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文章,值得分享
这样的有心人,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今天繁始抛开城建话题
给大家看看一篇小编的朋友项超先生对关于宣传长沙文化建议一文进行分享
这些为了长沙而建言献策的人值得我们同为关注长沙、热爱长沙的人学习
同时这也是一种实际的行动力
我想,繁始今后应该多多务实,这样的行动才是我们存在的本质
建议信内容
我是一名普通的长沙市民。每次去岳麓山,看到其介绍,总是感觉有些不足,而且没有特色。和岳麓山应有的内涵不相符。介绍岳麓山,我认为应该从其文化和历史两条线上着手。
文化线
岳麓山虽然没有深沟大壑,也没有雄关险隘,但它却集中国文化儒释道三教于一身。正如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鸣。岳麓山下,是儒家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书院。从北宋创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和张拭曾在此坐而论道,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为湖湘大地培养了无数的精英人物。如清代的曾国藩,近现代的蔡锷,杨度等。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年少时,也曾在此游学。岳麓山的半山腰,是佛教胜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它是湖南佛教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岳麓山顶是道教道场云麓宫,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
岳麓山上的文化布局,也和中国人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年少时,深受儒家文化的教诲,平地风雷,积极用世。人到中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激荡的心也渐渐平息,由外而内,寻找自己的内心。这与佛家所倡导的“明心静性”不谋而合。随着人生迈向“顶峰”,夕阳虽好,却近黄昏。向往象道家一样,自由自在,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
其次是历史的线。
历史
来看岳麓山,可以说是在翻阅半部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的众多风云人物都在此“集合”长眠。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黄兴。“高卧”在岳麓山顶,武昌起义的指挥者蒋翊武和护国运动的首义者蔡锷则与千年古寺麓山寺“毗邻而居”。辛亥革命长沙起义指挥者焦达峰、陈作新,还有写了《警世钟》、《猛回头》的民主革命鼓吹者邹容等也长眠在此。“青山有幸埋忠骨”。此湖南之幸,长沙之幸。他们的精神,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长沙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我想:这样诠释后,岳麓山应该会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旅游者的眼前。
项 超
2017年2月20日
橘子洲头联
云穿疾隼,岸拍惊涛,英雄至此思鹏翼;
柳钓平堤,莺歌长岛,风物宜时仰圣人。
题橘子洲头毛泽东像大楼联
此是谁家楼阁?拥麓山枫、天心月、湘江潮入抱;
曾邀吾楚英才,诵贾傅赋、杜陵诗、朱子论兴怀。
题长沙市政府大会堂联
邀九州五岳英才,登台布道,百载艰危成既往;
汇四水三湘豪杰,待旦枕戈,千秋盛世壮开来。
繁始长沙
我们的初衷之一也是想整合各位朋友对长沙规划建设的建议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议
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我们这样的群体!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