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020|回复: 16

[城建规划] 【分享】优秀的规划和可贵的坚持!城市发展的发动机——南京南站区域的规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9 2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cifit 于 2019-1-30 12:43 编辑

分享一下 当年南京南站的选址以及南京城市规划的故事,为南京城市规划部门的坚持不懈点赞。
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资料来源见文末


南京南站历史沿革


京沪高铁的前期工作进展,极为缓慢,甚至搁浅停滞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铁路要在速度上与民航竞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直到2003年,铁道部新一任领导班子打算大跨越式发展铁路,京沪高铁才被再度提上议事日程。并且,高铁从南京经过的线路规划,铁道部这一次也改主意了。
2003年6月13日,铁道部高速办约见南京市**,通报京沪高铁的最新进展。铁道部改变主意,放弃了自己原先倾向的北线方案,采用了南线方案。而再向前追溯,南京市规划局在1986年前就开始谋划“南京向南”。对于建设者来说,南站,从2008年开始;而对于规划者们来说,南站,始于1991年。
铁道部开展京沪高铁选线,提出“北线方案”,即从上元门地区,通过隧道过江。南京的规划部门则拿出“南线方案”,从大胜关过江。铁道部牵头,进行比选得出的结论是:两个方案在技术上都可行,主要差别在于工程造价、经济效益、运营条件等方面。
江苏省和南京市要求南线方案,而铁道部看好的始终是北线方案。南京力主南线,是放长了眼光。如果从南京北部走,已经不具备扩建条件。南京火车站虽然前面是玄武湖、背面是小红山,景观很美,但是已经没有拓展空间。此外,更重要的是,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铁路带动城市发展的效果都非常明显,南京要想进一步发展南部区域,这是个好机会。显然,高铁建在哪里,也就意味着南京今后的发展框架,是继续囿于老城狭小的空间里,还是大步向南拓展。
最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早在1986年就预留了南京南站地区的规划空间,早在1991年南京南站就有了“影子”。  

铁道部青睐北线的理由:新线与既有线的衔接方便。清末1900年前后修建的京浦铁路,即从北京到浦口;在长江南岸,之后又修建了沪宁铁路。浦口火车站、下关火车站、南京站,南京重要的火车站,向来都是位于城北。并且,当时铁道部的人都认为,南京的城市中心就在北边。另一方面,铁路的机务段、职工宿舍等都在城北,建成之后,职工上下班都方便。 [4]
为了说服铁道部,南京方面列出了南线的九大优势:无论高铁从哪里走,从完善南京枢纽总体布局的角度来看,都必须建大胜关长江大桥;根据***批准的南京城市规划,城市今后将主要向东南方向发展,大胜关方案符合城市扩展方向;南面的场站位置已预留多年,有较为理想的建站条件;沿线拆迁量小,对城市干扰和环境影响小;利于形成方便的铁路——航空换乘及铁路与城市道路联结条件……不过,这些最初并没有打动铁道部,铁道部仍然坚持北线方案。

双方意见对峙了好几年,为了促进高铁尽快上马,1995年,南京稍稍“松口”
。在当年的一份紧急报告里,有这样一句话——“南北方案之争不宜过多坚持,而从规划上对北线方案提出完善意见为妥”。
南京市规划局做了两手准备,针对南线、北线方案,分别做了规划控制从1995年起,南京根据两个方案,开始分别严格控制沿线用地建设。而这个具有预见性的做法,使得后来的工作变得轻松许多

南京从2001年起,提出“一城三区”的格局,城市南边发展的动力已经非常强劲。铁道部改主意是因为看到了南京多年的坚持是对的;也发现,如果走北线,城市北部的空间已经很局促,到时候车辆的准备场、作业场选址都是麻烦事。另外,如果采用北线过江方案,存在1000米半径的控制线,到时车速将受到一定限制。而大胜关可以一路笔直前行。坚持了这么些年,南北之争就此落幕。南京终于全面启动高铁移到城市南部的工作。而北线方案也没白做,后来,这里建了沪宁城际。如果没有超前控制,可想而知,两条铁路沿线的拆迁量会有多庞大。

有了十几年的准备,对于铁道部的突然改变主意,南京胸有成竹。规划部门立即成立“京沪高速铁路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段有关情况汇报》,阐述了南线方案概要,以及影响、对策。线路走向敲定,争执远远没有结束。
原本铁道部打算用传统的夯土方式,从地面走铁轨。夯土方式的缺点,老百姓都深有体会,一条铁路硬生生就将两边的空间隔开了。现在南京城北就是典型的例子,车站及铁路以南,很繁华,可是以北地区,则发展的较为缓慢。南部新城正是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不能再人为筑起一道“城墙”将主城与江宁割裂开来,南京提出:必须采用全线高架的方式

2006年,铁道部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方案审查会,铁道部公布了自己的论证方案,方案里仍是地面铁路线。南京则坚持建高架。从2006年到2008年间,南京市规划局几乎每个月至少有人进京一次,在专家发言之前就抢着发言,一遍遍表达南京的观点。直到2008年3月,铁道部终于决定采纳高架方案。

