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5835|回复: 144

[江城资讯] 2016年12月12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2 07: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疗器械大王”总部将从北京迁至武汉光谷
发布时间:2016-12-12 07:43:51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墨、通讯员郭凡)昨日,我国规模最大的医药健康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医药集团(简称国药集团)透露,该集团旗下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器械),已签约决定将总部从北京迁至武汉光谷生物城,并于明年入驻办公。

国药器械为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商业流通企业,今年销售收入将达17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医疗器械大王”。总部入驻光谷后,国药器械将新设相关业务部门,投资建设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基地,打造国内领先、辐射国际的医疗器械一体化综合服务产业平台。

这是国药集团在我省布下的第三个核心业务板块总部。此前,国药旗下的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总部、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动物保健总部已落户光谷生物城。

为承接“大国药仓”的产业转移,光谷生物城拿出了最核心的区域,打造国药大厦和国药广场。此外,光谷生物城还在积极与我国最具实力的综合性药物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展开合作,共建武汉分院。

国药集团下辖10家二级公司和6家上市公司,去年整体销售规模近3000亿元。国药集团11大业务板块中,7个与湖北相关,“十二五”期间该集团在我省销售规模达380亿元,纳税额10亿元。随着国药集团多个核心业务板块总部的落户,被寄予厚望的国药鄂军将在未来5年向年销售规模1000亿元发起冲刺,推动湖北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一极。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7: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蔚来汽车百亿布局武汉光谷 打造年产20万辆整车基地
2016年12月11日19:39 一财网

12月11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三方签约,拟在东湖高新区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长江蔚来基金”,并在光谷投资不少于200~300亿元建设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其中包括年产20万辆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研发及标准检测中心等,致力于打造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

  根据协议,各方将在光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长江蔚来基金。该基金主要投向电动汽车及其相关技术、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新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新能源及能源互联网等四个方向,致力于构建全新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同时,长江蔚来基金将联合投资联盟成员共同出资,在东湖高新区建设长江蔚来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该项目总投入不少于人民币200~300亿元,目标建成年产20万辆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生产基地,并引入关键零部件的重点企业、储能及能源互联企业和服务于新能源整车的智能创新型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做大做强武汉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助推湖北省调整优化汽车产业结构。

  据悉,在长江蔚来基金存续期内,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将力争实现总产值人民币1000亿元,并通过5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以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整车为龙头,覆盖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体系,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成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据悉,上海蔚来汽车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的公司,该公司已经获得超过7亿美元的投资,蔚来汽车于今年11月21日在伦敦发布了第一款电动超跑,并计划于2018年推向国内市场。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巨大,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将日趋成为行业主流。20万辆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落户,将有力推动光谷打造光联万物,为光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提供支撑。



首款SUV将于2017年4月上海车展首发

近日,据外媒报道,蔚来汽车首款SUV将于2017年4月上海车展首发,并将于2018年年底或2019年年初上市出售。这辆SUV将在中国生产,由江淮汽车代加工。新车兼具奥迪宝马的品质和丰田的价格,将与特斯拉Model X展开竞争。

目前蔚来汽车还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

今年4月,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达成规模约100亿元人民币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将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的全产业链领域展开合作。协议大致的内容为要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等的技术创新,形成高智能化、高自动化、高集成化的先进制造体系能力;优化整合双方供应链体系资源,加强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等核心关键部件技术合作,打造全球一流的先进制造供应链能力体系;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是一款极限性能的高端纯电动产品。”

把美国作为其首个海外市场

今年北京时间11月21日晚间,蔚来汽车在伦敦发布了英文品牌“NIO”以及旗下首款电动超跑EP9。发布会上,蔚来汽车NextEV联合创始人郑显聪表示,蔚来汽车NextEV将把美国作为其首个海外市场,并将其SUV竞争对手锁定为特斯拉Model X。

蔚来首款SUV或命名为ES8,将装配容量70千瓦时的电池组,续航里程330英里(约531公里)。郑显聪称全新SUV性能上堪比特斯拉Model X ,但价格更实惠。

