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013|回复: 30

[龙城轶事] 城变:“下天入地”—你了解电缆入地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1 09: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湖蓝海 于 2013-8-21 10:01 编辑



      一些游走于城市闾巷的摄影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只要选择仰拍,取景框中的城市天空,或古老建筑的飞檐,或独具匠心的构图……总会被空中那些纵横交错、乱如蛛网的电线或光缆破坏掉。
   这几乎是正处于新旧嬗变中的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通病,太原自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对于摄影师而言,空中蛛网般的线缆也许仅仅只是构图中的一个不和谐元素。然而,在一个普通市民眼里,一场暴风雷雨,就可能会让电线落地伤人殒命;在一个商务人士眼里,一辆超高货车的莽撞钩挂,就可能让一个街区的宽带网络中断停摆;在一些环保人士眼里,PVC线缆中作为热稳定剂的铅盐,则是悬在人们头顶上的铅污染源;在一些城市美学家的眼里,蛛网般密布的空中线缆,则是一座城市或街区破陋没落的符号……
   2013年的这个夏天,龙城太原大规模道路改造如火如荼地展开,线缆入地工程与此同步推进。漫步改造后的一些街道,最为直观的感受是矗立在马路上的线杆不见了,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至于线缆入地后,可大大降低外力破坏的几率;专业管沟将使线缆的传输能力进一步提升等好处,也无异于触手可及的现实。
   线缆由“上天”变“入地”,意味着城市的能源血脉更加可靠,意味着城市的信息通道更加通畅,意味着城市更美丽更宜居,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幸福指数更高。
   而在这背后,是政府的远见和运筹,是相关通讯和供电企业人力财力的大量投入,是一个城市弃旧图新的努力和践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边林立的电线杆和悬在上空的密集电线,既影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不少市民都希望“蜘蛛网”能早日入地


改造后的府东府西街,电线杆全部移除,电缆也一一入地,整条街道变得整洁美观多了,市民出行也少了障碍


      低头不见,抬头见”,本是形容邻里关系的俗语,然而,如果用它来形容城市的架空线路,也颇为恰当。
   事实上,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的电力、通信、有线电视、交通信号等线路,如同“空中蜘蛛网”,不仅煞风景,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值得欣喜的是,这种情况在府东府西街将变成历史。
   现在,让我们对狄村北街与即将完成改造的府东府西街,进行了实地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狄村北街】
  线缆当空挂 期盼早入地


   在省城狄村北街,由电线杆支撑的各种电缆线路纵横交错,密布在街道上空。因年久失修,很多电缆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安全隐患。
   记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对于狄村北街的“蛛网天空”,居民大多都认为存在着安全隐患,并纷纷表示,希望蜘蛛网早日“入地为安”。
   8月10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狄村北街,抬头看过去,道路两旁电线杆林立,各种线缆密布在道路上空,成扎成捆的线缆在路边悬挂着。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在空中缠绕纠结着,尽管每隔50米左右,就有电线杆支撑,但是由于太过密集,一些电线杆着实承受了太多的线缆,看起来颇为吃力。
   顺着狄村北街与建设路交叉口往西走大约100米,几个小区连片挨在一起。在某小区门口,一根电线杆上密密麻麻地缠着十几根电线。在路的两侧,这些线路错综复杂地延伸到各个方向,各种管线横跨街道,杂乱地伸向附近居民楼或商铺。“这些电线太乱了。”住在附近的张先生抱怨道,每到雷雨天,途经此处的居民都提心吊胆,“上个月,一辆大车经过这里时还被电线挂住了,幸好电线没断……”
   随后,记者来到该小区的家属楼,在楼上看到,有的线路甚至与小区内的树木近距离“接触”,有的线路还“翻山越岭”,从一栋楼直接拉到另一栋楼。一些居民担心,一旦小区发生火情,低空悬挂的线路会影响消防车进出。
   附近的部分住户称,线缆错综复杂缠绕在一起的情况已经存在好些年了,十分令人担忧,平时大家都很注意这些线缆,而且常常叮咛孩子不要用手去触摸。电线经长时间风吹日晒后很容易磨去绝缘皮,遇到下雨会导致墙壁通电,带来安全隐患。
   “我搬来狄村北街的家属楼也有十几年了,架在上空的线缆是越来越多。多少年了,只见人往上架,很少见有人清理不用的废线。你看看,这成盘成盘的线就架在我家阳台的防护栏下,让人看着添堵。”家住狄村北街的王先生指着自家阳台下成盘成盘的线缆无奈地说,“这么多的线缆,我们看着心里都打颤,尤其雷雨天气,老担心发生什么意外。”
   来自南方、在太原出差的李先生称,他几乎跑遍了全国的大小城市,“这么多的线缆到底是做何用途?真正在用的线缆有多少?夸张点说,站到线缆下面,都能有遮阳的效果了。像西安等很多城市,线缆都已经‘入地’了,我觉得像狄村北街这样的街道,也应该像府东街那样,尽快实现线缆‘入地’,这样既惠民也便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府东府西街】
  杆线不见了 开阔又方便


