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4493|回复: 20

[规划信息] 贵阳市规划局集中公布一批提案回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9 21:18:15 | |阅读模式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对市人大六次会议第2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对五眼桥加宽改造)

--------------------------------------------------------------------------------

发布日期:2016-08-29 访问次数:2  字号:[ 大 中 小 ]



李朝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五眼桥加宽改造》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五眼桥基本情况。五眼桥目前为解放西路、玉厂路、桃园路和花溪大道、车水路连接的必经通道,由于桥梁修建年代久,承载力差,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持五眼桥桥梁的安全性与功能性,现五眼桥交通负荷较大,仍存在安全隐患。

  二、规划情况。经核实《贵阳市总体规划》及《贵阳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中,已对该片区的道路网进行统筹安排,玉厂路将与太金线(太慈桥和金阳大道)连接,实施太金线后,解放路西路、玉厂路、桃园路和花溪大道、车水路可通过太金线连接,五眼桥将拆除,我局在贵安新区、主城区和花果园片区的交通组织上多次将太金线纳入探讨与研究,实施太金线不仅可以缓解太慈桥片区的交通拥堵,也是打开贵阳市主城区与金阳片区的新的通道,延长线可延至贵安新区,是贵阳市城市路网的重要城市主干道,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将太金线纳入近期建设,可解决五眼桥现状的交通拥堵与安全隐患问题。

  三、规划建议。2013年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已将五眼桥改造工程纳入贵阳市畅通工程二期工作实施方案,业主单位为贵阳市水交投公司,由于资金缺乏和项目拆迁等问题,目前未启动项目建设,建议近远期结合方式,近期请相关部门继续采取措施,确保桥梁的安全性,远期有序实施五眼桥改造工程或统筹实施太金线。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1:18:41 |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对市人大六次会议第32号建议的答复(不要在老城中心地段修建高楼,把政府报告中“疏老城”落实到实处)


发布日期:2016-08-29 访问次数:1  字号:[ 大 中 小 ]



陈世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不要在老城中心地段修建高楼,把政府报告中“疏老城”落实到实处》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贵阳市作为山地城市,适建区相对较少,适当修建高层建筑是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必要手段,同时我市周边山体连绵,合理布置高层建筑也是丰富城市天际轮廓线的要素之一,因此我局准备着手编制贵阳市高层布点相关规划,将对我市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分布等方面进行统筹分析,届时将把您的建议纳入规划当中统筹考虑。

  二、我局组织编制了《贵阳市中心城区200米以下通风走廊布局规划》,在规划中针对中心城区建筑高度、性质、密度、容积率、布局等均作了相关控制,尤其对于高层建筑,建议为点状分布,禁止拼接,鼓励高“空地率”。

  三、在《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中第七章专门对我市建筑物高度做了规定,除了要服从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节点规划需要控制的高度、符合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要求,还应满足航空港、气象台、电台、军事设施、文保和风景名胜区控制地带的相关规定。

  再次感谢代表对我市城建工作的建议,在今后的规划工作中,我局将严格按相关要求,控制老城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做好相关规划,严格审批,达到增绿降密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1:19:09 |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对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08号党派提案的答复(着力打造“可步行”城市)


发布日期:2016-08-29 访问次数:1  字号:[ 大 中 小 ]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对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08号党派提案的答复(着力打造“可步行”城市)市政府办公厅:

  民革贵州省委提出的《关于着力打造“可步行”城市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规划背景及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正在提高,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已渐渐成为共识。为此规划部门于2010年编制了《贵阳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规划》(以下简称《慢行规划》),并据此在有条件的规划区域逐步实施。城市慢行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作为短途交通方式,是交通换乘的必要环节,也是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范围的有效手段。在当前城市占据社会经济发展主导地位的时代,慢行交通在城市中的作用更是被提高到“能更好地促进城市中每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对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至关重要”的高度。因此,慢行交通系统在完善与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使城市生活更富有魅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慢行规划》对目前贵阳市各个片区主要路段步行人流调查,步行人流量的产生、吸引主要集中在各片区商业核心、行政办公、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附近道路,这部分道路步行人流量较多,行人较为集中。特别是在老城区主次干道上,如中华路、延安路、瑞金路、中山路、富水路等部分路段步行人流量已饱和,行人步行出行较为拥挤。在其它片区,现状人行道宽度基本都能满足需求。

