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274|回复: 50

[时尚生活] 武汉制造业岗位数大幅增多 你愿在武汉工作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9 15:21:48 | |阅读模式
湖北省2014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联想、富士康、天马微电子等“新武汉造”企业占据招聘现场中心位置,动辄成百上千的职位吸引了众多应聘者。

这是“春风行动”举办10年来,武汉制造业新面孔首次以大规模招兵买马姿态,集体亮相招聘现场。

毕业于武汉软件学院的襄阳籍刘姓女生拿着一大摞招聘启事,高兴地说:“我前年大专毕业,当时武汉招聘会上尽是营销和服务岗位,由于找不到合适工作,只得前往浙江金华打工。参加这次招聘会,没想到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制造企业,工资待遇与沿海也差不多。看来,我可以返回武汉工作了。”

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显示,多年来,武汉职业需求构成中,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制造、交通运输、社会服务为五大缺工行业,制造业需求占比一直为17%左右,长期低于住宿餐饮、批发零售行业。去年,武汉制造业用工需求量逐季攀升,去年四季度达到21%,今年春季占比31%,10年来第一次登上招工首位。

该市场主任李永洪分析,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武汉制造业曾一度辉煌。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一大批“武字头”相继走入低谷,大批工人下岗、转岗。为复兴武汉制造,2011年武汉推出“工业倍增”计划,在东湖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江夏、黄陂等地新建工业园,联想、通用、周大福、神龙三厂等企业相继入驻。去年至今,这些大型制造企业武汉生产基地纷纷投产、扩产,“新武汉造”在武汉三环线外俨然形成环城集群,用工需求在今春“井喷”。今年2月,武汉新增制造业岗位3万余个,这一数字将持续上升。

记者发现,现场应聘者多为省内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他们对月收入期望值在3000元左右。为争抢员工,联想、富士康等相继调高工资,普工岗位涨薪幅度均在6%左右。

省就业管理局局长皮广洲认为,“新武汉造”的崛起,对全省就业是一重大利好。新增一个制造业岗位,可带动多个服务业岗位。我省目前外出务工人数1100万,不存在缺工和“民工荒”。希望相关企业进一步提高待遇、改善环境,将更多年轻人留在武汉,为壮大“新武汉造”出力。

湖北“春风行动”给江城吹来新气息:武汉春季各行业招工岗位约10万个,其中3.1万来自制造业,提供岗位的企业绝大多数位于三环线以外。以武汉主城的边界线——三环线为圆,环城四大工业板块正成为吸引新增就业的主阵地。

就业版图变迁,带来串串疑问:“新武汉造”到底要吸纳多少人?武汉抢食人口红利的时间还有多久?环城就业,如何留人更留心?

“持续高强度投资,‘新武汉造’开始发力,由此引发的新一轮用工潮来了!”对于本报昨日所作报道《“新武汉造”跃居招工榜首》,武汉市经信委主任余信国倍感欣喜。他介绍,“十一五”期间,武汉年平均工业投资仅600亿元;而“十二五”预计年平均将达2000亿元。“武汉从2011年起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在三环线外的新城区布局大光谷、大车都、大临港、大临空四大工业板块。随着项目陆续建成,现在已逐步进入投产释放期,制造业很可能在较长时期持续领跑招工榜。”

一个车厂至少需要1万人“新武汉造”步入潜能释放期

制造业用工胃口惊人。联想(武汉)生产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去年底投产,月产能100万台手机和平板电脑,用工3600人。今年其目标月产能是300万台,一季度新增用工3000人,年内用工数将超1万人。“新武汉造”未来用工需求量多大?目前尚无权威预测。余信国举例,以设计年产30万辆的东风雷诺项目为例,预计整车厂用工2000人,按1:4的整车与配套厂岗位比例,至少可拉动1万人就业。像这类10亿元-50亿元的项目今年有10个要投产,明年、后年东风格特拉克变速箱、武桥海工装备产业园、百杰瑞新材料、霍尼韦尔涡轮增压器等一批项目将竣工投产,又将新增数万岗位。

大光谷南部的金口,一旦通用汽车投产,各种配套项目共可提供10万岗位。

金口只是武汉工业倍增建设的新城之一,按此前计划,武汉工业倍增力度将持续至2020年,算上化工新区、阳逻、前川、常福等地,未来几年制造业用工需求在数十万人。

人口红利终结期?武汉还远着呢!

制造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劳动力供应跟得上吗?

去年曾有媒体报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在汉预测中国人口红利或于2015年消失。“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地区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于50%时,就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有人担心,沿海地区出现的“招工难”、“用工荒”等现象会不会向中部传导?

