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942|回复: 63

[坛友交流] 关于济南方言老师和老师儿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9 00: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这个贴子与城建无关,不过关乎在细节处体现一个市井民俗的缩影。城市在发展,人口在扩张,通过一个点滴说笑一下。

刚刚在我一个群里,和一个朋友讨论起老师儿这个词儿,对方甚至恼羞成怒了。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济南人,我说一下老师和老师儿这两个词的区别,当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说的是市里,是历下,是市中的城顶,是天桥和槐荫的局部。至于其它地区,我不是很清楚,所以不评论。老师是一个尊称,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这无关对方的职业和社会属性。而老师儿,是一个有隐喻性质的很隐晦的词,是需要打招呼,但对方又不值得尊敬的,而衍生出来的一个词。比如向一位体力劳动者打听路,或者招呼一位体力劳动者,又需要打招呼,又不想尊敬对方,就叫老师儿。举几个过去的,不文明的例子,这些例子在70年代。比如:那个挖大粪的老师儿你离我门口儿远一点!那个拉地排子的老师儿你过来拉上这个!那个蹬三轮儿的老师儿快着点儿过来!那个偷鸡蛋的老师儿放下!我从小就被家人明确的要求禁用这个词儿,体力劳动者没有被蔑视的义务,作为一个个体也不能有轻贱别人的这种言行。至少我周围的人,没有用老师儿这个词儿的,因为这样不礼貌,这样不好。当然我在别处听到并熟悉这个词的用法,但多发生在一些戏谑,或者不文明的个体中。实际上济南方言中,除了个别长辈对晚辈的戏称之外,带儿化音的,基本都不是尊重别人的称谓。

而老师这个词,是一个彼此尊重的称呼,比如一位给我送了几年快递的快递员,我称呼人家小张就觉着不礼貌,称呼张先生又太正式,称呼哥们儿没有这个情分,我也不舒服。又不能称同志,师傅这个词儿用不惯,而称呼张老师就很好,对方也称呼我老师,这样是一直很自然的彼此尊重。但如果我称呼人家叫张老师儿,这就成了一种蔑称。就成了不尊重人,我是不会这么做的。

我小时候,听老师儿这个词最多的,就是天桥下面拉套子的。自己生活的周围整个街上没听过,我住的司里街可是济南府的腹地,也是当年全省唯一对外开放的片区。现在在马路上有时听到老师儿这个词,对外地口音的人,我也没有义务普及这个知识,但如果是济南口音的,一律不理。因为尊重是彼此的。

老师这个词其实90年代就走出去了,我们地处北方,是一个相对文化自我保护比较弱的区域,和南方对方言的保护和珍惜不能同日而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词可能就消失了,我个人感觉都是正常的。济南方言作为一个传统和典型的官话正音区域,慢慢的也被各地带来的方言稀释了,其实也不是现在,比如天桥区的方言,济南一百多年前开埠后,铁路沿线就是现在的天桥区,出现了各地而来觅生计的人,而各种方言就在当时的棚户区炉渣区繁衍开来,所以天桥区的方言和历下区的不一样。作为事物的发展这都是正常的。作为一个济南人,在今天,在这个时代大发展的洪流中,记得自己语言的本源和真义,而成为个人历史记忆的片段,是为记。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字功底不俗{: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0: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楼主的一句话:“作为一个济南人,在今天,在这个时代大发展的洪流中,记得自己语言的本源和真义,而成为个人历史记忆的片段,是为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0: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1: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讲得很好。对这两个词定位基本准确。但说老师儿都是蔑视应该不全面,比如,街上打听道儿。对年龄相仿或年轻一点的陌生人可以用“老师儿”打招呼。这时,应该没有轻蔑的意思,只是不想过度尊重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2: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老师写得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2:3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love68 于 2016-6-29 13:05 编辑

