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inter2015

[摄影文化] 《手机渣图》 来福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4 14: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zipiipo 发表于 2018-4-23 22:39
老兄是海南人士?

北方人,在新加坡呆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4 15: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www.waishi.com 发表于 2018-4-24 14:55
北方人,在新加坡呆过

欢迎国际高端人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5 08: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5 15:4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ww.waishi.com 发表于 2018-4-24 14:55
北方人,在新加坡呆过

入新加坡国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7 1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致的商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 2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www.waishi.com 发表于 2018-4-24 14:55
北方人,在新加坡呆过

藏龙卧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3 10: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福士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3 12: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边的确和西边北边不同 更有感觉 更国际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4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velang 于 2018-5-14 10:37 编辑
DANNY.LIU 发表于 2018-5-13 12:33
东边的确和西边北边不同 更有感觉 更国际化

北京城东西文化差异:小资的东城和校园的西城


<写于2006年的一篇文章>


  北京城内部,正在海纳百川地包容着各种差异极大的文化气质。

  当东边的人开玩笑说西边“有知识没文化”时,西边的人却揶揄东边的人“有文化没知识”。

  CBD衍生的“东边”和中关村辐射的“西边”,各自经过20年的垒筑后,再抬头对望时,已是遥隔两岸。古都北京的性格和文化,就在东岸和西岸夹峙而成的新河道中间,汇集、冲撞,流向将来。

  通过考究北京城的人文差异,也窥斑见豹体察到我们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处境。
    
  在触碰东西之间的不同人物之前,先去一东一西两家著名的夜店看看。

  西边的盒子咖啡馆

  清华东门外一处不起眼的家属院里,坐落着西边大名鼎鼎的“盒子”。

  在距它3米远的对面,有个挑着黄灯的水果摊,它的隔壁,有个张着白灯的小笼包子铺,这两个摊子,在那儿的时间跟“盒子”一样久了。

  因为电影和书,盒子是附近院校的中外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与此一步之遥的清华科技园写字楼里的IT人也把它当会客厅,年轻的创业者们,每周有四五天在这儿约见各种人,包括身家十几亿的投资客。

  走进“盒子”的外屋,只见两片垂地的布帘,布帘后面传来阵阵笑声,那里就是放映区了。白墙为幕,正在放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下面坐了十七八个人,其中几个是老外。每周有两天,这里放映国内的独立电影、个人DV,或者国外的艺术片。

  在“盒子”,不消费任何东西也没人赶你。服务生大概每隔一小时左右会羞涩地走过来问你一句“要不要点东西”。这里的服务生大多是学生兼职,记者去的那一晚,服务生是来自北航和联合大学的。

  8点45电影放完,外屋的人也都走光了。里屋有几桌轻声交谈,临窗的位置都是单独一人,在台灯下敲电脑或者读书。看不到一个有妆的女子,甚至连简单的唇膏都看不到。

  中间的大桌子上,扔着六七本厚草纸订起来的本子,封皮上用钢笔写着“盒子的异想空间”或者“keep thinking of box”等等。新本子上泛着亮光,旧的已经被翻得起了毛,里面的内容,全是客人留下的涂鸦。随手翻一页,见写着:“生活本应该像打开盒子般简单……”

  东边的有阁

  要找到有阁非常容易,沿着工人体育场看台转一圈,远远看到外面停车最多的地方就是。

  有阁外墙的粉壁上画了一只蜗牛,写着“慢餐”两字,这里是意大利国际慢餐协会的中国首家会员店。餐厅背后凌驾于水面的露台上,烛光摇曳,人影恍惚,飘浮着地中海烧烤的香味。

  餐厅内部建筑的主体框架,是一座当真从南方扒过来的气宇轩昂的有200年历史的老徽宅;在餐厅二层,还含了一个小型画廊,展售中国概念油画,生意红火。文化也罢,艺术也好,在这儿都混合成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奇妙东西——格调。

  国际奢侈品品牌的中国总裁们经常流连于此,随之而至的是与其有着业务往来的其他公司的人;这里也是“撞星”的地方,朴树、徐静蕾等常来;画家、设计师、各种海归、台湾人、香港人,一切时尚、精致的人们,都可能在此出现。

