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2507|回复: 105

[江城资讯] 2017年7月9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9 09: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汉南通用机场“飞行程序竣工设计”顺利通过军民航审查

7月6日-7日,空军武汉基地、民航中南管理局在我区分别组织中部战区空军所属部队、民航专家和民航相关单位代表召开武汉汉南通用机场空域协调会和机场飞行程序竣工设计军民航审查会。委领导冯爱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7月6日,与会军方代表对武汉汉南通用机场本场起落航线、进离场航线等空域相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重点针对存疑问题进行反复分析、研判沟通确认核实后,就汉南机场空域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为武汉汉南通用机场飞行程序竣工设计军民航审查顺利通过做好充分准备。

7月7日,与会专家通过对武汉汉南通用飞行程序竣工设计成果进行严格审查和实地勘察,并经过认真研究讨论,评审组认为,武汉汉南通用机场飞行程序竣工设计方案能够充分考虑机场地形和周边航线特点,兼顾军民航飞行需求,基本合理可行,符合民航有关规范标准,设计深度满足规章要求,原则上同意武汉汉南通用机场飞行程序竣工设计成果。

冯爱明表示,武汉汉南通用机场自立项、开工建设以来,秉承“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理念,在军方、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武汉汉南通用机场列入全国首批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工程和省、市重点项目,为加快推进机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冯爱明指出,武汉汉南通用机场建设任务重、工期紧、期望高、影响大。自机场建设以来,开发区工委(区委)、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高度重视机场建设工作,特别是胡亚波书记、彭浩主任格外重视,多次到机场视察,亲自询问、调度机场进展情况,当前机场建设基础性工作已准备就绪,即将进入全面竣工验收阶段。


冯爱明认为,武汉汉南通用机场飞行程序竣工设计军民航审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既为机场试飞提供了必备条件,也为汉南机场顺利通过行业验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更为实现9月底机场试运营和确保11月世界飞行者大会如期举办的既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冯爱明强调,建设机场,发展通航产业,是时代的重任,人民的期望,武汉汉南通用机场飞行程序竣工设计审查顺利通过,也是在全区上下认真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取得的重大成果,更是全区人民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奉献的一份厚礼,标志着武汉汉南通用机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冯爱明要求,全区各相关单位要以此次审查会为契机,认真落实与会专家和领导提出的意见建议,扎实做好机场竣工验收前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完成机场验收取证工作,助力机场真正成为“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通航机场。

中部战区空军参谋部、空军武汉基地、空十三师、汉口场站、武昌场站,民航中南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湖北监管局、湖北空管局等军方、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参加会议。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9: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7-7-9 10:06 编辑

我市探索“大湖+”发展方式
企业可建设使用管理湖泊

    本报讯(记者胡雪璇)8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从华创会“侨商侨智助推武汉发展”大会上获悉,武汉正在探索“大湖+”发展方式,利用大湖来招商、引才,建设优美宜居的滨水生态绿城。
    什么是“大湖+”发展方式?据透露,就是利用大湖来招商、引才:湖泊的所有权归武汉,使用权可以归企业,由企业建设、使用、管理。企业在湖边可以布局研发基地、商业基地等。
    武汉之所以将采取这种发展方式,是基于武汉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她是一个大湖城市、多湖城市,大湖是武汉未来要开发的又一个宝藏。武汉将用大湖这个资源吸引全球高效产业、高端人才、顶级企业在此集聚。
    据了解,武汉将做好“大湖+”文章,打造滨湖特色空间。武汉总计166个湖泊,当前正在推进湖泊“三线一路”的规划建设,即水域保护蓝线、环湖绿化绿线、环湖滨水建设灰线和环湖道路建设,对166个湖泊的规划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与此同时,武汉将探索“大湖+”环境保护模式、“大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大湖+”社会发展模式、“大湖+”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模式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9: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招商大使引来三个诺奖得主
海外科创人才 来汉发展工程拉开序幕


