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建设工作既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镇江新区来说,更是加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2012年的新区城乡建设工作大笔如椽,赋予了新区的大气灵动、卓尔不凡的城市气度。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性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的品质,彰显城市发展的魅力,新区以国际化引领城乡一体化,高标准统筹推进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建设,完善新区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应该具备的功能性基础设施和综合性设施,致力于把新区打造成为高品质的科技新城和滨江生态产业新城。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完成拆迁61万平方米,2893户,完成安置7414户,97.58万平方米,10031套,安置总量首次突破万套,创历史新高。全区安置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开工率、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危旧改造安置房开竣工率均达序时进度,其中安置房新开工面积138.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8.08万平方米。
一大批重点工程扮靓滨江新城
“多一份工匠心,少一份浮躁气。”镇江新区城乡建设局局长蒋峻青对于城市建筑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浮躁出不了精品。
2012年,新区依然处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跨越发展”的年代,为此,新区投入125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建成智慧大道、港南路等27条34公里的主次干道,以靓丽景致和智能化交通贯穿全区;完成14.5公里常泰高速沿线新区段整治工程,为泰州大桥的顺利通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建成各类载体263万平方米,金融大厦、物流大厦、双子楼B座等一批百米建筑拔地而起,这三个项目作为市区20个2012年竣工项目中的一员,凸显了新区科技载体建设的力度、气度和高度,在竣工项目中熠熠生辉,形成新区新地标,改变新区城市天际线。新区体育馆和金融大厦成功通过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评审工作,获“二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成为全市首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核心湖北湖、郁金香城市公园等免费城市主题公园的建成开放,则成为居民休闲观景的好去处;姚桥镇儒里、石桥、华山、兴隆村的整治,切实改善了村镇百姓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新区面貌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金融大厦位于镇江新区核心城区中心位置,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用地面积15.9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6万平方米、地下1.8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98米,地上由一幢24层的高层写字楼和三组3层的金融、办公裙楼组成。项目东侧为城市综合体项目益华广场,并有大型购物中心、高级餐饮、特色步行街区及新区的首家五星级酒店。
物流大厦项目总投资约5.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9287.5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绿地率24%,机动车停车位446个,建筑高度99米。大厦充分运用节能环保材料,结合巧妙创新的构思,勾勒出简洁雅致的空间轮廓,为企业提供舒适典雅、高效便捷的办公场所,体现出现代化商贸物流大厦的大气风貌。
新区双子楼B座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4万平方米,地下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99.75米,绿化率为40%。工程2009年6月开工建设,2012年3月竣工。
城市核心区生态湖区湖面工程一期(北湖),总面积约为580亩,水域面积约为240亩,绿化完成面积10万平方米。湖面以人工开挖手段形成,引水入区。围绕中心湖,突出水系、水景、生态、绿地四大重点,形成和营造新型的城市商业滨水空间和休闲娱乐空间,集中展现新颖的城市形态和地区品位。2012年7月,项目竣工,通过验收。
占地40万平方米的郁金香公园,是贯穿核心区的一个景观绿廊,气势恢弘。公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植物“萌芽-生长-绽放”的规律,用来印证新区“起步-发展-腾飞”的辉煌历程。公园从北至南依次有“城市森林”、“生态绿轴”、“灵动水面”、“绽放广场”等生动的景观元素。工程于2012年6月竣工,通过验收。
拆迁安置首破万套创历史新高
“以前住的环境和现在的小区没法比,是天壤之别。”2009年,朱润勤一家因葛村拆迁,住进平昌新城安置房。他给记者描绘了未拆迁时的居住环境,“以前村庄脏乱差,生活也不方便,现在小区内邻里中心银行、商场、菜场,一应俱全,非常便捷。”如今,朱润勤所在的村组村民已有95%和他一样住进了安置小区。
2012年,新区完成拆迁61万平方米,2893户;完成安置7414户,97.58万平方米,10031套,安置总量首次突破万套。据介绍,自建区以来,拆迁安置套数首次突破万套,安置数量创历史新高。
2012年的回迁安置涉及各乡镇街道,安置户数多,安置规模大,新区根据安置房建设交付情况,创新思路,实行先选房,再拿房的操作模式。工作过程中认真做好拆迁户订房情况的审核、资料的核对工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安置方案。同时积极主动地与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公司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做好安置前期的各项衔接、准备工作,并会同平昌新城管委会、各镇、街道、公安等部门精心组织,保证了安置工作的平稳有序,圆满地完成安置任务,实现了拆迁户的早日安居。
公租房建设投运形成全国新亮点
“让工者有其屋。” 蒋峻青告诉记者,新区的保障房建设在全市是走在前列的,尤其是公租房建设。新区在建的一批公租房包括乐业中心、精英公寓、港南路公租房等,获得省级以上补助资金4700万元。
新区乐业中心公租房项目借力市场,采用政企合作的新模式不仅实现了“工者有其屋”,还充实了新区广大企业职工的餐饮、休闲、娱乐等需求。
和诚农业公司的员工陈云雪入住乐业中心已有两个月。他告诉记者入住后的最大感受是“方便”。他说:“中心的服务给人有住宾馆的舒适与方便,却没有住宾馆让人承受不了的昂贵。”新区公租房以市场价格的70%收费,陈云雪入住乐业中心双人标间一个月只要600元。
无锡轻大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钱永才对乐业中心服务园区的配套模式非常欣赏,在他看来,“镇江工者有其屋的乐业中心模式,极具推广价值。”
保障性工程圆了低收入人群的安居梦。新区公租房建设不仅“量”上可观,对于“质”的追求也充分体现出作为城市建设者的责任感。港南路公租房项目在全国首家采用英国威信模块建筑体系建设精装修住宅,该体系在欧洲经过多年使用,技术成熟,工厂化生产程度高,现场施工难度低,直接建成精装修房屋,符合建筑业的“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尤其是对农民工彻底转变为工人、保证工程质量、减少质量通病起到根本性的转变,获得住建部领导的肯定,得到住建部科技发展司、科技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已经过省住建厅组织的新技术专家论证,施工图已送省施工图审查中心审查,现场也开始基础施工。
保障房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保障房质量不仅仅涉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保障房工程质量问题大多数出现在施工实施阶段,需要施工过程中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共同努力,加以预防、控制和治理。为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新区实行监管全覆盖,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加强检查频次,对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实体质量和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全面监督。
为了保证城建工程顺利开展,加快建设进程,简化审批流程,赢得建设时间,新区专门成立了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小平为第一组长,管委会主任罗洪明为组长。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建设推进制度,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解决建设推进中的瓶颈制约和疑难问题。考察考核制度,把严格督查贯穿于城市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承诺问责制度,对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涉及的招引、报批、审批、服务等工作,根据职责实行限时承诺办结制,提高工作效率。对工作不力、影响工程进度、影响建设环境的严肃问责。
蒋峻青说,未来的新区建设将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树立精品意识、系统意识、经营意识,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规划。民生为本,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美观实用的立体绿化体系。致力打造和谐新区、绿色新区,完善新区宜居宜业的城市形态。(曹建霞 谢广铭 崔宁华)
张斌 摄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