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42242|回复: 7437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 01: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9 00: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4-1-16 14:20
说实话,武汉这样一个城市,至今还没有一个过3000亿的区域,真的很不好看。不少大城市都有5000亿以上的强区 ...

公募REITs这个事就别指望短期提振地方投资了。我就是干这个的。首先募投扣除税费和自持份额,就没剩几个仔儿,再看看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一年放行几个,搞了快三年,上市30个,二级市场估值还跌得像屎一样,一地鸡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6 22: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边省会刚刚发布了2023GDP,增量1200亿,难看得很,估计还没武汉增量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00: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枇杷籽 于 2024-2-4 05:25 编辑

武汉市自规局2022年发布的文件写的明明白白“降低人口密度,降低居住用地建设强度促进居住环境和住房品质提升”。一堆井底之蛙还在强行洗白高容高密的所谓“优势“”。高容积率如果真要是优势,还需要ZF出文件来规范调整?也不看看去年开始出让的地,是继续高容还是逐步在降容。论坛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真是让人捉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00: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枇杷籽 于 2024-2-4 05:26 编辑

武自然资规发〔2022〕7号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汉市居住用地建设强度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各区(分)局,局属各事业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进一步加强居住用地建设强度管理,促进武汉市居住环境和住房品质提升,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汉市居住用地建设强度管理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2月22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汉市居住用地建设强度管理的意见


一、严格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规范居住用地建设强度管理,降低人口密度,促进居住环境和住房品质提升,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及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努力建设美好生活新家园。

二、针对武汉市城镇建设用地内居住用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重点对居住用地建设强度中的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指标进行管控。

三、针对不同地区,实施分区分级分类的差别化管理,塑造差异化城市风貌。综合考虑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发展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形成主城、副城(新城组群)、新市镇居住用地建设强度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

四、实行容积率的分区分级管控,严格控制居住用地最高容积率,设置主城、副城(新城组群)、新市镇及其各建设强度分区的基准容积率及最高容积率指标。

    (一)主城居住用地建设强度分区为五个等级。其中,强度一区与强度二区最高容积率为3.0,强度三区与强度四区最高容积率为2.5,强度五区最高容积率为2.0。

    (二)副城(新城组群)、新市镇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居住用地建设强度分区,明确不同建设强度分区的基准容积率控制指标。其中,副城(新城组群)居住用地最高容积率不得大于2.5,新市镇居住用地最高容积率不得大于1.6。

五、严格控制新建住宅建筑高度,实现建筑高度的分区管控。主城以中高层与高层住宅空间形态为主,副城(新城组群)以多层与中高层住宅空间形态为主,新市镇以低层与多层住宅空间形态为主。

其中主城住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100米,副城(新城组群)住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80米,新市镇住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36米。

六、按照主城、副城(新城组群)、新市镇及其不同建设强度分区控制住宅建筑密度上限,实现住宅建筑密度的分区分级管控。副城(新城组群)、新市镇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不同建设强度分区的住宅建筑密度上限指标。

七、突出城市重点区域空间风貌的特色化。城市重点功能区相关规定或规划对居住用地容积率、住宅建筑高度等指标有明确要求的,应按照相应要求执行。

八、严格落实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生态底线区、生态发展区、特殊高度管控区的控制要求,相关规定或规划对居住用地容积率、住宅建筑高度等指标有明确要求的,应按照相应要求执行。

九、涉及居住用地的混合用地,其居住用地部分应严格落实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要求。

居住用地部分兼容其他用地的建设用地,整体容积率指标按居住用地要求执行。其他用地部分兼容居住用地的建设用地,以及其他涉及居住用地的混合用地,需结合各类用地的建设强度及用地规模比例进行容积率的核算。

十、在本意见施行之日前已核发征收决定书的项目,按照原标准执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4 00: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隔壁直辖市,之前跟武汉一样走的高容积率模式,这几年新出让土地,大把地块容积率控在1.5。人家山地,同样也有江河分割,容积率却越来越低,是人家老百姓想不开还是ZF规自想不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4 2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照片2024 发表于 2024-3-14 14:30
国内不少城市都是这样操作的。在当前存量债务压力与稳增长任务双重压顶的背景下,存量资产盘活是一种可取 ...

欢迎游侠回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 13: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4-4-1 08:43
改名为“股份”有限公司,IPO快了哦

股改和IPO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不能心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1 11: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拉德皮裤 发表于 2024-4-11 09:08
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不去发新闻不为论坛做贡献,只想成为拿来主义,还要阻止别人发新闻,

严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6 11: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照片2024 发表于 2024-4-16 11:17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总经理彭鹏到访湖北港口集团

这个人就是个证券公司的小团队长,居然被吹成总部部门总经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6 21: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下半年,武广复速350,武汉到广深高铁大量车次跑进4小时内,过几年西武,沿江通车,武汉到西安成渝高铁全部跑进4小时内。这几年航空客流就不用期待太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6 21: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辆16节编组的CR400,运力是1600人,约等于10架次737/320的运力。高铁每天多开十对,顶几十架次的航班。武汉在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区位,是很难发展航空客流的。如果真要刷客流,天河机场应该学习亚特兰大,成为全国幅轴式的客运中转中心,协调航司,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机场经武汉中转到各大热点机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1 13: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4-4-20 21:57
滴滴毛???我真的会谢

还是比楼上某朋友提的“弟的毛”好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5 23: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枇杷籽 于 2024-4-25 23:15 编辑
Luc_M 发表于 2024-4-25 22:24
虽然但是,京沪标杆车667元,单价和京武一样都是每公里0.5元,不晓得你在感叹啥。


笑死了,网上很多人有个特点,1、特别喜欢发表观点,2、往往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天大的新闻。3、通常喜欢下结论做价值判断,很少做事实判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5 15: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冲游侠撒气有什么意义呢?都是成年人了。保护好游侠的发言吧,这是普通市民对体制内运作逻辑和状况管中窥豹的难得渠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 07:38 , Processed in 0.07242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