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158|回复: 26

杭州国土空间总规2035详版发布:全球城市功能中心与上海全球城市核心职能互为支撑补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0 1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6日,《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开稿)正式发布。总体规划提出,杭州率先探索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全方位对接上海,唱好杭甬“双城记”。衔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共建杭州湾大湾区。协同共建上海大都市圈,预控上海方向超高速铁路建设空间,与上海全球城市核心职能互为支撑补充。构建“全球城市功能中心”,参与国际竞合、彰显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之都、赛事之城,加强国际交往,展现东方文化魅力,支撑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文重点

       前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引领杭州都市圈高水平协同发展,整体谋划杭州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蓝图,率先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支撑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第一章总则  第2条 总体要求:对标习 近平总书 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四个杭州”定位(杭州不应当仅仅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也应当是亚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和“四个世界一流”要求(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第4条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行政辖区,包括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10个市辖区,桐庐、淳安2个县,建德1个县级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上城、拱墅、西湖、滨江四区,以及萧山、余杭、临平、钱塘紧密联动的重点核心板块,面积880平方千米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目标战略 第9条 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

       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营造创新创业生态,集聚优质高教资源和科创资源,吸引科创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发展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平台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集聚智慧消费、时尚消费等功能。

       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国际化为引领,推进杭州旅游休闲业转型升级,构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强国际交往,展现东方文化魅力。

       第10条 发展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到2025年,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锚固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加强市域空间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优主城、做强辅城、集聚县城、培育重镇,持续优化农业、生态、城镇、乡村空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35年,全面形成安全韧性、集约高效、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促进农业空间稳定连片、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镇空间宜居适度、乡村空间精致舒朗,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第11条 空间战略:  区域协同,互联互通。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全方位对接上海,唱好杭甬“双城记”,积极对接南京、合肥、苏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提升区域枢纽地位。衔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共建杭州湾大湾区。推进杭州都市圈一体化协同发展,与嘉兴、湖州、绍兴集群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第四章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第15条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647.90平方千米。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适度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第二节 国土空间格局  第16条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杭州市涉及重点生态地区、城市化优势地区和城市化潜力地区。城市化优势地区推动重大战略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人口、产业集聚,加大空间要素保障,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第17条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一主六辅三城、三江两脉八带”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国土空间结构,形成东西并进、南北互动的市域一体化格局。一主,即主城:主城即中心城区,是杭州体现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浙江省会职能、彰显世界名城魅力的核心地区。六辅,即辅城:包括萧山、良渚、临平、钱塘、富阳、临安六大辅城,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综合性城区。三城,即县城:包括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市)的县城,是杭州西部地区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综合性城市。

       第三节 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第18条 合理引导和调控人口规模:到2035年,常住人口严格控制在1500万以内,城镇化率达到90%左右,实际服务管理人口2000万。

       第七章城镇空间  第一节 城镇空间格局

       第44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构建“主城-辅城-县城-重点镇-一般镇”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主城。由上城、拱墅、西湖、滨江四区及萧山、余杭、临平、钱塘紧密联动的重点板块组成,突出创新研发、金融服务、高端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交通枢纽等城市核心功能。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居住功能布局,适当疏解过高密度地区人口,保护老城(即历史城区)格局肌理,提升老城活力,引导人口和岗位向主城新建地区集聚,提高主城人口承载能力。

       辅城。包括萧山、良渚、临平、钱塘、富阳、临安六大辅城。萧山辅城由萧山城区、湘湖板块、空港板块等组成,良渚辅城由良渚板块、瓶窑板块、老余杭、南湖板块等组成,临平辅城由临平城区、临平经开区等组成,钱塘辅城由江海之城、钱塘站高铁新城等组成,富阳辅城由富阳城区、富春湾新城等组成,临安辅城由临安城区、青山湖科技城等组成。辅城承担主城功能外溢,是辐射周边区域的重要节点,进一步增强产业功能,增加产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新增人口。

