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027|回复: 24

[经济] 湘江枯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09: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湘江枯水我开一贴,本人虽是一介草民,不应该吃着太监的饭操着皇帝老子的心,但是对于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还是忍耐不住啊。。。。

恢复生物的多样性是解决湘江干涸的根本方法   这位专家说的很实际。。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恢复我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湘江连年的冬季干涸有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导致用水增多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降低,而土地涵养水分能力降低的最根本原因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遭到了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在天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地表有菌类、苔癣类,地上有各种草本类,之上有灌木、乔木,多样的植被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关资科表明,天然林有着人工林无法比拟的涵养水源功能。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通过植被的“海绵效应”实现的。其作用原理就是在有水的时候可以吸水,在外界没水的时候,又可以缓慢往外放水。森林树冠层拦截的雨水量为15%至40%,而灌木和地表草木层拦截并保留的雨水比树冠层更多,地表植被,如苔藓层,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表层和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缓解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其本身也可以吸收并储存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持水能力。另外,森林的庞大根系,特别是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在森林的蓄水效应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人工林内地表植被覆盖很差。除高大的树冠层有一定的保水功能外,由于缺少灌木、草丛和枯枝落叶层,保持水土和过滤水的能力都很弱。不仅在雨季没有储存水的功能,而且在旱季到来的时候,区域内非常干燥,极易发生火灾。

  我省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56.43%,由于长期不当的采伐利用,原生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面积日趋减少。在我省890.8万k㎡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为396.97万k㎡,仅占森林面积的43.4%。在天然林资源中,由于经营不当,树种逐步向针叶化演替,在396.97万k㎡天然林中,优势树种以阔叶树为主的林分只有122.43万k㎡,仅占31.6%,且林分质量下降,天然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从“六五”期间的57.1m3/ k㎡,下降到现在的34.7 m3/ k㎡。而在我省有林地中占主要比率的人工林更是存在着树种单一,树龄和高矮接近,林下缺乏中间地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单一密集的树木遮挡了阳光,抑制了其他植物种类的生长,也无法给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造成动物种类相应减少。通常是在面积很大的一片人工林内,几乎看不到动物,一片孤寂。但是在很小的一片天然林中则会鸟语虫鸣,生机勃勃。森林生态因其生物物种单调、地表水易流失、蒸发,土壤丧失了大部份水分涵养能力。特别是我省许多地区引进的速生树种更加剧了我省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如湘南部份地区引种的桉树更加剧了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桉树被称为“抽水机、吸肥器”,最长的根伸入地下20米,桉树叶产生的挥发性桉叶油使地表菌类,苔癣类尽灭,由于桉树强力的抽水和吸肥作用,草本、灌木在桉树林中均无法生长,葱茏笔直的桉树林下生物的多样性尽失。照此发展下去,我省的丘陵、山地将失去多样的植被,生物的多样性也将被破坏,土壤涵养水份的能力降低,不仅冬季湘江会干涸,其它诸如荒漠化、石漠化、干旱、泥石流等生态灾难也将会出现,湘江——中国的莱茵河,恐怕只是中国人一个永远的梦。

  如果为了眼前的发展而放任可以预见的灾难在未来发生,那我们终将称为历史的罪人。为了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恢复鱼翔浅底的江河,需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建议:

  一、转变林业发展观念。彻底改变目前千方百计从林地中索取的发展方式,明确提出植树造林生态效益优先原则,坚持多予少取,切实加大对森林生态建设的投入,改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

  二、坚持开展封山育林。在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以及现有的天然林区坚持进行封山育林,确保资源不再被破坏;对天然林保护区内的无林地、疏残林、灌木林及未成林造林地,通过封山育林充分利用森林的天然更新潜力,采取适当的人工促进措施(如补植 、补播 、抚育等),促进次生林向地带性天然原始林演替,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大力推广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的人工造林方法。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条件较差的地段,要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要尽量营造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少造纯林,杜绝引进和种植对生物多样性有损害的杨树、桉树等树种,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四、加大对林业县(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取缔对森林生态系统有破坏的矿山采掘和木材加工业。               

