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850|回复: 3

[坛友交流] 潮亭要玩“自主更新,原拆原建”这一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想让城市房屋和农村自建房一样自拆自建了啊,一个楼房少的几十户多的二三百户,让业主自己协商能协商出个p结果啊?真看出潮亭口袋见底一分钱不想再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钱不都在潮庭进库里吗?怎么可能没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彭浦新村和杭州都有成功案例了,不过这俩城市是大陆收入水平顶尖的城市,其他地方想学不一定学得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其实挺好的:核心是增加容积率,让更新项目有利可图,让市场化资源参与。政策还是面临阻力,目测还是得城投下场协调ZF和居民。如果政策走通,将是不错的生意模式。
有些人主张不仅“原地”还要“原容积”,认为即便不抵触片区规划、不考虑“增容需补交土地出让金”等复杂问题,也会加剧住房供给过剩,让楼市更加承压。他们认为,如果不是原地原容积,自主更新的“拆除重建后回迁”与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无本质区别,仅是“原住居民不搬走”。但现实问题是,如果不给扩容,改造后仍是“小房子”,居民改善意愿低,自主更新难以推进。不少老旧小区处在市中心黄金地段,若仅“换壳”不提质,既浪费潜在地租价值,也会影响整个片区的品质与吸引力。
因此,“是否给增容”是老旧小区自主更新的最大焦点,“如何合理给增容”则是实践中的最大难点。
若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普遍落地,核心在于完善“退出机制”,鼓励部分原住民退出。具体可通过两种路径实现:
一是引入市场化投资机构:针对以小户型为主的老旧小区,由投资机构以市场价从“想走”的业主手中收购房产;待持有足够份额后,与“想留”的业主达成协议——投资机构负责拆除重建,再以新房市场折扣价将所持面积(实为“容积”)卖给留下的业主。这种模式无需增容(可增加地下容积,用于建设车位、物业及公共设施),若有一半业主退出,留下的业主居住面积可实现翻倍;投资机构扣除改造成本后,也基本能保证不亏损——投资机构即使对老房子面积是以市场价买入、对新房子面积是以市场折扣卖出,扣除改造成本投入,也有较大把握保证至少能保本。
二是结合房地产去库存:在**支持下,投资机构先收购闲置新建商品房,再用这些房源与部分小区业主置换,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去库存、稳市场”工作结合,实现库存消化与存量优化的有机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2 04:15 , Processed in 0.02524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