   在此次太原大规模道路整改中,府东府西街一马当先,旧貌换新颜。改造后,附近居民纷纷表示街道看上去“舒坦多了”。
   来到府东府西街,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伫立在人行道旁,它们整齐划一地直立着身杆,为来来往往的行人洒下一份阴凉。脚下的沥青也已经平整地铺好,顺畅平稳的道路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改造后,最显著的变化是,电线杆不见了,原来架在空中的“蜘蛛网”也消失了,整体让人感觉到道路更宽敞了,视野也更开阔了。
   家住国贸大厦附近的张先生说,过去的府东府西街,纵横交错的高压、低压线架在空中,随处可见的电线杆霸道地占据着非机动车道,电线杆上的电线还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从而掉落,不仅造成大范围停电,还会危及行人的安全。
   而今,所有的电线杆已经一根不剩地被拔除,整条街看起来十分整洁宽敞。昔日电线杆上的高压、低压线,已经井井有条地铺在了地下的廊道里。电线实现缆化后,它们的输送能力更强、绝缘隔热的保护力更强、供电可靠性更高,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安全、稳定的供电服务。
   此外,原来百姓随处可见的普通变压器也“失踪”了,取而代之的是集成度更高的箱式变压器。这种箱式变压器每隔300米才有一个,而且被放置在百姓视线范围以外,使得街道看起来更开阔、更美观。“太原这几十年来一直都没有多大的变化,现如今的道路整修工程让太原变得更有大城市的模样了。”正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经过府东街的市民李女士说,“我记得以前的电线杆特别乱,杆上的电线常常和周围的树枝树桠交错,看起来特别不美观。而且像我平时骑自行车,要避开这些电线杆,还得左躲右闪。现在好了,电缆入地后,不再担心骑车会撞到电杆上了。”
   随着道路改造施工即将结束,居住在附近的孙先生最近总喜欢在街上溜达。“终于等到这一天了,现在的府东街实在是太漂亮了。作为城市北部主干线的府东府西街,应该能够反映太原的整体形象。过去我接待来自外地的朋友,带他们经过这里时,他们都不敢相信这是一座省会城市的核心街道,因为那时的府东府西街实在是又乱又杂。”
   当记者问孙先生是否留意到新的箱式变压器时,他连连摇头,“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到,以前变压器周围的空间常常被街上的小摊小贩占据,杂物堆积如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好了,你不告诉我,我压根儿就没发现变压器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线缆垂落,路边的隐形杀手


并州路上,一位市民打着伞,从垂落的电线下走过


市民在路边横搭的电缆上晾晒毛巾,很是危险


    在省城多条马路上,密如蜘蛛网的线缆有的被挂断,有的低垂落地,有的电线甚至裸露在外,成了安全隐患。记者采访沿途部分市民了解到,电缆坠落导致事故频发,几成市民身边隐形杀手。

  电缆线距地不到半米行人伸手能够到

   在省城东岗路、羊市街、坝陵南街等道路上,电缆线隔一段时间就会“惹祸”。“去年,东岗路有一根电线杆,上面的电缆线有的直接垂在地上,有的耷拉下来距地面很近,对来往行人和车辆造成很大的干扰。”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有一捆电缆线一边挂在电线杆上,一边捆在电线上,形成一个弧度,距地面不到半米,行人伸手就能够到。
   李先生说,在电线杆的另一侧,电缆线虽没有着地,但也是散乱地耷拉着。这根电线杆位于东岗路马路中间稍微靠东的位置,附近还有小区,不时有汽车从里面出来。“电线随风左右摇晃,几乎能挨住旁边的自行车,实在是太危险了!”
   一位过路市民说,他每次经过时都要离得远远的,很担心遇到下雨天气,电线漏电产生安全隐患。路边店铺的销售员称,结伴经过的小朋友们有时会因为好奇,随意拉扯垂下的电线,而且东岗路上的电线杆都立在马路中间,来往车辆和行人多,很容易被耷拉着的电缆线挂到,非常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货车挂断光缆数百用户通信受阻

