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2525|回复: 39

[城建综合] [设计鉴赏]武汉啤酒博物馆×外文书店×花山图书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7 22: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润置地·武汉啤酒博物馆




项目名称 | 华润置地武汉啤酒博物馆 售楼处

项目地点 | 中国 武汉

项目业主 | 华润置地

空间设计 | 李智翔、葛祝纬、林其纬、林亭妤、陈宥儒 / 水相设计

室内负责 | 孔超、赵化、陈家磊、祝婷 / 华润置地

软装设计 | 北京夏谷暑雨商业策划有限公司

室内面积 | 2250m2

空间格局 | 接待区、洽谈区、吧台区、品牌展示区、互动体验区、多功能展演剧场、办公室、卫生区

设计时间 | 2019.12~2020.06

施工时间 | 2020.07~2020.11

主要材料 | 米色大理石、象牙白莱姆石、手工漆、耐候钢、铝合金板、紫铜板、胡桃木实木皮

项目摄影 | 亮点影像 Highlite Image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之流浸润并模糊了榖物的原相,形色香在压力变化中揉杂温度、空气和水滴酿出甘醇风味。
       酿造啤酒是一册自然结合工业文明的书卷,谷物经由一道道形变历程从金黄化作杯中佳酿,这是湖北雪花啤酒厂运作数十年的任务,塔型厂房也成居民心中的城市地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计划于原基地建构一座现代的啤酒博物馆,负责空间的水相设计希望昔日酿酒机械提炼为建筑语汇,营造别于传统博物馆的参访行为,并连结地景新旧意涵与共同记忆。
       突破整齐而静态的线性展列,设计师模拟并放大某些酿酒器材的尺度至建筑规格,透过隐约的既视印象,观者感受自身缩小如原料分子流动其中,过去看展习惯立于外部的旁观颠覆为进入其中的参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展览起点高耸慑人的筒状立面,是简化再格放啤酒储存槽的形体、切剖成巨型有机轮廓,以此对比出人的渺小,穿越其间如液体流入庞大容器,再迈入另一处开阔、明亮如实验室的场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建筑熟悉的储酒、发酵槽和烟囱筒状轮廓、蒸气烟雾的朦胧、金属光泽与麦芽柔和的大地色,亦为博物馆选材依循的脉络。
       面对繁复庞杂的淬酿程序和器皿,设计师以设计转其行并借其义,在重要的视觉端点化为能独立欣赏的元件,这些寓意开放的艺术品仍记述着制成啤酒的爽口公式。负载经验、知识与科学的它们重新编组为崭新文本,放大机械理性文明的魅力融入新建筑架构,并延续旧厂址身处的工业时代风华,作为新造街廓的生活起始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啤酒试饮吧台为中心环绕的圆形餐厅,像一座集会交流的城市广场,模拟厂房管线的金属线条与圆弧灯管盘旋其上,映照着温暖敦厚的软木塞天花板,想像着佳酿的芬芳在悠长的时光里缓缓渗入隙孔,于不经意的嗅闻唤醒心底某时某刻。
      在同样理性的线条结构、扣连麦田的色调里,设计师借材料的本质改变空间叙事氛围,观者可在此觅得一席沉淀的位置。
      啤酒博物馆是时间的载体,如同佳酿的容器,设计师试图淡化立面存在感以保留内容的独特性。室内多以简洁线条和立面构成,尽可能采用色调具一致性的材质,形塑完整连贯但沉静知性的抽象氛围,仅利用光线明暗层次来深化结构塑造的空间缩放感受,将观者的专注力保留给馆内展示物件,以参访行为串起建筑与机械、现代与历史形貌变化。
      以建筑为器,这座新造的皿承装着啤酒厂跨世纪的年岁、经验与知识,运用当代美学语汇沁人心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文书店



项目名称:湖北省外文书店改造

设计公司:Wutopia Lab

主持建筑师:俞挺,闵而尼

设计团队:吕杰,王磊,卢丽媛,王成,朱剑鸣,冯岩岩,顾祎宁(实习)

设计咨询:TOPOS DESIGN

结构设计顾问: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张准,陈学剑)

照明设计顾问:张宸露,蔡明洁

商业策划顾问:缪萌,杨佳欣,吴玲惠,邹牧彤

建筑摄影:CreatAR Images

业主单位: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9506m2

项目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设计时间:2017.11至2018.11
施工时间:2018.11至2019.1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一个充满象征,隐喻,预言,寓言,传说和神话以及符咒的符号集。不同的中国人从不同的符号入手来理解建筑,从而建立起了自身,建筑和场所在空间,时间以及记忆和历史的关系和意义。不过当现代建筑(不仅仅是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主流后,符号变得单薄和稀少,人和建筑的关系也就疏远了。当我调查武汉人对于40年前应改革开放需求而成立的武汉外文书店的印象时,没有人具体记得它最初的模样,不少人把经过数次改建和装修的书店在时间线上混淆。但我仍然会听到“它是灯塔,它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它让我知道山外有山,它是城市之光”。这些运用了象征或者比喻的修辞让我确信到武汉外文书店曾经是武汉的一个文化象征。我站在中南路上观察着四周从80年代末陆陆续续建设起来的建筑,它们在符号上呈现杂语而意义含混不清晰。这促使我决定用肯定且容易解读的象征主义来重塑湖北省外文书店这个象征,和武汉人重新建立一个文化和记忆的关系。


