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6346|回复: 101

[江城资讯] 2017年12月7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7 08: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市119个项目总投资2058亿元
第二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讯(记者郑汝可 张隽玮)12月6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召开次日,我市第二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19个项目主要涉及工业及服务业,总投资2058亿元,再掀武汉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双热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市长万勇,市政协主席胡曙光出席。
    119个重大项目中,工业项目56项,总投资550.8亿元,服务业项目63个,总投资1507.2亿元。其中,投资额50亿元及以上项目13项,过百亿元项目2个。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位于东西湖区,由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36.6亿元建设的弘芯半导体生产基地二期项目。
    据介绍,此次开工的重大项目分区布局紧密结合当前武汉产业布局规划。例如,武汉开发区项目中,有9个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展开,包括经开·通航企业社区建设。东湖开发区项目主要围绕生物医药及激光精密加工智能装备进行建设。在江岸区,于去年10月签署落户协议的泰康在线总部大厦项目动工。在武昌区中北路沿线,华中金融城金融主轴、北大方正大厦等项目启动。
    两个月前,我市首批132个重大项目已经开工,总投资2336亿元。今年1-11月,武汉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投资达2364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625.8亿元。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瑞峰,市领导张曙、蔡杰、徐洪兰等参加。

------------------------------------------------------------------------------------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讯(记者唐晓安、吴纯新)武汉招商引资捷报频传。12月6日,武汉市第二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19个项目涉及工业和服务业,总投资2058亿元。开工主会场设在武昌区金融主轴项目工地,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武汉市市长万勇出席活动。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东湖高新区、江夏区等多个分会场同时进行。119个开工项目中,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550.8亿元,服务业项目63个,总投资1507.2亿元。其中,投资额50亿元及以上项目13个,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东西湖)区弘芯半导体生产基地二期投资236.6亿元,是此次开工的最大项目。

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开工项目结合武汉产业布局规划分区布局,特色鲜明。

东亚汽车零部件制造、华中智谷(二期)、经开·通航企业社区等18个项目在武汉开发区开工,助力打造全球知名汽车之都、智能家居之都、机器人之都和通用航空之都。东湖高新区发力“五谷”产业方向,激光精密微纳加工智能装备基地等11个关联项目开工。

在临空港开发(东西湖)区,协和金银湖医院开工,作为金银湖周边首家三甲医院,备受市民关注。青山区18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项目启动,将提升棚户区改造城市功能。武昌区中北路沿线,包含襄阳大厦、天风大厦在内的金融主轴项目同时开工,华中金融城建设步伐加快。

据介绍,武汉首批13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336亿元,两个月前已开工建设。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8: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旧金山鹿特丹香港等城市生态项目竞逐脱颖而出
武汉武青堤综合整治 获C40城市奖


    本报讯(记者张隽玮 通讯员周钢 张丹)北京时间12月6日,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第五届城市颁奖仪式在美国芝加哥举行。记者从参会的武汉市发改委获悉,《武汉市长江堤防江滩综合整治工程——武青堤段》获得2017年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武汉为本次唯一获奖的中国城市。
    2017年C40城市奖共设置5个奖项,来自全球92个城市的174个项目进行竞争。5个奖项分别为“城市的能源”“城市的交通”“城市零废弃物”“城市的行动”“城市的未来”,每个奖项有2个获奖者,共有10个获奖城市。武汉市和华盛顿市共同获得“城市的未来”奖项。
    C40的全称是“C40城市气候领袖群”,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风险的城市行动,同时增加城市居民的健康、福利和经济机会。2014年武汉成为中国第5个正式加入C40的城市。C40覆盖全球6.5亿城市人口,成员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球1/4比重。现任主席是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纽约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担任董事会主席。
    市发改委介绍,武青堤综合整治工程的竞争对手,包括华盛顿气候准备项目、旧金山气候和健康适应框架、鹿特丹屋顶景观项目、香港中部地区滑坡预防和缓解项目。
    资料显示,武青堤为长江一级干堤,自铁机路到武丰闸段全长9公里。综合整治工程为武青堤青山段,起于罗家港,止于武丰闸,长7.503公里,滩地总面积110公顷。项目的城市防洪设计、缓坡式堤防设计、利用土堤下部空间新建的两层覆土式停车场,以及植被缓冲带、生态草沟、雨水调节池、透水地面铺装等设施,共同构成了“城市、江滩、堤防三位一体”的景观结构,打破了其他江滩一道防洪墙将城市与江滩完全隔离的旧格局。
    这是三年内武汉第二次获得C40“城市的未来”奖项,上一次获奖项目是武汉园博园利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8: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热落地快成就招商引资“武汉现象”
工业投资增速同比提高24.5%