       第45条 城市公共中心体系:城市公共中心是承担综合服务功能和差异化服务职能的城市功能节点。构建“全球城市功能中心、都市综合服务中心、都市特色服务中心”公共中心体系。全球城市功能中心:承担杭州参与国际竞合、彰显国际影响力功能,包括武林湖滨中心、钱江两岸中心、城西科创中心3处。都市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综合性公共服务和商务服务功能,结合主城、辅城及县城的重大战略地区和重要功能板块布局,共设置20处。都市特色服务中心:承担区域性特色化、专业化服务职能,主要结合重点产业平台布局,支撑杭州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共设置10处。

       第三节 公共服务空间  第50条 教育设施:统筹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合理布局,为积极引入一流高等院校预留空间,鼓励高等职业教育结合临空经济示范区、江南科技城、钱塘新区等产业平台布局。加大基础教育设施用地统筹布局和储备保障。保障高中教育的空间资源供给,均衡配置优质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空间资源。

       第四节 绿色开敞空间 第55条 城乡公园:城市公园。挖掘杭州地域及文化元素,结合钱塘江海塘遗址、南宋皇城遗址等建设遗址公园。完成杭州动物园扩建、杭州市少儿公园迁建,预留承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空间

       第五节 产业发展空间  第57条 创新智造空间:完善“科创西拓、智造东联、园区集聚、创新联网”的创新智造空间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严格项目准入标准,提高亩均效益水平。

       科创西拓:以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拓展城西科创大走廊南北两翼,加强与滨江、富阳、临平、湖州德清等周边地区协同联动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

       智造东联:以杭州高新区(滨江)、钱塘新区为核心,以临空经济示范区、萧山经开区、临平经开区、余杭经开区、富阳经开区、上城高新区、拱墅高新区为重点,集聚规模制造业,作为杭州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打造面向湾区的制造业供应链核心和物流枢纽,建设湾区两岸货运铁路及骨干内河航道,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形成海铁、海河联运。

       第58条 服务业空间:合理安排旅游休闲、赛事会展、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空间。会展赛事:推进会展新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建设,在西站枢纽地区、之江地区、千岛湖周边等预留空间,建设面向国际交流的音乐厅、美术馆、书画院、展览馆、会议中心,持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之都、赛事之城。金融服务:依托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加快建设企业总部中心和未来总部基地,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形成服务区域的金融创新中心。商业服务:以武林湖滨中心、钱江两岸中心、城西科创中心为重点,结合都市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吸引力的新商圈。

       第59条 重点战略板块:重点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临空经济示范区、杭州高新区、大城北地区、临平数智城、三江两岸地区等重点战略板块。

       第八章中心城区   第一节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第60条 完善功能布局:完善中心城区文化交往、金融服务、创新研发、高端商务等城市核心功能,强化辐射能级。

       老城重点建设国际化旅游休闲中心和消费中心,持续放大西湖的文化影响力,活化展示南宋临安城遗址的历史格局和重要节点,形成旅游观光、城市体验、文化交往、时尚消费的窗口。中心城区东部重点建设门户枢纽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主平台,提升钱江新城、钱江新城二期、东部湾新城的金融服务、高端商务、对外贸易功能;促进下沙板块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完善杭州东站地区门户枢纽功能;做强九堡乔司地区贸易集散中心功能。中心城区南部重点建设会展之都、赛事之城和浙商企业总部中心,加强滨江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钱江世纪城浙商总部基地和商务办公功能,举办国际会展演艺、体育赛事和文化交往活动。中心城区西部重点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和全省科教中心,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引擎,加强杭州西站地区门户交往功能,培育城西文教区创新生态网络。中心城区北部重点建设东方文化交往平台,加快建设大城北地区,推进杭钢等地区功能转型,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10 11: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hangzhou.gov.cn/art/ ... 063390_4330896.html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第61条 细化规划分区:商业商务区。以商业、商务办公等为主要功能导向的地区,可合理布局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居住用地等。重点依托武林湖滨中心、钱江两岸中心、城西科创中心布局商业商务区,重点培育商务总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功能。

       工业发展区: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战略预留区:在城镇集中建设区中,为城镇重大战略性功能控制的留白区域。

       第三节 中心城区人居品质  

       第65条 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引导新增居住用地向城西科创大走廊、大城北、江南科技城、临平数智城等人口增长迅速的地区集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增加保障性住房和小户型商品房供应。