  餐厅的主打菜式是中西合璧的fusion food(融合菜),服务生能用外语服务,从各个角度看,都合CBD的理想。已近十点,餐厅的上座还只有六成以上。一桌餐毕结账,7个人吃了3000多元。此时,一些中外餐客在大厅里摆放的几件艺术品前兴致勃勃地留影。

  从开业伊始,这里就成了各种外企自办派对和社交活动青睐的场所。奔驰公司有三个部门在此办过party;法拉利和LV之夜,满眼是身着隆重晚礼服的名模,曾任巴黎某高级时装总代理、精通艺术品投资的餐厅老板本人,则穿着华美衬衫、戴大粒饰品,穿梭在衣香鬓影之间。

    新东富西贵:小资的东城和校园的西城

     国际化的、时尚的、小资的、守成的、戏剧化的等等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纷纷落在东边,而本土的、简朴的、校园的、创业的、实在的对应着西边。   

  “你有多久没进城了?”朋友问刘芳。确实,在东边人看来,中关村就是个村儿;而曾经那么向往东边生活的她,这会儿正请朋友们在中关村西区第三极下面吃贵州菜,并且像一个正宗的西边人一样,赞美这里的饭菜是排档的价格、馆子的味儿。

  “我是哪边人?”

  1996年刘芳从上海来北京做毕业实习,一下火车直奔中国人民大学西门的实习单位,目的地的样子让她大失所望:我一直向往白领兮兮的生活,可人大西门附近,那会儿简直就是乡村合作社。”

  这一印象直到她发现从建国饭店到国贸中心还有另一个北京时,才得以改变。接下来她经常不远数十里到东边逛街。

  刘芳是那么热爱东边,以至于当她还在中关村上班时,就买了东边京通快速路上的房子。“当时想的是将来无论如何都得到国贸上班,所以买房首要考虑的就是到国贸的直线距离。”

  在北京工作的十年中,刘芳一直在找东边的工作机会。曾有一年,她在泛东的亮马大厦上班。每天中午,她和同事们都要故意穿过燕莎购物中心和凯宾斯基饭店小花园,到对面小吃街去吃饭。虽然在燕莎她只买得起地下超市的面包,但是掠过那些贵衣服、哈根达斯的专卖店、那些外文原版杂志,闻着空气中老外刺激的香水味,人仿佛被瞬间催眠。

  虽然主观上努力东移,但是除了亮马的短暂一年,刘芳的工作和生活始终无法和西边脱开干系。前两年,与西边一所高校的教师结婚后,家搬进了校园,人“西化”得更明显。“我到底是哪边人?”刘芳想,或许自己骨子里还是属于西边的,才有了这宿命的西岸人生。

  “东边我喜欢但融不进去,西边我想挣脱,但狐朋狗友都在西边。”刘芳说,东边人比较注重隐私,交往中推心置腹不容易。比如有些同事关系很好,但不知道对方的家里电话,也不认识家里人。

  “东边更像纽约。在纽约,穷人可以外表穿得很干净,但心理落差大”,刘芳说,“东边骑自行车的肯定是送快递的,而在西边,大学教授一样坦然地骑自行车到处走。西边的包容性更强。”

  即使在东边工作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刘芳还得跑回香山去散心。“感觉特放松。”现在刘芳吃东西逛街首选东边,但如果有特别贴心的好朋友来,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带到西边。

  刘芳说现在在西边已经生活得越来越自在,再让她回东边,恐怕是回不去了。

  东边和西边的物质差异

  北京城有句老话,叫东富西贵。虽然跟现在说的“东西”不一样,但是说现在的“东”“富”也还是恰当的。

  东边外表的光鲜亮丽确实是建立在富的基础上。在公共建设上,西边的投入至今没法和东边比,而个人收入方面,直到90年代末,西边才出现了大企业和真正的知本家。在整个90年代中,东边都比西边有钱。

  今天,东边依然聚集着北京最豪华的写字楼、商场、宾馆饭店,楼下的好车也明显比西边多。经常出入这种场所,会着实令一些人心情舒畅。而相比来说,在城市面貌上,西边显然不如东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卖假证和盗版碟的还会时不时地猖獗。

