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蛟矶烟浪

[烟雨江南] 芜湖码头今古大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码头:在滨江大道上风云再起
从扁担河到青弋江,是芜湖码头的第一次跨越;从青弋江到长江,是芜湖码头的第二次跨越;滨江大道应是芜湖码头的第三次跨越。滨江大道推动芜湖从内河文化、镜湖情结走向长江文化、海洋情结。
滨江大道的历史积淀是一种证明,那就是芜湖的经济区位,各国洋行不是到芜湖来扶贫开发的,而是预见了芜湖的市场容量。滨江大道的历史积淀是芜湖码头文化的层叠,我们不能拒绝也不应该抛弃西洋文明,相反我们要吸收人类共同的财富,在继承中创新。
码头文化有急功近利、漠视规则的消极因素,但是码头文化也有崇尚冒险、包容异端的积极因素。现在我们倡导“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就是要汲取码头文化中的竞逐精神,让城市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进而形成比较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和成长性企业再次聚会芜湖码头。张恒春药号以“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饮誉百年,芜湖码头文化在创新中诚信,在诚信中创新,让滨江大道升级芜湖码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码头建筑:万国风情一眼收
青岛本是个渔村,码头把世界带给青岛:徜徉在前海沿,海洋的气息汹涌而至;漫步在八大关,西洋的建筑随处可见;走进居民院,四村八乡的音调呢喃盈耳;逛悠在中山路,天南海北的商品时髦迷眼……
青岛的码头文化在芜湖异曲同工。扼守码头的芜湖老海关是近现代建筑的折中主义,既融合了轴线、对称、主次有序的古典原则,又吸收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建筑潮流。砖木混合结构的红砖楼房簇拥着尖耸的钟楼,钟楼高四层,配有对称绶带。其中第三层各附一柄权杖,以显示主权威仪。每层的窗户各具特色,二、三层为圆形舷窗,二层舷窗上为半圆斗拱、下为项链饰纹。
折中主义是对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兼容。芜湖的罗马式建筑是吉和街的天主堂。古罗马发明了拱券结构,拓展和丰富了建筑的内部空间,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柱式,与拱券结合,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跨度空间。
哥特式建筑则是厌倦了古罗马沉重的半圆形拱券门及穹顶等,代之以线条明快的尖拱券门窗,挺拔高耸的尖塔、尖券、扶壁,使建筑整体显出一种强劲的向上升腾的动势,象征着宗教的崇高、神秘与永恒。芜湖花津路基督教圣雅各堂就是哥特式教堂。教堂主楼顶着十字架,在地面的投影也是个“十”字形,门柱、墙柱也顶着大小不同的十字架,与主十字架高低错落。墙面用水泥抹底,压出姿态万千的小坑。
圣雅各教堂在狮子山顶附设有圣雅各中学,在宏观上抛弃了古罗马的穹顶,但在微观上把拱券作为构图元素。主楼上的钟楼并没有一尖到底,而是在顶部收束成一个小平台。一百年过去,圣雅各中学的西班牙格调翻版成中西友好花园。
上帝指引传教士到芜湖,市场指引商船到芜湖,关税指引领事馆到芜湖。英国领事署是芜湖的总税务司,征收洋税后上缴芜湖县衙。清政府的对外赔款多是从海关税中抵扣。英驻芜领事署把英国乡村别墅搬到了范罗山,夸张的老虎窗使屋面跌宕起伏,高耸的烟囱恰似东方神话中的定海神针。
西班牙传教士在雨耕山上筹建了内思学校,美国后来居上,以庚子赔款贴建了中西合璧的弋矶山医院。弋矶山医院攀缘山势,平面呈托盘形,巧妙地将大烟囱作为建筑的承力构件同时还是构图元素,猩红的墙体撑上洁白的窗帘,讴歌生命的圣洁。弋矶山医院是功能、环境和人本主义的完美结合。
西洋建筑从码头登陆芜湖,引领了芜湖的建筑时尚,从江边租界向老城厢渗透,二街的中国银行、太平大路的俞府、肖家巷翟家花园等纷纷效法古罗马的拱券甚至吸收古希腊的立柱。
¨        在《烟台条约》的议准下,美国旗昌洋行长江沪班首次在芜湖停靠。后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德国亨宝公司相继来芜。太古公司和怡和洋行在滨江大道扎下了根,太古公司的大班住宅(近代称洋行经理为大班)采用中式匾额,对称布局,没有鲜明的流派,在建筑材料上用了红砖和水泥,低调起家。太古公司深入内地后以本土化减少排斥,面向船东、服务海员。
