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往昔 砥砺前行
过去的五年,复兴区在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正确领导下,八届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大班子尽心履职、并肩奋斗,全区上下戮力同心、开拓进取,广大离退休干部关心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鼎力相助,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成就。
综合实力
全力抓改革,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五年来,在经济形势持续下行和去产能、治污染等多重压力下,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6.5%以上,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倍,2016年四项指标分别完成222.1亿元、3.7亿元、209.1亿元、39.7亿元,全区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
项目攻坚
全力抓发展,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五年间,全区谋划推进了投资5000 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5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416亿元,现代汽贸城会展中心及4S店集群、邯吉鑫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或建成投产,为全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建成了全长5.5公里的霍北路西延和走廊路北段,顺利通过了省商务、国土、住建“三厅”评审,使复兴经济开发区步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转型升级
全力抓转型,结构调整有序开展。大力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万事达钢扣板、圣龙钢构等一批项目投产达效;深化企业服务,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明道物流等7家企业挂牌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08家。强力实施三产提速,康业建材城、卓昱商贸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熙平物流成为全国智慧物流示范单位。五年新增市场主体8500余户,三产比重由2011年的19.4%跃升到28.0%。同时,过剩产能压减任务全部提前完成,多次受到市主要领导肯定。
城乡发展
全力抓统筹,城乡面貌持续改变。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辖区面积净增3倍,使全区加快发展拥有了更多优势。持续加大城乡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三年大变样”拆迁扫尾,新建住宅小区22个,西小屯新村等15个回迁房项目回迁入住,5000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新建道路15条、总长14.5公里,改造主次干道12条;铁西热力站和邯钢余热项目建成投用,新增供热面积700万平方米;“美丽小区”创新开展,166个小区整治提升,4个社区荣获市“最美社区”称号;建西一社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洁净城市创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强化,数字化城管持续位居全市前茅;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齐村荣获省级美丽乡村。强力推动生态改善,“利剑斩污”“拆锅炉、拔烟囱”等行动强势推进, 43个农村(社区)、2万余户村(居)民完成“煤改气”,6.3万户城市居民实现天然气置换,大气污染整治不断深入;持续开展植树造林,累计新植树木150万株,城区绿地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
民生事业
全力抓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逐年增加,五年财政投入达17.24亿元。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充分就业区创建成效显著,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养老、医保、低保等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金秋助学”、“一帮一”扎实推进,18个村近2万名群众“饮水安全”得以有效解决,“广覆盖、一口清”救助经验在新华社内参刊发。教育卫生文化等工作蓬勃发展,“西部教育提升”工程全面实施,“优质学校创建”纵深推进,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认定;社区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在全省交流经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扎实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区委理论中心组连续三年被市评为先进。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社会风险评估,切实加快“三网”建设,持续开展严打整治、信访积案化解,有力维护了全区稳定;不断加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全力抗击7.19特大洪灾,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夺取了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
党建队伍
全力抓队伍,党的建设切实加强。中央“八项规定”深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扎实开展,认真整改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机关作风建设持续巩固。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历次干部调整均得到了群众公认。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处置不合格党员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廉政风险预警、农村“三资”清理等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肯定。同时,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职,加强统战、群团和党管武装工作,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区工商联荣获全国县级“五好”工商联,百家街道楼宇工会做法受到中央领导肯定,等等。
回眸五年发展,精彩不胜枚举。展望未来,蓝图绘就,目标明确,号角吹响,复兴区将在新一届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以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业精神,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拼搏奋进,跨越提升,为建设经济强区、幸福复兴而努力奋斗!
风雨洗礼五年,今日复兴蓄势待发!