    本报讯(记者胡雪璇)8日上午,华创会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德诺美(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研究院正式落户武汉。
    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武汉以此为契机,正式拉开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序幕。
    3月,武汉德诺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启裕受聘为武汉侨界“招商大使”,7月他就帮武汉引来了3位诺奖得主。“作为一名武汉老乡,我有浓厚的家乡情结,请不请我,我都要当这个招商大使。”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邱启裕表示,担任武汉招商大使对自己来说是一份光荣。
    这3位科学家,分别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达尼埃尔·谢赫特曼、阿龙·切哈诺沃。武汉德诺美公司是邱启裕创办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的主要产品是新型复合多靶向化学治疗药物。公司及邱启裕个人拥有多项医药相关的发明专利,多项发明专利已到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包括3项抗癌新药专利。
    “武汉市从人财物等方面对创新创业者进行支持,这非常好。”在华创会现场,巴里·马歇尔对武汉市创新创业政策“点赞”。他很高兴生命科学创新研究院能落户武汉,表示今后将以项目为纽带,吸引更多全世界优秀人才来湖北从事科研和成果转化,将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技术带到湖北。
    据了解,武汉实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华人华侨是其主体对象,目的是把武汉打造成国际人才自由港。为此我市将在长江新城布局“武汉科学城”,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力争通过5年努力,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集聚建设各类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知名企业研发中心、新型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载体1000家,汇集各类创投基金5000亿元以上,引进培养一批诺奖级、院士级全球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集聚100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一新向四海嘉宾诚挚推介武汉
创业创新创富的好地方 华侨华人圆梦的最佳承载地

    本报讯(记者郑汝可)武汉招才引智又展新篇章。8日下午,第17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的重头戏之一——侨商侨智助推武汉发展大会召开。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诚挚邀请广大华侨华人来汉创业创新创富,合力将武汉打造成为国际人才自由港和海归人才集聚地。
    “我们热切期盼华侨华人和各方人士垂青武汉、投资武汉、立业武汉!”陈一新说,武汉是一个创业创新创富的好地方,是回归的华侨华人实现梦想的最佳承载地。“我们将以最优的政策、最佳的环境、最好的服务,竭力让广大华侨华人在武汉心无旁骛地大展宏图!”
    今日武汉,勇立发展潮头,正展现崛起腾飞之势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以战略家的眼光,预见武汉将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成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
    “今日武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员令,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奋力行进在全面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
    会上,陈一新满怀信心地向与会嘉宾们介绍:经历百年风雨,当今,一个国家战略聚焦的武汉,正致力于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一个山水形胜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世界亮点城市;一个九省通衢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国际流通枢纽;一个科教发达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全国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一个工业重镇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地;一个宜人居住的武汉,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知名滨水生态绿城。
    “勇立发展潮头,展现崛起腾飞之势!”陈一新说,当今正是国家战略聚焦与武汉赶超发展的机遇叠加期,武汉人民善良包容、创新守信,武汉干部拼搏进取、激情焕发,“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陈一新介绍,其中,今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一批实实在在的招才引智成果正在显现。他分享了2个振奋人心的小故事:
    ——端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企业家论坛,500位华科大校友资智回汉,首批签约投资项目989.7亿元,目前武汉大学等高校也正在积极筹备相应活动;
    ——3月以来,雷军、陈东升、汪潮涌、陈宗年、许家印等一批知名武汉校友来汉。其中,雷军在汉设立小米(武汉)总部,一批小米生态链企业落户光谷。
    他透露,下一步,武汉计划推进实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引进培养一批诺奖级、院士级全球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以及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来汉。
    明日江城,现代版“清明上河图”随处可觅,“东方水城”魅力尽显
    “每年7月16日,按计划我们都要在长江举办盛大的国际渡江节。届时的长江,潮头涌动,千余名游泳健将中流击水。欢迎各位前来参加!”会上,陈一新颇为自豪地说,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大开大合的城市地理人文格局世界少有。而今,我们正在打造最具宜居品质的滨水生态绿城,并努力向世界亮点城市迈进。
    他向与会来宾如数家珍地介绍:长江、汉水在武汉交汇,166个湖泊镶嵌城中,水体面积占市域面积超过26%;世界级的东湖绿道已建成28公里,在建68公里,总体建成后将比肩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武汉气候已大为改善,退出了全国三大“火炉”行列……
    陈一新说,城水交融的武汉,当前正在共抓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以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为重点,打造靓丽的百湖之城;通过高水平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优化建设武汉长江主轴,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功能品质。
    “明日江城,水韵彰显,绿意盎然,气候宜人,现代版‘清明上河图’随处可觅,‘东方水城’魅力尽显!”陈一新以湖泊保护利用为例介绍,武汉将着重做好“大湖+”文章,打造滨湖特色空间。
    他详细阐释,通过实行湖泊“三线一路”规划控制,探索“大湖+”环境保护模式、“大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大湖+”社会发展模式、“大湖+”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模式,届时不同主题、各具特色的滨江滨湖公共空间将在湖畔呈现,吸引全球高效产业、高端人才、顶级企业在此集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9: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创会签约134个项目 协议总投资额632亿元

