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1996|回复: 30

[原创作品] 百看不厌的甲秀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7 23: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8 00: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原明珠,城南胜迹。十大名楼,黔中甲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8 02:3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从我第一眼见到甲秀楼,就觉得明显过誉了,再看看甲秀楼的清末老照片,歪歪斜斜的,也就一个县城阁楼水准,现存这个80年代新修的仿古建筑也就那样了,走进去看,细节比外观更寒酸。至于什么中国X大名楼之一,显得牵强附会。贵阳在中国文化语境没根本没什么位置。非要说贵阳的中式阁楼,华家阁楼倒是蛮有韵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8 12: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秀楼是最小巧精致造型的阁楼,是贵阳历史文化的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8 13: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甲秀楼不仅仅是一座楼,为什么是地标,其实也是处在一个地标的位置上
有周边的各种交通商业衬托,以及小时候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8 14: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chacha 发表于 2018-7-8 02:30
实话,从我第一眼见到甲秀楼,就觉得明显过誉了,再看看甲秀楼的清末老照片,歪歪斜斜的,也就一个县城阁楼 ...

主要是国内的楼本来也没多少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8 15: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littlefederer 发表于 2018-7-8 14:49
主要是国内的楼本来也没多少咯

中式阁楼非常多的。但贵阳的中式阁楼跟侗族鼓楼或者廊桥相比,弱爆了。
贵州的文化地标在苗侗,而不是弱势的中原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8 15: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chacha 发表于 2018-7-8 15:00
中式阁楼非常多的。但贵阳的中式阁楼跟侗族鼓楼或者廊桥相比,弱爆了。
贵州的文化地标在苗侗,而不是弱 ...

估计还得考虑楼在的地方吧,例如三大名楼都在大城市,其他小地方就算有楼,估计也难入视线,甲秀楼好歹也是省会的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8 16: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chacha 发表于 2018-7-8 02:30
实话,从我第一眼见到甲秀楼,就觉得明显过誉了,再看看甲秀楼的清末老照片,歪歪斜斜的,也就一个县城阁楼 ...

甲秀楼其实不算仿古建筑,只是八十年代重新把构件拆卸下来,再重新安装,这个贵阳晚报曾经花两个版面介绍这个过程,秀楼。两个字都是原物。当然,重修后的甲秀楼每层楼的楼高比清朝时期增加了不少,这是重修后的一个变化。
中国有很多阁楼,但修在河中央的就很少了,这也是甲秀楼在选址上的独特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8 17:2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chacha 发表于 2018-7-8 15:00
中式阁楼非常多的。但贵阳的中式阁楼跟侗族鼓楼或者廊桥相比,弱爆了。
贵州的文化地标在苗侗,而不是弱 ...

没有中原文化 难道全贵阳人要以pk骑牛为荣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9 01: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littlefederer 发表于 2018-7-8 15:02
估计还得考虑楼在的地方吧,例如三大名楼都在大城市,其他小地方就算有楼,估计也难入视线,甲秀楼好歹也 ...

贵州/贵阳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非常式微的。清末以前,甚至在民国中期以前基本都是难民、流民、士兵家眷、被贬官员的迁入地和流放地。在清末时期,前移民们聚集在安顺、贵阳、毕节、兴义等的移民文化逐渐发育,在清末和民初也算是小有成就。光清朝状元人数,贵州就高于传统部分发育较为成熟的省份,在民国时期,贵州籍人士也算暂露头角。这一方面是移民贵州的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侧面印证了其他地区的普遍性衰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9 01: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线宝宝_ 发表于 2018-7-8 16:52
甲秀楼其实不算仿古建筑,只是八十年代重新把构件拆卸下来,再重新安装,这个贵阳晚报曾经花两个版面介绍 ...

具体重修的情况不得而知,刚才随便查了下,滕王阁也是80年代重修的。
可见,我们见到的历史,其实远没有它表现出来的真实。
对比了下清末的文昌阁照片,以及现在的华家阁楼(找不到老照片),明显比甲秀楼更加精致。


甲秀楼

甲秀楼

文昌阁

文昌阁

华家阁楼

教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9 10: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甲秀楼的光辉 也是在大亨特地王的照耀下 栩栩生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9 1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造型很优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9 14: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dongchacha 发表于 2018-7-9 01:57
具体重修的情况不得而知,刚才随便查了下,滕王阁也是80年代重修的。
可见,我们见到的历史,其实远没有 ...

滕王阁的重建和甲秀楼的是两码事 滕王阁重建几乎是按古代文献记载和书画作品来修,但甲秀楼是依托原物平地而起的,所以滕王阁不是文保单位但甲秀楼是

华家阁楼固然精致,但比起甲秀楼,修建年代太晚近,没有好的观景平台,不依山傍水,实在没有取代甲秀楼地位的资本。

最重要的,甲秀楼早在清代就是贵阳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了,时称小西湖,历朝历代歌咏甲秀楼、芳杜洲的诗文多了去了,这些都是甲秀楼的底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6 20:03 , Processed in 0.04564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