武汉市聘请外地专家,去年调查出台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人口适度规模调控研究》显示,该市人口红利还有较大空间。目前,武汉劳动年龄段人口有所下降,但劳动年龄人口高达660多万,占总人口比例78%。其中,21岁-40岁的青壮年人口350多万。蔡甸区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区18岁至55岁的人口为17万,其中仅5万人外出务工,尚有10余万青壮劳力可供吸纳。这些都表明,武汉“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余信国认为,如果算上省内城市向武汉输送的就业人口,武汉离人口红利终结至少还有10年至15年时间。省劳动就业管理局的数据也证实,目前全省外出务工者多达1100万人,其中一半选择在省内就业,武汉无疑最具吸引力。

外来工新区就业来得急更要稳得住

富士康武汉科技园负责人介绍,该生产基地目前有1.6万员工,其中80%以上来自武汉市外;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的员工也有85%以上来自武汉市以外。

在大量外来工人背井离乡,汹涌流向三环线外工业区时,这些工业区具备了让他们安心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吗?

情况似乎不容乐观。

武汉市人社局调查显示,目前,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极不稳定,员工流失率偏高。有些大型企业每月流失率超过15%。

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相关招聘人员透露,目前生产线上操作工95%以上为“90后”,新一代打工者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并无太大养家糊口压力,不愿意上夜班,而更愿意从事相对轻松的服务业岗位。由于产业基地刚刚投产,厂区周边没有餐馆、商店,购物娱乐设施缺乏,这也成为留人的软肋。

大批招人、大批流失、再大批招人,不少企业陷入招工怪圈。同时,随着武汉周边县域工业园区的发展,许多县市打出“在家就业好,照顾老和小”的广告,力图留住外出脚步,“新武汉造”招兵买马面临着更多竞争。

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皮广洲指出,良好的薪资待遇和用工环境,始终是企业留住人的决定性因素。

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李永洪建议,要创造一条稳定的环城打工带,企业必须图“三头”:一要提升薪资待遇,让员工有甜头;二要提高员工技能水平,让他们有干头;三要提升员工升职空间,让他们有奔头。同时,政府也要尽快规划和完善城市功能,为企业招揽和留住员工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5:22:06 |
产业变迁风雷激荡,武汉应时而动,踏准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扩张节拍。“新武汉造”项目迭现,用工需求倍增。虽然仍处人口红利期,但也应清醒看到,我国劳动力供给正逐步告别“无限供给”。如何将产业工人由候鸟式农民工升级为职业技工,在转型升级中高起点享受人口红利,已迫在眉睫。

沿海“诱”、市州“留”

“新武汉造”被逼两线作战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人集中的全力北社区,附近工厂一线操作工都实行“两班倒”,今年实际月薪3000元-5000元,比去年提升,甚至比招工广告还多几百元。

节后上班第一天,咸宁小伙邓志鹏赶到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报到。邓志鹏去年在东莞打工,他说:“沿海福利待遇比武汉还是多几百元。”

邓志鹏的工友来自省内多个地方,他们告诉记者,最近,几乎每个县市都派人在村口、火车站留人。

春节前,武汉市蔡甸区劳动部门去黄冈市招工,当地政府明确表示“不欢迎”。年前,蔡甸区劳动就业局在五峰、秭归等地招工,一个人没招到。

这意味着,“新武汉造”的大工厂刚开始掀起用工潮,就被迫加入与沿海和省内其他地区的“抢人”大战。

用工招聘错位竞争

工业倍增要挂“教育挡”

武汉制造业要复兴,靠“人海战术”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在人力市场上也应错位竞争。

武汉市经信委主任余信国说,目前,该市引进大项目集中在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多为高端制造业。“工业倍增”提供的大量岗位,主要瞄准有一定技术的高素质工人。

在多个招聘会上,尽管不少企业对一线操作工的学历要求只是初中以上,但腾飞人才市场策划执行总监胡汉煌说,最受欢迎的还是职校毕业生。

一些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职校毕业生对“新武汉造”更有意义,他们有技术、相对稳定,能适应较复杂的生产线作业。

拥有众多职教学校,是武汉进行人力资源争夺的比较优势。

武汉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李万平介绍,该市每年初中毕业6.5万人,其中2.4万人走进中职院校,加上外地来汉学生,每年武汉地区中职学校培养6万余人,为工业化储备了大批实用人才。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校长周平透露,该校今年毕业生700人,去年年底前全部进了武汉格力电器等工厂。

