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780|回复: 8

[江城资讯] 2017年3月8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8 09: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要设招才局!去哪儿找人才如何留人才,都交给它落实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长江日报全媒体快讯(记者郑汝可 刘亮 通讯员武人才)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市招才局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将以“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方式,于近日完成组建。今后,去哪里找人才,用什么样的政策和平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些问题就都交给招才局去研究落实了。

  市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挂帅

  据悉,市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担任,第一副组长由市长万勇担任。该领导小组是市委全面落实党管人才要求的重要抓手,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精神、工作部署,审议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招才引智工作计划,审议全市人才工作重要政策制度、改革措施,审议重要人才工作专项等。

  市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招才局,招才局局长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同志兼任。市招才局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

  关于招才局,这些问题你要了解

  1、为什么要组建招才局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赶超发展的动力之源。抓好招才引智工作,是武汉赶超发展的有力支撑;

  把分散在组织、人社、科技、经信等部门的涉才工作统筹整合起来,减少职能交叉,形成工作合力;

  要改变人才财政资助资金“九龙治水”、“撒胡椒面”的现状,提高财政资金集约使用效益;

  改变以往各部门引才工作“分兵作战”现状,提升引才效能,打造招才引智工作的“武汉样本”;

  对于招才引智,相比“办公室”,“招才局”其名称,对外更具吸引力,是一次创新。

  2、市招才局是怎么组建的?

  市招才局将采取“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方式设立,不设实质机构,不增编制,其工作人员从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等部门相关业务处室抽调,实行集中办公。

  3、市招才局以后具体做什么?

  市招才局的工作职责包括,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划、重大人才政策、重要改革举措;组织实施重大人才计划,深化“城市合伙人”计划,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组织开展重大招才引智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招才引智任务分解、督办与考核等。

  “统筹人才管理职能。整合组织、人社、科技、经信等部门涉及人才工作相关职能,减少职能交叉,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人才管理领域的“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形成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

  “统筹人才支持政策。梳理、整合全市人才政策,集中发布人才政策清单,人才只需向一个窗口申报项目和政策待遇,由市招才局统一负责审核和督办兑现。

  “统筹人才资助资金。整合全市各类人才项目资金,统一设立全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实现人才项目资金“一个系统报、一套班子审、一个口子出”,提高财政资金集约使用效益。

  “统筹引才工作力量。整合教育、科技、经信、招商、外事等部门人才工作力量,形成注重分析、面向一线的“调度系统”。整合各区(开发区)人才服务专员职责任务,形成统一部署、分工协作的“工作系统”。整合社会力量,明确一批“招才大使”,形成责权明晰、互利合作的“支持系统”。

  “强化绩效管理考核。精准下达任务,制定年度招才引智绩效目标,明确具体考核指标体系。及时调度推进,建立“每季督办、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工作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将考核结果纳入市绩效管理和领导干部年度考评体系。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09: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再度入围“最具幸福感城市” 网友为家乡点赞  来源: 武汉晨报

  2016年,你觉得幸福吗?昨天,央视财经频道发布“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通过对十万个家庭的入户调查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2016年度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名单出炉,武汉、拉萨、成都、长春、银川、天津、合肥、长沙、海口等城市上榜,这已是武汉继去年上榜后,再次“最幸福”。
  据了解,今年是第11次发布“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是由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的,每年面向全国104个城市和300个县的10万中国家庭,进行明信片入户问卷调查。为了解百姓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央视今年首次联手国家权威机构、顶级智库、10大互联网大数据研究院,进行联合调查、联合分析、联合发布——线上线下参与总人数超过50万,线下回收率超过90%,线上回收率超过30%。(记者龚萍)
  2016年度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拉萨  成都  长春  银川  天津  合肥  长沙  武汉  海口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武汉人对交通出行、食品安全和住房条件较为满意;市民期待改善的则是学习教育、休闲娱乐和治安状况。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雷勇生代表武汉领奖时,面对受访者期待解决的三个方面问题,他表示,武汉市政府2017年将继续坚持把市财政投入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其中用于教育领域方面的投入将重点用于两个方面,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资源均衡化和城乡一体化,着力解决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8 09:5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设想非常好,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09: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勇代表:湖北武汉自贸区突出“双自联动”发展
2017年03月08日 07:17
来源:长江云 作者:王丹



    中新记者向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提问:“近期,湖北武汉自贸区将正式挂牌,这是武汉改革开放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请问,湖北武汉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什么?有哪些区别于其他地方自贸区的特色亮点?”



