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anoeuro 于 2012-12-13 00:03 编辑
保定东站-让人放不下心的念想
高铁要来了,可是保定的第二条铁路给市民带来的不光是对便捷旅行的期待,还有对如何抵达高铁站的困惑。不能不说,保定东站的选址有十分长远的考虑,市区的东扩给城区带来很大潜力,高铁片区也进行了一些气派宏伟的设计,关于高铁的费用这里不讨论,眼下的一个大问题是高铁站距离市民聚居的城区有些远。
经网上投票调查发现,保定东站和网友数据(人数、距离)与市区居民生活小区分布和东站的空间关系相关,说明网友的分布情况可以代表目前居民区与保定东站的位置关系。综合起来看:绝大多数86%居住于距离保定东站5公里之外,多数74%的网友居住在距离保定东站10公里范围之外,更有相当数量的网友29%处于14公里范围之外。选取参考行动方式:步行速度5公里/小时,骑车12公里/小时,市内公交15公里/小时,不论以任何方式,多数网友都要花费接近1小时-步行,40分钟-骑行或公交车,相当数量的网友还要花费1小时公交车程才能赶到高铁站。可以说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网友都会为去往东站的时间感到担心。
以上计算基于公交线路已经延伸到高铁站的情况,在目前看来高铁站的公交线路还没有公布,能否有方便的公交线路对市民来说还都不清楚,这种疑虑无疑会加重以上担心。大规模的改造现有公交线路因为牵涉面太广而不可取,局部改造是可能的,比如把到客运中心的所有公交线路都通过东三环延伸到高铁站,这样就变相的把高铁和客运中心捆绑在一起,可以做为短期措施,优点是可以迅速给高铁带来人流量, 缺点当然也有,所涉及线路的市内部分会拖后腿。第二个办法是增加线路,主要利用东西向大通道,保定市的特点是东西向大通道比较密集,七一路、东风路的潜力很大,可以加强东西向的管理,开辟公交专线,这样一来高铁站会直接受益。长远的办法只有轻轨可以解决,线路专用。
高铁是科技密集应用的具体体现,可是越好的科技越需要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服务于民,反之动车事故7.23的教训就是例子。眼下保定站、保定东站纷纷投入使用,花费是不是值得,旅客的体验才是试金石。现在相信大家都有一些悬念:管理和配套设施是不是跟高铁水平配的上?在无数次体验了保定站的‘服务’以后,真想问一句:在白天耽误很多时间赶到高铁站出门办事以后,在夜里回到保定的人们,除了黑车和不打表的出租以外,能不能增加配合高铁的夜班公交车?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