  2004年中关村注册的15000家公司中,90%是民营小公司。大部分企业工资仍不如东边。“奢华的生活谁人不想啊,只不过有些人没钱,就不敢去多想。”一位东边的外企职员如此揣度西边所谓的“不拜金”。

  东边的洋气和时尚也令西边望尘莫及。东边人过洋节兴致勃勃,西边人圣诞夜12点不到就上床睡觉了。东边人会由衷地赞赏酒吧墙上从法国运过来的石头,买房子爱选欧洲社区概念的楼盘,西边人对此则毫无兴趣。和东边人比,西边人的外表要潦草和土气得多,商店里的商品都概莫能外。

  东边人的时尚感觉是环境浸染出来的。东边很多公司要求女员工上班必须穿职业装,男员工必须打领带、穿皮鞋。为员工免费订《时尚》《ELLE》等杂志。东边每月挣五六千的女孩,花1000元做一个头发颜色眼睛都不眨,因为她觉得这是“应该的”。

  在东边,生活要求精致,品质可能存在于一切东西之中。在东边的写字楼里,会使用1万元一张的办公桌,而从这张桌子上,看到的不光是钱,还有设计品位。在西边,桌子只要“站住不倒”就行了。在东边,小部门都会精心策划自己的party,请现场乐队;东边的老板也比西边的老板讲究情调,请人吃饭经常会定到后海的诸如茶马古道等地方。

  相对来说,西边的服务业远不如东边发达,很多有特色的餐馆和健身中心都是先在东边创办的。

  东西人对爱情的追求都不一样。惠普员工时璇说:“东边的女孩子要求男人更绅士一点,要有品位。西边的男生连帮女生拉个门都不会,不跟你抢就不错了。”

  时璇在到惠普工作之前,曾在中关村的一家大企业里工作。她对自己的成功东移很满意。“这里最让我感觉舒服的是管理人性化、自由,能让你发挥很多东西。人际关系简单,老板也没有家长作风。

  东边不像西边高校云集,但在五光十色的都市风景中,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悄悄聚集。香港作家、城市研究者陈冠中认为,北京的建筑和文化本来就呈现沙漠绿洲式的分布。东边的文化因为活跃的中西碰撞,全国人才的聚集和交流,新鲜灵动的城市文化分分钟产生,并且迅速商品化。798工厂、SOHO现代城、朝阳公园等的艺术吸引力正在不断增长,集中在东边的十大拍卖公司每年创造近百亿的价值。东边的文化不是书斋里出产的,它存在于广场上、酒吧里,和灵感激荡的头脑中。

  西边和东边的气质比较

  “我再有钱也不会去做1000块钱的头,但是碰上喜欢的演出,花2000块买张票我也觉得正常。真的,国贸底下几万元的意大利皮包在我眼里就如粪土一样。西边是没什么光鲜商品,但我有最好的书和碟,我有清华的操场和北大的未名湖。”清华毕业的周志毅目前是中关村一家民营IT企业的经理,他对本刊说,典型的西边人对钱不会产生真正的敬畏感。即便是富了以后的儒商,也有些穷文人的骨气。

  “东富西贵”的老话,今天放在西边也依然合适,只不过其中的“贵”,不是指官阶的高贵,而有了一点精神贵族的味道。

  从1996年创业到2000年,周志毅的生活工作一直围着西边转。2001年,周开始和常住嘉里中心的一些生意伙伴频繁接触,那时候他才突然发现自己与东边气质大相径庭。“为什么他们的走路姿势、神态、笑容都要故意学老外,而且既不像电影里的老外,又不像西边大学里的老外,当时真是不明白。偶尔聊到一点中国历史的东西,发现他们所知甚少,接着惊讶地发现,他们对西方历史知道得更少。所以我推断他们的‘洋’也不是真的。”

  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的闻捷称自己是“西边流出来的水”,虽然因为专业的关系一直在CBD的中心区工作,但是却一直无法真正融入东边的气质中。在她看来,其实东边的很多人都有种潜在的不安全感,比较心虚,表现出来就是一个字:“装”。

  “一些为大投行做案子的白领,经常把诸如摩根斯坦利那样的big market player挂在嘴边,熟稔的样子,就像谈论东院老张。”闻捷说,对那些大得吓人的国际大公司的中国本土雇员来说,判断自己到底有多重要,是一个难事。而且,外企里也有低效率和人浮于事的情况,但很多问题都被钱掩盖了。