我们的自贸区,这样定位!



万勇介绍,关于自贸区问题。湖北自贸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武汉片区70平方公里,位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我们的自贸区,将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如何发展?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

为此,我们在工作中,突出“双自联动”,推进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机结合、联动发展。

具体是“四动”:

一是双轮驱动。打造自由创新区、国际人才港,实现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发展。

二是双创推动。发挥东湖高新区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优势,把自贸区打造为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

三是双引拉动。用好自贸区金字招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聚天下客商,纳天下英才。

四是双向互动。促进国际国内、区内区外融合发展。

我们的特点:放管服、科技金融改革、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创新突出

我们按照中央、省要求,先行先试,在自贸区批复挂牌前,就在复制上海等地的经验,除需国家法律授权外,实施了一批改革新举措。

放管服方面,推进行政审批3.0改革,激发市场活力,2016年,东湖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6652户,是改革前2014年(新增9855户)的1.7倍,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数由2014年的22家增加到51家。

科技金融改革方面,开展了投贷联动试点,主要是支持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贸易便利化方面,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等。目前,我们正围绕制度创新,推进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等20项重点改革试验任务。

除了湖北武汉自贸区备受关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是记者关注的焦点

中新社记者向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提问:“去年底,国务院批复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请问,这对武汉意味着什么?武汉如何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这意味着,武汉地位在提升、影响在扩大!

党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武汉发展要求更高、标准更高!

万勇介绍,去年底,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意味着,武汉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地位在提升、影响在扩大,更意味着党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武汉发展要求更高、标准更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唯有抓住历史新机遇,加快复兴大武汉,才能服务好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

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武汉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目前主要是四个方面,即:科学定位、规划引领、产业带动、功能支撑。

第一,科学定位,就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发挥优势、立足长江中游、引领中部、服务全国,打造“四中心一枢纽”: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规划引领,就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瞄准世界一流,着眼未来城市方向,彰显武汉特色,高水平编制《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规划与行动计划》,明晰战略目标、实施步骤、实现路径和重要举措。到2020年,基本形成国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最近提出,要规划建设百年亮点区块,就是长江主轴、长江新城、东湖城市生态绿心。


第三,产业带动,就是要瞄准高端,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打牢城市经济基石。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和国家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等一批支撑性大平台、大项目,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体系全的产业集群。我们正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大力聚商育商,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等一系列新举措。

第四,功能支撑,主要是强化创新驱动、要素集聚、综合服务等功能,切实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强化创新驱动,就是承担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当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

强化要素集聚,就是建设一批全国性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提升武汉国内市场枢纽地位,增强要素资源配置能力。

强化综合服务,就是发挥武汉交通区位优势、科教人才优势、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全国教育服务中心、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人才聚集高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0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勇代表:湖北武汉自贸区突出“双自联动”发展
2017年03月08日 07:17
来源:长江云 作者:王丹

    中新记者向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提问:“近期,湖北武汉自贸区将正式挂牌,这是武汉改革开放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请问,湖北武汉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什么?有哪些区别于其他地方自贸区的特色亮点?”



我们的自贸区,这样定位!



万勇介绍,关于自贸区问题。湖北自贸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武汉片区70平方公里,位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我们的自贸区,将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如何发展?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

为此,我们在工作中,突出“双自联动”,推进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机结合、联动发展。

具体是“四动”:

一是双轮驱动。打造自由创新区、国际人才港,实现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发展。

二是双创推动。发挥东湖高新区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优势,把自贸区打造为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

三是双引拉动。用好自贸区金字招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聚天下客商,纳天下英才。

四是双向互动。促进国际国内、区内区外融合发展。

我们的特点:放管服、科技金融改革、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创新突出

我们按照中央、省要求,先行先试,在自贸区批复挂牌前,就在复制上海等地的经验,除需国家法律授权外,实施了一批改革新举措。

放管服方面,推进行政审批3.0改革,激发市场活力,2016年,东湖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6652户,是改革前2014年(新增9855户)的1.7倍,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数由2014年的22家增加到51家。

科技金融改革方面,开展了投贷联动试点,主要是支持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贸易便利化方面,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等。目前,我们正围绕制度创新,推进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等20项重点改革试验任务。

除了湖北武汉自贸区备受关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是记者关注的焦点

中新社记者向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提问:“去年底,国务院批复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请问,这对武汉意味着什么?武汉如何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这意味着,武汉地位在提升、影响在扩大!

党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武汉发展要求更高、标准更高!

