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984|回复: 23

[江城资讯] 2016年11月22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2 0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航空航天人才培养布局武汉
华中科大航空航天学院正式招生

    本报讯(记者黄琪 通讯员王潇潇)在遥远的内蒙古,神十一飞船18日凯旋的消息举国沸腾,昨日,在武汉,同样传来一则好消息——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正式招生,首届将培养30名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这是武汉乃至湖北地区首个航空航天学院,意味着国家把武汉纳入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布局中。
    华中科大航空航天学院的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老院长朱九思目光高远,布局航空航天学科,开始培养人才。此后,该校依托强大的工程学科与理学学科开展相关学科建设。2009年,该校成立“航空航天研究中心”;2011年成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究院”,并在该校机械学院设立航空航天系;2015年,该校正式成立航空航天学院;2016年,航空航天学院正式招生。
    昨日,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筹建组组长严有为介绍,增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既是面向国家需求,也为满足地域需求。在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航空航天领域的专项就占16个重大研究专项中的4项,《中国制造2025》把航空航天装备列入了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领域之一。从地域角度来说,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的重要省份,通用航空运营业务遍布全国,飞行业务量占中南六省一半以上。“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地处高等教育重镇武汉的华中科大有必要设置此专业,为中部航空航天产业崛起提供人才保障。”严有为说。
    据悉,航空航天学院面向该校2016级本科生,首批招收30名学生,采取“2+2”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前2年在华中科大学习,达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选拔要求的学生,后2年赴佐治亚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学习。成绩合格者获得两校的学士学位及华中科大本科毕业文凭。
    武汉航天产业持续发力  在汉高校提供人才支撑信心满满
    本报讯(记者黄琪 见习记者赵一菲)“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为国家培养了不少航空航天优秀人才,将来,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在汉高校也将为国家输送航空航天创新人才。”昨日,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筹建组组长严有为信心满满地说。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是大国崛起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航空航天工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以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近1500多家。
    近些年,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上,规模和素质也不断提升。据长江日报记者粗略统计,国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近二十所知名大学开设有航空航天类专业。此次华中科大航空航天学院正式招生,意味国家对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布局,延伸到武汉乃至整个中南地区。
    教育布局也是国家产业布局发展的需要。今年3月,中航通用飞机产业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无人机系统等6个飞机产业项目,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航空产业就此崭露头角。9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推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工作的专项合作协议》,这表明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武汉,将打造新的千亿级产业群。
    严有为介绍,该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是多专业高度综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专业,可培养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扎实,又具有飞行器设计、制造、总装、控制等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可为军用、民用航空航天领域输送专门人才。
    据悉,在汉高校中,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申报的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专业也通过教育部备案和审批,于今年9月首批招收60人。
    去年10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宣布,与武汉市合作打造的国家级商业航天技术创新创业园区将落户该校所在地阳逻开发区,为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六大飞机产业项目落户武汉
    中航通用飞机产业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无人机系统、湖北太航星河安琪八座飞机总装项目、蔚蓝通航综合运营项目和珠海易航航空国际班项目方等6个飞机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国家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6年3月
    首个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在汉启动
    该基地以发展商业航天为主导,打造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预计到2020年,基地将打造年产50发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以及年产40颗100公斤以上、100颗100公斤以下商用卫星的制造能力,产值预计可达到300亿元。
    2016年9月
    武汉拿下火箭商业发射第一单
    航天科工四院下属企业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拿下全国商业火箭发射第一单,将于下月进行首次商业发射,计划采用快舟一号A固体运载火箭择机将“吉林一号”灵巧视频星03星及两颗立方体星送入太空。
    2016年11月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09: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金融 武汉金改排头兵
2016-11-22 03:17:29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武汉) 举报
(原标题:科技金融 武汉金改排头兵)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赵杰

    敢为人先的基因,是武汉金融改革的强大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武汉就曾因多项金融改革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去年,《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获批,武汉城市圈成为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新时期中部金融重镇的金融改革正式破题。今年以来,武汉科技金融改革快马加鞭。投贷联动试点正式实施,金改阶段性蓝图出炉,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融资体系逐渐形成,科技金融已经成为闪光的“武汉品牌”。

    金融中心聚集效应凸显

    7月1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恒丰银行武汉分行的筹建工作,预计将于年内在汉开业。至此,在武汉的银行业版图上,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聚首。
    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武汉是金融机构布局中部的首选城市,显示出强大的聚集效应。截至今年上半年,武汉地区各类金融机构和在汉法人金融机构数均位居中部第一,入驻武汉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数居全国第一,共有40多家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后台服务中心或区域总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竞争力指数进入全国前十位。
    今年7月,经过层层论证修缮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亮相,这也是去年7月武汉金改方案出台后,武汉首个本地化施政纲要。《实施意见》勾画出2016年到2018年武汉科技金融改革的新蓝图。按照规划,到2018年,武汉将建成以科技金融为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及科技金融资本特区,作为我国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急先锋,探索关于科技金融改革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还提出,争取主打科技金融的众邦银行列入全国第二批民营银行试点。目前,众邦银行筹建申请已报中国银监会,预计今年年内获批筹建。

