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8-20 08: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开发区上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多项关键指标保持全市第一
“攻坚冲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8月17日,武汉开发区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作为全市最大经济板块、经济增长主引擎之一,上半年,该区顶住重点企业增长乏力的巨大压力,坚持精准服务企业、精准调度经济运行,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稳住全市经济“底盘”作出开发区贡献。
数据显示,上半年,武汉开发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1.5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0.5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增长10.6%。地区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关键经济指标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引领城市发展。
作为远近知名的“中国车都”,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等制造业是武汉开发区主导产业。上半年,东风三电项目中的电机、电控项目相继实现投产;东本三厂加快推进,三叶汽车零部件、鸿佳汽车零部件等12个工业项目开工。这些项目,为该区工业增长提供了新驱动力。
此外,紫光CBIM、“中国城乡集团”总部、“绿地”欧洲文化街、“海亮”武汉教育园、亿咖通车联网(下一代汽车产业园)、清华工研院、中衡国际设计小镇及设计总部、本田商务飞机华中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竞相入驻,推动该区产业结构、发展质量进一步优化。上半年,该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26.17 亿元,同比增长 9.3%,第三产业占 GDP的 比重,比去年提高 4.2个百分点,达到 29.7%。
奥山国际冰雪运动旅游小镇、新东方国际、鼎石等国际学校、武汉儿童医院西院项目、重离子肿瘤治疗等项目竞相入驻,亚心西院即将投入运营,高端教育、旅游、医疗资源加速向开发区集聚,使开发区城市品质、吸引力不断提升。
下半年,该区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该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增强信心、下定决心,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化对策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下一代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世界级“车都”,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再立新功,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上半年招商引资签约金额超千亿
吸引全球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5月20日,一架蓝白相间的本田小型公务机降落在汉南通航机场进行展示。本田公务机的华中基地落户武汉,将打造华中运营维修服务中心,以及轻型公务机共享平台,未来,可为市民提供网约空中出行服务。
6月11日,在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湖北首座固定式加氢站破土动工,预计今年11月便可建成运营,成为全国储量及日加氢量最大的加氢站。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投资方之一——雄韬集团董事长张华农表示,双方从接触到签约只用了1个月,从签约到落地,仅用3个月时间。在开发区,雄韬实现了深圳速度。
不忘初心、激情奉献、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上半年,武汉开发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8个,签约金额达到1118.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中,不乏投资过百亿元的“超级航母”。
今年年初,武汉开发区建设机器人产业小镇项目,吸引一批具备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集群,构建机器人研发、测试、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加速建设“机器人之都”。
像机器人产业小镇一样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还有中国城乡发展控股集团总部、蓝城现代农业基地、水木国际创新园等。
与此同时,为了吸引更多海外项目落户,近年来,武汉开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双创”上不断发力,先后新建了南太子湖创谷、经开智造产业园等创业园区,推出了系列招才引智“组合拳”,紧扣智能制造、新能源等行业领域,出台了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的黄金30条政策,吸引全球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及人才的目光。
日前,“全英学联高层次人才江城行”活动在开发区举行,活动期间,武汉开发区特别聘请英国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院士初大平、英国皇家史学会终身院士邓钢,英国皇家麻醉学院院士马大青等多位英国院士担任“招才大使”,并成功签约七个英国顶尖学府的创业项目。
武汉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开发区是武汉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既肩负振兴实体经济的历史使命,又有以制造“大国重器”为己任的现实担当。该区将出台最好的政策,营造最佳的环境,提供最优的服务,吸引更多海外创业项目,形成覆盖技术转移、项目培育、企业孵化加速的服务链,构建现代化创新体系。
-----------------------------------------------------------------------------------------------------
转换新动能 适应新常态
多处工业园区向创新聚集区华丽转身
武汉开发区城区鸟瞰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5月25日,“海创云”科技孵化器在开发区车城大道正式开业。这一孵化器是由一栋闲置2年的老工业厂房改造而来。今年将引入40多家科技企业,产值可达2亿元,亩产达到6600多万元,是一般工业厂房的10倍。
面对发展新常态,武汉开发区积极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稳中有进、进中有为。
当前,开发区正推动“腾笼换鸟”,多处工业园区已变成创新聚集区:南太子湖创新谷聚集了法雷奥中国技术中心、大唐—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村田电源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经开智造产业园引入了硅谷PNP这一全球顶尖孵化器,主攻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汽车等,沌口民营工业园将引进人工智能项目。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区在行动。1-7月,开发区工业投资超目标3.1个百分点、技改覆盖率49.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3.4%,超拼搏目标7.4个百分点,增幅全市领先。
在汽车领域,开发区还引进了东风新能源、东风航盛、东风时代、东风氢燃料电池汽车、深圳雄韬等下一代汽车项目,并加强同电动汽车百人会等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将形成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推动传统汽车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
此外,武汉开发区还将打造智能家居、通用航空千亿元产业,机器人百亿产业。
5月9日,昆仑商飞与海航集团在武汉开发区签约。未来,将有100架波音737客机在武汉改造成货机。预计年产值达29亿元,履约完成后,总产值达120亿元。
7月26日,“2018世界机器人大赛全球锦标赛”在武汉开发区拉开战幕,大赛同时举行了“车都国际高端人才创业大赛”,来自德国、美国、芬兰、加拿大等地的15个高端创新项目进行路演。现场,“车联网及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智能道路检测机器人系统”等9个项目分别与华瑞智德、经开创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企业、机构签订合作意向,落户武汉开发区。
“下一步,我们将构建现代化创新体系,构建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协同创新体系,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动能转换,积极承担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前列的国家使命。”武汉开发区负责人表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