万勇介绍,去年底,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意味着,武汉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地位在提升、影响在扩大,更意味着党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武汉发展要求更高、标准更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唯有抓住历史新机遇,加快复兴大武汉,才能服务好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

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武汉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目前主要是四个方面,即:科学定位、规划引领、产业带动、功能支撑。

第一,科学定位,就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发挥优势、立足长江中游、引领中部、服务全国,打造“四中心一枢纽”: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规划引领,就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瞄准世界一流,着眼未来城市方向,彰显武汉特色,高水平编制《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规划与行动计划》,明晰战略目标、实施步骤、实现路径和重要举措。到2020年,基本形成国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最近提出,要规划建设百年亮点区块,就是长江主轴、长江新城、东湖城市生态绿心。


第三,产业带动,就是要瞄准高端,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打牢城市经济基石。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和国家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等一批支撑性大平台、大项目,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体系全的产业集群。我们正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大力聚商育商,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等一系列新举措。

第四,功能支撑,主要是强化创新驱动、要素集聚、综合服务等功能,切实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强化创新驱动,就是承担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当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

强化要素集聚,就是建设一批全国性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提升武汉国内市场枢纽地位,增强要素资源配置能力。

强化综合服务,就是发挥武汉交通区位优势、科教人才优势、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全国教育服务中心、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人才聚集高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楚天金报讯 金报讯(记者陈晴)以往要跑断腿才能完成的办事项目,现在坐在家里轻点手机就能完成,这背后是互联网+政务开始深耕的服务广度和深度。昨日,支付宝联合新华社客户端晒出了一份“互联网+政务”成绩单。该成绩单数据显示,武汉在支付宝上开通了71项政务服务,排名全国城市第五位。

  支付宝的数据显示,“公积金查询”、“社保查询”、“新生儿重名查询”、“交通违章缴罚”、“路桥ETC”服务是全国“两会”前一周大家最喜欢的5项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在“互联网+政务”方面还有一些全国首创的创新项目。2016年6月,武汉公安与支付宝合作开发的“电子身份卡”在武汉城市服务中率先上线,武汉也成为全国首个尝鲜电子身份卡的城市。

  蚂蚁金服公共服务部总经理刘晓捷表示,除了更多服务触网之外,深度融合和打通依然会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蚂蚁金服2017年将继续为各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移动政务服务、移动支付之城、信用城市等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探访天河机场新航站楼 防水精修如画工笔画
记者探访天河机场新航站楼 防水精修如画工笔画
2017-03-08 10:07:00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0  调整字体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昨日,工人师傅在T3航站楼楼顶进行收尾施工 通讯员李健 摄

天河机场T3航站楼工程力争本月底通航运营。昨日长江日报记者首次登上离地40米高、面积约30个足球场大小的航站楼屋面,探访了不为人知的施工细节,防水精修的精细程度如画工笔画。

屋面30个足球场大,保温隔热又防水

上午10时30分,记者跟随T3航站楼施工总包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的技术人员,进入旅客出发大厅。在一个国际航班登机口附近,从一根根钢管搭成的扶梯向上攀爬,记者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踩着细细的钢管缓缓向上。从一部几乎呈90度的钢梯上去,如井底之蛙跳出井口一般,终于攀上航站楼最高的屋面。白色屋面亮得晃眼,大得一眼望不到边。

中建三局T3航站楼工程部副经理朱怀平介绍,航站楼的整个屋面面积达22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屋面主要由整块整块的铝镁锰合金面板拼成,面板上看不到一个钉子,踩上去很有弹性。据悉,这种材料防水耐腐,寿命长,美观且环保。屋面上还留有导水槽,下大雨也不怕。记者发现,屋面上还设计了多处透明玻璃天窗,可以将自然光引入旅客出发大厅和候机厅。

整个屋面呈曲面弧形,靠近檐口逐渐向下。朱怀平介绍,沿着屋面周围一圈的檐口达8万平方米,所用的材料与屋面主体有所不同,是檐口蜂窝板,看上去如同太阳能面板,可以保温隔热。

40位熟练工为板缝上胶如画工笔画

记者登上屋面之前,在航站楼出发大厅外,就被伸到屋面上的20多米高的曲臂作业车吸引。

靠近屋檐的升降平台内,2位工人头戴安全帽,身绑安全带,正将一条条细长的白色泡沫管塞进檐口板缝隙里。另一位工人则站在屋檐边上,当缝隙被泡沫管填上后,他将两条白色胶带纸整齐贴合于缝隙两端,再手持胶枪,将防水密封胶打入缝隙,有点类似挤牙膏。随后,用铲子将胶涂抹平整,最后撕掉胶带纸。