  五、建立建全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森林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力度,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增长与生物多样性的协调发展。

  从现在开始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建设,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湘江——中国菜茵河之梦一定会实观。

  (怀化市政协委员、副秘书长:明永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生长在农村大山里的人 才能深刻的体会到,河流里面的水是怎么来的。农民伯伯为什么在深山坳里修水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1: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空的,三峡一蓄水,生物再怎么多样湘江流域就肯定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3: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只重视多种树,现在看来需要乔灌草相结合,同样是乔木也需要多种乔木相结合,原生主要是常绿阔叶林,现在城市里到处种银杏等落叶阔叶树,是否真的适合湖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4: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素质,而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5: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城市来说,不就是海绵城市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6: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湘江枯水应该跟三峡没什么关系吧?湘江的源头在广西湖南交界处,是上游在南,下游在北,灌入长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7: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辉天下08 于 2016-12-3 17:34 编辑

是整个地球环境的变化,你能影响多少?旱涝从几十亿年前就开始了!
有人类没人类,地球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人类的存在只不过加剧了某些变化!有些变化好,有些不好,顾此失彼,你怎么做都不会完全正确!


反思是不错,经济发展得不错了,注重一下环境也是为自己着想!但不要觉得枯水就感觉是自己造成了!或许是欧洲发明内燃机造成的呢?蝴蝶效应!自己去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8: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i9900 于 2016-12-3 18:17 编辑

楼主非常的专业了。
不要说大范围的自然生态,缩小一点说长沙,除了天然的山岭,真没有个像样的原生态公园。有一点地就是拍卖了开发建房,而是高容积率,超密度的。烈士公园的那个湖也是缩小了多少了,一味的在开发。
我有一次回贴说纽约的中央公园,城市繁华市中心,百年以上的古树,野鸡,野兔,水鸟等就在家门一样和谐共处。这是城市的福气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8: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长沙用户 发表于 2016-12-3 16:55
湘江枯水应该跟三峡没什么关系吧?湘江的源头在广西湖南交界处,是上游在南,下游在北,灌入长江的

关系很大,下游水位浅会加速水流!还有真不是种树就能解决湘江枯水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9: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jimher 发表于 2016-12-3 18:47
关系很大,下游水位浅会加速水流!还有真不是种树就能解决湘江枯水的问题!

标高都不一样,。洞庭湖丰水期的正常水位也就26米左右。 湘江段长沙段枯水期是26米左右。就是在洞庭湖的正常期水位时。长沙也是枯水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9: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jimher 发表于 2016-12-3 18:47
关系很大,下游水位浅会加速水流!还有真不是种树就能解决湘江枯水的问题!

那我们也可以把长江和洞庭湖切割掉。莫说湘江了,论证点转移到湘江的支流,支流可不受洞庭湖影响吧。像捞到河,浏阳河,渌水 一到冬季不就是河床裸露,只有几股细流。像如今捞刀河的中上游,到了严重枯水期,还可以垫几块石头就可以过河了,不需要桥了。这是什么现象。

只能说不了解,没见过,所以想象不到,也理解不到,也不懂。。

只有生长在大山里的人,河流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才知道森林是怎样蓄水的,维持生态环境,调节气候的。长期住在城市里的人怎么能理解得透了。就像老头头看动漫一样,百思不得其解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22: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MPORIO 于 2016-12-3 22:17 编辑
孟虎 发表于 2016-12-3 19:36
标高都不一样,。洞庭湖丰水期的正常水位也就26米左右。 湘江段长沙段枯水期是26米左右。就是在洞庭湖的 ...