外文书店80年代原貌(左)和改造前外观(右)




       我看着夏季的中南路行道树郁郁葱葱,调查报告中所谓“山外有山”的说法如闪电击中我。我决定用穿孔铝板浮雕般创造出层层叠叠的青山作为行道树的背景以象征意义来突出湖北省外文书店的新生。外文书店的新立面也是一种宣言,真实的不真实的山外青山在日益拥挤的中南路的街道上打开了一个麻木于日常而突然看到崭新世界的窗口。
       青山的立面把中南路的街景和外文书店隔离开来。外文书店成为一个独立于喧嚣商业环境的新世界。这让我们有机会暂时摆脱日常的琐碎,看看我们对大于自我的事物的渴望,探索生命的源泉和死亡本质的欲求,对宇宙中难以言表,不可捉摸的力量的认知。我们一定会借助书本中的知识帮助我们思考自身和周围世界的联系,去审视那些看上去无法解释的体验。书店就应该是这么一个城市场所,仿佛灯塔照亮我们周遭。
       所以在这个新世界的中心,任何物质形式都比不上光更能充分表达我们在精神上追求。于是我们创造了一个屋顶开始贯穿楼层直达一楼的光锥。天气的变化还有时间借助这倾泻而下的光线渗透到书店的各个角落,它是景观,象征了知识,更代表了人类的情感。它在真实的场所中创造了一种不真实的体悟。它是书店的锥体细胞,唤醒了普通人对于空间以及场所的身体意识,从而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跳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神圣空间的光锥用静止和光线表现了我们享受世俗愉悦和成就与意识到终将失去这一切的张力,由此激发我们去思考并体悟时间和生命。我们用不同学说、信仰或者研究试图创造一种信心来抵抗在生命深处自遥远祖先无法预测的被猎杀的恐惧。其中最洒脱还是中国人的生命观,所谓万物轮回,终究于“生机”二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屋顶花园到地下室,我在每一层都设置了大小不一的种植区。它们贯穿始终形成了一条绿色的暗线来呼应明亮的光锥。爱因斯坦感慨过“生命脆弱,短暂,充满幻觉”。我们也试图创造转瞬即逝的最大幻觉—永恒来抵抗这种痛苦的领悟。但从中国人角度看,生命显然是乐观的。每一处在其他人悲观的咏叹中,中国人都能读出对未来的信心。这绿色就象征着生机。这样的世界才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2: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山图书馆

       图书馆坐落于武汉花山生态新城西北角,原址是一块富饶的湿地,东接城市运动主题公园,北临白羊山风景区。设计以五个高低错落、轻巧简洁的盒子分散点缀于湿地之上,以一种消隐、谦逊有礼的姿态介入于现状生态环境之中,最大化保留了原生态景观。



建筑师 | GLA 建筑设计

地址 | 洪山区双谷路, 武汉市, 中国

类别 | 图书馆

建筑面积 | 1540.0 m2

项目年份 | 2018

摄影师 | 存在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3: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东至西,五个大小不一的盒子分别装着不同的功能,有着不同的立面表情,沿路驶入依次经过这水平展开的五个盒子,两侧的盒子以玻璃幕墙+背衬遮阳卷帘为主要立面材料,逐渐向中心凸出,中间的展示中心作为序列的高潮,采用整面的风动铝板幕墙,尽显空灵之美。
       生活馆主入口位于北侧沿路,但并不是径直而入,访客需从一侧穿过细叶茫间的小路,经过一组景观墙和建筑山墙,建筑和景观墙体做法统一,均采用同等模数的干挂金茂兰石材与不锈钢金属勾缝。由实到虚,转折而入,给访者可远观而不可达的别样体验。
       洗练的排列形体单元,配以石材、玻璃、金属三种材质面,给了图书馆不一样的妆容。环绕而视,建筑主体四面的材质随着行径路线有着不同的表情:东、西为实,南为透,北为朦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3: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驻足而视,时间又赋予了场馆新的生命:北侧的风动铝板,白天反射花山的倒影,夜晚变成纱帘,泛出室内柔和的灯光;南侧额落地白波:白天反射中庭的场景,夜晚仿佛消失,透出室内温暖的书烛。
       风的出现,让这个有机的生命体再次绽放异彩。半固定的风动铝板幕墙随风摆动,通过不同角度对天光的折射,展现出灵动而有趣的画面。狂风大作时,建筑仿佛也按捺不住,如波涛汹涌般银蛇狂舞。微风拂来时,则泛起水的涟漪,与脚下悄然而动的细叶茫伴舞成趣。
       武汉花山图书馆以简练的体态,分明的材料,灵动的细节,与轻柔的景观相融合,直率活泼又不失细腻委婉。光和风的相互作用,赋予了该小型社区图书馆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新的角色与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7 23: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感都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4 07:30 , Processed in 0.05345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