  目前贵阳市慢行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不成系统、缺乏慢行交通专用道和专用停车场;2、部分慢行空间不足、绿化及安全隔离等设施设置欠缺;3、慢行系统部分路段存在被侵占的情况;4、慢行系统设置不够科学及合理,如无障碍设施不成系统,过街设施不人性化、人行道面砖铺设材料不科学不环保等。5、部分人行道亟需更换及保养。

  慢行交通必须系统化,应完善慢行交通中如自行车停车与转乘、过街设施等系统的建立,让“绿色出行”真正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二、慢行系统的组成

  (一)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交通发展受地形影响较大,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自行车行车道坡度宜小于2.5%;相关研究表明如果自行车坡度超过3.5%,居民使用自行车的意愿将大幅度下降。一般情况下除休闲自行车交通外,自行车流量主要集中在主、次干道两侧。根据这些标准进行分析,龙洞堡、三桥片区不适合发展自行车交通。其它片区虽然适合发展自行车,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坡度较大的问题。贵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基本上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建设自行车专用车道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1、增加道路红线宽度,提供自行车道;2、在现有规划红线宽度内,将规划机动车道用地、绿化带用地、人行道用地、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用地调整为自行车道用地。建成区较多地块已经建成或已经出让,通过调整红线宽度增加自行车道难度较大,可通过改建车道、人行道等方式建设自行车道;对于新规划区可通过重新调整道路红线宽度,或将规划车行道、人行道以及绿化带的用地调整为自行车道用地。规划发展自行车交通的组团分别为金阳组团、白云组团、花溪组团、高新组团及新天组团。

  (二)步行交通

  根据对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分布所吸引的居民步行通道,结合公交、交通性干道以及滨河景观带、公园及其他景观节点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各个区域内的步行廊道网络结构体系。并将步行廊道分为四类,主要包括主要步行廊道、次要步行廊道、一般步行廊道及滨河景观步行廊道

  三、慢行交通的规划布局

  根据慢行交通出行特点,结合贵阳市中心城区城市组团型布局结构,针对中心城区各区域对慢行交通发展要求不同,规划对贵阳市慢行交通总体结构总结为:“九街五区十组团,三河十园尽悠闲;四区两带绿出行,山水林城紧相连。” “九街”:包括中华路、诚信路、景观大道(火车站功能区)、马王街、黄河路、白云中路、新天大道、新建路(龙洞堡)、国宾路。

  “五区”:包括中华路步行街区、诚信路步行街区、火车北站步行街区、龙洞堡步行街区、花溪迎宾路步行街区。

  “十组团”:包括老城区、金阳、高新-白云、三马、小河、花溪、新天、龙洞堡、二戈寨等十个步行组团。

  三河十园尽悠闲:依托城市水系,规划打造南明河、鱼梁河、小湾河三条滨河慢行廊道(步行+自行车),结合沿河绿化带,在这三条滨河廊道沿河两侧进行良好的慢行环境设计和建设,最终形成“环境优美、休闲舒适、景观良好”的滨河慢行带,近期重点打造十里河滩沿河慢行系统;同时结合城市公园分布情况,通过规划设置的其它慢性系统把滨河廊道与花溪公园、河滨公园、观山公园等十个城市公园紧密的串联起来,形成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游览、娱乐、运动的慢行网络体系。

  四区两带绿出行:倡导绿色出行,根据自行车发展条件要求,结合中心城区各个区域自然地貌及用地发展情况,选择具有条件的区域发展自行车交通。规划在高新-白云、金阳、花溪、新天四个区域发展自行车交通,并形成“金苏大道--长岭路—泰金线—花溪大道”为纵带,“金朱--林城路--新天大道”为横带的自行车交通骨架结构。

  山水林城紧相连:通过构建中心城区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将贵阳市“山、水、林、城”有机、紧密的联系起来,为市民营造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的慢行出行环境,引导城市绿色出行方式的发展