    投贷联动试点正式实施

    作为政府力推的一项金融创新重要举措,投贷联动是今年银行业的一场“大戏”。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启动投贷联动”作为今年政府推动的一项要务。4月,银监会、科技部、央行三部委联合启动投贷联动试点,武汉东湖高新成为全国首批5个试点地之一;10家试点银行中,汉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等4家已落地武汉。所谓投贷联动,是银行采取“信贷投放+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有融资需求但缺少抵押物的创新型企业,有助于发挥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撬动作用,带动新的产业和技术革命。
    8月底,武汉“投贷联动”试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分别与国开行湖北省分行、中行湖北省分行、汉口银行签署了“投贷联动”合作框架协议,首批三家企业分别获得银行1500万元到5000万元不等的“债权+股权”融资。

    下一步,武汉市将由财政出资,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风险补偿基金,引导信贷资金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倾斜。
    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称,未来投贷联动“武汉模式”将体现全周期服务特色,在企业初创期,银行满足企业急速膨胀的融资需求和稳定控制权的期望,在企业成长期,除资产负债业务外,积极提供结算、担保、咨询顾问等中间业务,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需求;在企业成熟期,除间接融资外,积极提供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债券承销等综合化金融服务;在企业退出期,除传统的贷款清收和不良核销外,提供多样化资产处置渠道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09: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金融 武汉金改排头兵
2016-11-22 03:17:29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武汉) 举报
(原标题:科技金融 武汉金改排头兵)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赵杰

    敢为人先的基因,是武汉金融改革的强大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武汉就曾因多项金融改革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去年,《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获批,武汉城市圈成为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新时期中部金融重镇的金融改革正式破题。今年以来,武汉科技金融改革快马加鞭。投贷联动试点正式实施,金改阶段性蓝图出炉,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融资体系逐渐形成,科技金融已经成为闪光的“武汉品牌”。

    金融中心聚集效应凸显

    7月1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恒丰银行武汉分行的筹建工作,预计将于年内在汉开业。至此,在武汉的银行业版图上,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聚首。
    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武汉是金融机构布局中部的首选城市,显示出强大的聚集效应。截至今年上半年,武汉地区各类金融机构和在汉法人金融机构数均位居中部第一,入驻武汉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数居全国第一,共有40多家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后台服务中心或区域总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竞争力指数进入全国前十位。
    今年7月,经过层层论证修缮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亮相,这也是去年7月武汉金改方案出台后,武汉首个本地化施政纲要。《实施意见》勾画出2016年到2018年武汉科技金融改革的新蓝图。按照规划,到2018年,武汉将建成以科技金融为特色的区域金融中心及科技金融资本特区,作为我国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急先锋,探索关于科技金融改革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意见》还提出,争取主打科技金融的众邦银行列入全国第二批民营银行试点。目前,众邦银行筹建申请已报中国银监会,预计今年年内获批筹建。

    投贷联动试点正式实施

    作为政府力推的一项金融创新重要举措,投贷联动是今年银行业的一场“大戏”。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启动投贷联动”作为今年政府推动的一项要务。4月,银监会、科技部、央行三部委联合启动投贷联动试点,武汉东湖高新成为全国首批5个试点地之一;10家试点银行中,汉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等4家已落地武汉。所谓投贷联动,是银行采取“信贷投放+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有融资需求但缺少抵押物的创新型企业,有助于发挥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撬动作用,带动新的产业和技术革命。
    8月底,武汉“投贷联动”试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分别与国开行湖北省分行、中行湖北省分行、汉口银行签署了“投贷联动”合作框架协议,首批三家企业分别获得银行1500万元到5000万元不等的“债权+股权”融资。

    下一步,武汉市将由财政出资,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风险补偿基金,引导信贷资金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倾斜。
    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称,未来投贷联动“武汉模式”将体现全周期服务特色,在企业初创期,银行满足企业急速膨胀的融资需求和稳定控制权的期望,在企业成长期,除资产负债业务外,积极提供结算、担保、咨询顾问等中间业务,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需求;在企业成熟期,除间接融资外,积极提供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债券承销等综合化金融服务;在企业退出期,除传统的贷款清收和不良核销外,提供多样化资产处置渠道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09: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届武汉金博会今开幕 全国首发科技金融指数
2016-11-22 09:05:12 荆楚网