       第66条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文化设施。在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大运河沿线、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区块,建设高能级、高品质文化设施。重点安排杭州市图书馆(城西馆)、杭州市群众文化中心、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博物院、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杭州音乐厅、杭州美术馆等重大项目用地。

       教育设施。促进高校空间资源共享,鼓励下沙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滨江高教园区等高校空间开放。增加高中教育容量,保障空间均衡布局,重点加快大城北、云城等地区高中建设。保障杭州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等年轻人口快速流入地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空间供给和服务水平。

       体育设施。鼓励新增高等级体育设施优先向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大城北等体育服务基础薄弱、人口快速增长的城市重点发展地区配置。重点安排未来科技城体育中心、杭钢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用地。

       医疗卫生设施。老城控制大型公立医院扩建,鼓励新增高等级医疗机构优先向未来科技城、大城北、钱江新城二期等医疗基础薄弱、交通区位优越、人口快速增长地区配置。重点安排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浙江省新华医院申花路院区等重大项目用地。

       第九章 历史文化保护与风貌塑造  第一节 历史文化保

       第69条 历史城区:保护“双城双轴、南宫北市、城湖一体、运河穿城”的传统格局。严格保护清代杭州府城和南宋临安都城,以及历史水系、城垣遗址、历史街巷等古城肌理,彰显南部皇宫、北部街市以及运河水系穿城的历史格局特征。保护城隍阁-宝石山、城隍阁-雷峰塔、城隍阁-武林广场等视线通廊,加强视线通廊及其视线区域内的建设控制。进一步优化西湖湖滨界面,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弱化建筑体量,促进历史城区与西湖融合一体。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历史城区布局优化和特色功能引导,复兴中山路(南宋御街)历史轴线、延安路近现代城市轴线,在杭州城垣沿线、历史轴线、历史水系等周边增加开放空间和绿化,激活文化空间,加强旅游服务、休闲购物、文化体验等特色功能布局。

       第70条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重点保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内的西湖自然山水和唐宋以来不断演变成形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空间特征、“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西湖十景”等题名景观、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史迹、特色植物景观以及遗产的审美特征与精神价值。遗产区主要包括遗产要素的完整分布范围、西湖自然山水的地形特征和“西湖十景”的完整视觉空间等内容。加强缓冲区内建设活动管控,确保与西湖文化景观相协调。严格按照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相关保护要求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进行管理。

       保护大运河。重点保护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构成要素。保护运河沿线其他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相关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等,以及运河生态景观环境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延续性与生命力,鼓励以多种手段及方式对活态遗产进行传承利用。遗产河道包括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西兴运河等河道,拱宸桥、广济桥、凤山水城门遗址、西兴过塘行码头等水工遗存,富义仓等附属遗存,以及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等相关遗产。加强缓冲区内建设活动管控,确保与大运河景观环境相协调。严格按照世界遗产相关保护要求管理。

       保护良渚古城遗址。重点保护城址、墓地、外围水利系统等各类遗产构成要素,维护好山体、孤丘、水系与湿地环境、整体格局等历史环境与自然生态特征,统筹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在保护遗址本体的前提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展示良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加强合理利用。遗产区主要包括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城址区。加强缓冲区内建设活动管控,确保与良渚古城遗址景观环境相协调。严格按照世界遗产相关保护要求管理。

       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加强世界遗产的整体保护,提升历史文化资源的联动效应,实现资源整合、空间融合、功能升级、活力营造、统筹管理。积极谋划钱塘江海塘与钱江潮、海上丝绸之路天目窑遗址群、南宋临安城遗址、明清古城墙等遗产的综合保护和利用,充分挖掘遗产价值,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模式,加强合理利用。

       第二节 城乡空间形态塑造  第78条 特色景观管控  西湖景观。维护“三面云山一面城”城湖历史空间关系,保持城湖地点和方位关系在城市扩建过程中不变。严格保护宝石山、吴山楔入城市的自然山形,严禁新建建筑露出山体轮廓线,两山与城市相接部分应保持平缓过渡,城市天际线起伏舒展最高不超过两山山顶。严格控制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和缓冲区内新建建筑高度。定期开展城湖空间监测,市区内可能影响西湖景观的高层建筑必须进行景观评估。