蔚来汽车先期生产研发Formula E系列电动赛车以积累经验,高级设计总监 David Hilton将EP9形容为电动赛车与蔚来SUV之间的“桥梁”。
EP9搭载了4台高性能电机以及4个独立变速箱,能够输出1,360匹马力的强劲动力,0到200公里加速7.1秒,极速313KPH。EP9采用弹匣式可换电池系统,快充模式下充满电仅需45分钟,续航里程可达427公里。

李斌并没有公布这款跑车售价,但他表示,不算高昂的研发费用,EP9仅材料造价就达120万美元一辆。这款跑车首批交付6辆。

来源:蓝鲸传媒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8: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首创我国"环大学经济带" 推行区校联姻经济联手
2016-12-12 07:34:23 来源: 楚天金报

       昨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全国高校最密集区域——武汉市洪山区创全国之新,推行“区校联姻、经济联手,服务联体、环境创新”,率先打造“环大学经济带”。

  据了解,洪山区所辖有高等院校38所,国家重点学科6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在校大学生45万人,是全国最重要的智力密集区。迄今,这些人才资源已为全国贡献专利9800件,区域性技术合同年成交额近百亿元。

  今年年初,武汉市启动编制《大学之城规划纲要》,以洪山区为试点,创新建设“环大学经济带”,促进高校众创圈、创业园、高校院所产业等共同创新。

  截至目前,洪山区已与武汉大学合作建设珞珈创意体验城,与华师、武大联手推动科技一条街转型发展,与武汉理工大学区校共建体育活动中心,与中国地质大学共同打造“武汉、珠宝谷”,与武汉体育学院推进奥林匹克一条街建设。

  据悉,洪山区已启动高校周边虎泉文化商业街建设,启动大学之城信息化建设,建立公众信息平台,实践“大学之城云”建设理念。(记者余宁 通讯员夏业勇 杨露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8: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30总规为城市勾画蓝图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正在建设的636绿地中心将刷新武汉新高度   记者胡九思航拍

    规划引领未来。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武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2013年,为应对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避免在发展过程中犯错误、走弯路、错失机遇,我市开展了《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分3个阶段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的远景目标。

    目前,我市正在编制面向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以下统称总体规划),构建完善的“2020年近期-2030年中长期-2049年远景”顶层设计体系。武汉2030规划将承上启下,促进武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放在首位

    瞄准2030年,武汉要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中心、代表国家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中心、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中心。

    其中,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放在首位,提出要构建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科教中心,落实大学之城、“光谷”和“车都”升级版、“创谷”、城市合伙人、天使之城、智慧城市、优化创新环境计划,实现“产学研城”有机融合。

    规划指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中心,需要提升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凸显中部地区经济组织中心地位;建设代表国家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中心,需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大中小微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中心,需要打造国际客运枢纽,强化国际门户及中转辐射能力,强化武汉国家铁路中心地位,将武汉打造成为联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枢纽和战略锚点。

    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迈向世界级

    武汉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区域协同发展。

    武汉2030总规提出,武汉要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迈向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高速、高铁、城铁、轨道为核心的多层次交通体系,推动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推动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统筹大都市区空间格局,推动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在大都市区内一体化组织;构筑全域一体的城乡空间体系;构筑便捷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固化“轴楔环廊”的全要素生态框架;探索耕地保护新机制;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市国土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主城要坚持提升功能、提升品质、提升设施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空心化,增强发展活力;新城要坚持生态优先、宜居宜业,积极吸纳人口和产业,增强新城区综合实力,打造新型生态城市和产城融合的新城。未来还将重点推进特色小镇创新小镇建设,创建具有武汉特色的美丽乡村体系,打造城郊型的新型生态社区。   

    “大发展”更需要大保护

    “大发展”更需要大保护。我市将锁定水系保护蓝线,构建“江湖相济、生态连续、水流畅通、调度灵活”的水网体系;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蓄水防涝调理能力;严格保护水系生态环境,持续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建立全过程管控机制,全面恢复水生态系统。