    本报讯(记者张隽玮)距离5日举办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号召聚力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攻坚战不到24小时,6日上午,第二批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19个项目总投资达2058亿元,分布在全市14个区(功能区)内。
    项目产业分布以服务业为主,工业为辅。119个项目中,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550.8亿元;服务业项目63个,总投资1507.2亿元。
    今年以来,武汉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两手发力”,全产业链、创新链、城市功能链“三链并举”,专业队伍招商、校友招商、企业家招商、投资人招商“四军参战”,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科技成果转化签约、新民营经济招商、世界500强与全球知名外企招商、大型央企招商等系列专场“五潮迭起”,成就了招商引资的“武汉现象”。
    本次集中开工的两个月前,132个总投资2336亿元的重大项目也在同日集中开工。招商引资“武汉现象”正转化为赶超发展的强劲动力。最新出炉的1-10月武汉经济数据显示,武汉工业投资2051.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增速同比提高2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4434.12亿元,增长10.5%。
    分区域看,东湖高新区共有11个重大项目,涉及医疗设备研发生产、智能装备制造等。截至目前招商引资总额居新城区第一的江夏区,有12个项目开工,涵盖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多个领域。招商引资综合考核得分位居中心城区第一的武昌区,本次开工的4个项目全部为服务业项目,涉及华中金融城金融主轴、北大方正大厦、华电集团华中总部研发基地等。
    部分集中开工项目清单
    【江岸区】9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135.2亿元。
    代表项目:泰康在线总部大厦,计划总投资 6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区域标志性的市民休闲文化中心。
    【江汉区】5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超130亿元。
    代表项目:中海青年路项目,总投资45亿元。将打造商业居住综合体。
    【武昌区】4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额140余亿元。
    代表项目:华中金融城金融主轴项目,计划总投资50.5亿元,建成后将为金融总部企业提供世界级办公空间。
    【汉阳区】2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超82亿元。
    代表项目:万科金域国际项目,总投资62.05亿元,打造汉阳区第一个三百万级特大型高端城市综合体4.0,将建设成为汉阳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
    【青山区】1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58亿元
    代表项目:绿地香树花城青山棚户区改造项目,将建18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提升棚户区改造区域城市功能。
    【临空港】4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328亿元。
    代表项目:协和金银湖医院,总投资20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完工后,将建成集门诊、医技、住院、教学、后勤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预计日门诊量为2000人次,共设计开放床位数600张。二期拟与华中大投资公司合作开发“协和质子/重离子诊疗中心”项目。
    【江夏区】12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107.23亿元。
    代表项目:宏泰远大装配式建筑构件及配套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为装配式建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等提供解决方案。
    【黄陂区】15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152亿元。
    代表项目:武汉威伟博超实业有限公司冲压件生产加工中心,计划总投资5.2亿元,项目投产后实现年产冲压件50000件,年产值3.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个。
    【新洲区】11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98.9亿元
    代表项目:武船重工桥梁钢结构生产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单元件联合加工厂房、板单元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后,从事钢结构桥梁、大型起重设备、建筑钢结构制造安装,预计将实现年产值25亿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8: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科学家追击SARS病毒15年 发现SARS冠状病毒重组起源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王以豪、阮逗逗)可怕的SARS病毒源自哪里?为何会从动物身上传播给人类?12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中科院武汉分院获悉,该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与崔杰课题组在云南省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揭示了SARS冠状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