南京南站地下空间使用铁道部拿出的方案是中间只有156米宽,只有地铁通进来,除了南京地铁1号线、南京地铁3号线的换乘厅,以及设备房和出站通道,其余部分全部用高填土填起来。其它换乘方式只能在车站外围。如果从长途汽车站下车后来坐高铁,直线距离是300多米,但是实际要走1200多米。
旅客拎着行李,要走1200多米肯定累坏。他们立即组织了几轮规划论证,来说服铁道部改变原来的方案。南站地区是丘陵地区,承载条件较好,基岩比较浅,地下20米就可以打到持力层。从成本上计算,地面12.4米做架空空间,成本和高填土方案成本基本接近。经过论证,铁道部赞成了这个方案。

2008年奥运会前夕,南京南站的规划设计方案最终尘埃落定,南京规划局坚持的四条意见全部被铁道部采纳,这四条意见是:交通的零换乘;充分开发地下空间,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现快进快出大交通格局;按程序审批。特别是前面三条意见,让南京南站的设计理念领先全国。就在这份规划方案敲定之前,北京南站开通,落后的交通换乘方式让公众诟病,上海的虹桥站也是如此。

南京南站即将开通,被誉为“亚洲第一”强调的也就是服务第一,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换乘。南部新城总规划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段进感慨万千,“我接触高铁站的规划十几个,做得最好的就是南京南站了,通过上下垂直通道,换乘很方便。”段进称,前段时间,他带了一些国外交通专家到南站进行了参观,大家都非常认同该站的“零换乘”方案,“同时,南京南站引领国际的还有‘小地块密路网’模式,全世界80多个国家对此进行了统计,发现这种模式不会堵车,非常利于交通组织,而南京南站所在的南部新城就采服了该模式。


来源:"争"与"坚持" 解读南京铁路南站20年的规划历程  .新华网.2011年06月23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1: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我们济南也能一张蓝图绘到底,济南的领导能够有担当,从心里为济南的未来发展谋划并坚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30 09: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唯上,对所谓“权威”不唯命是从,南京之务实由此可见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30 09: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东站,CBD 也是“小地块密路网”的规划理念,看执行情况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30 09: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认真负责,并真正掌握技术要义的基础上,尊重技术,尊重科学,才能做好事情。

南京的城市规划框架早在民国期间就作为首都奠定了,当年的《首都计划》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城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国民**开展了逾十年的建设,只此一点所遗留给这座城市的财富,其他城市完全不可比。

就是今天,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不论是编制还是后期管理,在设计理念和现实条件上,还不如90年前南京的《首都计划》。

再加上南北方的思维差异和行为习惯,做事情的差距不断放大,最终结果差异明显。

看看济南西站乃至济南东站和南京南站的情况,差距明显,这个差距还不是一个站的问题,而是整个城市对于铁路通道布局和城市关系,是对于人员集散,对于交通流量分析,乃至于对整个城市宏观发展层面思考的多方面差距。

济南的铁路规划对于城市的阻碍太大了,严重割裂,而且从技术层面说,还会进一步阻碍城市发展。

而南京呢?南京北站又要开始建设了,而且南京把原有北站的规模扩大了许多,为此不惜和部队做工作,搬走了一个重要部队的驻地。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凭借“上面给政策”就能解决的。

任重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30 12: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migsky 发表于 2019-1-30 09:22
在认真负责,并真正掌握技术要义的基础上,尊重技术,尊重科学,才能做好事情。

南京的城市规划框架早在 ...

涨知识
说白了还是要有担当,肯迈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30 14: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大领导有远见,很早就确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规划局这些**中技术性强的部门能力过硬,作风务实,能未虑赢先虑输做大量规划准备工作;
第三,主政者能正确听取专家和技术性官僚的合理意见;
第四,领导们能担当,能够为地方利益积极反复争取

可惜了,在济南西站修建前的岁月了,济南以上四条都不具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31 12: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铁高架站的方案确实有魄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wusishutong 发表于 2019-1-30 14:55
第一,大领导有远见,很早就确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规划局这些**中技术性强的部门能力过硬,作风务 ...

希望会越来越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 1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城中心北移是长江大桥通车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南京多数工矿产业都在六合浦口一带,而南京城南是南京城市文化的底蕴所在,搜搜海清就知道了
南京向南发展,除去地形因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江宁的存在,在江宁还没划区之前,江宁县就是排名靠前的百强县,现在江宁区依然是南京GDP最高的区,自然城市融合也一定会向南倾斜,可以说南京南所在的雨花台区南部,在高铁还没来的时候,发达程度不要说秒杀江北,就连栖霞区都望尘莫及。
济南这方面很多东西是没有可比性的,不能说高铁就一定能拉动一个经济产业带的发展,高铁最大的作用只能是锦上添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 19:08: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站的小地块密路网,也不看好。看看软件园和高新会展,周围断头路太多了,十几年了不解决,行成拥堵点。小地块密路网需要把各小路都同时修通,所以我不看好新东站的小地块密路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 2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确实可以从同类型城市南京的各方面城市规划上学习借鉴很多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8 19: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kljb20002000 发表于 2019-2-1 13:57
南京城中心北移是长江大桥通车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南京多数工矿产业都在六合浦口一带,而南京城南是南京城市 ...

您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的重点是说城市要注重规划,坚持规划,领导人负责人有担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4:3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京沪高铁,南京是唯一一个出资占股的省辖市。而且南京出资占股5%,比山东省的比例还要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6: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南京地方**的耐心、远见和毅力,我觉得有时候大家一味骂济南局也有失偏颇,文中南京和铁道部角逐了多年,期间反复做了大量工作,济南搞不定铁路,很多时候还是地方**没有把工作做到极致,知难而退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5 21:12 , Processed in 0.05782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