  四、规划部门在审批中对慢行规划执行的情况

  (一)在审批新建的城市道路及慢行系统工程,特别是按照《慢行规划》要求要设置慢行系统的,严把审批关,确保慢行系统逐步形成。

  (二)对新建居住区及小区开展《交通影响评价》,确保内部及外部慢行系统无缝衔接。

  (三)对贵阳市建成区的慢行系统打造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理。如观山湖区利用绿化带打造的自行车道改建工程等。

  (四)结合国家推广建设“海绵城市”的实施意见,规划部门在审批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工程及慢行系统工程时,均要求铺设透水砖。该工艺的好处一是有利于雨水下渗,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另一方面该工艺防滑,不积水,不仅环保还安全方便行人通行。

  (五)大力配合城管部门清理违章占道的街边门面,对违章建筑加大查处力度。

  (六)结合市委市政府“疏老城、建新城”的城市规划及建设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城市新建建筑退距进一步拓宽现有人行道宽度;充分利用只拆不建的部分街头绿地打造宜人步行及休憩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1:19:41 |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对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38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关于实行高层建筑立体绿化保护贵阳环境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6-08-29 访问次数:1  字号:[ 大 中 小 ]



市政府办公厅:

  殷红梅委员提出的《关于实行高层建筑立体绿化保护贵阳环境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局正在按照严守“两条底线”,以保护生态为开发前提,提升城区主要路段景观环境为基本要求,在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将绿化用地指标以及屋顶绿化作为刚性要求来进行管理。

  二、目前各区正在开展主要路段景观综合整治,涵盖建筑外立面、屋顶绿化、广告店招,地面铺装等,我局将会把本次建议反馈给各属地政府,纳入到近期景观综合整治工作中。

  三、在实施整治过程中,应充分保证施工安全。涉及阳台及屋顶的绿化,应避免高空坠物。

  四、对于殷红梅委员提出的北京路56号地块规划的高层建筑增加立体绿化的问题,我局将会同市住建局、市生态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组织研究, 将有条件实施立体绿化的高层建筑进行逐一梳理,开展好与此相应的规划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1:20:03 |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对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46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关于打造贵阳市贵州地方特色旅游美食步行街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6-08-29 访问次数:1  字号:[ 大 中 小 ]



市政府办公厅:

  何志军委员提出的《关于打造贵阳市贵州地方特色旅游美食步行街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富水北路及陕西路改造可行性

  富水北路和陕西路承担着中心城区南北向交通分流的重要作用,如取消两条路的车行交通功能,改为商业步行街区,将会对中心城区南北向的本已十分严峻的交通产生巨大压力。我局会同市交管局等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富水北路封闭机动车交通,改造为商业步行街进行过专项研究并组织专家论证,经部门和专家研究后一致认为只有将原有道路的交通功能采用隧道下穿是解决富水路封闭为步行街的最佳方案,但在中心城区实施这一隧道,在交通组织,管线处理,排水措施、项目拆迁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二、商业步行街选址规划

  目前、云岩区政府正在实施《贵阳市西路步行街现有建筑改造方案》,通过延续和提升市西路现有的商业活力、构建开放式的商业街区,改造后的市西路将成为一个紧凑、高效、多层次的滨水商业步行街。作为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改造后的市西路商业步行街将会涵盖教育培训、运动健康、时尚美食娱乐、文化旅游等商业内容,对推动贵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展示贵州地方特色美食小吃、名优特产和民族工艺品等方面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1:20:32 |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对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7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在贵筑路和甲秀南路平交道口设立立校桥)

发布日期:2016-08-29 访问次数:1  字号:[ 大 中 小 ]



王志凌委员:

  王志凌委员提出的关于《在贵筑路和甲秀南路平交道口设立立校桥》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背景情况

  贵阳市“中心城区畅通工程一期实施方案(2007—2012年)”建设了“三环十六放射”骨架路网,贵阳市路网结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城市交通拥堵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贵阳独特的山地城市特点造成人口密度集中,向心形交通出行方式,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仍然严重,委员提到的花溪区甲秀南路节点、花溪大道等纵向联络通道节点拥堵尤为严重。