  在东边,人的收入、学历相差都甚大,加上附近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不断把最土的外地移民运送过来,物质给人的刺激显得特别大。闻捷说:“每天早上,月入三四千的,三四万的和三四十万的人,都在国贸底下等乘同一部电梯。这时候,三四千的和三四十万的人都会拼命装得像是三四万的那一类。”

  闻捷对同事期期不落地追随时尚杂志的脚步也感到不可理解,“哪个店新添了个包,她们真的很关心。也许她们一生只能买一两个这样的包,但似乎永远负有关心的责任。”

  在享受西边气质的人看来,外表上的落伍、不精致,可能正意味着精神上的自由。正如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中写的:“中关村的男孩儿,不会告诉女孩子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让他落泪,他会用鼠标画一张丑丑的大头鱼送给她,他会真心地夸奖女孩子的红帽子真好看而不会指责帽子颜色与鞋不搭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4 1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夹峙的文化新河道

  他们留恋纯真朴实的年代,他们不愿意让脚跟受到皮鞋的束缚、让脖子受到领带的束缚、让心受到格调的束缚。

  中关村辐射的创业精神,和CBD散发的“食洋”精神,是东西差异的根源。

  北京城东西文化差异的形成,伴随着中关村和CBD的崛起。现在所说的东和西,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理范围,可以说,来自于CBD精神和资源辐射的,是为东;来自于中关村精神和资源辐射的,是为西。距离这两个中心越近,东化或西化的程度就越明显。

  骄傲的两极

  中关村和CBD都有着骄人的历史,它们20年来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在西边,1980年10月,陈春先创办第一个民办企业——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中关村开街;1988年,中关村园区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到2001年,知识经济、知本英雄使中关村成为全中国的希望所在。

  在东边,1990年8月国贸中心的入住标志着CBD的发端。这座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贸易中心,今天仍是CBD最耀眼的明星。67家世界500强企业驻扎于此。同年入住的京广中心以209米的高度保持着“北京之巅”的荣誉。两年后,国内第一个中外合资零售企业燕莎中心开业,CBD之域继续拓展。

  今天,在这个区域中,聚集着进入中国的全部160个世界500强企业中的2/3,外企北京代表处的95%,外国银行北京分行的90%,已经进入中国的全部167家国际新闻机构,所有进入中国的国际咨询公司和市场研究公司,世界TOP10会计师事务所中的8家,以及即将入住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国内强势媒体。

  创业VS“食洋”

  经过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东边和西边都走上了创富之路。今天西边的大企业也在高档写字楼里办公,但不同的是,联想也好,方正也好,百度也好,新东方也好,都不是一夜之间住进去,而是从平房、陋室里一点点爬到那里的。这个过程,以联想为例,用了15年。

  “西边的历史就是一部创业的历史,西边因而更加自信。”民营IT企业经理周志毅说:“我乐意听海龙电子城的一个小老板讲他的发家史,而听东边一个大销售讲他如何送回扣对我没意义。”西边的财富是自己挣扎出来的,而东边的财富,直接来自于境外的流入。创业精神和“食洋”精神的不同,正是东西差异的本质。

  继续往前倒推,西边的创业发自于科技人员下海,背景是学院-科技文化;而东边的“食洋”发自于使馆区和机场的便利,背景是买办-贸易文化,为什么东边更像纽约,也是这个原因。

  “从城市资源的先天分布来说,这两个地区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都是非常自然的结果。”北京大学城市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岳升阳对本刊说:“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商务中心区的建立,只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中关村地区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各级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213家。

  科技企业离不开创新,就离不开中关村。2004年,曾在东边光华长安办公的搜狐公司全部搬回清华东门。技术副总裁王小川说,在搜狐,研发人才从来不是HR部门而是研发部门自己负责招聘的,其中20%是主要来自于清华的兼职同学。他本人也是从兼职做到VP,“其实技术人员从来就没有和东边的氛围真正地接上轨。”

  在东边,使馆区的存在和靠近机场的便利,是食“洋”创富的原动力。虽然CBD的雏形是在90年代初形成的,但在整个80年代,东边的涉外资源一直不断地积聚。先前为中国国际政治、文化交往准备的物质条件,变身成为后来的国际资本进入所做的铺垫。
  
