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596|回复: 11

[城建规划] 千亩湿地公园造绿广渠路沿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0 09: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讯(记者金可)“这片垃圾山眼瞅着就变成公园了,美!”今天上午,在广渠路生态湿地公园再生水示范基地的植树点,高碑店乡及半壁店村的党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等400余人,现场栽种了千余株泡桐、海棠、栾树、银杏等树苗、灌木,未来这里将继续种植2000株新树苗,绿化面积达到2.2万余平方米,为广渠路沿线再添一道绿色风景线。

    “我们将部分垃圾清走,利用有机部分填土造山,再加上景观设计和树木耕植,这里将成为居民的‘后花园’。而且,将来还计划引进商业,把这里打造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共生商务区。”中国广渠路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李永进说。

    高碑店乡乡长杜磊介绍,再生水示范基地以通惠河为分界线,沿广渠路从东四环向东五环渐次展开,重点打造三大城市绿轴和六大功能景观区。其中,沿广渠路两侧延伸的千亩湿地公园就是三大绿轴之一,一期286亩,二期632亩。目前一期建设正在进行中。

    李永进介绍,湿地公园利用隔壁高碑店再生水厂的再生水资源打造,每天有近100万吨中水流往公园。神奇的是,在水流过程中,就有70余项科技助力水质净化等功能,经过新型过滤、沉淀技术,四类水可净化为三类水,“可鱼可游”。通过湿地公园“绿肺”净化的水最终汇入通惠河。而且,沿线水绿交织,成为连接城区到副中心的绿色廊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0 11: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真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0 13: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09: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京城到处都是湿地公园,感觉咱北京的空气没有以前那么干燥了,下雨天也多了,应该不会是阶段性的气候变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4 06: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民生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4 09: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渠路高架沿线变化太大了,刚开通时候两边各种脏乱,现在各种养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4 16: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LEILEI被注册了 发表于 2020-5-14 09:24
广渠路高架沿线变化太大了,刚开通时候两边各种脏乱,现在各种养眼

确实 百子湾这边原来都是臭水沟和黄沙漫天 现在好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7 08: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alocin 发表于 2020-5-14 16:04
确实 百子湾这边原来都是臭水沟和黄沙漫天 现在好多了

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8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真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1: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野生黑鹳栖息范围已扩展至全北京 成首都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标志



  野生黑鹳栖息范围已扩展至全北京

  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根据最新候鸟监测显示,曾经只在房山拒马河流域出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如今已在房山、海淀、大兴、顺义、平谷、密云等区现身,这表明黑鹳栖息和取食范围已经基本扩展到了全市,成为首都北京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标志。

  生性“挑剔”的黑鹳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性动物。据悉,黑鹳在全球分布仅有3000只,其中在我国有1000只左右。目前,北京的黑鹳种群数量稳中有升,达到100只左右。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纪建伟副主任介绍,黑鹳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特别是对觅食水域,要求水体食物丰富,水质清澈。作为捕食性涉禽,黑鹳主要食物为鱼类,也吃蛙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以及蝼蛄等部分昆虫,偶尔啄食少量水草。因为黑鹳的巢区大都选在河谷、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上,在巢的下边和山顶还要有榆、青檀等小乔木和荆条、绣线菊等灌丛及杂草。而这样的条件在北京并不常有,所以限制了黑鹳在北京地区的分布。

  过去北京降雨量少、气候干旱,诸多河流严重缺水或季节性断流甚至干涸,而湿地内水生生物数量不足,黑鹳赖以生存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并不完整,适宜黑鹳的栖息地不多。所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黑鹳很少光顾北京,就算到北京也只在房山拒马河流域徘徊,所以被戏称为“房山黑鹳”。

  为了加大黑鹳保护力度,市园林绿化局对房山区十渡流域进行生态恢复建设。2015年,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在分析了拒马河畔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等一系列指标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黑鹳的习性和特征,专门建立了以繁殖小区、觅食小区和停歇地小区为主体的“黑鹳保护小区”。每年冬季在河面结冰黑鹳无法取食时,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还会组织对黑鹳进行适当投喂,保证它们不会挨饿。同时对黑鹳进行严密的野外监测,如果发生异常,市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能第一时间反应。一系列针对黑鹳的保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黑鹳在拒马河流域的种群数量从前几年的五六十只左右,经过稳定增长到今春已经达到100多只。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监测,目前黑鹳已经不再只安守于房山区,在平谷区西峪水库已经有2只黑鹳正准备繁育,顺义区汉石桥湿地保护区也首次观测到了1只黑鹳,在密云区云蒙大桥、太师屯、大城子均有黑鹳的倩影,大兴区麋鹿苑、海淀翠湖湿地也首次迎来了这些风度翩翩的“贵宾”。这表明,黑鹳的生活范围已经基本扩展到了全市,变身为“北京黑鹳”。

  释疑

  黑鹳生活范围如何实现扩展?

  黑鹳的生活范围为何能扩展到全市?著名鸟类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高武介绍,此前黑鹳很少光顾北京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筑巢地和食物来源。现在北京整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甚至已经超过黑鹳的栖息要求,种群数量增加、生活范围扩展也就顺理成章。

  鸟类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生态质量的指标性动物,它们在一个地区的栖息情况变化可以说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近年来,北京的森林和湿地总量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蓄积量达到185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46%,生态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新一轮百万亩绿化建设中,力求实现林地的互联互通,打造以乡土植物为主的绿化景观,多种鸟儿喜爱的食源植物。一系列生态措施的落地让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完善,环境对野生动物越来越友善。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野生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北京的湿地近年来也持续得到恢复。“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8921公顷。其中,新增湿地2452公顷、恢复湿地6469公顷,形成了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10余处。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湿地公园为主体,以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

  同时,北京加强水生态治理,围绕构建流域相济、生态健康的水网系统,首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受益的不仅是黑鹳,包括天鹅、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群数量都在稳步上升,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白尾海雕等珍稀濒危鸟类也在北京相继现身,鸟儿们用翅膀给北京的绿水青山“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8 23: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nabolesi 发表于 2020-5-28 11:59
野生黑鹳栖息范围已扩展至全北京 成首都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标志

不错,改善了北京市民的工作居住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 19: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nabolesi 发表于 2020-5-28 11:59
野生黑鹳栖息范围已扩展至全北京 成首都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标志

赞!生态环境向好的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7 21:24 , Processed in 0.07757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