2002年到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SARS疫情。在武汉病毒所整体部署下,石正丽联合中外科学家开展研究,将SARS病毒溯源集中在蝙蝠身上。病毒溯源像大海捞针,科学家们爬山、进山洞,采集蝙蝠样本,足迹遍布全国1420余个采样点,最多的集中在河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2005年,石正丽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蝙蝠是SARS样冠状病毒自然宿主”。2013年,该团队成功分离到一株与 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进一步证实了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

2005年以来,多个研究团队也在我国及欧洲地区的多种菊头蝠中发现越来越多的SARS样冠状病毒。但相关基因差异明显,它们都不是造成2002—2003年疫情的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祖先。有关SARS如何在蝙蝠中进化产生、从哪里的蝙蝠种群中出现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答。

自2011年起,石正丽与崔杰课题组一起对云南省一处洞穴的菊头蝠种群开展了为期5年的SARS样冠状病毒长期监测,并在采集的样品中检测到SARS样冠状病毒。分析结果显示,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均存在于该洞穴的蝙蝠中。也就是说,SARS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这个SARS样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中找到。通过进一步分析,课题组在多个位点发现了频繁重组的证据,并推测出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祖先可能通过这些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祖先株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组事件而产生。

该研究为认识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见解,揭示了我国蝙蝠携带有不同株具有跨种传播至人群可能性的SARS样冠状病毒,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香港大学微生物学家袁国勇评论指出:“这项发现告诫我们需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杜绝野生动物市场交易,这对于防止新发传染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8: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荫路助力打造“美丽武昌”