站在屋檐边上的是45岁的河南人丰广建,他在厦门、沈阳机场做过航站楼屋面装修,是打胶的熟练技术工。丰广建告诉记者,T3航站楼檐口由35000块檐口板拼接而成,每两块板之间存在缝隙,需填缝打胶做好防水。老丰说,他们三人一个小组,一天要给七八十块板子补缝,200多条缝都要经过塞管、贴纸、打胶、铲平等多道工序。

记者蹲在一旁观察了20分钟,老丰拿胶枪打胶的样子,好似拿毛笔画工笔画。据悉,航站楼周围一圈檐口的防水作业,共调集40位熟练工花了3个月,填补10万多条缝隙。

中建三局T3航站楼项目副经理王延斌介绍,目前屋面、幕墙进入最后收尾精装阶段,安检、行李系统等配套设施正在调试,还有近2000位工人分布在航站楼内外作业,进行冲刺。本月10日迎接综合验收,月底迎来通航前的最后行业验收。(记者韩玮 通讯员李健 张庆锋 余蕾)


  昨日,工人师傅在T3航站楼楼顶进行收尾施工 通讯员李健 摄

天河机场T3航站楼工程力争本月底通航运营。昨日长江日报记者首次登上离地40米高、面积约30个足球场大小的航站楼屋面,探访了不为人知的施工细节,防水精修的精细程度如画工笔画。

屋面30个足球场大,保温隔热又防水

上午10时30分,记者跟随T3航站楼施工总包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的技术人员,进入旅客出发大厅。在一个国际航班登机口附近,从一根根钢管搭成的扶梯向上攀爬,记者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踩着细细的钢管缓缓向上。从一部几乎呈90度的钢梯上去,如井底之蛙跳出井口一般,终于攀上航站楼最高的屋面。白色屋面亮得晃眼,大得一眼望不到边。

中建三局T3航站楼工程部副经理朱怀平介绍,航站楼的整个屋面面积达22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屋面主要由整块整块的铝镁锰合金面板拼成,面板上看不到一个钉子,踩上去很有弹性。据悉,这种材料防水耐腐,寿命长,美观且环保。屋面上还留有导水槽,下大雨也不怕。记者发现,屋面上还设计了多处透明玻璃天窗,可以将自然光引入旅客出发大厅和候机厅。

整个屋面呈曲面弧形,靠近檐口逐渐向下。朱怀平介绍,沿着屋面周围一圈的檐口达8万平方米,所用的材料与屋面主体有所不同,是檐口蜂窝板,看上去如同太阳能面板,可以保温隔热。

40位熟练工为板缝上胶如画工笔画

记者登上屋面之前,在航站楼出发大厅外,就被伸到屋面上的20多米高的曲臂作业车吸引。

靠近屋檐的升降平台内,2位工人头戴安全帽,身绑安全带,正将一条条细长的白色泡沫管塞进檐口板缝隙里。另一位工人则站在屋檐边上,当缝隙被泡沫管填上后,他将两条白色胶带纸整齐贴合于缝隙两端,再手持胶枪,将防水密封胶打入缝隙,有点类似挤牙膏。随后,用铲子将胶涂抹平整,最后撕掉胶带纸。

站在屋檐边上的是45岁的河南人丰广建,他在厦门、沈阳机场做过航站楼屋面装修,是打胶的熟练技术工。丰广建告诉记者,T3航站楼檐口由35000块檐口板拼接而成,每两块板之间存在缝隙,需填缝打胶做好防水。老丰说,他们三人一个小组,一天要给七八十块板子补缝,200多条缝都要经过塞管、贴纸、打胶、铲平等多道工序。

记者蹲在一旁观察了20分钟,老丰拿胶枪打胶的样子,好似拿毛笔画工笔画。据悉,航站楼周围一圈檐口的防水作业,共调集40位熟练工花了3个月,填补10万多条缝隙。

中建三局T3航站楼项目副经理王延斌介绍,目前屋面、幕墙进入最后收尾精装阶段,安检、行李系统等配套设施正在调试,还有近2000位工人分布在航站楼内外作业,进行冲刺。本月10日迎接综合验收,月底迎来通航前的最后行业验收。(记者韩玮 通讯员李健 张庆锋 余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版主把该帖合并到先期的新闻帖里。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23:18 , Processed in 0.25498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