今年开始,武汉市降低补贴门槛:职校每推荐一名学生到武汉制造业企业就业满1年(原政策是3年),可获800元补贴。

打通学业职业上升通道

让新生代技术工融入城市

除了加大职业技术培养,还应留住技术工人,让他们融入城市。

余信国认为,目前技术工人已不把工资列为择业的唯一因素,他们希望找到在城市的归属感,追求职业成就和尊严。这需要打通技工学业、职业的上升通道,让他们在户籍、养老、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采访中,很多一线工人认为,在工厂打工应有上升空间,能够通过努力进入企业中高层。

武汉市教育局近日称,年内将根据省里安排,全面推行技能高考,技术工人可以边工边学,以技能参加高考,学有成就者甚至可获得专业硕士。

最近,武汉市推出《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提出从今年起探索外来工“积分入户”。

上述举措,都为技术工的职业发展拓宽了通道,有利于他们更快融入城市,筑牢“新武汉造”的发展底盘。

今春,武汉制造业招工10年来首次超过服务业,跃居用工榜首(本报近日报道)。

这一信号,令人欣喜振奋。

人口流向规律显示,哪个地区和行业焕发活力,劳动力就会加速流向哪里。

多年来,我省打工者汹涌流向沿海。进入武汉者,大多从事酒店餐饮、商业零售等服务业。究其原因,是制造业“缺钙”。众多“武字号”忙于下岗分流,哪有心思招聘新人?

如今用工格局重写,折射“工业倍增”成效显著。从薯片到汽车,从空调到平板电脑……生机勃勃的“新武汉造”用工“胃口”大开。

制造业是财富之源,工业大发展必将拉动更多金融、物流、商贸等第三产业随行。

“新武汉造”大举招兵买马,改写的不仅是用工生态,更是一座城市的未来。
发表于 2014-3-29 15:30:00 |
没细看你的文章,不过可以回答——不愿意。

因为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你在写字楼开公司工商局,税务局说找你麻烦就找你麻烦,说查盗版,电脑条封条一查半个月,你在街上摆个小摊都有黑社会和城管来要保护费,掌握公器的人寻租空间太大,公务员效率也太低,我家门口的红绿灯坏了快半年了,都没人管,公共事务决策不透明,连政府债务都不公开,拆迁征地也很野蛮,警察办案要看案值是否够他的出差费,不然都懒得给你立案……

在这种城市真的是寸步难行,无法保护你的性命,无法保护你的不动产,更无法保护你的知识产权,我不相信任何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创业者会把这种地方当作第一首选,这无关你的楼有多高。
发表于 2014-3-29 15:37:21 |
没细看你的文章,不过可以回答——不愿意。

因为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你在写字楼开公司工商局,税务局说 ...
reiayanami 发表于 2014-3-29 15:30



    照你说的,武汉这些公司、企业是不是都倒闭了啊?武汉的那些小公司老板早就破产去打工了,不对,都破产了,连打工的机会都没有了。但事实是武汉工商业却在年年进步。

用一句企业搞培训的西方名言:你眼里觉得这个世界是黑,那么就是黑的。你眼里觉得是白的,就是白的。这句话用在你的思维上太经典了,呵呵!
发表于 2014-3-29 15:42:52 |
回复 4# 巴山楚仁


    我觉得他说的不是武汉是中国,况且国外也不是都那么美好的。
发表于 2014-3-29 15:44:14 |
回复 3# reiayanami


别人说的制造业岗位 基本上在开发区地段 蓝领职位 您这种高端人才不必抢着回答
发表于 2014-3-29 15:49:55 |
回复  巴山楚仁


    我觉得他说的不是武汉是中国,况且国外也不是都那么美好的。
kidness 发表于 2014-3-29 15:42


是啊,积极的眼光看见的是机会。消极的眼光看见的是恶果。
发表于 2014-3-29 15:53:56 |
回复 5# kidness

看他之前所发的言论,可以推知是个你懂的。
发表于 2014-3-29 16:08:51 |
“春风行动”是有特定所指的,在全国都是特指面向农民工的招聘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6:08:55 |
回复 3# reiayanami


    你说这个城市在哪?来自猩猩的你?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6:09:14 |
回复 4# 巴山楚仁


    我不知道这个人类的哪个世界适合他。。。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6:09:44 |
回复 6# navarro


    何止高端,是高处不胜寒。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6:10:04 |
回复 8# duguqiubai


    gongzhi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3-29 16:10:28 |
回复 5# kidness


    别人是来拯救地球的~
发表于 2014-3-29 16:16:16 |
没细看你的文章,不过可以回答——不愿意。

因为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你在写字楼开公司工商局,税务局说 ...
reiayanami 发表于 2014-3-29 15:30



    移民办下来了?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3 04:26 , Processed in 0.07887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