对临湖路绿化植被调整,“解放”湖岸线,让市民看得见湖;在主次干道“见缝插绿”,弥补行道树“断线”问题,让市民“转角遇到树”;大力推进林荫路建设,留住一代武汉人在林荫路下飞奔的乡愁记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市多一点对民族文化传统与自然生态的自信和尊重,让乡愁可寄,早已是植根于武昌园丁城管心中的一种人文理念。
    生态标配,林荫路下的人文武昌
    临阅马场的百年老路武昌路、水二小门前的东湖路、临洪山广场的民主路,沿线均分布有排列紧密的树龄超60年的梧桐和樟树,是武昌区最美林荫路之一,也凝结着一代武汉人的集体乡愁。
    林荫路带来的不只是清凉,更是对城区资源特征的浓缩与展现。今年武昌区大力推进林荫路建设,一方面,加强提升成熟林荫路的管养,通过深挖树穴、松土透气、施肥复壮等措施,改善生长条件;另一方面,加强林荫路的改造建设,对临江大道、公正路、沙湖大道等路段进行改造建设。优选遮荫效果好、成荫快的本土树种,将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搭配,让林荫路成荫快、遮阴好、景更美。
    公正路、湖大侧路、武车路、积玉路共新植樟树387株,栾树285株,其中正在施工的公正路是今年计划完成的林荫路之一,全长1700米,新增绿地4500平方米,樟树、栾树、美人梅、桂花、冬青等绿植高低错落,有花也有荫,力争使公正路打造成林荫景观示范路。
    未来,武昌区公正路、友谊大道、临江大道、彭刘杨路、沙湖路、东湖路、武车路上的林荫路,也将成为不少武汉市民心中的乡愁。
    花街花语,花境印象中的美丽武昌
    美丽武昌让人惊艳,连续两年的武汉马拉松有超一半的赛道在武昌,不少外国选手感叹,这是他们跑过的“最美赛道”。作为长江主轴示范段亮点区块的武昌,也将以“美丽花境”打造美丽武昌印象。
    今年,武昌区对临沙湖的沙湖大道、临内沙湖的积玉路沿线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将沿线遮挡湖景的中层植物合理调整,增植花卉等低矮植物,解放“湖岸线”。占地10.2万平方米的内沙湖公园西岸,靓丽的滨水绿景,围绕近400米的开阔湖岸线,绿色生态缓坡及木制亲水平台,点缀了数个花境植物群落,30余种花卉、彩叶植物及水生植物,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同时沙湖大道明渠改造,在沿线新增花境3处。漫步沙湖港,绿化带里生态旱溪、高低搭配的绿色植物,还有随风飘曳的芦苇,令人仿佛置身郊外。
    据介绍,今年武昌区已完成花境建设6处,扎景31处,时令花卉约140万盆,组合花卉容器2000余组,重大活动摆花布置30余处。其中,友谊大道隧道口、新生路建成2处混合型花境,超300平方米,模拟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自然状态,多种观花植物、观赏草与黄色景石组合,结合自然地形,营造出自然野趣的生态景观。选用30余种能在武汉露地越冬的多年生花卉,搭配一二年生草花,营造良好的观花效果。
    见缝插绿,工匠精神里的绿色武昌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行人此时最希望的便是能躲进一片清凉地。武昌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绿化建设不仅要有精致的面孔,更要有内涵,给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武昌区城管委发扬工匠精神“多措并举、见缝插绿”,全面推进林荫路建设。
    今年,该区计划完成行道树补栽及双排行道树大树栽植万株,力争达到“有路就有树,有树就有荫”,新增绿地45000平方米,改建绿地120000平方米。
    行道树补栽与双排行道大树栽植相结合。按照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对缺损行道树全面排查并补栽,做到完整无断线,具备种植条件的,尽可能种植双排、多排行道树。
    在渠化岛、道路交叉口、公交地铁站点“见缝插绿”。具备种植条件的,尽可能种植大树,既遮荫,又不影响交通安全。针对以往道路交汇口行道树“断线”问题,推行“转角看见树”,通过这一创新,新栽行道树600余株,在80余个渠化岛补栽大树。
    加大宣传力度,在临街单位及商业门点前“见缝插绿”,将彭刘杨路沿线等地路边停车场改造成生态绿荫停车场,增绿荫,增绿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8: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领事官员点赞武汉涉外警务
3年内将建20个涉外警务室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讯(记者黄磊、通讯员黄赤橙、李雨生)今年8月,武汉市公安局发布10项出入境便利政策,海纳外籍人才。12月6日,外国驻汉领事官员实地考察武汉涉外警务建设,积极为武汉招揽外籍人才建言献策。
    6日下午,领事官员来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窗口集合招才、外专、公安等部门,可实现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外国人员永久居留证等一站式办结。该窗口已为67名外籍高层次人才、3030名外籍人员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随后,领事官员来到洪山区武珞社区警务室。该警务室是武汉首个标准化涉外警务室,招募了20名外籍志愿者。目前,该警务室已调解涉外案事件7起,接受外籍人士咨询398人次。据了解,3年内武汉将设立20个涉外警务室。
    美国驻汉总领事馆领事陈路家表示,武汉涉外警务科技含量十足,十分人性化。有此诚意,以后一定会有更多外国人愿意留在武汉工作与生活,为武汉发展注入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8: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临街绿化还是太少了,公里边上基本没大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8: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鄂企“黑科技”闪耀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江苏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华中数控、三江航天等知名鄂企携新一代机器人和航天云网技术亮相展会。
  本次博览会以“聚、融、创、变”为主题,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和顶尖产品缤纷亮相。博览会总展示面积约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306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整个展区分为“智能制造模式与创新”“智能制造装备与控制”“行业应用与区域实践”三个主题馆,以及智能制造人才信息发布、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洽谈、南京智造探索与实践、服务机器人表演、室外大型高端装备展等五个功能板块,当日吸引上万行业代表和当地市民前来观展。
  6日下午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名城·市长论坛”上,武汉市分享了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实施理念、模式与路径。该市正全面开展新型产业培育、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三大试点探索,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初步构建“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产业迭代体系,基本建成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以新型研发机构、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为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武汉市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制造水平的跃升。
  此次博览会为期3天。7日,还将举行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主论坛、“聚、融、创、变”主题对话和领军企业高峰论坛。8日闭幕式上,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将发布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工信部将发布《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8: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投资12.4增长率,还不是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8: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中版权登记大厅落户沌口,版权保护不用再跑北京了

发布时间:2017-12-06 15:11:55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12月6日讯(记者汪亮亮 通讯员张敏 孙亚云)武汉市的企业办理版权登记不用再跑北京了!今日,记者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获悉,华中版权登记大厅落户该区,成为我国第四个区域版权登记大厅。


今日,武汉市举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作为分会场之一,共有18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17.2亿元。