  嵌入和融合

  2000年,一直在东边工作的曹炎新当得知自己新公司的地点是在西边的上地时,听起来就像上帝一样遥远。2002年,一直在西边的周志毅刚刚开始自驾私家车,第一回把车开到东边的四惠桥就迷了路,顿时感到置身荒郊野岭般的恐慌。

  不管怎样,东西之间的交流是越来越多了,东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成为大势所趋。

  事实上,虽然有着鲜明的气质主体,东西内部早就互相嵌入一些气质的异端。老国企做派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对面的建国饭店是两重天;而在“像上帝一样遥远”的上地,IBM里还是典型的东边做派。

  中关村西区的玻璃大厦里,在传说中穿拖鞋上班的百度,可以看到一种惊人的文化融合。在这个经过了海外资本两轮以上洗礼,又坚持自主开发的互联网企业,出出进进的女孩子们,鞋跟很高,妆容完整,衣着光鲜,不排除有人做1000块钱头发的可能;而在研发区域,确实可以见到穿拖鞋上班的人,其做派和附近学校的学生一模一样。

  东边现代城底下有个小小的光合作用书店,在平常日子的下午时分人多得几乎可以用拥挤来形容;而蜗居在西边各个校园里的一大票文艺青年,经常要被迫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跑到东边的酒吧,只为去看一场摇滚演出。

  在陈冠中看来,东西边文化不怕碰撞,碰撞才有活力,才有融合。目前东边和西边的融合之所以太过欠缺,是因为北京房地产的开发有很大问题。在一个自然的城市,贵的和便宜的,新的和旧的,都应该混合存在。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东边活色生香的生活的美,西边纯真沉静的精神的美已经在很多边界模糊的中间地带携起手来:自然与风雅并存的后海、雅俗共处的西单图书大厦、亚运村的酒吧和美食、潘家园和马连道的情致……不会让任何的东边人或西边人感到不亲切。古都北京的性格和文化,就在东岸和西岸夹峙而成的新河道中间,汇集、冲撞,流向将来。

    纽约的东西差异通过此消彼长保持旺盛生命力

  城市各个社区应该保持各自的特色,而且这些差异不断错位,东边里有西边,西边里有东边,通过此消彼长的实力较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夏天基本上混过去了。我过了一个酷暑(很酷的暑假),做有趣的项目:北京798地区设计研究。它是东边的西边,西边的东边。地理位置在北京东边,却有不修边幅的西边气质;艺术品味偏重西方的价值取向,但处处体现东方人的实用和功利。这种东西混杂的特点,让我想起纽约。

  很难将纽约分成东西两半,它有太多各具特色的小社区,没法一概而论。东边有上东城,也有东村,西边有上西城,也有切尔西。苏荷,原本很西边,现在很东边,因为它商业化贵族化了,不再是艺术中心。要找东边和西边的明显划分,恐怕要属中央公园两侧的上东城和上西城。

  先说上东城。19世纪初年,以英国移民为主,后来加入了德国、爱尔兰和波西米亚人。19世纪中叶,富人深宅大院多聚在59街,吸引了许多慈善机构和宗教设施。

  19世纪末,随着中央公园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相继开放,一拨靠实业发家的大款在第五大道沿线兴建宫殿式府邸,号称富豪云集的黄金海岸。这些府邸被后人捐出或改成博物馆,形成著名的“博物馆英里”。富人吃喝玩乐设施一应俱全,著名的俱乐部有:哈莫尼、大都会、科洛尼、联合。只要看看在金宝堂举行追思仪式的亡人名单,就知道这里曾经聚集过多少名人。

  20世纪初期,纽约铁路电气化和地下化,公园大道沿线地价飙升,成为豪华公寓的代名词。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来自中欧和东欧的新移民不断增多,捷克裔、匈牙利裔、德裔分布在第一、二大道67-86街一带。1980年代,更多来自英国、法国、以色列、爱尔兰、中国港台、菲律宾、印度、巴西的家庭在此定居,加上北边波多黎各等拉美新移民,多个民族、多种信仰组成的21万人社区,已经没有主流可言。现在的上东城像明日黄花,房价已被上西城压过,它将吸引寻求低房价的年轻奋斗者,开始新生。