  花溪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路网的建设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二是居民出行特征仍为以中心区为交通目标的钟摆式交通,进一步加剧现有道路的交通压力;三是在多条纵向通道(花溪二道、花溪大道、沙冲路、贵惠大道、孟关大道)建成后缺少横向道路,不能形成路网,导致交通流过度集中在花溪大道、花溪二道、贵筑路、溪北路等道路上,不能有效分流、循环;四是部分节点未形成立交,平面交通已不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为此规划考虑通过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解决南部片区的交通问题。

  委员提出的建议很好,将甲秀南路与贵筑路交叉口改造为立交的建议更是与规划不谋而合,下面大体上为委员说明一下规划的思路,一些规划的不足也会采用委员的建议进行论证。

  二、相关措施

  (一)编制《贵阳·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城市交通专项规划》,对花溪区交通设施进行总体统筹

  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刚2015年3月11日调研花溪的指示精神,围绕“抢抓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的历史机遇,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开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良好新局面。做深做细城市交通规划,打通对外沟通主动脉,畅通区内道路微循环,打造明确的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工作要求,我局组织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贵阳·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城市交通专项规划》。

  该《规划》以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打通对外交通主动脉,形成区内结构性主骨架路网,畅通内部道路微循环为目标,主要从花溪区的对外交通、内部交通、轨道交通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初步形成五纵七横的对外交通主动脉和两环二十一联络的内部路网及三纵两横的轨道交通网,对花溪区整个交通设施进行了统筹规划。

  (二)改造道路节点,缓解局部交通拥堵

  规划考虑对一些现状交通拥堵节点进行改造,增大交叉口通行能力,缓解局部交通拥堵问题,委员提到的甲秀南路和贵筑路交叉口就是其中一个点。根据《贵阳·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城市交通专项规划》,在城市路网规划章节提出了6处关键节点进行改造。

  花溪老城区现状车流以南北向为主,车流主要集中在花溪大道和甲秀南路。以明珠大道-甲秀南路、贵筑路-花溪大道、贵筑路-甲秀南路、明珠大道-清溪路四处交叉口交通压力最大,《贵阳·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城市交通专项规划》规划将上述四处交叉口改建为菱形立交。

  花溪区相关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于今年3月10日在花溪区委再次对《贵阳·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城市交通专项规划》进行了研究论证,会议明确表示对规划提出改造节点进行深化研究,经再次现场踏勘确定可行性后,由区政府委托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纳入建设计划。

  (三)完善南部片区的纵向通道,形成交通微循环

  在多条纵向通道(花溪二道、花溪大道、沙冲路、贵惠大道、孟关大道)建成后缺少横向道路,不能形成路网,导致交通流过度集中在沙冲路、花溪大道、花溪二道,不能有效分流、循环,这也是造成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规划,南部片区已建成了花溪二道、花溪大道、沙冲路、贵惠大道、孟关大道等纵向主干道,横向通道除已建成的明珠大道、贵筑路、溪北路、四方河路、贵黄路等道路外,由北到南规划有四方河路延伸段、金戈路西段(天河潭大道)、大职路(拓宽改造)、航天路(拓宽改造)、花孟路、陈孟路、思孟路延伸段、思杨路等横向联络通道,目前市、区政府平台公司正在开展前期相关工作,其中思杨路、思孟路延伸段、花孟路、航天路、大职路等已由市城发公司启动建设,金戈路、四方河路等道路正在方案论证中。

  一旦按规划进行实施,形成交通微循环,将会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南部片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公交优先,形成现代快捷高效的公交网络

  道路建设的速度永远跟不上小汽车增长的进度,要根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需要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机动车公交出行分担率,减少小汽车出行。

  近年来贵阳公共交通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仍处于传统运营模式,结构单一、主次线路不清、缺乏换乘枢纽、线路重复系数高和线路过绕过长、承载力不足、行使速度低,出行时间长等因素,仍然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难以与小汽车竞争。据统计,目前贵阳市公交分担率只达到30%,远低于公共交通发达城市。为此,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公共交通发展力度,提倡公交优先的绿色出行理念,通过新建大运量、快速交通(轨道交通、BRT等)、提高常规公交品质等措施,提高公共交通对小汽车的竞争力,引导市民绿色出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五)完善立体人行过街系统