汉口银行光谷数据服务中心

汉口银行光谷数据服务中心
记者周超 摄
  11月22日,武汉市金融工作局与普华永道合作,发布全国首个科技金融指数-“武汉科技金融指数”。此项发布活动也是第九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暨中国中部(湖北)创业投资大会分论坛之一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论坛的重要内容。

  据介绍,“武汉科技金融指数”综合科技金融发展的环境、人才、科技创新、金融资本四大核心要素以及武汉科技金融目前的现状,设立科技金融需求指标、科技金融流动指标、科技金融商业环境指标、科技金融人居配套指标、科技金融供给指标及科技金融人才指标等6个科技金融指数一级指标。该指数有很强的对标性,一方面通过横向与其他城市的对标,产生直观的优势和短板判断,及时反馈给政府,为政府保持优势、提升短板领域给予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或调整行动方案;另一方面纵向上,指数定期发布后,政府能根据不同阶段,同自身发展进行比较进行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措施。

  本次发布的指数,在横向比较上选取了国内在金融和科技领域具有中心地位的北京、上海与深圳作为对标城市。在全部的39项二级指标中,武汉有4项指标排名第一,10项指标位列第二。其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单位产出效率、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集聚、科技企业孵化器密度、以及人才配套保障资源和质量等指标,武汉位居第一;在科技企业的单位研发投入、单位企业专利授权数量、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合同成交额、两院院士人数等多项核心指标上,也在四城中排名靠前,展现了武汉科技金融坚实的基础,武汉已经形成了发展成为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的态势。同时,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武汉市科技企业的数量虽然不是最多,但产出效率和创新能量表现出色,而武汉在人才储备、单位研发投入水平以及技术服务市场活跃度等指标排名前茅,也进一步反映了武汉科技金融所具有潜力和后劲。

  通过这些有益探索,武汉市将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改革,创新银政企合作的金融服务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不断丰富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面金融服务,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武汉正不断积蓄能量,以人才为依托、技术为支撑、资本为杠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或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武汉科技金融指数六项指标

  科技金融人居配套指标:包含武汉当地高等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绿化、毕业生留汉工作情况、平均工资等

  指标显示: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新增绿道233.7公里,增长5.3%。造林7.0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28%,比之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但是在城市环境,绿化覆盖方面,武汉仍应努力作出改善,提升环境卫生与空气质量。未来武汉市应充分利用好自身在科教、医疗、公共等人均配套生活方面的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科技金融企业落户,通过这些配套生活的服务提升城市整体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升其相关品牌的知名度,以此发展全市科技金融创新产业。

  科技金融需求指标:包含武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专利授权、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奖项、国家级重点项目等

  指标显示:武汉市整体科研水平较高,但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且科技企业需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和管理,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提升其产品附加值,且需要借助相关职能部门的推动促进当地“产学研”的结合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金融供给指标:包含武汉金融产业规模、金融机构规模、科技保险、科技贷款等

  指标显示:武汉市在企业孵化器以及众创空间方面发展相对较好,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增长,但应继续增强对科技贷款以及科技金融引导基金方面的投入,为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未来武汉市应鼓励资本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同时拓宽担保公司业务范围,加大与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打造具有武汉本土特色金融服务模式。

  科技金融流动指标:包含武汉股市开户数、中小板武汉科技企业数量、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产权交易市场等

  指标显示:武汉市技术市场各方面均有较大提升,2015年武汉市技术市场规模为2011年的3.8倍。未来武汉市应集合区域创新力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其新兴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金融人才指标:包含武汉科研人员、两院院士、高校毕业生等

  指标显示:武汉市科研人员数量的增长幅度仍小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增长幅度。未来武汉市应充分利用当地科教资源优势,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制定更加详实的人才吸引与培育政策,提升城市整体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城市整体创新驱动力。

  科技金融商业环境指标:包括合同纠纷案件、专业咨询及评估机构、保险机构、企业的开办、运营流程成本等。

  指标显示:与“十二五”初期相比,武汉市科技金融环境各二级指标得分均有所提高,但总体增幅有限。未来武汉市应加强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服务方面的政府投入,努力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武汉科技金融四大子指数

  科技金融风险指数

  评价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的潜在风险,本指数的得分能够反映当地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高低。

  科技金融创新指数

  评价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前景,本指数的得分能够反映出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市场的带动能力。

  科技金融资源指数

  评价当地科技金融发展所需的支撑性资源,本指数的得分能够反映出地区对企业及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科技金融发展指数

  评价当地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本指数的得分能够反映出供需双方的平衡程度以及市场的活跃程度。

