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kbhs 于 2017-2-12 11:05 编辑
只有大力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才会避免山东经济的“中间塌陷”
2017年山东省两会期间,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担心山东经济“中间塌陷”,遗憾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城市,痛感济南“首位度”不够,提出“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的政策建议。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时,省政协委员、民进省委秘书长王学爱提出,济南的战略目标应是全国性中心城市。至此,汹汹舆论迅速发酵,成为会场内外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话题。当然,这一话题虽有争论,但在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基本达成了共识。我们为王文涛书记、王学爱委员点赞。
全球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注重中心城市的建设,因为中心城市势必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目前,从全国来看,江苏、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省发挥特大城市带动作用,均提出了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的方略。而在山东经济格局中,当下有两个经济中心:一是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经济群,一是以青岛为中心的沿海城市经济群。我们乐见青岛崛起,但也更需济南隆起。鉴于青岛地处沿海,对山东大部乃至山东周边地区辐射力弱,故王文涛书记和王学爱委员所提建议恰逢其时,难能可贵。只有大力实施“省会战略”,提升济南的首位度、集聚性和辐射力,才会避免山东经济的“中间塌陷”。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历史上看,山东经济在中国版图上从未塌陷过。山东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北濒渤海,东临黄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曾有“山东安而天下皆安矣”的说法。勤劳、勇敢、智慧的齐鲁儿女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经济、科技、文化。济南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圈之间的“估值洼地”,文化积淀深厚,产业基础良好,引领作用突出,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得天独厚。华夏历史上,山东、济南具有“天下制胜之地”的区位优势,是北方省份中开发最早,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
如果山东经济塌陷,将是中国经济的灾难。不可否认,山东虽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远远好于全国一些省市,但在经济总量和质量上或被越拉越远,或被渐渐赶上。究其原因,不外乎中心城市规模小,产业层次效益低,机制转换欠超前,但根本原因却是因循守旧、四平八稳、不愿做出头鸟的落后思维,甚至处落后而不知落后,缺乏应对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在大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今天,这样的作为就已经先输一筹了。济南同样如此,正如王文涛书记所指出的:作为省会,济南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北面是京津冀城市群,南面则面临着南京、合肥这些城市的强劲压力,西面的郑州不久前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是个很大的刺激,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还包纳了山东两个市。“我们再不奋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间塌陷”。正因为如此,山东经济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也不应、更不该“中间塌陷”,因为“山东安而天下皆安矣”的山东如被国家忽略,则山东难宁,天下难安。山东耽误不起,中国需要山东。
那么,如何防止山东经济的“中间塌陷”。一方面,要聚全省之才,集全省之智,探寻实施“省会战略”的六韬三略,唯有冲破一切条条框框放手去干,山东经济才不会“中间塌陷”。未来各省间的竞争,是核心城市的竞争。站在全国的角度看,山东需要大发展,济南更需要大发展。济南的最大优势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实践中,要注重顶层设计,树立创新思维,打破陈腐观念,建立一系列适应和促进省会经济群发展的新方略,整合运用综合性资源禀赋,努力把省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借全国之势,举全省之力,集聚实施“省会战略”九合一匡,唯有将省会发展为核心城市,山东经济才不会“中间塌陷”。世人都知道至圣先师孔子,可又有几人知道孔子心中的“至圣先师”是谁?他就是管仲。作为千古一相,管仲目光远大,文韬武略,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东征西讨,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先贤管仲能让齐国成为一匡天下的东方大国,那么我们后人为何能让山东经济“中间塌陷”呢?
谨防山东经济“中间塌陷”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山东经济“中间”能否塌陷,经济圈发展快慢、水平高低,关键取决于济南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山东要发展,济南这个龙头必须舞起来。建议国家从历史、当下和未来考量,从全国整体战略考量,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改革试点、资金扶持等方面给山东特别是省会城市经济圈核心城市——济南以倾斜。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绝不可扔掉山东,绝不可扔掉济南。
谨防山东经济“中间塌陷”需要山东省和济南市练好内功。其实,山东提出省会经济圈建设已有多年,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百舸争流,核心城市的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谨防山东经济“中间塌陷”,必须尽快构建核心带动、圈层推进、效应扩散的发展格局,举全省之力把高端要素向济南集聚,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带动大物流,塑造大都市。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鉴于“首位度”倒数第一的济南面积小、人口少的窘状,尽快学习全国一些先进城市的做法,启动济南区划调整,不搞则已,要搞就要做大动作,把周边一些相关市县划入济南,确保济南及早进入国内城市的“万亿俱乐部”。
谨防山东经济“中间塌陷”必须增强省会济南的辐射带动能力。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并不是将其他城市的人才、资源、资金、技术等统统搬来、抢来,即所谓的“吸血”,而是以省会济南为核心,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的圈状经济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形成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级区域经济板块。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山东人从来都有这样的豪迈气魄。然而,“逝者如斯夫”,更体现出山东人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面对山东经济“中间塌陷”担忧的新挑战,面对国家性中心城市打造的新形势,山东人应当清醒懂得机遇与挑战同在的规律,懂得在很多情况下机遇稍纵即逝,时不我待,而挑战无时不有,长期存在。不甘落后,勇于担当,是山东人的性格、山东人的气魄,祈愿“梦醒之后的山东”机遇无限,早日腾飞!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