  再说上西城。17世纪的荷兰名称叫“花谷”,商贾、律师、官员的郊外别墅区。1867年,花谷大道加宽、种树,改称宽街,也就是现在的百老汇(Broadway)。20世纪中期闹各种运动,富人纷纷移往郊外,新移民大量涌入。1980年代以前,此地居民多为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从事行业包括艺术、戏剧、文学、商贸、加工、广告、体育、政治、贩毒。广泛的移民基础和多样的经济层级,使这里的居民比较开明,他们往往跟很多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反越战、反核战、人权、女权、同性恋权、历史保护、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改造的进程和房价的升扬,庞诺书店和星巴克的开张,更多雅皮人士入住此地,与这里的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组成多姿多彩的25万人社区。这里有林肯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大教堂、格兰特墓、美国自然博物馆、纽约历史学会等文化设施,有时代华纳公司总部、IMAX影院等高档商业娱乐设施,也有随1904年地铁IRT沿线发展起来的众多豪华公寓,以及现代摩天公寓楼如西中央公园、世纪、艾尔多拉多。

  上东城是老钱的象征,上西城是新钱的代号,这是一厢情愿的误读。我更希望城市是一锅八宝粥,吃一口,什么料都有,味美无比。城市的活力,要依靠各种人不断地搅动,让锅里各种馅料充分混合。城市各个社区应该保持各自的特色,而且这些差异不断错位,东边里有西边,西边里有东边,通过此消彼长的实力较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22: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ang 发表于 2018-5-14 10:36
东西夹峙的文化新河道

  他们留恋纯真朴实的年代,他们不愿意让脚跟受到皮鞋的束缚、让脖子受到领带 ...

不错 的确 是这么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7 11: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DANNY.LIU 发表于 2018-5-13 12:33
东边的确和西边北边不同 更有感觉 更国际化

满大街跑的都是月薪上万的小程序员


<写于2005年的一篇文章>


我住在海淀区,这里满大街跑的是月薪上万的小程序员儿,还有痛骂计算机专业无美女的项目经理,他们大脑袋、厚眼镜、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因不见阳光而酷似吸血鬼的脸,穿一个星期不洗的T-SHIRT,很有很有味道的,他们供楼不供车,他们翻开报纸只盯住北边的楼盘,倒不是因为关心奥运村,实在是想离公司近一些。我,衷心地喜欢着这个区。

有女友去国贸那边应聘工作回来,一脸幸福状地向我描述,地铁站里全是帅哥,地面上更是临风玉树站成了森林,让她的小心灵经受了一次美的洗礼,她晕乎乎地回来了,对那些西装革履、散发名贵男用香水味道、气宇轩昂的白领男人们再三再四地概叹:“F4那算个啥,肚里没货,只知卖相,看看人家,啊,那才叫自信来源于知识,气质来源于财富……” 我打断她语无伦次的胡说八道,问她工作有戏没戏,她说,“凭我的英语水平,能没戏吗?!”

过几日,女友去上班。再过几日,女友辞职。我问为个啥,她说,她是属于海淀区的好市民,与朝阳区那个高级白领集居地格格不入。

“她们化妆都太精致,显得我象个黄脸婆,她们中午在洗手间用的是外国带回来的化妆品,我用的是外国牌子国内生产的东西,她们早餐吃意大利浓汤和甜点,我吃的是小笼包子跟豆浆……”女友愤愤地数落着,“非穿职业装不可,我的那十来条仔裤算是没有用武之地了,你看看我的可怜的脚,被高跟鞋折磨得都变形了,封建社会摧残人也不过如此了吧。靠,就这样,她们还说我搭配得不对,灰衬衫不能跟紫色外套一起穿!”

我说,“这有什么关系,这跟一份好工作有什么关系?你啊,也太注重技术层面的问题了。” “我郁闷……”女友象迷路的孩子一样:“我还是在海淀这边找工作吧。在这儿如鱼得水,要多自在有多自在,加班也愿意,你知道吗,他们东边儿啊,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我立马制止了她的人身攻击:“别瞎说!都是首都人民,哪儿来的种族歧视啊?”