同为英商的怡和公司没有怠慢自己,1881年,怡和公司在芜湖设立分支机构,赵家村的怡和楼是英国古典式府邸,和上海的正广和在环境和造型上都相似。怡和楼正面朝南,胸襟开阔。青石垫脚、砖石束腰,高耸的六角楼面向长江一侧没有窗户,其它方向的窗户用统一的简洁图案镶边,这种图案似是吸收了中国八卦的灵感。美孚洋行与怡和洋行毗邻而居。日本日清公司在芜湖的运力排第三。亚细亚、卜内门、和记、英美烟草公司十余家商行及日商前田、丸三、日清、三菱等十余家商行相继开业。美国商人在芜湖设立最早的保险公司。由此芜湖不仅成为区域性航运中心还是金融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6: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芜湖码头逸事:江风吹破娥眉月
元朝一位回族诗人经过芜湖时说:江风吹破娥眉月,我亦东西南北人。东西南北人的生活谱写了芜湖的码头故事。
哪里有码头,哪里就有掮包工。芜湖码头从长河到长江,掮包工的足迹踩溜了南门湾的青石板,踏陷了江岸路的软土基。掮包的时间长了,也掮出门道。掮包工在身上揣根铁针,上衣里外都缝上口袋,趁人不注意时,用铁针戳肩上的米袋子,米粒就会象细线一样落入衣服里。
稻米转运催生了米粉加工。曾任无为知县的章维藩决心下海经商。一次,他故意说他家的厨子偷吃了半边鱼,厨子据实抗辩,他就声称要对厨子动刑,叮得厨子立即招认服罪。章维藩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觉得以往审案,动辄施用酷刑,以致屈打成招,于是他就怀着一种负罪感,挂印跑到芜溯大砻坊开起了面粉厂。当地人认为树烟囱会破坏风水,限制工厂开工。章维藩改向英国领事署办理注册,成立“外资企业”并借用了太古船务的一名犹太帮工。
桐城才子潘赞化来到芜湖码头,就任海关监督,在这里邂逅了青楼女子张玉良,潘赞化拨动了张玉良的琴心,激发了张玉良的画魂,张玉良改名潘玉良,移居上海,留学法国。从芜湖码头走出了一位传奇画家。
芜湖码头最大的制造企业是裕中纱厂,是李鸿章的女婿操盘的上市公司。裕中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筹建,就是要抓住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的市场空隙。投产后,外货又纷纷涌来。裕中纱厂产品积压,资金断裂,陈绍吾、刘晦之为了解决“资金黑洞”,决意“扩股”,演了一出“空城计”。该厂明明是亏损,他们却假说盈利十多万元并当真按股本分发了股息和红利。芜湖各商号见有利可图,裕中纱厂又是大老板,于是争先恐后前来认股。引得“权力介入资本市场”,堂堂的皖南镇守使、芜湖军阀马联甲也上了钩。他唯恐入股不成,竟急忙派出官兵一边抬着五万银元的股金,一边扛着机枪来到裕中,实行“武力入股”。
汤善福的父亲汤彪和洪秀全是正宗老乡,汤彪在太平军里当个小官,1864年天京陷落,汤彪带着汤善福躲难在镇江广发源米行,汤善福在米行混口饭吃,碰到镇江米市迁移芜湖,当年十九岁的汤善福得以到芜湖开设广发源分号,正巧江苏靖江县水灾,朝廷在芜湖购米赈灾,运米的船户想发国难财,就偷卸米粮,掺入泥沙平舱。督粮的钦差大臣抓住把柄,上奏朝廷要弹压芜湖米市,芜湖的米商都怕与朝廷纠缠不清,汤善福想出人头地,广潮两帮虚封他为总董事,凑钱让他见机行事。那钦差大臣见利就改口“泥沙之事乃采运过急,足见芜湖米市勒紧裤带,速解皇忧”,汤善福因此红得发紫,当选安徽省商业联合会首任会长。
王莹从芜湖走了,在上海成为一代电影红星,她的自传小说《宝姑》将芜湖20年代的风土人情描写得栩栩如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8 15: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自己拍的江北的火车轮渡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9 00: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8# 蛟矶烟浪


    楼主好久不见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9 17: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 2523265780


    有同感!少看不少大片哦!{:5_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31 10:33 , Processed in 0.07269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