  武汉科技金融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遵循全面性、可测性以及相对性的原则,主要由科技金融资源指数、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科技金融创新指数、科技金融风险指数共四项子指数构成,进而对武汉市科技金融的资源情况、发展情况、创新能力、风险监管等进行追踪及综合评价。

  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论坛召开

  今日,第九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暨中国中部(湖北)创业投资大会隆重开幕,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金融工作局、普华永道承办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论坛暨“武汉科技金融指数”发布活动正式启动,该论坛旨在推动科技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武汉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2015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总行等九部委批复《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第一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武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支持武汉市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机制,加快构建全新的产业创新体系。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湖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73号),武汉也制定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武汉市金融工作局确定了今年拟完成的投贷联动试点、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试点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组建武汉金融改革创新促进中心、发布“武汉科技金融指数”、建设区域性票据交易平台、打造武汉科技保险示范区及加快要素市场创新等八项重点工作。

  在湖北省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今年4月,武汉东湖高新(600133,股吧)区成为全国首批投贷联动试点地区,汉口银行等10家银行成为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8月投贷联动启动暨首批贷款发放仪式隆重举行;长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和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分别于5月份和8月份获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武汉金融改革创新促进中心已于10月28日正式挂牌,省政府已向中国保监会致函同意并支持东湖高新区设立中极领先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湖高新区已将推进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试点的相关申请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民营科技银行众邦银行年内有望获批筹建。

  武汉科技金融资金规模关键词

  财政科技金融投入不断加大,科技金融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武汉财政科技金融投入总量在2014年的9553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3468.98万元,其中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85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化贷款贴息2000万元,科技保险费补贴618.98万元,自2013年设立金融专项资金以来,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累计财政科技金融投入总额达2.9亿元。

  “资金”变“基金”

  自2008年起,武汉先后设立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武汉光谷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对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投资。截至2015年,武汉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达47.6亿元,联合社会创投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44支,子基金总规模60.8亿元,创业投资机构724家,注册资金总规模1074.28亿元。

  产品创新

  武汉率先创新了“萌芽贷”、“三板贷”、“投融通”等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搭建了科技型企业统贷平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退出保证保险贷款业务,截止2015年全市科技贷款余额1467.9亿元,产权质押融资额6.99亿元。

  2015年,分别与国开行、汉口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搭建的科技型企业统贷平台新增贷款5笔,新增贷款额5450万元;担保平台新增担保贷款8亿元,“十二五”期间,统贷平台累计为59家次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达10亿元,担保平台累计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73亿元。2015年,武汉共为106家科技型企业22亿元的科技贷款给予了2000万元的利息补贴,“十二五”期间,武汉共安排6926万元贷款贴息资金,累计支持企业248家次,受惠企业贷款额达58亿元,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累计支持125家企业,贴息资金1034万元。

  科技保险

  2015年,武汉共安排科技保险保费补贴618.98万元,为76家企业1642万元的保费给予补贴,保额达85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439家科技型企业购买科技保险,累计保额702亿元,缴纳保费1.04亿元,获得武汉市财政保费补贴2604万元,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专项统保平台累计支持202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出口25.96亿元,累计帮助30余企业获得银行融资1.5亿元,支持赔款15.62万元,使用该产品的中小企业平均出口年度增幅达15.8%。

  综合服务平台

  武汉充分发挥“资本大厦”的作用,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俱乐部、金融超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一批综合服务平台。武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累计组织各类对接、培训活动90多场次,累计为企业提供信贷金额近20亿元,服务企业400多家次,市科技金融网、光谷信用网、光谷科技金融网等信息平台在信息发布、政策宣传、融资需求征集、科技金融产品展示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投贷联动

  2016年4月,银监会、科技部、央行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武汉东湖示范区、汉口银行分别被列为首批投贷联动试点示范区和试点银行。2016年8月31日,武汉投贷联动试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分别与国开行湖北省分行、中行湖北省分行和汉口银行签订投贷联动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国开行湖北省分行向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提供5000万元投资支持;中行湖北省分行向湖北中圣节水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500万元授信支持;汉口银行向武汉璟泓万方堂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5000万元融资支持。

  文:严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09: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激动人心的新闻,迈向高端制造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09: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短板,宇宙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09: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教育又迈了一大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0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擦,这个可以,有人才输出才能持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09: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继续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11: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帖怎么这么冷清?
金融板块有动静了,讨论起来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1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12: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我科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12:4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论坛,蒋哥应该出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12: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才知道 南昌航天航空大学 最早在武汉成立。在王家墩的131空军机场。前身是汉口航空专科学校。希望我科能补齐武汉高校的这个短板和当年的遗憾。我科应该有这个基础。力学 机械 能源 自动化 计算机 都有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2 15: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Georgia Tech还是很牛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23:30 , Processed in 0.06013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