    武汉六大绿楔将迎来升级版,即提升六大生态绿楔的生态保护质量和生态功能效率,实现六楔的“内引外延”作用。“内引”是指绿楔入城,与城市绿地系统形成有机整体,建立连接主城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改善主城区热岛效应;“外延”是指六大绿楔依托山水脉络向市域延伸,与大生态外环形成整体,联系六大郊野公园群。

    实施“郊野公园+”,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实施,使生态框架区域成为城市功能提升的新空间载体,塑造特色魅力地区。在生态空间内以郊野游憩功能为主体,复合注入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度假、新农村建设、创新空间等新业态等多种功能,增强生态区域的可参与性和互动性。

    城市远郊地区,依托木兰山、梁子湖等山区、湖区特色,在南北两个方向重点打造全国知名的两大郊野公园群,两大郊野公园群规模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是武汉未来旅游新名片。城市外环以内的近郊区建设“郊野公园+主题休闲游憩”——各具特色的主题生态功能区,防止城市建设区连绵成片,为市民提供高质量近郊周末休闲游憩新空间。   

    “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依据2030总规,未来武汉市民的生活将更便捷,生活品质更高。

    我市将逐步推广街区制,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宜居街区,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推进“一站式”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城乡固废处置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积极开展源头污染控制、水体生态修复等。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将预留设施容量的弹性空间;防涝标准由5-10年提高到50-100年;提高大型公共场所、地下空间和轨道交通设施对地质灾害、人为破坏等事件的防控能力。

    未来,城市也将变得更“聪明”。我市将构建现代高效信息网络,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并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武汉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现代智慧治理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8: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规划“一张图”保障机制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要维护规划权威性和实施严肃性,全市各区、各部门要落实以“一张图”为核心的规划建设审批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评估为基础的法定规划动态维护机制,依法更新完善“一张图”平台数据,强化规划法制化建设。创新共同管理机制,完善规划权力清单、负面清单与责任清单,建立规划管理的共同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镇村规划管理,实现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管理全覆盖,并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提高规划公信力。

    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情怀,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总体规划作为全市空间发展的统筹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确保规划有序实施。

    制定2049远景发展战略

    2013年11月,按照“百年规划”的思想和“2049年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我市开展2049年远景发展战略研究,组织编制《武汉2049年远景发展战略》和《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确定武汉到本世纪中叶的国际化目标、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未来武汉发展战略和行动方向。《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依据规划,2049年,武汉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市域总面积的20%左右,即1698平方公里;市民在主城区骑车15分钟,就可看见美丽的湖泊,绝大部分居民步行10分钟,可达公园或娱乐场地;低碳、智能将成为生活主旋律,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45%以上;看话剧、电影将更加便宜,更多的市民可以参与、消费文化活动;步行5分钟可到达公交站点,步行10分钟到达轨道交通车站。

    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上线

    今年9月,全国首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在汉上线启用,并获得全国评比第一名。

    该平台是武汉重点建设的八大云数据中心之一,经过多年建设,集纳了海量数据信息,对我市2000年以来遥感影像、建成区800平方公里三维模型、200多万条地名地址、350万栋房屋、196万个部件以及道路、水系、山体等集成建库。在此基础上,还融合工商、民政、卫生、教育、金融等专题信息;整合了多时态的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础信息以及多部门的专题信息,构建了融合视频、位置、气象、水务等多种传感信息的时空数据库,实现了地理空间要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全市地理信息数据中心资源已积聚至10大类127中类1193小类1725层信息,整合各类信息18类8500项2.5亿条,初步构建了覆盖武汉三镇的地理信息大数据中心。

    目前,该大数据中心已与武汉30多个政府部门通过专网对接。同时,重点服务在汉高校和企业,在不泄密的情况下免费开放,实现信息共享。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为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腾挪空间,5年来实行了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我市将单位GDP地耗下降率、闲置土地处置率、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等指标纳入区级年度考评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并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参考因素。为弥补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实现了地下空间有偿使用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这几年,我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显著提高,在2014年全国30个重点城市评价中,武汉市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位居第四。“十二五”期间,我市年均单位GDP地耗下降率达到10.05%,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我市江汉、东西湖等2个区获得“第三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开创全国之先众筹规划

