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记得上十年前,我还是个小屁孩,当时地铁族有位网友叫李小龙,他经常发表一些自己规划的地铁线路。
他的规划天马行空、见仁见智,但他有个基本判断我深以为然:武汉市的主要发展轴和客流走向是西北—东南的。
是的,这就是“死亡2号线”的线位,也是现在武汉新城发展轴的方向。
---------------------------下面开始说11号线。--------------------------------
比起什么走不走雄楚,11号线2期最早稳定的段落应该是虎泉—光谷广场—光谷火车站和2号线的三次“拧麻花”。
能作出这样的设计,很自然的理解是11号线定位为2号线的分流线、复线。
那么什么是复线?我想当时的理解是定位如成都18、北京(在纸面上的)18一样的同线位复线。
下面到了11-2的转折点:放弃在武昌站与4、7换乘,设站武昌站东广场。
对此设计,我的理解(或也是很多网友的理解)是受环线12影响,必须与环线12换乘。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11、12使用几乎相同的线位过江去汉阳,那么2条线路的客流竞争将非常严重。这有什么意义?
这也可以分解为2个问题:
1. 12号环线为何不使用11号线四新大道的线位成环?
2. 11号线为何不使用规划13号线的线位,从丁字桥或武昌站出发向武珞路去南岸嘴和汉口方向,而是南行白沙洲?
我相信问题的答案不是那个今年才获批、至今规划还不稳定的新汉阳火车站吧?
不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