  人车抢道、信号灯控制人行过街也是造成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的一个原因,在合适路段设施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对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有着积极意义,也是缓解交通拥堵、提到行人过街安全的一项积极措施(这点与委员提到的建议不谋而合)。

  有鉴于此,我局组织编制了《贵阳市中心城区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以及《贵阳市慢行交通规划》并报经市政府批准。市政府正按此规划逐步加大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力度,方便行人过街。近年来,贵阳市政府更是加大了人行过街天桥的建设力度,实施或正在实施改茶路、二环路、大理石路口、新添大道北衙路口、大营路等人行立体过街设施以解决人车抢道矛盾,提高行人过街安全和道路通行能力,政府部门也将继续按规划加大加快立体人行过街的实施力度。

  委员关心的贵筑路与甲秀南路交叉口立体过街设施修建问题,根据《贵阳市慢行交通规划》已在该处规划有立体过街设施,我局也将积极建议花溪区政府尽快按照规划实施该立体过街设施,满足过街需求。

  三、总结

  委员提出的建设很好,也与规划不谋而合,我局将根据职能积极推进市政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断改善贵阳市的交通、生活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21:20:54 |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对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8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将会展城处的观山东路提升为高架桥)


发布日期:2016-08-29 访问次数:1  字号:[ 大 中 小 ]



聂捷夫等四位委员:

  聂捷夫等四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将会展城处的观山东路提升为高架桥》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的建议很好,提案中提到的该交叉口整改建议与规划不谋而合,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立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老城区与观山湖区较为明显的潮汐交通,导致目前在观山湖区长岭路和观山路交叉口,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车辆需等待至少3-4个红绿灯周期才能通过。而且,早晚高峰期持续时间长达2-3小时,且晚高峰时间常常提前到下午16点前,如若遇有展会,该交叉口更是拥堵不堪。因此,对该交叉口的整改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交叉口的规划

  为了解决长岭路与观山路交叉口的交通拥堵问题,规划部门已对该交叉口做了立交规划,观山湖区政府也已经委托设计单位做了立交建设的前期研究。初步方案为三层菱形立交,其中长岭路为下拉槽,观山路为高架,通过平面层进行交通掉头转向,并结合立交设置有立体过街设施。

  三、规划建议

  随着观山路和长岭路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该交叉口的车流量势必将不断增加,解决该交叉口的拥堵问题也更加迫在眉睫。因此,规划建议尽快启动该立交建设方案。
发表于 2016-8-30 10:31:34 |
最后一条,我觉得不仅是观山东路和长岭南路,还有金筑西路和金阳南路、北京西路和金阳南路、北京西路和云潭南路,以及金阳南路和观山东路、金朱东路和长岭南路,这几个地方都应该搞三层菱形立交。
别等到交通压力大的时候在搞,可以提前在压力不大的时候就搞好嘛。
比如在云潭南路和观山东路以及云潭南路和金筑西路这两个口,虽然现在压力不是太大,但是等那一片万达、华润、中铁等商业住宅成熟了,就同样堵死的节奏。
贵阳市的交通没有一个未雨绸缪,非要等到拥堵了才解决。
发表于 2016-8-30 21:07:15 |
五眼桥要拆?{:5_109:}
发表于 2016-8-30 22:42:09 |
“小河”二字已名存实亡了,还小河
发表于 2016-8-30 22:42:56 来自手机 |
云潭南路和北京西路的立交,正在进行设计招标啊
发表于 2016-8-31 09:20:22 |
正东 发表于 2016-8-29 21:20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对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46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关于打造贵阳市贵州地方特色旅游美食步行 ...

隧道下穿···这个真的好疯狂的想法···
发表于 2016-8-31 09:55:03 |
嗯,知道了。
发表于 2016-8-31 11:39:17 |
金阳的部分道路真的可以考虑改建成城市快速路,参考北京环路的设计,路口一律上跨,转弯掉头车走辅路到路口。
发表于 2016-9-4 17:01:40 |
反身性 发表于 2016-8-30 22:42
云潭南路和北京西路的立交,正在进行设计招标啊

在什么地方?二铺汽配城么?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9 21:13 , Processed in 0.32891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