    按照“互联网+规划”的思路,去年,市国土规划局在国内开创性提出并设立“众规武汉”平台,推动规划编制从“精英规划”向“众人规划”转变。两年来,“众规武汉”微信平台,以东湖绿道规划为试点,面向广大市民收集了将近1600多项在线规划的方案,经过专业规划师的分析拟合,使最终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此后,又陆续推出了10多项“众规”在线项目,累计吸引近万市民参与。

    市民了解规划,进而激发对城市的认同感。近年来陆续开展的“全城共拍最美天际线”“武汉首届优秀城市建筑评选”“随手拍身边的停车场”活动,营造出全民共同关心城市品质提升的良好氛围。

亮点

    武汉规划成果多次名扬海外
    过去5年,是武汉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一批决定武汉未来历史格局的重大工程加紧开工,这背后规划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一些本是为了解决武汉自身发展难题,却能在世界舞台显山露水,我市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走向世界,仅今年就有两项规划成果获得世界认可。
  
    中山大道规划获世界城市规划最高奖
    今年底,经两年封闭改造、承载武汉百年历史记忆的中山大道将涅槃回归。今年9月,在南非举办的第52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上,武汉向世界推广中山大道街区复兴的规划理念。

    由武汉市国土规划局组织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以“复兴城市公共空间”为核心目标,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生活,打造“公交优先,慢行主导,环境宜人”的“公交街道”,创造条件留下本土居民。该规划从千余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颁发的国际规划学界最高奖“规划卓越奖”。这是该学会颁发给各城市、地区或机构的最高荣誉,也是世界城市规划领域的最高奖项。

    评审方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秘书长盖比·柯斯谈及《中山大道街区复兴规划》获奖理由时说:参与评审的国际专家经商议后一致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城市更新与转型的进程中,该规划对中国城市的旧城改造,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其在规划思想和方法论上的创新,对中国其他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中的城市,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

    东湖绿道成联合国人居署示范项目
    在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大会)上,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规划师代表东湖绿道设计团队,作为第4位发言嘉宾,在论坛上做了15分钟演讲,向世界推介东湖绿道。

    规划师在主题论坛上介绍,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绿道沿东湖修建,全长28.7公里,将打造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条主题绿道以及4处门户景观、8大景观节点。东湖绿道瞄准“千年之作、传世经典”的目标,在规划开始阶段就将公众咨询和参与纳入其中;放弃门票收入,敞开大学校园,形成真正的开放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以多种低碳公共交通为主,鼓励绿色出行。同时,东湖绿道大部分路段将按世界级标准建设,可承接国际环湖自行车比赛,目前全线贯通,雏形初现,正在进行自行车道、人行道铺装等,今年底将正式对市民开放。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计划”主题论坛主持人、联合国人居署高级人居官员布鲁诺·德肯说,东湖绿道已成为联合国人居署示范项目,武汉用绿道的形式,将这一城市最大公共空间还之于民非常重要,这对其他拥有湖区的城市提供了正面的示范效应。

    瞄准2030年,武汉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中心、代表国家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中心、现代化国际性综合交通中心。

    其中,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放在首位,提出要构建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科教中心,落实大学之城、“光谷”和“车都”升级版、“创谷”、城市合伙人、天使之城、智慧城市、优化创新环境计划,实现“产学研城”有机融合。

    未来,我市将构建现代高效信息网络,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并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在建的东湖绿道
    记者胡九思航拍
    迎接市第13次党代会
    本版撰文:记者王亚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8: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像】阮成发:不负武汉这座伟大的城市
2016-12-11 23:17 来源: 长江影像

全文约5600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阮成发同志任云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本文集中5年来阮成发同志56张独家照片,及5600字讲话集萃,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周超 文字整理/李晓萌





2012年5月10日,阮成发率众职能部门负责人实地调研汉阳“六湖连通”工程并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加强全市湖泊保护工作。阮成发强调: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铁的手腕保护好湖泊,全市166个湖泊不能再减少!