    本报讯(记者胡雪璇)8日上午,华创会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截至当时统计,本次签约项目134个,协议总投资额累计632亿元,引进外资162亿元。
    其中总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51个,过亿元的项目41个,过10亿元的项目19个。引进人才91人,创办高新企业25家,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4584个。签约涉及14个地市30个项目,涵盖生物医药、现代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产学研结合和人才引进成果,也有涉及文化旅游、通用航空、园区建设的投资项目。
    代表性项目有:由旅美博士邱启裕在汉阳区成立的德诺美生命科学创新研究院项目,总投资金额约14.75亿元,该项目计划引进2-3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4-8位国家“千人计划”医学行业人才入驻生命科学创新研究院;由武汉国立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在东西湖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60亿元人民币,建设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项目,拟5年内完成全部投资,该项目将在武汉打造国内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9: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响应“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
清华北大等名校 两千毕业生回汉发展

    本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邓蓓)7月8日上午,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2000多名高校毕业生汇聚武汉体育学院体育馆,参加中建三局2017年新员工入职培训班开班典礼。
    毕业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全国多所985、211高校及传统建筑专业名校。响应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号召,将武汉打造成青年之城、梦想之城,中建三局在武汉的分公司共招聘了上千人。入职培训结束后,新员工将奔赴全国各地数万个施工工地。其中,数百名大学生将参与中建三局“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建设。
    27岁的武汉人陈航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毕业,入职中建三局投资发展公司。他本科时就已在中建三局的天津117项目、北京中国尊项目实习。陈航说,武汉潜力巨大,他毕业后想回武汉发展,正好投资公司也在武汉。与他一起从清华毕业的另外2名武汉籍学子也将回汉发展。
    25岁的武汉人胡悦是北京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毕业生,她说作为女生更恋家,这次跟随中建三局回武汉发展,进入规划设计部门,将发挥景观设计的特长。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外地读书的湖北人更愿意回武汉就业发展,而外地大学生多选择到华东、海外发展。
    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元说,三局目前正值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非常缺人才,这2000多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生力军加盟,对企业未来展现更大活力、释放更大能量至关重要。
    据悉,中建三局已连续4年每年招收高校毕业生2000多名。2016年,中建三局营业收入达到1603亿元,位居湖北省百强企业第二名。除房建领域外,已涉足高铁、地铁、隧道、桥梁等多个领域,并在“一带一路”上多点布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09:4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能源电池要是能杀出来一条血路也是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9: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湖+企业,别搞成大湖+房地产企业,还有打着科技名号搞房地产的。将湖交给企业建设管理,感觉不靠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9: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17-7-9 09:53 编辑

渡江节将向世界讲述武汉故事
国际知名导演摄影师组团来汉拍纪录片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武汉横渡长江活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武汉国际渡江节已成为武汉这座城市最有特色的文化名片。这场盛事也吸引到国际纪录片摄制团队的注目,曾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并享誉国际的纪录片《鸟瞰中国》,就将第二季的故事锁定武汉和这里一年一度的渡江节。7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该片制片人、隶属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五洲传播中心资深制片人张博,他介绍,武汉的内容将置于《鸟瞰中国》第二季第一集中,这一集的主题是“大江大河”。

