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张外外 于 2016-1-19 19:53 编辑
“十二五”湖南机场工作7大亮点
亮点一:
持续安全深入人心,安全管理成效显著
    大力推进持续安全理念落地,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建立了“从上到下、逐级分解、层层落实”的安全责任体系。管理人员上岗监察、风险立项、风险预警、安全运行监察等一系列制度相继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微安全平台、风险预警评估、专项监察和远程视频监察等安全管理措施初显成效,长沙机场安全保安体系(SeMS)、安全绩效管理建设成果获得民航局的高度肯定。全面质量管理逐步融入,班组自主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涌现出一批全省乃至全国先进班组和个人。覆盖全省机场的应急管理平台建成并发挥效能,一大批应急救援、防灾救灾设备设施配备到位。积极推动张家界、常德、怀化等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机场保护办法,争取省综治委将机场净空保护纳入全省综治(平安)考核内容,开全国机场先河。连年被省政府和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2015年全省安全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中荣获第一。
 
亮点二:
运输生产快速增长,航空市场日趋成熟
    “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末,湖南机场运输起降由12.9万架次增加到17.4万架次,年平均增长6.2%;旅客吞吐量由1418万人次增加到2074.54万人次,年平均增长7.9%;货邮吞吐量由10.8万吨增加到12.32万吨,年平均增长2.7%。其中,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由1262万人次增加到1871.53万人次,年平均增长8.2%。航线网络逐渐完善。在湘运营航空公司从36家增加至67家,通航机场从69个增加至106个,运营航线从109条增加至158条。航空运力投入加大。航班密度大幅增加,每周航班从2480架次增加至3270架次;运力结构不断优化,波音777、787以及空客330等大型宽体客机投入逐年增加;始发运力不断提升,长沙机场驻场飞机从21架增加至32架。国际航线开发成效显著。长沙机场先后开通了直达21个国家(地区)的41条国际及地区航线。2015年,长沙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154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200%。张家界机场已开通地区航线3条、国际定期航线1条、国际包机航线17条,2015年完成国际和地区旅客吞吐量22.35万人次。支线网络初步形成。联合奥凯航引入国产新舟60飞机积极开发支线航线网络,相继成功开通了长沙至张家界、永州、怀化和贵州铜仁、荔波、黎平,张家界至武汉、桂林、衡阳等省内及省际支线航班。
 
亮点三: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基础建设捷报频传。长沙机场跑道、滑行道由2600米延长至3200米,机坪面积由14.8万平米扩大至36.6万平米,航站楼面积由3.6万平米增加至26.4万平米,廊桥数量由11个增加至33个;单体建筑规模中部第一、全国第五的T2航站楼2011年7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荣获“鲁班奖”和“国家投资优质项目奖”。衡阳南岳机场2014年12月23日建成通航。张家界机场新航站楼2015年9月3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常德机场新航站楼2015年12月22日建成并投入使用。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近41亿元的长沙机场飞行区东扩(二跑道)工程2013年12月8日开工建设。怀化机场改扩建工程于2012年12月12日开工。永州机场迁建工作于2014年启动。邵阳武冈机场2012年12月开工建设。岳阳三荷机场2015年12月10日开工建设。其它项目稳步跟进。出资1亿元入股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悬浮长沙机场至火车南站专线2015年12月26日通车试运行。
 
亮点四: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长沙机场2015年首次实现盈利,完成利润3847万元;跑道容量进一步扩容,实现单跑道运行小时高峰起降达33架次;机位数量增加至48个;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获省级批复。现代服务业迈上新台阶。现代服务业收益逐年提升,利润从2010年的1.08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2.05亿元,年平均增长13.7%。非航空性业务上市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长沙至杭州、香港的货运定期航班相继开通。特许经营多点并举,经营收入从2010年的2.86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6.55亿元,年平均增长18%。临空产业取得新进展。规划130平方公里的长沙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已进入申报程序。综合配套服务区一期41万平米投入使用。总投资4.75亿元的通用航空基地及专属服务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亮点五:
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服务质量标准进一步规范。《湖南机场服务质量标准》编制实施,服务管理平台作用凸显。长沙机场航班正常性管理成效凸显,2015年平均放行正常率达75.2%,连续6个月居中南地区千万级机场首位。深入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清洁机场”建设, “口岸服务提升”成效明显,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高。积极创新服务品牌。长沙机场推行了37项公开服务承诺和9项便民措施,逐步推广16个“体验式”服务项目,率先在全国实行“一证通关”、“微信值机”、“互联网+智慧机场群”等服务。
 
亮点六:
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更为强劲
    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行项目激励措施,持续推进全面目标考核,稳步调整内部机构。创新经营管理。长沙机场成为全国民航首批“油改电”试点机场。创新了衡阳南岳机场、邵阳武冈机场不接收资产、不承担经营亏损、只委派管理团队、只负责管理的托管模式。创新队伍建设。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出台了管理人员交流挂职和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办法,拓宽管理人员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渠道。创新管理理念。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初步形成了战略发展规划、安全服务提升、机场运行管理、合同程序国际标准化4个项目研究成果。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15年在全国机场率先成立了机场地区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
 
亮点七:
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工作作风全面加强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切实整顿“在位不为”现象。扎实开展精准扶贫,主动开展“一进两访”活动,多方筹集扶贫资金630余万元。惠及员工共享红利。投入11269.87万元,为生产运行单位和一线岗位员工及时解决“吃、住、行、学、医、养”六大方面困难。全面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员工“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与96名员工签订了激励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打造“和谐之家”为中心,坚持“以职工为本”,想员工所想、谋员工所求、解员工所忧,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湖南机场相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7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2015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示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