2012年7月30日,江岸区西马街新三巷社区纳凉点里欢声笑语,阮成发一行看望纳凉群众,了解民情民意。



2015年2月9日,阮成发登门慰问助残“犟妈”易勤。“感谢‘犟妈’为武汉争了光!武汉人都以你为榜样,信会有更多‘犟妈’出现,到时我们的城市会多么可爱!”临别在即,12名智障员工齐齐唱起《感恩的心》,不太整齐的歌声、略显笨拙的动作,阮成发一行人却看得颇为动容。他给了残疾员工一个紧紧的拥抱,勉励大家“好好工作、开心生活”。



2014年8月5日,阮成发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江岸区调研,在后湖街惠民居公租房小区纳凉点和居民交谈。



2013年11月4日上午,阮成发来到市京剧院调研,略显简陋的后台,演员们正在排练。“看到大家这么投入的排练,我很感动,因为能感受到大家对京剧的热爱。不论时代怎么变迁,京剧作为国粹一定会传承下去。”阮成发为演员打气:“市委市政府会与你们共同想办法渡过难关,明天一定会更好!”



2014年3月26日,阮成发考察将于年底完工通车的重点工程——地铁4 号线二期



2015年4月14日,阮成发调研三环线西段(长丰桥—白沙洲大桥)综合改造、东风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反复强调,道路主体工程和匝道要尽可能同步建成,更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08: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貌似很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08: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楼主个大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8: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 年3月27日,阮成发就深入开展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联系点江岸区和二七街进行专题调研。在千鹤老年公寓,老人们正在打着麻将,阮成发和老人们交谈。



2013年8月5日,阮成发同志考察武昌区昙华林艺术村,听取该区发展情况汇报。



2012年12月28日,武汉轨道交通2 号线正式通车试运营,10 时17 分,首发列车到达洪山广场站,阮成发下车换乘对向的列车,前往循礼门站现场办公。

  当选武汉市长时,阮成发表示:将做一位不愧对历史、不愧对人民、不愧对岗位的“平民市长”。

  我来自武汉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武汉是我的家乡,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家乡的变化始终牵挂着我,时刻想念家乡一草一木,最怀念武汉的热干面。我深深地热爱武汉,深感自己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一定会踏实工作,呕心沥血,不愧对历史,不愧对800多万武汉人民,不愧对市长这个岗位。”

  “当一个平民市长,这是我的最低标准;中标准是当一个干事的市长、务实的市长,在任期内,竭尽全力为武汉发展、为武汉人民福祉奋发有为;最高标准是做一个有作为的市长,当我离开的时候,大家认为我在这个岗位上做了点事情,我就满足了。

  ——2008年1月武汉市“两会”,阮成发高票当选武汉市市长。

  当选武汉市委书记后,阮成发与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共勉:将全部热情和力量奉献给武汉这片热土。

  我从一个工人的儿子一路成长,走上市长、市委书记的岗位,始终怀着敬畏之心,不敢懈怠。我也常常自省,我不敢说我做得最好,但我一直瞄准最好的目标在努力。

  ——2011年4月6日,新任市委书记阮成发主持召开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生于此,长于此,不知不觉已经50多年。”作为一名武汉人,阮成发对武汉这座城市一直爱得深沉。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些他曾经讲过的话,这些话的字里行间,写满了阮成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真切的爱。

  阮成发:不负武汉这座伟大的城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


2015年3月2日,阮成发、万勇共同为我市获得的全国文明城市奖牌揭牌。
    
   1、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大武汉复兴的蓝图正在描绘,千万武汉人民满怀期待。我们有幸生活在这座城市,这里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感情和希望所系。历史把我们推到了复兴大武汉的前台,我们必须勇担使命、克难奋进,创造武汉新的辉煌。   

 综合分析我市的现状,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奋斗,需要举全市之力分阶段谋划、分步骤建设。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以对武汉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强烈使命感,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从现在开始,就朝着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宏伟目标迈进。  

