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023|回复: 30

洛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将重点向北、向东延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8 17: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根据《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至2020年我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85万,其中暂住人口68万,建设用地26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3平方米。

  中心城区如何发展,框架如何设定,中心城区的“五区一团”有何详细发展规划?今天为您描绘洛阳未来中心城区的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7: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喜欢调情的男人 于 2012-10-8 17:41 编辑

城市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达285万
  
       规划明确,至2015年我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30万,其中暂住人口47万;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85万,其中暂住人口68万。  
   
    在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方面,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约91.6平方米;至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6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3平方米。

  同时,我市将重点强化生态和水系建设,到2020年,城市区将环抱在绿色之中,建成真正的山水园林城市。其中,南部的龙门山-香山和北侧的邙山、黄河将构成城市的南北自然生态屏障,周山-洛河-伊洛河间的大型生态绿色开敞空间自西向东贯穿城市中部,涧河、瀍河等南北向绿色通廊将东西向带形绿色空间串接,形成网络状的城市山水格局,中心城区、孟津、偃师等城镇组团分布于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7: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分区:
  
     “五区一团”城市分区结构  

    规划指出,我市将形成“五区一团”的城市分区结构。“五区”为洛河北岸的涧东分区、道北分区、涧西-高新分区、洛南分区、伊滨分区,“一团”为黄河沿岸的吉利组团。
 
   黄河与邙山位于“一团”与“五区”之间,应布置大范围生态隔离区。五个分区之间由河流水系与基础设施走廊分隔,形成分区间隔离带。

  规划根据“五区一团”的城市分区结构和各片区特点,分别提出规划对策及建设控制要求,指导下一层次城市规划设计。

  涧东分区  

    范围:北至陇海铁路,南至洛河,西至涧河,东至二广高速公路。

  定位:以文化、商业、居住、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生活区,中州路沿线为市级商业中心的组成部分。

  规划对策:中心城区近、中期重点建设的区域,以更新改造发展为主,注重遗址保护和洛河沿岸地区建设,完善历史文化展示与旅游服务等职能,以物流、教育培训等城市功能带动瀍河地区发展。

  涧西-高新分区
  
    范围:周山与涧河、洛河之间的狭长地区。西北至西南环高速公路,南至西苑遗址保护范围。

  定位:市级商业中心所在地,是以工业、居住、商业为主要功能的城市产业-生活综合片区。

  规划对策:涧西区将调整片区功能结构,改造更新老工业区,积极培育市级商业中心职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提升片区综合功能。高新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的高价值环节,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道北分区
  
    范围:南以陇海铁路为界,北、西至新310国道,东至瀍河,包括陇海铁路以北、铁路编组站西侧的杨文地区和编组站以东、二广高速公路西侧部分用地。

  定位:以工业、物流、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产业-生活综合片区,主要发展机械制造加工与现代物流业等。

  规划对策:城市中远期重点建设区域,应注重邙山古墓群的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沟通道南道北,提供城市产业发展和居住扩散的新空间。

  洛南分区
  
    范围:北至洛河与隋唐洛阳城遗址洛南里坊区,西至洛阳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南至洛宜铁路,东至焦柳铁路。

  定位:城市行政—商务中心所在地,以行政、商务、居住、工业为主的城市综合片区,市级行政、商务、文化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规划对策:中心城区近、中期重点建设区域。充分利用高铁客运站建设的带动作用,完善洛南新区城市功能建设,在片区西侧形成城市高新产业发展空间。

  伊滨分区
  
    范围:北至伊河,西至二广高速公路,南至郑洛第三高速公路,东至李村镇。

  定位:以工业、居住为主的城市综合新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

  规划对策:中心城区中、远期重点建设区域,应科学选择跨河发展时机,注重建设时序,分期实施,合理预留基础设施走廊。严格控制伊南产业项目的入驻门槛,整合现有村镇企业,整治龙门风景区附近污染源。

  白马寺、龙门外围城镇应以发展旅游服务为主。严禁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非法建设行为,加强周边环境协调。完善服务设施建设。

  吉利组团
  
    范围:吉利行政辖区。

  定位:以石化工业为主的城市产业发展区。

  规划对策:严格保护黄河湿地,结合西霞院水库建设,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积极发展石化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强与南部中心城区及孟津交通联系和区域货运通道的连接。

  建设强度控制:规划控制中等建设强度,控制好危险品工厂与仓库周边的防护绿带,不得占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7: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空间:

    建设用地重点向北、向东延伸
  
    该规划指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近期重点向北、向东延伸,充实洛南新区,挖掘洛北用地潜力;远期在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加快伊滨地区建设。远景将邙山陵墓

    群以北的孟津地区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空间。

  
    规划对城市空间增长明确指定了范围。

  道北分区——城市建设向北不超越邙山陵墓群南侧边界;

  中心城区——向西原则上不跨越西南环高速公路,不超越西苑遗址;向南不跨越洛宜铁路,与龙门风景区保护范围之间预留生态开敞空间,控制好焦柳铁路与二广高速公路之间的伊河生态廊道;

  伊滨地区——南侧控制在香山北麓180m等高线以下,北侧以伊河河堤为界,东侧距邙山陵墓群东汉南兆域陵墓群保护控制范围边界不小于500米;

  洛北地区——向东不跨越二广高速公路;

  吉利组团——黄河北岸片区向北不应跨越现状北环路,向西以坡头村为界,向东不跨越二广高速公路,向南不跨越黄河一、二级阶地之间的陡坎,以不占用黄河湿地保护区为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7: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性质:

