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90|回复: 4

[文物保护] 街道旧址城建改造 保定远去的老景泰山行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6 16:04:17 | |阅读模式
老保定东南隅的泰山行宫
泰山行宫地处古城东南隅,长约百米,东西走向。过去此街西起穿行楼南街,东连西域胡同。街中段,北侧分别通头条、二条胡同。街西端路北建有一座庙观,名为泰山行宫,是此街街名的由来。
  我市退休教师陈伯涛告诉记者,泰山行宫奉祀的是碧霞元君。民间认为,碧霞元君是一位能治病救人,保佑农耕、商贾、旅行、婚姻、生育等各方面的无所不佑、神通广大的女神。关于保定的泰山行宫,据《保定府志》载称:“故老相传,肇建于唐。”到宋元符二年,武节郎阎绍宗奉旨提督中山府等处,到保州,见此庙已近废弛,进行了大修。经元至明成化二百多年,该庙已废,成化四年(1468)由居民李明聿倡议复建,第二年,后卫千户刘雄义、官胡睿等敦请玉清观住持进行规划设计,官绅士庶主动筹资集捐,购置砖瓦木石,重新建起了泰山行宫。
  专家介绍说,泰山行宫坐北面南,邻街庙台3级石阶,台上起建山门3间,内塑哼哈二将。进院,迎门建一照壁,院内正殿“碧霞宫”五间,卷棚顶,殿内中供碧霞元君。东侧明目娘娘、陪姑娘娘、乳母娘娘陪祀。西侧送子娘娘、催生娘娘、引蒙娘娘陪祀。东山墙绘“王母出巡”,西山墙绘“天女散花”。殿前院中东西向悬吊4口大铁钟,钟围约2米,据传说,不知是何年代发大水,被水冲来,人们把它安放在庙内,并流传下“顺水漂来,顺水走”的偈语。庙观西侧是一小三合院,临街7、8级台阶,小门楼,院内北房3间,西房2间,东房1间,是道姑起居之所,北房前东侧开门通泰山行宫。小院西侧紧贴“泰山行宫”牌楼,牌楼为三楼一洞式,跨街耸立。
  泰山行宫香火应止于光绪年间。资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保定府城已有16所公立小学(另有6所官立小学),其中就有“泰山行宫两等小学堂”,学堂在宫内正殿办学,有学生25名。民国时期,这里改为“保定官立第一两等小学堂”(即原将军庙小学)教职员宿舍,道姑院上世纪40年代曾由警察占用。新中国成立后,行宫先是闲置,后办起工厂。
  泰山行宫现已不存,从府学后街向东还可见街道旧址,目前这一带正在进行城建改造。
  泰山行宫与灵雨寺的传说
  关于泰山行宫,有一个老保定人熟知的传说,还与早年保定城外的灵雨寺(原名灵隐寺,误传年代已久,仍用其名)有关。我市著名方志学家、原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尤文远,在很多年前就对其进行了搜集整理。这一次,他又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年轻游僧来到北京沿街化缘乞讨。就在他饥困交加之时,见墙上有一张贴儿,写着:“当朝公主,身患重病,能治愈者,诏封官职,年轻者招聘为驸马。”游僧心想先混碗饱饭再说,就顺手揭下了贴儿。次日清晨,游僧进宫诊病。他装模作样地说要红线走脉,一番装腔作势地磨磨叨叨后,他才吞吞吐吐地说:“中焦阻塞,阴阳不调,上下不通,饮食才不进。”御医担心自己连这常见病都治不好,被皇帝降罪,急忙暗中赔了游僧二十两白银,还嘱咐他别向皇帝实言,并请求游僧开一诊断良方。药方怎么开?游僧没办法,回到住处把脚泥捏成药丸,然后送到宫内交给御医。没想到公主服用后,大吐大泻后病情有了好转。再说游僧回到住处,担心皇帝知晓,自己性命难保,当即背起银子,连夜溜之乎也。
  两天之后,公主的病完全好了,皇帝宣僧人上殿,封官招驸马。大臣禀报:“此人已走了两天,不知去向。”公主一听就急了,哭着说:“他是我的恩人呐,走遍天崖海角也要把人找回来!”宫人领了圣旨,分四路人马寻找。话说游僧出了京城,顺大道向西南方向跑去,当听说后面有人追赶,拼命地跑,当到了保定西下关,有条大河挡住去路,一无桥,二无船,再无办法可想,只得吊死在河边柳树上了。公主闻讯,哭得死去活来。为表达公主对僧人的怀念,乾隆登基后,为他扩建了灵隐寺,以示僧人幽灵隐此,永不消逝。
  时隔不久,公主思念僧人成疾,去泰山降香,求神治疗护佑。返京途中,路过保定,因思念恩人,不再返京,在保定出家为道姑。兄长乾隆帝为她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泰山行宫。
  灵雨寺积淀深厚风景秀美
  “灵雨寺”,保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而且现在保定市区内就有灵雨寺街,南北走向,连通天威中路和三丰中路。老资料中说,灵雨寺街因北端河的北面原有灵雨寺而得名。1968年改名为工农街,1980年重修此路,1981年8月改名为灵雨寺街。该街始通于1921年,广阜桥以北段原有古道,地势低洼,路线弯曲,通灵雨寺村。据说,早年的灵雨寺位于一亩泉入府河之大闸北侧,也就是今保定二中分校和十方商贸城址。有传说提到,过去干旱之年,周围百姓集于此地乞雨,竟然雨至,故易名为灵雨寺。
  记者翻阅手头各类资料,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早年灵雨寺一带的风貌。《保定佛教文化志》介绍,灵雨寺位于保定市西下关一亩泉河东端北侧,它的范围东至西下关街,西至建华路,南临一亩泉河,北至学府胡同。该寺首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寺址原为明万历年间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郑洛的别墅。
  天启年间,阉宦魏忠贤当权,命天下为其建生祠。保定知府方一藻和乡绅陈士章力持不可,有致书相威胁者,陈、方泰然自若。崇祯初年(1628),阉党魏忠贤失败,知府方一藻用建祠专款在该寺建僧院,名月潭院,俗称十方院。寺院临河,渟泗百亩,殿阁门墙倒影呈波,秋雨后,
javascript:;javascrip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7-17 09:59:03 |
老建筑啊,好好修缮!!!!!!!!!!!!
发表于 2012-9-16 00:01:17 |
这里也没去过。。。必须去看看。。。
发表于 2012-9-16 00:15:12 |
回复 3# HBU_David


    基本不用看去了。在泰山行宫旧址的那个钉子户被拔了,建筑也被拆了
发表于 2012-9-16 00:18:49 |
回复 4# basher


    又拆了一个。。。哎。。。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31 13:57 , Processed in 0.06426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