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尊龙丹心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7 13: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故宫护城河水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3: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故宫护城河水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3: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故宫护城河水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3: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故宫护城河水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3: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故宫护城河水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3: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故宫护城河水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4: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池原称大湖或西湖,东西宽1公里,南北宽1.5公里。辽金时建都于莲花池西南,该池为城市的重要水源。以后的朝代,建城于它处,故此地逐渐荒废。这里已成为莲花为主的大型郊野公园。园内水面约占一半,分成四个小湖,湖中有小岛,湖堤上有小桥,湖内广种莲花。湖边两岸种有油松、雪松、丁香、海棠、石榴、洋槐、银杏、玉兰和白蜡等树木,苍松翠柏,曲径通幽。
莲花池公园位于宣武、丰台、海淀三区交汇处,紧邻京门—西客站,属北京市一级古遗址公园,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古园新貌类型的公园。占地44.6公顷,其中水面15公顷。她是北京城的发祥地,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1998年开始恢复建设,2000年12月一期工程完工,开始接待游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4: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池原称大湖或西湖,东西宽1公里,南北宽1.5公里。辽金时建都于莲花池西南,该池为城市的重要水源。以后的朝代,建城于它处,故此地逐渐荒废。这里已成为莲花为主的大型郊野公园。园内水面约占一半,分成四个小湖,湖中有小岛,湖堤上有小桥,湖内广种莲花。湖边两岸种有油松、雪松、丁香、海棠、石榴、洋槐、银杏、玉兰和白蜡等树木,苍松翠柏,曲径通幽。
莲花池公园位于宣武、丰台、海淀三区交汇处,紧邻京门—西客站,属北京市一级古遗址公园,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古园新貌类型的公园。占地44.6公顷,其中水面15公顷。她是北京城的发祥地,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1998年开始恢复建设,2000年12月一期工程完工,开始接待游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4: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池原称大湖或西湖,东西宽1公里,南北宽1.5公里。辽金时建都于莲花池西南,该池为城市的重要水源。以后的朝代,建城于它处,故此地逐渐荒废。这里已成为莲花为主的大型郊野公园。园内水面约占一半,分成四个小湖,湖中有小岛,湖堤上有小桥,湖内广种莲花。湖边两岸种有油松、雪松、丁香、海棠、石榴、洋槐、银杏、玉兰和白蜡等树木,苍松翠柏,曲径通幽。
莲花池公园位于宣武、丰台、海淀三区交汇处,紧邻京门—西客站,属北京市一级古遗址公园,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古园新貌类型的公园。占地44.6公顷,其中水面15公顷。她是北京城的发祥地,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1998年开始恢复建设,2000年12月一期工程完工,开始接待游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22: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北京龙潭湖位于崇文区南部。原为明代修建外城后留下的一片窑坑。西部为龙须沟污水排泄处。1952年整修成东、中、西3个人工湖,因与龙须沟成首尾之势。梁思成起名为龙潭湖。1984年后东湖建为龙潭湖公园,中湖为北京游乐园,西湖为龙潭西湖公园,3园总面积1,758亩,其中水面596亩。 龙潭公园占地690亩,其中水面255亩。湖面被龙脊桥,双亭桥分为3部分,点缀有4个小岛、4个半岛、3个浅滩、1个峡谷、6个桥头绿地。沿湖以龙为主题,建有6个景区:龙吟阁景区是北方园林中独有的水上楼阁;龙潭景区由14座山峰组成,层峦叠嶂,瀑布从高14.5米、宽3米的山石上直泻而下;龙字石林景区由自然山石堆砌而成,石碑林立。它汇集了甲骨文、秦篆、金文,汉、晋、北魏、唐、宋、元、明、清及现代著名书法家和名人题的“龙”字,还有中国龙形的演变,共有龙字229个;荷塘花屿景区7、8月荷花满池,亭亭玉立,摇曳于涟漪荡漾的清波碧浪之上。龙门景区是公园入水口,“龙门”石壁上伸出一对汉白玉雕龙头,龙头喷水汇入轩前奇石环抱的龙池;万柳堂景区中既有腾空翻飞的威龙,又有精雕细琢的九龙解析,集文化与园林于一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22: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北京龙潭湖位于崇文区南部。原为明代修建外城后留下的一片窑坑。西部为龙须沟污水排泄处。1952年整修成东、中、西3个人工湖,因与龙须沟成首尾之势。梁思成起名为龙潭湖。1984年后东湖建为龙潭湖公园,中湖为北京游乐园,西湖为龙潭西湖公园,3园总面积1,758亩,其中水面596亩。 龙潭公园占地690亩,其中水面255亩。湖面被龙脊桥,双亭桥分为3部分,点缀有4个小岛、4个半岛、3个浅滩、1个峡谷、6个桥头绿地。沿湖以龙为主题,建有6个景区:龙吟阁景区是北方园林中独有的水上楼阁;龙潭景区由14座山峰组成,层峦叠嶂,瀑布从高14.5米、宽3米的山石上直泻而下;龙字石林景区由自然山石堆砌而成,石碑林立。它汇集了甲骨文、秦篆、金文,汉、晋、北魏、唐、宋、元、明、清及现代著名书法家和名人题的“龙”字,还有中国龙形的演变,共有龙字229个;荷塘花屿景区7、8月荷花满池,亭亭玉立,摇曳于涟漪荡漾的清波碧浪之上。龙门景区是公园入水口,“龙门”石壁上伸出一对汉白玉雕龙头,龙头喷水汇入轩前奇石环抱的龙池;万柳堂景区中既有腾空翻飞的威龙,又有精雕细琢的九龙解析,集文化与园林于一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22: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光山色映北京-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北京玉渊潭水系-形状酷似八一,又位于中央军委大厦北侧因此得名八一湖。
北京玉渊潭位于阜成门外,东临钓鱼台,西到三环路,东西长约1.7公里,占地面积 137公顷,其中一半为水面,湖水荡漾。绿树成荫。为北京近郊较大公园之一。《明一统志》载:“玉渊潭在府西,元时郡人丁氏故池,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为游赏佳丽之所。”由于这里地势低洼,西山一带山水汇积于此。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浚治成湖,以受香山新开引河上水。又在下口建闸,俾资蓄泄湖水,合引河水由三里河达阜成门之护城河。东部建有行宫。后湖淤塞,杂草丛生。解放后,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在旧湖南边挖了一个约10公顷的新湖,状如葫芦,名八一湖。下游建有实验水电站一座。新旧二湖东西两端相联,既可引水,又能蓄水.1960年密云水库修建后,引水工程南端,由昆明湖到玉渊潭的引水渠,在罗道庄与永定河引水渠相汇,同经玉渊潭流入护城河。近年来大力建设公园,修了环湖路,在园内还建了游廊点景建筑,逐步丰富园容。玉渊潭不仅是景色宜人,环境清幽,树木茂密,为西郊盛暑纳凉、游泳、划船的场所;而且在北京水利工程上起着引水、调洪的作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5 11: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图相当不错,很多是以前没看过的图。