其中,华中智谷(二期)开工引人瞩目。据悉,武汉开发区不仅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业,同时也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华中智谷2011年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牌“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华中智谷一期已引入50余家企业,包括中文在线和当当网。二期计划两年完工,完工后三年,计划入园企业将达500家,年产值将达100亿元。

记者了解到,华中版权登记大厅就落户于华中智谷二期。华中版权登记大厅,是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华中设的区域版权登记大厅,服务华中多省市。

“这将对武汉开发区乃至武汉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巨大引领作用。”华中智谷负责人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带一路”(中国) PPP仲裁中心落户武汉

    本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谭亚宁)6日,由武汉仲裁委员会与省、市PPP研究院共同组建的“一带一路”(中国)仲裁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仲裁中心成立。

    PPP模式自2014年大力推广以来,相继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并一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广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的模式,激发民间市场主体活力。

    数据显示,湖北省PPP项目呈现加速落地的趋势,全省PPP项目投资额再次位居全国第三。武汉今年9月累计新增落地PPP项目10个,投资额758.19亿元,位列全省第一位。

    武汉仲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PPP项目投资金额大、合作周期长、操作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出现争议在所难免,中心成立将有效保护投资者及老百姓利益。

    副市长龙良文出席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8: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300多万校友是武汉发展的源头活水,下一步这样做



      
       2017年12月5日下午,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陈一新讲话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5日讯(记者郑汝可)充分发挥在汉高校独特资源优势,深度挖掘百万武汉校友巨大潜力,5日召开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武汉吹响了发展“新时代校友经济”的集结号。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要把深化“校友招商”、发展“新时代校友经济”作为复兴大武汉的大抓手、大引擎,打造“新时代校友经济”发展的典范城市。

       “新时代校友经济”,就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校友与母校及与所在城市的情感为纽带,以校友资智回归为着力点,促使“城市+母校+校友”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让校友创富得利、让母校荣光得名、让城市发展复兴,实现三者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共赢的经济活动。

       陈一新介绍,“新时代校友经济”的提出,是基于对武汉校友资源潜力、今年武汉校友招商成效等因素的综合判断。从校友资源潜力看,300多万武汉校友拥有丰富的资本源、技术源、信息源和人才源,是武汉发展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从校友招商成效看,今年以来,8所高校9个专场签约项目投资13014亿元,为全市招商签约总额的贡献超半数。

       此外,从“校友经济”特征看,“武汉+母校+校友”这个同心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聚合力,能够吸引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高端要素快速聚集、优化配置,焕发出产业发展的澎湃活力,释放出价值创造的磅礴朝气。

       他要求,下一步武汉将重点推进 “八个延伸”,全方位、全区域、全领域深度挖掘校友资源。

       ——推动项目签约向项目落地延伸。全市所有项目都要入库建档挂图,每月集中开工一批,定期向全社会公布项目落地推进情况。

       ——推动国内“双招双引”向国际“双招双引”延伸。大力引进央企、民企、知名外企总部等;设立海外招商招才代表处。

       ——推动“校友经济”向“院士经济”延伸。创新政策举措吸引一批中科院院士来汉发展,大力引进外地、外籍院士。

       ——推动校友与武汉物质纽带联结向精神纽带联结延伸。创作电视连续剧《武汉之恋》,设立“校友之窗”展示优秀校友成就,创建“中国校友经济论坛”。

       ——推动“招商引商”向“育商强商”延伸。吸引更多高成长性的校友中小企业来汉;把现有企业做强做大,把现有项目做好做精。

       ——推动项目招商向城市营销招商延伸。坚持城市营销与招商引资协同推进,设立海外招商宣传网站、新媒体平台。

       ——推动政策招商向优化营商环境延伸。重塑武汉重商、亲商、优商的良好形象和氛围,把干部的服务精神、服务理念、服务效率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集中突击向常态长效延伸。强化校友总会联盟枢纽地位,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


      
       2017年12月5日下午,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8: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12-7 09:10 编辑

在汉高校负责人、武汉校友畅谈“新时代校友经济”


2017-12-06 09:29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分享到: 0 调整字体



  在汉高校负责人、知名武汉校友畅谈“新时代校友经济”

