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委会日前举行谘询委员会议,与会学者认为「重庆经验」与「广东经验」是大陆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中相当醒目的试点,台湾对两地模式应投入更多关注。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日前举行谘询委员会议,主题为「重庆经验与广东经验的比较」。
学者引言指出,重庆经验的主要推手为市委书记薄熙来及市长黄奇帆,「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政策主轴著重於住宅、交通、环境、治安、卫生医疗等建设,并藉由地票交易制度,对土地及农民工分籍制度进行改革。所谓「地票」,是指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开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验收後产生的指标。企业购得的地票,可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画,增加相同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
广东方面,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担任改革先锋,基本上是深圳经验的扩大。深圳是在独特的「经济特区」保障下发展出来的,加上广东邻近香港,有地理位置优势。
学者强调,重庆经验以及广东经验是中国大陆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相当醒目的两个试点,「台湾要掌握中国大陆未来的变迁与可能的发展方向,对重庆与广东两地的模式,有必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并做相当程度的掌握。」
部分谘委指出,薄熙来是太子党代表人物,强调社会公平的重要性;汪洋则为共青团「团派」要角,主张经济发展重於分配。前述两人皆为下一届中共政治局常委热门人选,代表一左、一右的力量,彼此较劲、相互交锋,似乎有「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之争」。
另有谘委表示,重庆模式是由单一的经济改革向社会综合改革转变,集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四位一体」全方位改革;「广东模式」则是按照市场运行逻辑向前发展,并在自由贸易主义上,伴随政治体制的开放进行。前述两种模式的发展,都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的局限性。
此外,部分谘委认为,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的治理手段虽不相同,却都以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为一致目标。两种模式若能优势互补,未来可能发展成「较为符合中国大陆的发展模式」,台湾对相关情况的未来发展应持续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