京津地区必须做好水系涵养的工作,做好水资源保护的工作和节水工作了!南水北调今后必将被证明为一个违反天理、违反自然规律的荒唐决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0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圆明园公园-福海
  历史上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同治重修时改称万春园)组成,三园统称圆明园,占地346万平方米。是清代封建帝王,在一百五十余年间所建造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圆明园悠游享乐,并在此举行朝会,处理政务。其时与故宫共同构成封建统治中心,被皇帝特称为“御园”。圆明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洗劫焚毁。此后历经战乱等历史变迁,残存的一些园林景观和建筑,也完全被毁,圆明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
: :圆明园 蓬岛瑶台遗址概况::

  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据《史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妄想长生不老,方士徐市(市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称,东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蓬岛瑶台殿宇因在岛上幸免于难,1870年(同治九年)毁于火。
  1985年清整补砌蓬岛瑶台三岛基址、驳岸和叠石,并修复东岛“瀛海仙山”六方亭、西岛庭院和东西曲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00: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圆明园公园-福海
  历史上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同治重修时改称万春园)组成,三园统称圆明园,占地346万平方米。是清代封建帝王,在一百五十余年间所建造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圆明园悠游享乐,并在此举行朝会,处理政务。其时与故宫共同构成封建统治中心,被皇帝特称为“御园”。圆明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洗劫焚毁。此后历经战乱等历史变迁,残存的一些园林景观和建筑,也完全被毁,圆明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
: :圆明园 蓬岛瑶台遗址概况::

  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据《史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妄想长生不老,方士徐市(市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称,东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蓬岛瑶台殿宇因在岛上幸免于难,1870年(同治九年)毁于火。
  1985年清整补砌蓬岛瑶台三岛基址、驳岸和叠石,并修复东岛“瀛海仙山”六方亭、西岛庭院和东西曲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6 17:57 , Processed in 0.07131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