       钱塘江(含富春江、新安江)景观。打造世界级滨水区,营造大山水与现代城镇相融合的景观风貌。突显钱塘江流域干流、重要支流两岸的山水田园、特色城镇和中心城市三类特色岸线。中心城市岸线区、特色城镇岸线区通过划定战略性开敞空间、生态景观廊道,控制战略性全景眺望视点等塑造滨水天际线,维护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城镇整体风貌。山水田园岸线段保持自然、乡野景观风貌。

       第十章综合交通   第一节 对外交通  第82条 航空系统: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枢纽功能。提高机场设施规模与保障能力,扩建机场飞行区,加快建设第三、第四跑道项目及配套工程,完善航站区、货运区布局;增加机场东南侧集疏运道路,加强机场与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接驳。到2035年,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到90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能力达到230万吨,出入境客流比例达到20%以上。

       第83条 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构建多向辐射的高速铁路通道,形成辐射全省、快连长三角、通达全国的高铁网络。东北方向增加上海经乍浦至杭州铁路和上海至杭州、苏州至杭州等城际铁路,预控上海方向超高速铁路建设空间;西北方向增加南京至杭州铁路二通道、杭州至临安至绩溪铁路;东南方向增加杭温铁路、杭州至宁波城际铁路;西南方向增加杭衢铁路、金建铁路。新建望江门铁路越江通道等联络线,扩建艮山门动车所,新建杭州西动车所和江东动车存车场。

       市域(郊)铁路。优先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发展市域(郊)铁路。新增杭州至德清市域铁路、下沙至长安市域铁路等。

       铁路客货运枢纽。构建杭州东站、杭州西站、杭州站、杭州南站、钱塘站为主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萧山机场站预留发展为空铁联运重要客运节点的条件。新增星桥普铁货运站,建设江东公铁水联运枢纽,预留仓前、江东动车货运基地。

       第十三章区域协同  第一节 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  第109条 提升国际与区域链接能力: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枢纽能级与国际链接度,与上海浦东、虹桥等周边机场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完善铁路枢纽和网络建设,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城市的联系。依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打造空公铁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完善上海、宁波、金华等方向的物流通道,加强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海河、海铁等多式联运,提升全球供应链组织能力。

       第110条 支撑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以杭州高新区、杭州综合保税区、江南科技城、临空经济示范区为重点建设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构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开放新格局。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升级,建设数字贸易重要枢纽。在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江南科技城等地区打造金融服务创新区。

       第二节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第111条 主动接轨服务大上海:协同共建上海大都市圈,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快建设沪乍杭铁路、沪杭城际铁路,加强与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的快速交通联系,加强与上海港多式联运通道建设,构筑沪杭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承接上海虹桥商务区服务功能,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推动钱塘江金融港湾与陆家嘴金融集聚区错位发展,与上海全球城市核心职能互为支撑补充

       第112条 加强与长三角其他都市圈合作互动  杭甬方向。唱好杭甬“双城记”,推动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突出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省会功能,与宁波构建全方位共融格局。规划建设杭甬城际铁路、杭州湾货运铁路,链接杭州空港和宁波舟山港,提升环杭州湾综合运输能力,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合作,联动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平台。

       杭宁方向。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与南京都市圈的协调联动。推进南京至杭州铁路二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扬州至乐清高速(杭州段)建设。积极对接南京科教人才资源,共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

       杭合方向。探索建设杭合创新带,促进与合肥都市圈的创新联动发展。以商合杭高铁为纽带,串联湖州和安徽省宣城、芜湖、合肥等城市,联动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要科创载体,推动杭州、合芜蚌两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互动。

       杭苏方向。共建大运河文化带,加强与苏锡常都市圈城市的联系。共推大运河流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以及沿线空间共同管控。结合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等交通廊道建设,构建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快速交通网络。

       第113条 发挥对长三角南翼辐射带动作用  杭黄方向: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以新安江-千岛湖为延伸方向,加强与衢州市、黄山市等地区合作,统筹钱塘江南源与北源,积极参与建设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杭金方向:推进与金义都市区合作,联动义乌国际陆港综合枢纽。杭台方向:依托杭台铁路、杭绍台高速公路等交通廊道,联动沿线区县(市),协同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杭临绩方向:加快建设杭州至临安至绩溪铁路建设,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进一步向西辐射拓展,带动临安中西部节点地区共同富裕。