    以人物为主线 拍出武汉城市精神与气质
    7日,前来武汉实地探景的张博和航拍师等摄制组成员在武汉边逛边吃了一整天,武汉的小吃让第一次来汉的张博十分兴奋,“一天恨不得吃五顿”。这位80后制片人虽然年轻但十分资深,在《鸟瞰中国》之前,他已和美国AETN(美国教育电视网)的历史频道合拍过纪录片Hidden Cities(《城市密码》),与美国著名主持人Danny Forstor合作过纪录片How China Works(《运行中国》)等,由他担任制片人的《鸟瞰中国》第一季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后好评如潮,拿奖拿到手软。
    张博告诉记者,因为《鸟瞰中国》第一季的成功,于是第二季的拍摄就提上日程。今年1月起,第二季正式拍摄,“整体风格将和上一季相似,分上下两集,每集约50分钟。”上集主题定为“大江大河”,下集则为“沿海”主题。武汉和它久负盛名的渡江节,将作为重要素材出现于第一集中,“时长约为5到8分钟”。
    目前,摄制组已完成了第一集中西藏、重庆等部分的拍摄。7月15日,摄制组将来汉拍摄两天。“第一天将拍摄一些武汉的空镜头,长江大桥、二桥、黄鹤楼、东湖、楚河汉街等与大江大河相关的城市名片均将入镜;16日则将拍摄渡江节的相关内容”。张博介绍,按整部片子的风格,在武汉的拍摄同样会以人物为主线,以景为背景,以城市风貌为底蕴,“故事构架应该会是从一个小的英雄群像切入,其中会有主线人物,比如我们前期探访得知的一对老夫妻,横渡改变了他们生活方式,很有代表性。当然还会选择一些突出个体,比如外籍选手,年纪特别大的选手等等”。张博说,长江对武汉这座城市起到的作用、赋予这座城市以及市民的气质,还有渡江中所体现出武汉城市精神,都将通过这里的人和景去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09:5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中心申报就是依托几个实验室的。要是市里肯贴钱全部修新的,我双手支持在长江新城设立科学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9: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多年生态保护与治理 武汉已退出全国三大“火炉”行列

本报讯(记者宋磊 付莎 通讯员陈声超)记者8日获悉,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武汉的气候大为改善,已经退出了全国三大“火炉”行列。

从自然环境看,武汉城水交融,长江、汉水在此交汇,166个湖泊镶嵌城中,水体超过市域面积26%,人均拥有淡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持续多年的生态保护与治理,让这座城市盛夏气温逐年下降。

此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榜单,通过综合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气象资料,首次向公众权威公布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情况,综合分析的结果是,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分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其中,排在前列的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武汉退出前四,位居第六。

武汉市气象台台长刘火胜表示,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炎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高于35℃高温天数、气温日较差(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空气相对湿度等。大家通俗所说的“火炉”,反映的是公众的直观感受,但一直以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

研究结果表明,公众以往熟知的武汉、南京等传统“火炉”城市虽然还在名单里,但是排名已经退出“四强”。刘火胜介绍,这和中国气候的变化有关,最近十几年来南北气候变化可以看出,长江流域城市的温度增长速度没有其他城市快,中国北方许多城市升温更快。

专家展望武汉未来生态:水韵彰显,绿意盎然,气候宜人,现代版“清明上河图”随处可觅,“东方水城”魅力尽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09: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如何找到宣传点,一新抓住了

他向与会来宾如数家珍地介绍:长江、汉水在武汉交汇,166个湖泊镶嵌城中,水体面积占市域面积超过26%;世界级的东湖绿道已建成28公里,在建68公里,总体建成后将比肩法国中部田园绿道、新加坡环岛绿道;武汉气候已大为改善,退出了全国三大“火炉”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10: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可以宣传的,武汉退出了堵城前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1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家媒体自黑火炉的,不知道什么心态,带节奏很爽吗,会让他们自嗨到高潮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9 10: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是要在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下大功夫,打造宜居之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23:32 , Processed in 0.05586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