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21 08: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6-11-21 08:49 编辑
今年前三季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净增四成
知识产权创新 描绘“新武汉造”蓝图
加快核心技术专利布局
高端“武汉造”走向全球
今年9月,位于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武汉华星光电已实现量产,满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助推我市加速打造走向全球的千亿显示产业集群。
华星光电的全球小尺寸显示屏研发中心已落户武汉,正邀请全球业内技术专家加盟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与武汉本地的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联合培养本地显示面板产业技术人才,致力于打造世界第一的高端小尺寸显示企业。
据了解,2014年公司还没有注册时,华星光电第一个成建制设立的部门就是研发中心。在武汉华星光电第6代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在建的同时,已经开始了专利布局,2015年申请国内发明专利600余件,申请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167件,美国专利85件。华星光电成立5年,深圳华星和武汉华星申请的美国专利数在国内企业中已经排名第二。截至今年10月底,这些数字均超过了700、260、340,华星光电成为了高端“武汉造”加速走向全球的标志。
同样位于武汉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是中国乃至世界高速铁路设计里程最多的设计院,累计勘察设计高速铁路9000余公里,已设计建成运营里程7000余公里,占全国运营高铁一半以上。“近年来,铁四院在不断取得技术突破的同时,尤其注重知识产权工作,全面为高铁核心技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 该院总工程师朱丹介绍。
2016年上半年,铁四院提出发明专利申请135件,同比增长200%。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指引下,铁四院参与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战略推进工程项目——中国高铁海外专利战略推进研究,重点针对中国高铁在海外目标市场进行专利分析,建立高铁海外专利预警机制。针对“一带一路”国家提出与构建海外市场高铁专利战略以及专利纠纷应对方案,积极开展专利布局,为铁四院参与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印度高铁建设等海外铁路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中国高铁技术拓展海外市场保驾护航。
2016年5月6日,由铁四院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线路长沙磁浮快线正式开通试运营,在该项工程中,铁四院通过利用专利信息数据,完成了十余万字的《中低速磁悬浮专利分析报告》,围绕该项重点工程开展专利挖掘,共申请专利260多件,并在该领域进行海外专利布局,实现了中低速磁浮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全面创新。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并进行专利布局,才能显示出高端制造全球影响力的大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可作为重要参考,它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外向程度及该地区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武汉市PCT专利申请量为441件,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三位,这一数据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端“武汉造”走向全球的步伐。
“十三五”开局之年,武汉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新武汉造”将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市科技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专利申请量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7.6%(去年同期增长率为20.5%)。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际上通行的评价创新能力核心指标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4313件,同比增长逾四成,其中企业占比连续两年超五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上升势头明显。
创新是城市发展之基,这组数据折射出“武汉造”核心竞争力基因悄然发生了改变。
从专利申请量到“含金量”
获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奖励50万元,优秀奖项目奖励10万元。近日,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授权的发明专利“一种二维条码编解码方法”,获得中国专利奖评审办公室项目公示,将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这一专利项目不久又将获得我市的高额奖励。
据了解,中国专利奖是我国专利领域的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奥斯卡”,每年评出的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只有20个。武汉市已连续三年获得四个中国专利金奖项目。
此外,近三年我市还获得优秀奖29项、外观优秀奖6项,总计39项,其中企业获奖数达31项,占比达79.5%。对于获奖者,我市一直实施的是高额奖励政策。
据了解,类似中国专利奖的高额奖励,是为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催生优质专利成果,我市近年来整合各方资源,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专利工作发展的奖励资助政策,惠及了更多受益者。
这些政策还包括: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资助最高可达5000元/件,获得外国发明专利授权最高资助不超过10万元。代理机构代理武汉发明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的数量,给予代理机构300元/件,单个代理机构年金额最高可达20万元的资助。企业委托专业服务机构开展专题专利信息分析活动的,对其支付总费用的50%予以资助,单个企业年度资助金额最高可达10万元。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单位,一次性奖励20万元。
据悉,11月21日至27日以“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开拓知识产权强企之路”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专利周启动,我市将在全市各区内举办政策宣传、项目路演、培训讲座等系列主题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和知识产权强企建设。未来在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进程中,我市还将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新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事业单位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能力,突出知识产权对武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和产业革命正风起云涌,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武汉正打造产业迭代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知识产权建设抓住未来产业的机遇,描绘“新武汉造”蓝图。
目前,武汉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出台的所有与创新活动相关联的重要政策、文件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工作必不可少,知识产权制度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市通过了《武汉市产业创新能力倍增计划(2016-2020年)》,从培育产业创新主体、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培养产业创新人才等七个方面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重点,推动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体现产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实现倍增或大幅提升。
要抓住创新的未来,必然要有一批龙头企业做引领。今年,围绕重点发展的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的“创新链”短板,我市在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深化改革,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出题并牵头组织行业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制定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抢占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信息技术领域的华星光电、烽火通信、斗鱼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的铁四院、人福医药、海吉力生物等一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