  ——摘自2011年12月阮成发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8月13日正式投产,武汉人追寻近40年的“乙烯梦”得圆。2013年8月20日,阮成发一行专题调研该项目,慰问石化员工并现场办公。



2014年6月11 日,阮成发一行实地检查了上海通用武汉产业园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看着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汽车新城,回首通用项目签约两年多来的奋斗历程,阮成发感叹大好局面来之不易、令人鼓舞,但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同样艰巨。



2014年12月20 日,武汉中央文化区的压轴大作、楚河汉街的“点睛”之笔——汉秀剧场和电影乐园绚丽启幕。汉秀首演结束后,阮成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著名导演张艺谋、汉秀总导演德贡在舞台与演职人员留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08:3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蔚来汽车在南京也签了一个协议,不知道是不是个眼子。如果能落实,是个很不错的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8: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12月9日,阮成发同志一行再度深入大街小巷,暗访并现场“问政”文明创建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阮成发来到江汉区一网吧,和工作人员交谈。

  2、武汉必须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艰苦努力,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我们先确立这个目标,未来五年打下坚实基础,争取十年或者再长一点的时间实现这个目标。本着对武汉负责的历史使命感和勇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我们大胆确立了这个目标,得到了全体党代表和全市人民的广泛认可和赞同,这也是我感到很欣慰的地方。

  ——摘自2011年阮成发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当选市委书记后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的讲话



2015年10月12日,阮成发调研东风汽车公司,并体验其自主品牌汽车。



2011年12月25日上午9时30分,新当选的中共武汉市市委书记阮成发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等中央、省、市21家新闻媒体的集中采访。采访结束后,阮成发阅读长江网、汉网网络直播时的众多网友跟帖留言。



2014年11月10日,阮成发带队,深入三镇大街小巷,暗访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展情况。在江岸区后九万方路两旁,摆满了早点摊和菜摊。“老百姓谋生活也不容易,市民也需要这样的小摊点,不能一味取缔,而是要规范。”阮成发要求相关部门为此类占道摊点研究出路,投入资金建设基本摊位设施,低成本出租,使便民小摊点的经营更整洁有序。临别前,他不忘嘱咐摊主:“保证好环境卫生。”

  3、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当代武汉人的历史责任。……昔日的辉煌,积淀在武汉的历史中,也镌刻在武汉人的记忆里,成就了武汉人的骄傲与自豪。每一个在这座城市生活、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情结——大武汉情结。重振大武汉雄风,这是千万武汉人民的光荣与梦想,也是多年来武汉人民负重前行的强大精神支柱。今天,这份历史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肩上。

  ——摘自2012年阮成发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2月10日,武汉华星光电第六代LTPS液晶面板点亮仪式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右一)向参观第六代LTPS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左二),市长万勇(左三)、TCL集团总裁、华星光电(执行)董事长薄连明(左一)介绍相关情况。

  4、本着对武汉负责的历史使命感、勇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从现在就开始努力,为奠定国家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有长远眼光,才可以避免短视行为。不能再做那些现在看来是政绩、过几年再看就变成落后的事情,那是对武汉的不负责。从现在起,我们做每件事情都要立足于“中部第一”,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最终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摘自2011年阮成发在市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6年3月20日,摩托罗拉(武汉)产业园二期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开工。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陈旭东向阮成发介绍摩托罗拉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系列产品。



来自全球各地的60名高精尖人才携手武汉,成为武汉市首批“城市合伙人”。2016年3月30日,阮成发为首批“城市合伙人”代表颁发证书和人才服务绿卡后留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8: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7月3日中午,阮成发专程前往武汉电视台香港路演播厅,看望慰问正在筹备电视问政直播的工作人员,勉励大家顶住压力保持犀利风格,同时要将更多话语权交给观众和问政嘉宾,搭建一方聚集民智的公众共同治理城市的平台。

  1、当市委书记不能做老好人,怕得罪人,我已准备“遍体鳞伤”,只要武汉能好……“责任风暴”,席卷全市上上下下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干部,建立横到边、纵到底、责权分明的岗位责任体系。我是全市总责任体系的第一责任人,我没有退路,也不想给自己找退路。