有一定影响,三峡蓄水清水下泄造成长江河床下切,相应引起洞庭湖湖盆和湘江河床下切。同时三峡蓄水时长江低水位对湘江也有一定影响。

将近年来湘江连续出现低水位的原因归为以下4方面:
1、流域降雨偏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03-2009年期间,长沙最低水位均在25.6m以下,出现最低水位前一个月湘江流域平均降雨都较历年均值偏少60%以上。其中2003年10月份湘江流域平均降雨只有13mm,较历年同期偏少84%,湘潭流量只有331m3 /s,为6年来的最小值;2007年11月14日至12月14日湘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只有4mm,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93%;2008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湘江流域平均降雨仅23mm,较历年同期均值60mm偏少70%。2009年1至9月,湖南全省累计平均降水1011mm,较历年同期偏少14%,其中8月份降雨较历年同期偏少41%,9月1日以来,湘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仅34mm,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73%。时间上巧合的是,三峡工程正好是从2003年汛后开始蓄水,虽然会加剧湘江水位降低,但本流域汛后降雨偏小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2)人类活动致使湘江河槽下切是近年来连续出现低水位的重要原因。近20年来,由于湘江中游修建了一系列航电工程及河道采砂和航道清淤等人
2、人类活动影响,湘潭及长沙河段河床出现明显冲刷和下切。湘江航电工程的运行,坝下游河道冲刷使河槽下切作用明显,以湘潭站断面为例:将1979,1990,2000,2008年4个代表年份的湘潭站实测表明从80年代至今河床断面在不断地变化,断面底部冲刷严重,从1979年到2008年河槽中泓区域河床冲刷最多下切达到3m左右;90年代以来,湘潭断面最大冲刷下侵也接近2m,河床冲刷速度明显比70,80年代快。与上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相比,由于湘江干流下游河床下切,湘潭站500m3 /s情况下,其水位降低1.1m以上,长沙站水位也降低0.7m。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建设的巨大需求,湘江及洞庭湖主河道上的采砂量巨大,长沙主城区外的湘江河段年采砂量达1500万,t每年用砂量1500万t。再一个原因是航道疏浚,如2008年长沙海事 局组织力量在湘江香炉州河段清淤5100m3 ,就使该段河床平均下切1m左右。
3、三峡蓄水影响。从表1可见,湘江出现最低水位的时间,除2007年外,都出现在三峡水库蓄水后期附近,再加上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到城陵矶断面要滞后2d左右 [4] ,湘江出现超低水位显然与三峡汛后蓄 水有一定的关系。城陵矶水位对湘水干流下游水位 维持有明显作用,湖区水位高会致使湘江干流出流慢,湘江会出现小流量、高水位的现象(如1966,1972年)。枯水期,城陵矶水位降低,会加大湘江下游河段与洞庭湖水面比降,加大流速,使湘江同流量情况下水位降低。近几年来,湘潭枯水期流量在未达历史最小的情况下,长沙水位多次在25.5m以下,与城陵矶水位偏低有一定关系。由长沙与城陵矶水位变化关系分析资料可知,在枯水情况下,湘潭流量在500m3 /s左右,城陵矶水位在22~23m时,若城陵矶水位变化1m,影响长沙水位0.2m左右。
4、经济发展,地区用水增加,地区用水对湘江水的依赖程度增加。湘江流域流经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城市,随着湘江沿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用水需求逐年递增。1990年、2000年、2007年,湘 江流域总用水量分别为136,153,176亿m3 ,现在,仅长株潭城市群每天从湘江取水量都在600~700万m3,沿岸城市从湘江取用水量大量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22: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孟虎 发表于 2016-12-3 19:46
那我们也可以把长江和洞庭湖切割掉。莫说湘江了,论证点转移到湘江的支流,支流可不受洞庭湖影响吧。像捞 ...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近几年冬季降雨量都偏小。
另外人类活动影响很大,别的不说,株树桥水库要引走浏阳河多少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9 14:19 , Processed in 0.04453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