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6 09: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aking 于 2016-9-6 09:19 编辑
光谷和车都成创新型城市双引擎
日期:2016年09月06日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窗口〗分享 微 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9月下旬,中国(武汉)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将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揭牌,全球创新创业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光谷日益通畅。
上月26日,武汉开发区开通首条长江航线,“陆上开放”走向了“水上开放”。
今年6月,“硅谷小镇”项目在武汉未来科技城落地,未来将建成东湖高新区引进美国硅谷创新创业团队与展示硅谷创新文化的新地标。当月在武汉开发区的美的武汉工厂,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投产,这条生产线通过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公示,成为空调制造行业唯一“范本”。
创新、产业、开放、城市等全面升级,光谷正在向“世界光谷”“天下谷”目标迈进。“后开发区时代”,从“制造”走向“智造”,武汉开发区也正进行着“车都”向“中国车都”的加速升级。
四大升级计划打造世界光谷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争做天下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光谷提出“四大升级”行动计划:建设自由创新区,推动创新升级;建设光联万物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建设国际化高地,推动开放升级;建设科技示范新城,推动城市升级。
“光谷合伙人”计划,人才环境提升工程,科技金融创新改革,东湖“资本谷”建设……围绕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光谷全面建设自由创新区。“创谷”计划切实推进,首批建设的光谷移动互联创谷,聚焦集成电路设计、虚拟现实、车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今年,“光谷”双创活动品牌也迎来升级,光谷青桐汇持续热度,新增东湖创客汇进一步升温,营造着浓郁的“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场地、找市场、找圈子”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氛围。
以“光”而生的光谷,将构建光联万物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谋划布局,深化“互联网+”跨界融合,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北斗导航、量子通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一批原创性新兴产业。
世界光谷,必将聚集全球创新创业要素,成为国际化高地。光谷将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规则体系,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设立一批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引进一批怀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实现与硅谷、欧洲、日本的创新资源互联互通。
世界光谷,也将是一座科技示范新城。按照“生态、宜居、宜业、智慧”的要求,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高水平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政务+智慧生活”的光谷云平台,深化低碳园区建设试点,保持园区可持续发展。
中国车都建设全球智能制造高地
作为武汉市建设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另一“引擎”,“中国车都”将构建面向未来的迭代产业体系,将其建设为全球重要智能制造高地、开放创新国际示范区、产城一体的智慧绿色新城。
武汉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国经济也步入新常态,国家级开发区争相迈入以现代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和新经济为依托的“后开发区时代”。
2015年,武汉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900亿元,占全市约1/4,综合实力排名中西部第一。今年整车产量将达150万辆左右,家电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中国车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汽车是武汉开发区的支柱产业,该区将尽快实现200万辆整车产销目标,在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浪潮中抢占先机。着力丰富乘用车产品线,提升中高端车型占比,并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部件企业,补充发动机、变速箱、通讯导航等缺失或薄弱环节,提高汽车零整比。
全球汽车行业正迎来重大变革,到2025年,汽车将更为智能、高效、轻便。武汉开发区正谋划成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轻量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关键技术领域开展跨国并购,吸引国际顶尖研发团队和核心人才落户,推动开发区实现由“制造”向“智造”升级,占领价值链中高端。未来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展汽车后市场及汽车文化,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实现汽车产业的有机更新。
同时,该区还将聚焦智能装备、新材料、通用航空及卫星等产业及细分领域,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升级改造,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业等现代服务业。
外资企业云集、国际化程度高是武汉开发区的显著特征。下一步,该区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新城。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社区,引进国际化服务业态,为外籍人士提供优良工作、居住、休闲环境。同时,以更大力度保护区域内的山水资源,加强城市绿化,改善水质环境,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增强区域承载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