  ——摘自2011年阮成发在武汉市委第十一届第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夜深人静时,大家都应该好好问问自己:我们到底尽职尽责了没有?我们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对不对得住老百姓?”阮成发语重心长地说,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身为人民公仆,端着人民赋予的饭碗,就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把本职工作做好是最起码的要求,更高追求是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摘自2012年阮成发在市委市政府工作会上的讲话



首场电视问政“期末考”曝光了光谷二路荷叶山社区一期还建房质量问题,2015年1月7日,阮成发率众职能部门现场办公。电视问政中现场连线的还建房居民唐先生已等候在门口。阮成发首先向他致歉:“对不起,我们工作没做好!”

  3、我经常跟领导干部们说,大家夜深人静时要“三问”:问一问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历史上最优秀的是谁?我是不是干得最好?换一个人会不会比我干得更好?一想到这些,我就感到心里发颤,感觉到差距和压力。但是,有压力就有动力,只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意见,按照武汉精神所说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去做,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摘自2011年阮成发在市十二次党代会当选为市委书记后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的讲话



2012年6月26日晚,武汉市2012 年首场电视问政“考问”小餐饮问题,曝光的食品安全乱象令人忧心。27日,阮成发率队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现场督办小餐饮整治。阮成发来到一家卖热干面的小摊点,舀起一勺芝麻酱细闻,又拿起盛着酱油、醋的瓶子,了解进货渠道。

  4、电视问政,为什么问得一些官员现场流汗,就是因为我们动的是真格。电视问政上的曝光片,在播放前都是高度秘密,不对任何一位领导泄露……看到被问政的同志们冒汗、紧张,我跟你们一样,也很紧张。作为市委书记,我是第一责任人。你们有责任,我也有责任。

  ——摘自2012年7月阮成发谈武汉治庸问责电视问政时的讲话



“试想时光流转到2049年,回望武汉发展历程,2013年或将被特别铭记”——2013年11月28日,“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跨越约40年时空,激情启幕。阮成发作《实现大武汉的全面复兴——我心中的“武汉2049”》专题演讲。

  1、城市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反思,不仅要明确“该做什么,做成什么”’,更要明确“不做什么,留下什么”,还有“破坏了什么”。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十不”理念是:一是不能填江;二是不能填湖;三是不能“摊大饼”式无边界扩大城市建成区;四是不能环湖“铁桶式”开发,把湖岸线建成有钱人的私家花园;五是不能沿着道路控制线建房子,尽可能多地留出绿地,建街心花园;六是不能看到旧房子就一拆了之,保护好城市肌理;七是不能只顾拓宽道路,忽视道路网及“毛细血管”的建设;八是不能乱建停车场;九是不能没有快速交通系统;十是不能没有地铁。

  ——摘自2013年阮成发在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上讲话

  2、2049,距今约40年之遥,我很难看到那一天。未来40年,无疑将是沧海桑田,很多事说不清楚,也没法说清楚。也许,我们今天的想法,会成为子孙的笑谈,但我们对这座伟大城市的热爱与真诚,将不容置疑……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常感惶惑疑惧,担心我们现在满怀激情、投入巨资做的事情,是否做错了,是否经得起历史检验,是否对得起我们的子孙。

  ——摘自2013年阮成发在“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3、在这决定城市未来的重要历史关口,我们绝不能走弯路,犯方向性错误;绝不能错失机遇,留下难以挽回的遗憾;绝不能急功近利,造成对城市的致命伤害;绝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让市民生活得没有尊严、没有归宿感、没有幸福感……只要我们认准是对城市有利的事情,就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往前走。要坚韧执着,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受得住艰苦和磨难,不为任何干扰所动摇。我不会动摇,也希望大家一起不要动摇。