展未来 破浪前行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开拓未来。区第九次党代会为复兴区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开创新举措,全区上下满怀期待、整装待发、缪力同心、携手共进、破浪前行。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 全面提速经济发展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确保项目投入年均递增20%以上。一是狠抓招商引资,深入开展全员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力促项目招引成为工作常态、不断取得突破。二是建强园区平台,点燃全区发展“引爆点”,打造全市发展“发动机”,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之成为全省一流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三是优化项目服务,坚持“以项目论英雄”,确保五年项目投入突破1000亿元,建成10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战略支撑项目。
着力加快转型升级 全面强化产业支撑
坚持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壮大产业集群。一是做大做强新型工业,以邯钢新型产业园和纵横、裕泰转型产业园等为重点打造产业集群,确保产出规模突破800亿元。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确保新增产值超100亿元企业(集团)1家、超50亿元2家、超10亿元1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00家。二是全面提速商贸服务业,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基金证券等一批总部经济,推动星级酒店、购物中心等商业综合体落户,发展壮大大宗商品仓储物流、钢贸、汽贸服务,不断提高商贸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三是加快发展高效农业,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导向,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好康养、旅游等产业,加速改变西部乡镇面貌、增加群众收入。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全面实现绿色崛起
坚持下更大的决心、想更多的办法、用更严的措施,打赢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总体战。一是坚定不移压减过剩产能,确保搬得动、搬得稳、转得快。二是坚持不懈治理环境污染,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打好生态治理攻坚战。三是持之以恒建设绿美复兴,以“三条线、三座山、一条河”为主线,深入开展城区绿化、廊道绿化、村庄绿化、荒山绿化、河渠绿化,加大对辖区9座水库及“三河一渠”治理工作,不断提升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着力实施区域统筹 全面改善城乡面貌
坚持着眼长远,创新理念,主动作为,切实补齐城乡建设短板,改善落后面貌,建设和谐宜居的“乐活城”。一是打造魅力品质城区,加强重要节点、主干道沿线景观和“美丽社区”、“美丽城中村”建设,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争创城管一流区,努力让辖区群众拥有全市最优质的生活环境。二是构建便捷通畅路网,大力推进建设大街北延、百家大街南延、铁西大街南延、邯钢路西延、北仓路辖区段等建设,加快完成霍北路西延到康庄南北线,走廊路南延至青兰连接线、北延至309国道,确保五年内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2条以上、县乡村道路15条以上,总长50公里以上,并积极争取推进环城高速西出口、西二环、旅游大道等市重点工程。三是建设特色精品乡村,力争3年内41个农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着力建好赵王欢乐谷、康庄水库、沁河沿线23个村庄特色片区、小镇建设工作。
着力深化改革创新 全面增强内生动力
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瓶颈制约,创新体制机制,努力为加快发展、跨越提升提供强劲动力。一是优化行政服务,凡是影响工作成效的,凡是办事效率低下的,凡是群众不满意的,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每年谋划推进一批改革事项。二是释放发展潜力,加快城投、建投、农投、水投融资平台建设,力争五年内利用各类资金40亿元;加快原市搪瓷厂、橡胶厂、磷肥厂等企业改制,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发挥资源最大效益。三是健全考评机制,细化责任分解、阶段考评、激励奖惩举措,进一步明确工作导向、浓厚干事氛围。
着力强化民生理念 全面增进群众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一是持续完善保障体系,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深入开展“一帮一”活动,统筹做好政策保障、专项救助、社会帮扶等工作,确保低收入群体动态脱贫、稳定脱贫。二是持续兴办民生实事,完成省级示范高中、三十二中、锦玉中学等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健康复兴;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深化拓展志愿者服务;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引领,打造“大美复兴”、“复兴发布”等新媒体,讲好复兴故事、播好复兴声音。三是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坚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严格落实信访制度机制,不断加强和改善信访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深入开展平安复兴创建,加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天网、警网、民网全覆盖。
着力落实从严治党,提升党建整体水平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是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加强理论武装,积极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制度化。二是突出匡正用人导向,建强干事团队。特别要以项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真正把勇担当、善担当,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三是突出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执政堡垒。深入推行基层党组织“五星级”管理评定,不断深化农村“三支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后进村(社区)转化,不断完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整体提升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四是突出强化作风转变,浓厚干事氛围。大力弘扬担当实干之风、爱民为民之风、创先争优之风,努力使各项工作夺金牌、扛红旗、争第一。五是突出党风廉政建设,优化政治生态。深化纪检监察系统机构改革,加强警示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坚决从严惩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跨越发展正当时。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强区、幸福复兴而努力奋斗!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