   六大职能展现古都风貌
  
     根据规划,我市中心城区城市性质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等。

     主要职能分为六大职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要保护好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做好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的结合,充分展现洛阳古都风貌和城市魅力。

 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我市为河南省第二大城市,是全省工业中心和豫西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与郑州市共同构成全省产业、技术、资金、人才要素高势能的辐射源,
  
    未来应共同打造郑洛工业走廊,带动河南省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

  
    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发挥我市煤炭和矿产资源丰富、在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建设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能源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城市。要开展区域旅游协作,走多元化旅游发展之路,实施多种旅游品牌策略,整合市域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开发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

  科研开发基地。要发挥我市各类科研院所和科技开发机构众多、科研基础雄厚、科技与工业生产联系紧密的优势,促进科技合作,鼓励自主创新,增加科技成果数量,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

  西部区域物流枢纽。我市是中原地区仅次于郑州的交通次中心,陆空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强调与郑州的分工协作,培育面向中西部地区为主的物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7: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下空间: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对于我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该规划明确指出,以保护地下历史遗存和考古遗址、尊重地下空间产权与公共利益为前提,妥善处理好开发建设与遗址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与其环境物理特征相适应,通过竖向分层开发,达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目的。

  同时,地下空间应以大型综合性地下公共服务空间开发利用为重点,建设高效的地下交通系统、多样化的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地下市政管网和可靠的地下防灾设施四种类型的地下空间。
  
   规划强调,历史文化遗址埋藏区、文物埋藏区、墓葬区地下为空间禁建区,除必要的文物、遗址展示空间外,禁止进行其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建区内的地下文物埋葬区,禁止新建、扩建,严格审批原拆、原建手续;地质灾害区以及灾害易发区为地下空间禁建区,不得进行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7: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8: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关注洛阳轨道交通工程最新进展情况,期待明年初可以正式动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8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国务院批复的不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8 18: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意见、建议修改后,《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正式获批下发。该规划作为未来10年洛阳的总体方略,对城市规模和框架、城镇化体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等进行了详细规划。本报今起开设《解读城市规划展望未来发展》栏目对相关信息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未来10年,洛阳城市发展目标及策略如何规划?日前正式获批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将为您一一揭晓。
  《总体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洛阳市的四大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分别为: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融入区域、辐射豫西,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周边地区,建设中部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传承华夏文化,建成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合理组织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建成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城市规划区域扩大一半
  在上一版本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我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洛阳市区、孟津县、新安县磁涧镇、洛龙区丰李镇、伊滨区诸葛镇、伊川县彭婆镇、伊川县城关镇的部分用地。此次总规将偃师市整体增加后,城市规划区面积将为原来的1.5倍。也就是说,2020年前,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将在现有1610平方公里基础上,增至2405平方公里。
  此次规划在中心城区界定上,也在原有464平方公里基础上,新增诸葛、李村两镇,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同时,吉利区作为重要独立工矿组团,在经济发展、沿黄河发展及水资源等方面至关重要,将在规划中进行统一控制。区域协调发展:凸显优势+强化合作
  在区域发展定位方面,我市将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立足豫西地区,与郑州共同建设河南省双核中心;积极发展与中原经济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发挥工业、科研基础优势,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挖掘古都风貌特色,建成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为实现这一目标,该规划提出要强化“东西合作”:一方面加强与郑州在物流、科技创新、研发和技术培训、工业方面的侧重发展和分工协作,另一方面与西安在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区域旅游网络共建、旅游市场共享方面进行合作。
  同时整合周边各城市资源和优势,重点在装备制造业、旅游、能源供应等方面合作,增强洛阳在金融、科研和技术培训、物流等方面的辐射能力。
  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率达到65%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总体规划》提出要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我市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将达到65%。
  为加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我市将实施分区城镇化战略,在市域内统筹人口的转移,同时加强洛阳市城区与周边卫星城、镇的产业联系,强化洛阳市城区在提高城镇化水平中的带动作用。在产城融合方面,我市将利用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积极发展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园区建设为带动,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实现资源利用、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协调和发展。
  经济产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
  在城市经济实力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4500亿元,人均60800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同时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将不低于25亿/每平方公里。
  对此,我市将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全市整体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继续巩固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利用洛阳市的工业基础、研发能力和原材料优势,尽快在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注重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着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社会和谐发展:100%普及义务教育
  到2020年,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占城市交通投资比例将达到30%,社会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福民特性日益显现,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城市医疗保障体系,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占全部住房的25%以上。
  按照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历史名城保护:建立历史文化展示系统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该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快建立历史文化展示系统,完整展示古都历史遗存格局和山水格局,严格控制遗址保护区建设用地,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
  规划要求,有关部门要有效调控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在空间上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强调整体保护,延续城市历史风貌,加强文物展示,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
  环境资源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45%
  我市还将加快生产和消费模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在总体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相关指标有明确要求:到2020年,环保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不少于2.5%,万元GDP能耗比目前水平下降20%以上,主要水系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到80%,空气二级以上天数每年将大于300天。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到2020年,全市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建设成为山水城园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城市。
  按照规划,2020年前我市将完成规划区范围内水土流失区域的初步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保证饮水安全,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减少地貌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詹吉伟)




这个是国务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8: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舞步


    一样阿,这个是《洛阳日报》对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的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8: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8: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好洛南新区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8 18: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有些略慢,现在市区人口就200多万了,2015年230万恐怕是个保守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9: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舞步


    我觉得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3 22:47 , Processed in 0.06857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