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8 10: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出格的出格 于 2016-7-18 22:53 编辑
NO5-先锋厅北正街老照壁又一村
先锋厅
黄兴路北口与中山路相交的三角地带,名曰先锋厅,是长沙市区一处著名的历史地段。
这个路口在2000年以前是个丁字路口,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悉中山亭圆坛十字路口,因为以前黄兴路仅到先锋厅。
先锋厅正中矗立着一座高十余米的钟楼,称中山纪念亭,习称中山亭,这是长沙市区保存至今较有特色的一幢近现代著名建筑。清朝时,此处为一堵高厚的照壁,北面正对湖南巡抚衙门前的辕门大坪,照壁后即为巡抚衙门卫队先锋厅的营房,占地约数百平方米。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原巡抚衙门改为湖南军政府,后又改为湖南督军署、湖南省政府,而照壁和先锋厅房屋则废弃不治。1930年2月,中山路修筑竣工,省建设厅又决定圈用照壁前后之余坪及先锋厅地,建设一座公园,并将照壁拆除,建一钟楼。工程于1930年3月破土,7月即告竣工。建成后的公园,因北向隔中山路正对省政府大门(今青少年宫西门),故称省政府前坪公园。钟楼立于公园中央,为一高16米的西式方形建筑,共5层,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命名为中山纪念亭。附楼南向3层。在此之前,长沙旧习相沿,向以天心阁城楼午炮为标准时间,每至午时,霹雳一声,惊天动地,于人民生活殊多妨碍。钟楼建成后,装上了从德国购进的电动标准时钟。人们从此经过,举目遥望,即可获知时间。所以,中山亭的建成又是长沙城市使用公共标准时钟之始。钟楼之后掘有椭圆形水池,深2米,周围砌砖栏,间以绿釉瓷柱。池外为草地,间植花木,而以水泥矮柱贯铁链以环之。在当时来说,这座公园钟楼高矗,池水清悠,红花绿草,尚不失为一处城市景观。1932年,市立民教育馆设于该处的附楼,下层为书报阅览室和游艺室,中层为办公室与教室,上层系平台,为民众茶园。因地点适中、交通便利,每天来馆民众达400人以上。
老照壁
在今中山亭东南一隅,有老街名老照壁。它的对面,隔着中山路就是青少年宫。青少年宫是清代巡抚衙门所在地,其前身为明吉藩四将军府,此街即昔之四将军府大门前照壁所在地,故名。四将军府其实就是明吉王的庶系子孙镇国将军和辅国将军的住宅。民国时期修筑中山马路,照壁被拆除,这里成了一条不长的街道。昔时这条街以经营雨伞出名,街上开有多家伞铺,全是前店后坊小本经营,以“老宏茂”最为有名。当你路过这条街,扑面而来的便是油漆的芬香,抬头一看,楼头檐下到处晾晒着红油纸伞,让人眼睛随即一亮。老照壁又是茶馆集中的地方,这里茶馆的座上客与北京不同,北京茶馆中的常客多是些身着长衫马褂、提笼玩鸟的老少爷们,而经常光顾老照壁茶馆的却是一些工匠和下层市民之类的短褂党。这里又以徐松泉经营的茶馆尤为有名,该店自制的银丝卷和烧饼堪称佳品,与柳德芳的汤圆齐名,物美且价廉,一杯茶只须6分钱,一碟瓜子仅3分,纸烟可以拆包零卖,这些都大合穷朋友们的消费要求,因此生意长盛不衰。20世纪30年代名记者严怪愚先生曾专门撰文介绍过徐松泉茶馆,老一辈人至今还记得它。
不知什么时候起,伞铺和茶馆从老照壁淡出了,20世纪80年代,这里成了“美食一条街”,酒菜的浓香,取代了昔日伞铺油漆的芬芳,每天都引来无数美食家品尝佳肴。后来又成了美容美发用品荟集之地。四将军府的照壁早已灰飞烟灭,而今日连“老照壁”这条街也不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大型现代化购物中心――“长沙乐和城”。老街上的美容美发用品市场搬到了离这里不远的邵阳坪,仍沿用“老照壁美容美发市场”之名,意欲留住“老照壁”这块金字招牌。
北正街
长沙北正街,是古时北城门(湘春门)所正对着的街。它是长沙最古老的商业街,是过去北城门一带最繁华的一条街。这条街原南起中山路,北至湘春路,总长达3华里多。十几年前随着黄兴路越过中山路往北延伸,北正街只剩从营盘路到湘春路北边的一截了。目前,政府结合地铁1号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黄兴北路修建工程。
高升门、千佛林、学宫街乃至通泰街、民主西街、红墙巷、潮宗街……,这都是北正街能涵盖的老街巷,它的延展庞大到似乎可以包容一切,时间在这里显得神秘而遥远。
又一村
又一村现在基本还在,就是现在中山路乐和城肯德基旁的那栋四层的楼房,正面是长沙市青少年宫正门和又一村巷,又一村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最有名的是又一村快餐。
第一张图片是1992年的北正街,图片正中(偏左下一点)的那栋白色的高楼现在还在,在中山亭的西南角,叫什么国贸宾馆,图片中楼顶一直往北的细细的街就是北正街,而且的的确确是街,不是马路,顶多走一台车,可见90年代的长沙路网是多么的差,往北老城区是没什么马路的,图片中中间部分的绿荫绿地就是青少年宫,现在的中山亭往北黄兴路口就是以前的青少年宫侧门,仔细看还能看出绿荫中有个细细的小柱塔,就是现在的中山亭,然后由这里出发斜插到图片右下角的绿荫大道就是现在的黄兴北路(以前叫黄兴路),黄兴路再往图片右下边看,有条弧形的小巷直通中山路,就是老照壁,老照壁的北口到中山路,旁边就是又一村。
老照壁的北口90年代末有很多卖红薯粉,臭干子的摊子,其中有个卖红薯粉的大姐,十个手指头有八个戴了戒指,一边抓粉下粉一边招呼客人,戒指看得人眼晃晃的,生意甚是好。
图片中还有创建于1875年的“北协盛药号”,北正街特有的巷子左文襄祠,公馆群。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