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年多的筹划,浪潮与思科的合资公司今日正式开始运营。11月11日,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济南举办了开业启动仪式。这家合资公司主要顺应国家对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要求,既帮助思科将产品本地化,拓展中国市场,也帮助浪潮补上网络技术短板,以更好地进军数据中心领域。
2015年9月,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浪潮与思科签署了成立合资公司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后,双方开始向中美两国政府递交申请,准备成立合资公司。
根据浪潮提供的资料,新开业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其中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合资公司总部位于济南,总经理为张海涛。根据浪潮官网的资料,张海涛于1996年加入浪潮,此前曾做过浪潮存储产品总经理,后担任浪潮集团副总裁,主要负责服务器业务。公司其他员工来自浪潮和思科内部,以及从外部招聘。
自2013年“棱镜门”事件以来,国家对信息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各家美国IT企业均选择与中国企业结盟或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以赢回政府和国企客户。2016年以来,戴尔旗下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厂商VMware与中科曙光( 603019.SH )的合资公司、惠普与紫光集团的合资公司、微软与中国电科的合资公司已相继成立。
对浪潮和思科来说,这家合资公司也是双方各取所需。今年3月“两会”期间,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曾向财新在内的媒体解读双方合资的逻辑。他当时表示,浪潮要做数据中心,便需要在现有的服务器和存储产品线之外,补上网络这块短板,才能提供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详见财新网报道“孙丕恕:浪潮思科合资公司正在筹建”)。思科在这一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网络技术。
对思科来说,它一方面要面对华为、新华三集团等中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又要克服“棱镜门”之后各国政府对其产生的不信任感。此前,斯诺登文件曾经披露,美国政府会截住发往各地的网络设备,在其中植入后门后,再将该产品重新寄出。其中有一张照片就显示,政府人员打开的是印有思科品牌的箱子。浪潮集团在中国主打政企市场,能帮助思科将产品“本地化”,并在数据中心领域携手对抗华为等竞争对手。
在此次开业相关的新闻稿中,双方特别提出,合资公司将“遵循中国研发、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及中国本土定制化四个原则”来实现产品的“自主可控”。双方还表示,已就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内容达成共识,目前第一阶段的产品上市计划已经启动,预计会在明年正式推向市场。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思科CEO罗卓克、思科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陈仕炜等人出席了今日的开业仪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