女友几乎声泪俱下地声讨:“不是我啊,是她们等级观念严重啊。你看咱们这儿,上亿身家也穿着懒汉鞋去小馆儿吃京酱肉丝,谁也不怵谁,你有钱那是你的事儿,我有技术是我的骄傲,可是东边儿,什么都攀比,连丝袜的牌子都比,那天我戴了我奶奶给的玉镯儿,被她们笑话了个半死,什么老土啊什么没品啊,好象她们生下来就在钻石堆里长大的,如果我稍微有个行差踏错,那就要沾污了她们的小资阵营!”

我笑:“傻子,现在小资过时了,都兴BOBO了啦。”

“呸!什么BOBO,以为这个周末去怀柔爬山,下个周末去音乐堂,就又波西又布尔?上班的时候照样抢单,照样勾心斗角,照样背后传谣言,不过是改成了用英语传!算了算了,我不是那林子里的鸟儿,我还是安心在海淀做技术吧,加班累得贼死也比跟人打交道好啊,大家都埋头干自己手头的活儿,人际关系淡如水,很舒服的,我爱穿什么穿什么,只要活儿做得漂亮,老板照样给加薪,我是再也不去高尚区了。”

于是,一场散漫悠游族向精致优雅族的伟大试探,便以失败告终。

现在,我的女友悠哉游哉地溜达在北四环路上,在中关村的古怪雕塑前吃三块钱的冰淇淋蛋筒,周末时她在北大清华之间流窜,到处寻找新锐欧洲电影放映地。

有时候去电影学院旁边的“NASA”或者民族学院旁的“火山”蹦迪,在一群孩子的青春狂野中,她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她穿着从学院路服装市场三十块钱买回的T-S,裹着她年轻的骄傲的身体。她素面朝天,在风里露着最真实最娇嫩的肌肤。她每次都在地铁站给盲眼歌手几块钱,她在过街天桥上买D版DVD,她爱看周星驰爱听王菲,她用公司名称抬头的信纸给妈妈写信说北京下雪了,她爱看樱桃小丸子却从不见人就讲“酱紫”,她除了黑白灰三色还会穿红色碎花的厚毛衣象冬天里最漂亮的一头熊……

她不过感恩节不过复活节不过万圣节,在不是情人节的日子里收到玫瑰也很开心,平安夜十点半上床睡觉,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

她会带着笔记本电脑去北理工南门的“雕刻时光”做程序,叫一壶薰衣草茶渡过一个略带疲惫的下午,低声跟咖啡馆里打工的女生商量,“能不能把《加州旅馆》换成神秘园?我今天忘带耳机了……”她把三里屯留给都市里最糜烂最空泛的眼神,把哈根达斯留给都市里没有味蕾却能言善道的巧舌,把不地道的红酒留给都市里最不规范却感觉最好的手势。

同学聚会的时候跟从前一样包饺子。还是最爱吃路口小馆子的羊肉门丁儿,一口气能吃六个。人大的食堂有一道铁板牛柳最好吃,农大食堂的红烧鱼很地道,最喜欢的是语言学院的图书馆,可以端饮料进去喝的,最满意的是地质大学的操场,公司的足球赛都是在那里进行……那郁郁的林荫道,金子一样的笑声啊,那青春的乌发、如玉的容颜,几个流浪歌手,几个校园诗人……让我们堕入这个梦中永不醒来。

凌晨一点,中关村的“永和豆浆”店里,灯火通明,加班的IT们在这里吃宵夜,男孩子与办公室里他暗恋着的女孩子一起,就着鲜肉馄饨和一小篮儿鸡柳,说着公司里今天的笑话,他怜惜地看着她因睡眠不足稍欠血色的脸,看着她杂乱的浓密的眉,多想告诉她,她长得很象自己南方家乡的小妹。那些深夜里的快餐店,那些不曾丢掉美好幻想的人们……门外,星光暗淡,远处,是沉睡的楼群,而他爱的女孩,坐在对面心满意足地吃着滚烫的馄饨……

中关村的男孩儿,不会告诉女孩子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让他落泪,他会用鼠标画一张丑丑的大头鱼送给她,他会真心地夸奖女孩子的红帽子真好看而不会指责帽子颜色与鞋不搭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8 08: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序员工资不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9 19: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福士确实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1 09: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 12:31 , Processed in 0.08192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