       第114条 完善都市圈空间格局: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一主三副多点”空间格局。一主即杭州,优化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开放门户、综合枢纽、创新策源三大功能,集聚金融、总部、商务、消费、文化等核心功能,推动大型专业市场、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外移。三副即绍兴、嘉兴、湖州,主动承接杭州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深入推进湖州南太湖新区、嘉兴高铁新城、绍兴滨海新区等重点平台协同发展。多点即桐庐、德清、安吉、海宁、桐乡、柯桥、诸暨等毗邻县域以及周边小城镇,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产业创新分工协作、要素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有序推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加快同城化发展。

       第115条 共建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加快杭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建设杭绍、杭嘉、杭湖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加快资源整合、功能协同和产业互补,培育新兴特色化次级中心。建立毗邻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机制,制定统一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构建跨区域投资项目一体化审批和管理机制,促进建立一体化交通体系、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0 13: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绕内高速改成城市快速路,机场高速取消收费。
笕桥机场区域和西湖大学北侧兰里板块规划是战略预留区,说明笕桥机场搬迁可能提上日程、西湖大学预留了四五期扩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0 14:1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土规划中的全球城市,只有北上广深杭州成都有这个定位,某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0 15: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yakohami 发表于 2025-2-10 13:19
二绕内高速改成城市快速路,机场高速取消收费。
笕桥机场区域和西湖大学北侧兰里板块规划是战略预留区,说 ...

想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0 17: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yakohami 发表于 2025-2-10 13:19
二绕内高速改成城市快速路,机场高速取消收费。
笕桥机场区域和西湖大学北侧兰里板块规划是战略预留区,说 ...


早几年就有兰里预留西湖大学扩建规划的,

二绕内改快速路后,西湖大学边的杭长高速段理论上可以按照彩虹快速路滨江大学城段一样改成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0 19: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600066 发表于 2025-2-10 17:08
早几年就有兰里预留西湖大学扩建规划的,

二绕内改快速路后,西湖大学边的杭长高速段理论上可以按照 ...

西湖大学不太会扩建,定位就是小而精。
但是可能会造市一医院新院区,还有其他的和西湖大学专业相关的产业园,形成西湖大学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0 21:2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望江门铁路隧道了0.0 能搞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0 21:5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思齐 发表于 2025-2-10 21:23
看到望江门铁路隧道了0.0 能搞定吗

近期基本没希望了,估计远期(2035后)有机会实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1 20: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规划看看就好,隔段时间又会出新版本,用不着2035,什么对接上海都市圈,那杭州都市圈往哪摆?热脸贴冷屁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3 14:2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国际中心 发表于 2025-2-11 20:55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城市总规从建国时候就有了,10-20年一版,下一版肯定是2035才会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0: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思齐 发表于 2025-2-10 21:23
看到望江门铁路隧道了0.0 能搞定吗

不会建的,地铁和铁路不是一个东西,铁路是要有货车的,要载重的,不是地铁,一列满载车四千吨,还有危化品的问题,隧道不是说不能建,成本会极度离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的,城战东广场一拖再拖就是这个原因,城战废止就看一桥还能用几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12: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19890726 发表于 2025-2-14 10:57
不会建的,地铁和铁路不是一个东西,铁路是要有货车的,要载重的,不是地铁,一列满载车四千吨,还有危化 ...

广南联络线在建,广州市区16公里的高铁隧道,设计时速200km/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7 14: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1500w-2000w人口的城市,首要的就是有那么多人吃饭,比方婴儿奶粉可以海淘,保质期不那么短,但是鲜奶呢就没办法,国际化大都市必然靠空港而不是海港,拼时效性的
主要食材自产也是基础保障,你一搞重工业就把食材环境全毁了。你本地不能确保高品质农产品,精英阶层就去好的“农场”了

哪吒百亿票房背后,已经是内需主导的时代了,海外票房不管有多少,影响细微。内需主导的时代海港作用就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9 02:1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版好像讨论规划这块不热闹?一般讨论是有其他平台吗?求指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01:49 , Processed in 0.04973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