,是自然纹理的虎皮纹,具有很高文物价值。进正门的一对抱鼓石,两个狮子底座细部雕刻,一边是福缘善庆,一边是翎顶辉煌。

  “仁和堂”一进东跨院也叫管家院,是一个穿山游廊环抱的小院子,北屋是管家屋,南屋倒厅是小厮们的候事房。东便门是佣人和一般客人常走的门,西穿堂两侧是临时短工的小屋。西穿堂和北屋之间的过道里还有一个小屋,是放清扫工具的小库房。

  “仁和堂”一进院南屋为倒座,正对着二进垂花门的小厅叫倒厅,是由管家会见一般客人的小会客厅。倒厅楹联是:“天上有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向东。”而倒厅往北望去,可以遥遥望见四进院的正厅,从倒厅到正厅共九道门,全在一条正子午线上。“仁和堂”一进西跨院叫铺子院,实际是账房院,是当年腰山王家管理全国的商号和所有旗租地的总账房。

  “仁和堂”二进垂花门的屋顶有两个,正面是清水大脊,背面为卷棚式元宝顶,正中一道天沟,天沟内铺了厚厚的一层锡板。门枕石上的雕刻,有“魁星点状元”、“刘海戏金蟾”、“封侯挂印”、“一甲传胪”、“喜上眉梢”、“玉堂长寿”等。“仁和堂”二进院叫厅房院,也是客房院,三间正房是大客厅,东西厢房是客房,西耳房是小客房,屋内对面炕,沿袭了东北的风俗。东耳房外屋是佣人走的穿堂,里屋是佣人值守的休息室。据介绍,1947年聂荣臻元帅曾在这个院主持召开过华北区经济工作会议。这进院正厅的台阶(又称踏垛)是七级,这在古代是有讲究的,三品以上官员才允许建七级,七品以下至平民百姓不能超过三级。正客厅是一个举行礼仪活动的大厅,大厅的后门是主人从内宅到大厅来会客走的门,一般客人是不允许从这个门到内宅去,佣人也不允许走这个门。

  “仁和堂”三进垂花门是进入内宅的门,两块抱鼓石全是龙形雕饰。“仁和堂”三进院叫腰房院,算是内宅。两厢房一般是姨太太的卧房或是已经出嫁的女儿回来常住娘家的客房。两耳房是佣人走的穿堂和值守的老妈子的卧房。三间正房是书房,正中是主人出入的过厅,东头是老主人的书房,西头是教子女读书的地方。

  “仁和堂”四进垂花门内还有一个屏风门,门前放一个架子。“仁和堂”四进院俗称底房院,是仁和堂的正内宅。东西厢房为幼年子女的卧房,须由奶妈、丫环、婆子服侍着。七间大正房的正中是正内厅,是和一进院的倒厅相对应的。东头是卧房,西头是服侍丫环的住处,东耳房是主人的卧房,是主人经常住的地方。

  清代民俗文化载体

  腰山王氏庄园是我国古代民居建筑的瑰宝,是研究清代民风民俗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其精湛而独特的建筑艺术,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在谈到经过多年战乱和“文革”动乱,腰山王氏庄园为何仍能保存得这样完好时,河北大学原副校长贾泉河说,当年这里就是我党指战机关的驻地,建国后又是河北省第五中学、腰山中学校址,这是基本保留了原貌的主要原因。

  在谈到腰山王氏庄园与山西灵石的王家大院、安徽歙县民居有何不同时,我国著名古建、文物专家郑孝燮认为:这片建筑既不同“晋商”和“徽商”的商居,又不与北方四合院式民居建筑完全相同,有其独特建筑风格,是难得的我国北方清代初年官居、民居兼有的建筑遗存。这片建筑真实地留传了我国北方京都一带几百年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信息,是很好的教材。郑老先生同时指出,腰山王氏庄园是没经过拆建保存较为完好的原有建筑,而山西王家大院,他最初看到的是残垣断壁、严重破毁的一片建筑,大部是经过近年按图修复的民居建筑。

  中国文物专家组长罗哲文强调:这里是我国北方清代初年四合院格局,是富豪大户人家住宅建筑,能保留至今十分难得。还有许多专家认为,这样的高墙大院大胆超越明清建筑规制,建筑布局有内外两道城墙,外城有河环护,似有仿皇城之势。

  腰山王氏庄园内门多,院落多,大院套小院,给人迷宫一样的感觉,在建筑风格、建筑布局、镂雕艺术等方面都能充分体现出浓厚的地方民俗文化,有古朴、含蓄之风,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气息。腰山王氏庄园既有汉族民俗文化,又有满族民俗文化,既有贵族民俗文化,又有平民民俗文化,所孕育的文化内涵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清代民俗文化载体。


腰山王氏庄园屋顶俯瞰

  仁和堂三进院垂花门过道  张润 摄

  仁和堂二进院屋檐下精美砖雕

  ▲仁和堂二进院角柱石石雕

  梦和堂东便门枕石“蝙蝠寿桃”石雕

  记者在榕花院内观察古井   张润 摄

  仁和堂管家院一隅   闫逶迤 张润 摄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10:06:50 |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2-9-30 10:08 编辑

javascript:;
javascript:;
javascript:;
javascrip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10:10:18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avascript:;
javascrip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9-30 16:09:12 |
自曝吗{:5_128:}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 07:05 , Processed in 0.06146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