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并州柳西

[龙城轶事]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主题贴(晋商博物院(山西府衙博物馆)今日开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8 12: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12: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12: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12: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17: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蓝海 发表于 2013-8-18 12:24



    这个系列后来的几期居然讲开村里的古迹了,没有深入挖掘一下老城里的,应该还能做个十来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12: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6# dingdangmaook


    已经不错了,其实讲讲村里的也不错,这些更不为人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12: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12: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12: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4: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重新关注一下太原的黄庙,停工8年了,一直没人管。最后一座大殿落架之后木头都块不能用了,风里来雨里去的,还是文物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0: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0: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文物修复保护系列报道之七:工程师楼开工修复待新颜

    近百年前,山西地方政府为给修筑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的工程师安排住宿,修建了一座造型独特风格迥异的小二楼。
    如今,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沧桑,这座小二楼整体保存完好,只是已变成杂乱的居民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
修筑铁路工程师的住宅

    工程师楼位于省城教场巷22号,2009年11月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太原市历史建筑。
    教场巷在明代为晋王府宫城东华门外的一片空地,清乾隆年间成为精骑营练兵习武的地方,取名大教场。从此,大教场这个名称便一直沿用下来。这条古老的街道北起小东门、南到东华门,数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原貌。
    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山西相继修筑了两条赫赫有名的铁路,即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正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有窄轨铁路,同蒲铁路是贯穿我省南北的铁路干线,这两条铁路的开通对我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时,山西地方政府为安排修筑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的本籍与外籍工程师的住宿,在教场巷一带新建住宅,即工程师楼。与教场巷路西国民党大员居住的官宅隔路相望。
    据教场巷的老街坊们说,由于巷子里有座工程师楼,当时教场巷也有“工程师街”的别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0: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
整体风格与传统建筑迥异

    工程师楼是太原市少有的中西合璧建筑。走近工程师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土黄砖,这明显区别于我国古建筑风格的青砖绿瓦。其带有曲线过渡的楼顶,宽敞的二层露台以及其他别样的建筑风格,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
    在朝向上,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都为坐北朝南,而工程师楼则整体呈南北朝向,四面都有窗户,仅有一扇朝北的小门可以进入楼内。楼门的风格也与我国传统风格不同,依工程师楼西北向的一间小平房搭建,有两根柱子支撑。据现场古建筑施工人员介绍,这间小平房应该是厨房,因为在该平房内的屋顶部位发现有烟道存在。
    记者还发现,楼内的地板、楼梯及栏杆全部为木质结构,栏杆为四四方方的小柱子,柱子上基本没做雕琢,仅在柱子四周开了简单的浅槽。窗户的结构也很简单,没什么特别的风格。
    透过现场施工人员谨慎拆开的房间吊顶,可以看到整个大楼的顶部为木结构。整个屋顶没有大梁支撑,只用不同高度的柱形砖结构做支柱。
    从工程师楼外部观察,在大楼的东西两侧各设有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通风口。
    最后,从工程师楼楼顶的设计风格也可看出与我国传统建筑迥然不同。楼顶整体呈两坡状,但在坡面上又有曲线变化。现场古建筑施工人员称,这在我国的建筑中是没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0: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写】
神秘的地下通道令人叫绝的窗户锁

    在现场,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工程师楼内竟然还建有3条地下通道。
    推开工程师楼左手方向的第一扇门,就能看见通往地下室的楼梯,顺楼梯而下,便会发现有两间加起来大约10平方米的地下室。
    出人意料的是,这两间地下室的墙壁上还有3条仅供一个人弯腰行走的通道。出于安全考虑,记者未能探究这3条通道到底通向何方。几经打探,附近的老住户也没有人知道通道的出口到底在哪里。
    最令人惊奇的是窗户上的铁锁,只需轻轻将右扇窗户上的手柄往左一拧,右扇窗户的左方和上下方便会自动弹出3道铁制锁芯,将整个窗户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全部锁死,防盗技术堪称一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 23:27 , Processed in 0.07797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