  “城市+母校+校友”形成紧密发展共同体




  长江网12月6日讯 打造新时代校友经济发展的典范城市,武汉箭在弦上。经过为期近一年的努力,校友招商签约额占签约总额的比例过半。武汉继首倡“校友经济”后,成功演绎了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武汉校友、经济学家李佐军称之为与共享经济并列的新业态。昨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部分在汉高校负责人及数位不同领域的武汉校友,请他们解读、展望新时代校友经济的未来。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茜:

  深化校友和城市建设同频共振

  武汉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推出“四大资智入汉工程”,能够打出这样一套超级组合拳,离不开武汉这个地处长江经济带、拥有近90所高校的超大城市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立于武汉,长在武汉,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武汉市的大力支持。学校将继续发挥优势,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企业,延伸科技平台,打造创新中心,积极服务武汉发展。

  华中科大打响了“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的第一枪,华中科大校友回到母校、相聚武汉,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必将深化校友个人发展和武汉城市建设的同频共振,推动形成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从而为加快母校“双一流”建设和武汉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华中科技大学将积极加入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深入融入和实施“双百万”工程,为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王潇潇)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

  城市大学校友三方获得共赢


  资智回汉工程是个金点子,不仅凝聚了校友而且校友也在活动中找到了舞台,让校友、大学、城市获得了多赢局面。

  华中师范大学对武汉提出的资智聚汉四大工程非常支持,并积极投身其中。在筹备“资智回汉”华师专场之前曾显得有些信心不足,大家都认为华师是一所师范类院校,培养的人才多半在教育战线或者公务员队伍。但经过全校师生努力去做,结果是令人震惊的,现场签约34个项目,吸引投资1819.8亿元,华师专场签约的项目一半与教育相关。这个成绩不仅鼓舞了士气,而且凝聚了人心,也增加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底气,是个非常好的多赢结果。

  下一步,华师将积极支持武汉资智回汉工作。资智聚汉四大工程令人振奋,尤其是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这么多大学生留下来,总要结婚生子,华师正好找到用武之地,培养更多教育人才,为留汉发展的大学生们解决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多培养老师为他们教育好孩子,是华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乾坤:

  校友招商令武汉发挥“科教优势”


  长期以来,武汉市具有雄厚的科技与教育优势,在汉高校拥有巨大的校友群体,集中了丰富的资本源、技术源、信息源和人才源。今年,武汉市相继实施了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等一系列举措,通过校友招商助力武汉引资引智,成绩斐然。

  校友资源是高校和城市的宝贵财富。通过校友招商,是武汉真正发挥“科教优势”的创新举措。今年,武汉理工大学积极响应武汉市号召,取得了资智回汉合同签约2607亿元的好成绩,这既是广大校友对母校的回报,也是对他们青春成长地的回馈。

  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作为我国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作为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大学,今后将进一步推动校地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竭力为武汉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才支撑、核心科技支撑和关键技术支撑,为全面复兴大武汉提供武汉理工大学的力量。(长江日报记者明凌翔 通讯员沈革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

  创新模式增强校友与城市的“黏性”

  武汉市发动校友资智回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这是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武汉是一座充满希望与激情的城市,发动校友来汉投资,在全国都是创新之举。

  武汉的校友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精英人士辈出。武汉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让在汉高校感受到一种重视,让校友们感受到城市的极大诚意。校友们不仅情系母校,更对母校所在的城市情深意重。同时,校友们也需要更多投资机会和平台,武汉抓住校友情怀,通过校友招商的创新举措,契合了城市、高校、校友三赢的局面。

  前期校友资智回汉盛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一方面帮助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另一方面高校会和政府一起来研究并创新资智回汉的模式。通过第一步资智回汉,让武汉和高校都看到了校友们的潜力和实力,也看到了他们的情谊。这将促使高校更加重视校友工作,特别是在平时密切关注校友发展,关心校友们的事业和诉求。随时把母校的情况、武汉市的发展、政策传达给他们,增强校友与城市的“黏性”。(长江日报记者明凌翔 通讯员陈博)