  ——摘自2015年阮成发在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1月28日,“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前,阮成发和全球城市研究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萨斯基娅·萨森交流。萨森认为,武汉水资源丰富,未来这一优势将辐射到更广阔区域。武汉需要尽力变得“武汉化”,而不是追随上海、北京,利用自身优势迈向世界城市,并在全球化进程中做“最好的自己”。

  4、我们要饱含着对这座城市无比深切的热爱,以对城市未来、对全市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要有“功成不必在我”、‘“ 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有益于人民幸福的事情,真正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

  ——摘自2015年阮成发在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9月17日,北京远望楼,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阮成发和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交流。徐匡迪说,超前谋划武汉2049意义深远,体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他对此表示钦佩和支持。他强调,战略规划确定后,城市基本骨架建设要先行,同时要得到全市人民的认可与支持,依靠民意监督保障规划一以贯之地执行。



2015年1月4日,阮成发率队实地调研东湖通道工程建设,还听取了东湖环湖路绿道及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汇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3月26日,阮成发考察将于年底完工通车的重点工程——鹦鹉洲长江大桥。

  近年来,武汉发展变化引发各方关注。“这不是我们比前人有本事,而是当前的城市建设机遇期太难得了。”阮成发殷殷寄语全市城建管理者和参与者:要十分之珍惜机遇,为武汉多留下一些美好记忆,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这座伟大的城市、不负岗位职责、也不负我们自己的人生!



2013年6月8日,阮成发沿线检查了二环线在建项目工地,了解工程进度,肯定工程进展,要求倒排工期,克服一切困难推进二环线建设,保证2014年12月全线通车的既定目标不动摇,进一步缓解市内交通。



2016年7月17日夜间,在建的地铁6号线琴台站至武胜路站区间前天发生局部涌水涌沙险情,18日清晨,阮成发赶赴现场指挥抢险、研究部署后续处置工作

  1、大建设时期,也是出问题最大,是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很容易找到理由让一些建设工地不开工。我理解市民的感受。但是,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对这座城市负责,我就必须这样做。对武汉发展有利的事,看准了我就会下定决心去做,顶着骂声也要搞建设。

  ——摘自2011年阮成发参加武昌区人大代表团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2年12月28日,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通车试运营,武汉进入“地铁时代”。阮成发从地铁洪山广场站上车后,一直站着乘车,并与坐在旁边的市民聊天。车到江汉路站时,市民管昌林站起身来请书记坐下来,阮成发见状连忙弯下腰拉着管先生的手请他坐下。

  2、武汉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认准了现在做的事情是为了武汉好,就必须锲而不舍地全力推进!犹豫不决将一事无成,错过了这轮发展机遇期,到时才会真正留下骂名。

  ——摘自2013年阮成发调研全市城建重点工程时的讲话



2014年11月24日,阮成发一行检查地铁四号线二期项目运营筹备情况,在3次发生涌水险情点,阮成发详细查看险情留下的印记,动情地说,地铁建设者们在危急时刻把生命放在第二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我们一定要好好宣传他们的事迹,宣传地铁人的精神。”

  3、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交通拥堵、工业喧嚣等问题日益突出,安静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和奢侈享受,市民对安静环境的向往越来越迫切,让城市安静下来,是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只有在建项目按期优质完工,不延误、不反复,城市才能早日摆脱喧嚣,回归安静……绿道建设是实现“让城市安静下来”的重要载体,武汉作为最有条件在城市中间建设绿道的城市,要重点建设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和世界级水平的环东湖路绿道。

  ——摘自2015年阮成发在城建工作“十三五”发展思路专题会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28日,地铁3号线一期如期通车试运营,阮成发与市民一同乘上3号线首班列车。



2016年10月9日,阮成发实地调研中山大道综合保护与改造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08: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蔚来汽车不了解,国药器械能来的话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2 08: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筱河潺潺 发表于 2016-12-12 08:22
【影像】阮成发:不负武汉这座伟大的城市
2016-12-11 23:17 来源: 长江影像
全文约5600字,阅读大约需要1 ...

挖叔热在版内有望持续数周或更久,这对未来的继任者无形中形成一种推力,对武汉来说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23:08 , Processed in 0.06319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