老师儿绝对不是蔑视,老师与老师儿严格意义上差别就在于楼上说的那样过度不过度尊重而已,但是都是尊重,这无关于你是否给人尊重,

我小时候就住后宰门里,这个大部分老城里的还是能把握好的,我也给别的陌生人喊老师儿,从小到大都是这样,送牛奶的感老师儿,问路也会喊,一点问题也没有,真的没必要就这个上纲上线,每个人都光喊老师,正儿八经的,那请问老师教书育人存在的意义是何? 我爷爷曾经就说不要随随便便问路都喊老师,那样给人感觉太过严肃,街头巷尾,老师儿便好,济南话里,老这个字音调虽然是上声,但是调值在55上,师这个字是阴平,但是调值是214(普通话上声调值为213)如果连读念的快的话,很容易带出卷舌的动作,也就是儿化,除非会刻意一点,这也是我小学上学的时候喊老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街边,都是正经普通话喊老师,因为念的快了容易混,老师是职业,老师儿是称呼,这个不能混了。至于你们所里街是什么习俗,那我真不清楚,因为我没有住过,真的不敢妄言,济南文化封闭是一个表象,但是事实上是,济南是融合了老城,北城与外城,商埠区三种文化多元的城市,就如同把子肉这个东西,老城里的人是不屑于甚至有点排斥把子肉,认为把子肉就是北边卖苦力的吃的(不带任何其他含义,望谅解),北边受码头文化(参见纪录片《小清河》)影响较深,无论是语言风俗还是饮食习惯,与老城肯定有别,商埠区自然不用多说,无论是老的五里沟还是岔路街(南商埠区)一带,都会受西方或外来文化交流影响,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就如同有的人说,济南没有“里”这个地名,但那只能拿来说老城里没有“里”这个地名而已,无论是商埠区还是南商埠区,以前都是大把,经五路走9路车的时候还有春元里这一站,那照这么说经五路就不算济南的吗?

其实不用说别的,就而立这个词,你去问老城里的和五里沟一带的,完全就是两种答案。我小时候就是视事情办得好叫而立,直到高中,有个住青年公园和平里的同学,告诉我而立在他们含义里是带引号的好,带贬义成分,后来还有个住边庄的同学,告诉我而立是特殊特别的意思,中性含义,这怎么好解释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2: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的版本是“老师”针对陌生人,“老师儿”针对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2:5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sylegolas 发表于 2016-6-29 10:01
楼主文字功底不俗

不敢当,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2:5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泉水美如画 发表于 2016-6-29 10:17
非常赞同楼主的一句话:“作为一个济南人,在今天,在这个时代大发展的洪流中,记得自己语言的本源和真义, ...

谢谢!作为济南人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2:5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iujiaxiang 发表于 2016-6-29 10:39
写的很好。

谢谢!晚上随手写下自己的观点。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2:5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iyanjiudian 发表于 2016-6-29 11:36
楼主讲得很好。对这两个词定位基本准确。但说老师儿都是蔑视应该不全面,比如,街上打听道儿。对年龄相仿或 ...

谢谢!语言和方言都是在发展,都是正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3: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济南不同地区对同一个词的理解确实有细微差别,甚至读音都有不同,真很正常。比如我姥姥家一直在阁子后住,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老城区。我爷爷在商埠区那边住,两个地方叫大明湖的读音都略有差距(槐荫“大明湖”的叫法好像比较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3:0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love68 发表于 2016-6-29 12:39
老师儿绝对不是蔑视,老师与老师儿严格意义上差别就在于楼上说的那样过度不过度尊重而已,但是都是尊重,这 ...

我小时候是在司里街住,不是所里街,你搞错了。司里街和所里街紧邻,但差别很大,对老济南来说,别乱用。如果你不知道司里街对济南来说文化的意义,那咱们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司里街在被拆以前,如果以48年中秋节为分界线,那么之前是夸官的地方,山东地方官来,下马恭行,离任百姓送伞。解放后是山东对外的唯一街道,因为司里街是山东最好的街道,没有之一。司里街代表彼时的济南。
我在司里街一带,十亩园一带,武库街一带,城顶一带,甚至后来在经七纬十二住的那两年,连小孩都知道老师儿是指什么。
你对把子肉的解释是错误的。把子肉是聚丰德的车马饭,就是后厨给车夫,或人力车夫吃的东西。
在忙,以后再回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3:0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uri 发表于 2016-6-29 12:40
还有的版本是“老师”针对陌生人,“老师儿”针对熟人

这是绝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06:22 , Processed in 0.04446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