  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

  资智回汉唤醒大学使命感责任感


  资智回汉工程唤醒了大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今年11月21日,第八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纺织大学专场在汉举行,400多位纺大校友齐聚江城,带来22个项目,项目签约515.8亿元,另有500亿元银行授信。

  武汉纺织大学是省属高校中首个举办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专活动的,我们也从这场活动中学习到了很多。过去学校把人才培养完就完了,现在不同了,认识到母校离不开校友,校友也需要母校的支持;学校与地方的关系也得到强化,尤其是武汉作为设计之都,纺大将有更大的舞台空间,可以说城兴则校立。

  对于武汉纺织大学而言,签约数额只是一粒种子,下一步校方进一步梳理学校与校友的关系、地方与学校的关系,从中找出薄弱点,让武汉纺织大学进一步融入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纺大资智回汉专场活动很多校友回来了,感叹武汉的变化之大,校友们也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不仅仅是投资额,尤其是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再认识令人感动。学校顺势成立了“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期望更多纺大校友通过这个平台在武汉抱团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

  校友经济作为新业态适用于所有行业


      

       李佐军 记者任勇 摄

  百万校友毫无疑问是武汉发展的珍贵资源。以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达,考虑主体、成本、效益、资源配置等因素,校友本身是一种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和生产要素。相对于非校友来说,与校友沟通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招商成功的概率也更高。

  和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一样,校友经济也是一种新业态。我认为,“校友经济”应该是指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以校友与母校所在城市的情感为纽带,将校友作为重要主体和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校友经济作为新的业态,可适用于武汉所有行业。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有产业体系、业态体系、生产要素体系等,因此,也可以说,校友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华中科大专场上,呼吁广大校友把关注武汉、投资武汉、建设武汉变成一项长期的工程。“武汉校友”身份是一辈子的身份,甚至会作为家族身份传承下去。每年还有一茬茬的新校友诞生,可以说是源源不断的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累计培养了300多万高素质人才,必将成为武汉持续发展的人才库。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环智传媒创始人、CEO林晨:

  校友经济加速高端要素集聚武汉


      

       林晨

  珞喻路1037号在我心里是一个永恒的地标。这个地址,是华中科技大学所在地。

  前一阶段的校友经济已经充分调动了武汉在全国范围内的校友资源,在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资源落户武汉的背景下,加速高端要素聚集。下一阶段,我认为武汉应该向国际进军,展现武汉城市招商的强大气场。

  校友的身份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印记。大学是人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建立的地方,很多年后,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城市。校友经济促使城市、母校、校友三者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和发展共同体,我们有所收获,为母校添光彩,也为武汉复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下一步,武汉校友经济应该在深度、广度上做文章,让百万武汉校友共享武汉发展成果,可感知、可分享的校友经济,对人才吸引力更大。

  武汉大学校友、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蹇宏:

  校友经济可成为新的经济热点和增长点


      

       蹇宏 记者胡九思 摄

  今年以来,武汉创造性地提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抓住未来城市竞争关键,把武汉多年积累的资源和能量进行释放。产生的成果、引发的经济热点,就是“校友经济”。不仅在武汉,它更可以是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经济的热点和增长点。

  首先,抓住校友经济这个关键,就站到了城市竞争的有利位置,赢得了先机。这不仅带来了大量投资,更是为“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的创举提供了一个舞台。百万大学生留汉,需要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校友企业家的回归,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而有创造力的年轻大学生,也将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这两大工程,相互呼应,相互配套,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发展系统。

  其次,校友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招商概念,而是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先进生产力、先进技术的形成,都将造成一系列影响,它将解决武汉的发展问题,对城市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校友经济不仅让武汉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风口,更对整个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中国大型城市未来建设,都树立了一个榜样。

  武汉大学校友、1药网联合创始人于刚:

  校友深入合作创造更大价值


      

       于刚 记者周超 摄

  武大是我和我夫人的母校,武汉更是我形成世界观的地方,因此,我对武汉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这份特殊的情感,让我一直心系武大,心系武汉的发展。

  从创建1号店到如今创建的1药网,创业以来都将事业最核心的业务模块布局在武汉,比如作为互联网企业最关键的技术研发中心,在这里,依托武汉高校聚集的优势和城市创新的氛围,汇聚了大量IT方面的精英人才。

