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1 06: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首创实施中小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工程
精准服务补齐我市质量发展短板
“制度健全了,标准建立了,员工的企业质量意识和观念增强了。”昨日,湖北省长江质量奖评审员专家库成员陈文斌谈到我市中小企业质量能力现状时说,经过政府一年的精准服务,武汉市中小企业质量能力比以往有所提升。
实施中小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工程是市质监局为补齐我市质量发展短板,推进我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项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创新举措,这在全国属首创。该工程总体目标是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支持500家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制造业企业全面提升质量保证能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据介绍,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根据2015年武汉市统计年鉴数据,2014年武汉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占武汉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4.1%。中小企业对武汉市国民经济的贡献日趋增强。
具体负责实施中小企业能力提升工作的市标准化研究院介绍,2016年,通过开展全员质量培训、全面导入质量管理体系、采用国家或行业先进标准、产品质量水平对比提升等质量提升方面的精准服务,130家中小企业质量能力得到提升,超额完成了下达的100家任务。
“精准服务,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加强了现场管理、开展了质量对比提升、提升了人员能力素质。”市标准化研究院介绍,精准服务,就是对企业最迫切的需要进行定向服务,企业需求什么就定向服务什么项目。
据了解,每个项目对应一个专业团队,该团队由项目负责人、专家、专员等组成,目前,10个服务团队对应近40个项目。从对企业需求的初访,到组织专家诊断,进而明确提升目标,确定提升方案。目标明确,专家跟进,以3-6个月的周期,按计划实施质量提升活动,确保每一个项目的提升目标如期实现并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
去年,项目组共对130家企业提供了质量提升的专项精准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对一些企业的标准等进行审核时发现,政府精准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的质量能力后,中小企业制度健全了,标准建立了,员工的企业质量意识和观念增强了。”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高级审核员、湖北省长江质量奖评审员专家库成员、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斌说,定位提升中小企业质量能力,补齐质量发展短板。中小企业质量能力的提升,随之带来的是品牌内涵的提升,信任度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
岱家山质量服务站服务模式可全国复制推广
我市已建成16个质量服务站
“岱家山科技创业城质量服务站主动介入,全面服务,为企业提供质量意识培养、质量管理经验推广、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等全方位的服务,发挥了‘连接器’、‘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值得复制推广。”这是2015年10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实地调研后,对岱家山科技创业城质量服务站的评价。
为扎实推进武汉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服务企业为宗旨、推动质量提升工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市质监局组织推动下,目前,我市已成立了硚口经济开发区质量服务站、东西湖区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质量服务站、青山区“武汉威仕科科技企业孵化器质量服务站”等16个质量服务站,达到每个区一个质量服务站。
岱家山科技创业城质量服务站,是市质监局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条整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资源,打造质量技术基础一体化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创新举措。通过在园区内运行自主研究开发的标准备案查新系统,将标准服务搬进园区。目前,已提供标准文献服务平台互联网服务的50家企业中,园区企业就占了20家。通过培训园区工作人员指导企业用户查找标准信息,大幅降低企业收集和管理标准的成本,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园区企业在使用后,认为数据更新快,功能全,使用方便,符合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需要。
工作机制和项目亮点显现
逐步探索出一套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市质监局、市标准化研究院、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各区质监局多部门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工作机制。随着项目亮点显现,逐步探索出一套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市标准化研究院成立质量提升工程工作专班,抽调各部门技术骨干以及从院外遴选40名有资质、咨询经验的专家组成了项目组。市经信委为中小企业行政审批、品牌建设、质量工具运用等培训提供专项经费支持,今年为130家企业培训了280人。市科技局与市标院联合制定出台《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规范》。沌口开发区投入83万在辖区内开展咨询和培训,帮助3家企业打造品牌和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高端精准服务;洪山区自主完成了9家企业的质量诊断。
随着工程的推进和项目实施方法的改进与探索,项目亮点逐渐闪现,对正在开展和即将开展的其他试点项目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如,在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咨询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根据两化融合的要求编制新版体系文件,不仅突出了软件行业的特点,同时也实现了产品研发的流程更加优化。
在总结项目亮点的同时,项目组也不断收集、整理和总结专家、企业、社会、监管部门等相关方提出的各项改进建议,提炼优秀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方法与思路,逐步探索出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加快武汉市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实施进程,提升中小企业整体质量水平,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精心遴选企业持续精准服务
今年将提升200家中小企业质量能力
“今年,将结合全市中心工作,精心遴选企业,充分调研企业需求,提升服务能力,精准服务,全年对200家中小企业质量能力的提升上一个新台阶。”市标准化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介绍,将采用“两个聚焦”、“两个围绕”的方式开展企业遴选工作,增强质量提升工程的效应。“两个聚焦”就是聚焦光电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新兴产业;聚焦汽车零部件、食品、服装等急需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两个围绕”就是围绕产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号召作用,通过行业、协会来推荐企业;围绕园区,以园区质量服务站为依托,结合各园区产业特点开展定制化服务。通过行业和园区,调研行业和园区整体服务需求,由行业、协会、园区服务站协助组织提升工作,使服务更接地气,更适应企业需求。
在自身服务能力提高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质量提升专家库。
为了发挥政府资金孵化作用,市标准化研究院将优化质量提升相关项目的资金结构及使用方式,加大对特色项目、个性化服务的投入比例,重点打造一批质量能力提升标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