  去年,和校友阎志在武汉又创建了华中药品交易中心。校友们基于相互的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再加上志同道合,资源和能力的协同,有许多深入合作的成功案例,把各自的事业做大做强,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又更多地回馈母校和他们曾经生长的城市——武汉。以我自己为例,我应校友阎志之邀投资了卓尔集团并担任其联席主席。校友阎志、杨志、艾路明都投资了我的1药网,我也投资了校友周旭洲、陶闯的企业。我们武大商帮的企业家校友们也都把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了武汉。这大概就是“校友经济”的一个缩影。

  武汉高校聚集,人才辈出,走出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大家一起为武汉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相信将汇聚成一股澎湃的洪流,推动武汉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让武汉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广州视美乐集团副总裁汪百知:

  未来是校友经济的天下


      

       汪百知

  2017年,武汉已经被“营销”出去了,武汉的校友经济已可称之为品牌。

  三方人员谈基金,结果发现三个中南财大人;去政府办事,闲聊之际,也不断偶遇财大人,未来十年,财大人,得天下。

  视美乐在激光投影产业领域已成隐形冠军,承接了世界最大单体射电望远镜工程内馆的激光投影等工程。今年,公司在武汉筹建激光投影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制造中心、销售中心、服务中心、应用中心等全球六大运营中心,包括全球前五的投影品牌企业在内,一些大订单正在转移到武汉。同时,一个涉及明基、优派等名企的“激光显示产业集群”落户武汉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敲落地细节。

  让人感到振奋的是,有一个电视巨头意欲参股武汉视美乐,目前进入最后的协议阶段。年底,产业园或将启动。20年前,第一次来到武汉,20年后,重返武汉,开拓事业……人生的轨迹,总是天注定,从此和武汉就“合伙”了。

  华中农业大学校友、纯英达业集团董事长易春雨:

  校友经济解决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


      

       易春雨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就开始了持续招商引资的过程。在华农专场之前,我还担心,其他地方把能用的招数都用透了,武汉还有什么方法可用。校友经济给武汉定下了一个发展的稳定剂。武汉在全国首创校友经济模式,不仅加速了城市发展,也解决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武汉市在招商引资上技高一筹。

  现在发展可以靠校友,校友招商的巨大效应体现了这一点。校友是一届届人才的累积源源不断,校友留在了武汉,就是给武汉带来巨大的人才红利,提升了人口结构,这是其他任何招商举措都带不来的利好。武汉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校友经济的另一重好处,是充分利用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一网打尽,涵盖了各种人才、各类产业领域。

  校友经济是风险最小的一种发展模式。人是企业发展要素的核心,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企业投资一个项目之前要做尽职调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而校友圈内的人知根知底、同根同源,可被看作一个人的“底线”,校友身份是比任何调查都管用的背书。

  武汉纺织大学校友、深圳市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全:

  校友经济是速度与耐力的接力长跑


      

       李建全 记者周超 摄

  我本身是湖北人,也在武汉读书。武汉已成为发展新民营经济的沃土,回归,是受感召,更是凭理智。

  早在去年年底,稳健医疗就回归在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湖北稳健医疗有限公司。彼时,对武汉的判断是“内地绝佳的交通枢纽城市,是依托高校的核心技术区,更是重要的供应链区和物流区”,也是“供应链总部”。

  今年,武汉提倡百万大学生留汉,而内地城市最大困难是人才,武汉成为人才高地后,对企业是巨大红利。此次专场签约中,还有银行、投资机构等配套,这让人看到一种赶超发展的态势。

  我爱好马拉松,作为中部城市武汉的崛起,同样是一场既需速度与激情,又需要长足动力的长跑,源源不断的校友“资智”注入,就是这股动力。(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刘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7 09: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nny1988 于 2017-12-7 09:12 编辑

在青山转型最困难时期,砸锅卖铁修的江滩能代表武汉获奖,不容易,最困难时期已过,希望江边土地也能高标准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09: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昨天集中开工很多是地产项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7 17:45 , Processed in 0.05606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