   记者采访市民时得知,大货车挂断电缆的事故时有发生,被大车挂断的电缆太低,还是车辆太高?原因不得而知。
   住在省城坝陵南街的一位住户说,有天夜晚,一辆送货车驶过坝陵南街的时候,挂断了横穿马路上空的通信电缆线,路南一根支撑电缆线的水泥电杆也被连根拔起,线杆断裂,危及行人安全。受此影响,第二天早高峰时期,坝陵南街被堵得水泄不通,车辆只能绕行路边狭窄的非机动车道。
   该住户回忆,当时电线杆断裂倒在马路上,靠梯子支撑。线杆根部张开大嘴,露出锈迹斑斑的“铁牙”。电缆有的落在马路上,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断开。次日上午,中国联通的工作人员赶来对光缆进行维修,光缆全被挂断了,附近四五百户的固话用户、宽带用户全都受影响。经过通讯公司维修人员的紧急抢修,到次日中午时分,附近用户的固话、网络恢复正常。
   无独有偶,曾在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北门外,一辆大型货车在拐弯行驶时,由于车体比较高,不慎将空中的高压电线挂断,导致附近6个村子的正常用电受到严重影响。
   据市民王先生说,事发时,这辆大型货车正准备向北拐弯,谁知车头刚过,司机只听到“咣”的一声,便立即下车查看,只见车顶不慎将高压电线挂断,造成所属辖区大面积停电。一根电线杆倒在北面紧邻的一堵围墙上,除了缠绕在上面的多根高压电线外,还有一些通讯电缆耷拉在货车车头顶部。“我们辖区多为居民区,也有一些小型工厂,当时事故造成近6个村子用电受到影响。”
   那么,电缆发生问题的概率高吗?记者电话咨询了12319数字城管热线,据12319的工作人员介绍,市民反映电缆下垂或脱落的频率很高,仅8月12日7时—10时30分之间,就有两起电缆脱落事故,分别为五龙口东客站附近、迎春街与敦化南路交叉口,后者电缆脱落严重影响到交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天里喷绘布吹落撞到电线周围停电数小时

   传统的空中架线安全系数很低,受到外力破坏的几率很高。
   去年一个大风天气,在太原市朝阳街口,一家服装商场广告牌上的喷绘布受天气影响,从广告牌表面吹落,撞到了不远处架在电杆上的电线,造成了“新郝广支线”的失电事故。该事故使得这趟为广场变电站供电的重要线路停止供电3—5个小时。
   众所周知,五一广场周边对整个太原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一旦整个广场周边大范围停电,不管是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其经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由于广场变电站的覆盖范围巨大,区域内重要用户众多,所以,这次失电事故一度威胁到整个广场周边上万户家庭及商铺、写字楼、重要用户的供电。所幸,这次事故因马广线的调用停电范围没有扩大,也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但其潜在的危险足以让我们意识到架空线受外力破坏的危险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可怕后果。

  断头电缆线“绊倒”摩托车司机

   今年3月中旬,在省城旱西关南二条街上,原本架设在行道树上的一根电缆线掉地,曾数天内得不到维修,给附近街道带来了较大的交通压力,也给市民出行“添堵”不少。看着埋在自己家门口的隐患,居民们当时很是担忧。前一段时间,因为一辆大货车挂断了行道树,树上架着的电缆线也被扯得乱七八糟。当时几个相关单位都派人进行“集体”抢修,但抢修结束后,有用的线被接了起来,没用的断头线依然掉在地上无人问津。
   另外,在沿街一棵树下,一根断头的电缆线曾被人绑在绿化带的一个铁栓上。沿街一饼店老板告诉记者,这根电缆线当时脱落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一直没有人维修。一名骑摩托车的男子因电缆线卷入车前轮而“人仰车翻”,伤得不轻。“断头的电缆线落地确实很危险,谁不注意卷到车轮子里那就是大麻烦了。”一名路过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确定掉地缆线是啥司机不敢贸然通行

   今年2月底,解放路大南门旧城街附近,由于成股的缆线被过往大型货车拉断,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掉落在马路中间,过往车辆都靠马路东边勉强通行,交通十分拥堵。或许是急于通过,一些大货车司机便找来木棒,随车人员一边挑起,货车一边缓行。也有司机表示,在未确定掉地缆线是何种线之前,自己不敢通行,一方面是担心车辆过高拉断其他线,另一方面担心掉到地上的线有高压电。
   附近的龚师傅不解地说:“前几天这股线就已经从上面掉下来了,不过没这么低,也不知是什么人又往上挑着绑了绑。现在,每个城市都在提倡电线电缆入地,我们却一根一根往电线杆上加线,走在马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被线‘压垮’的电线杆,要么‘低头哈腰’,要么连根拉断。维修的人来了,只是各自将各自的收拾一下,不影响使用就算修好了,根本没人管这些线该怎么架才不影响城市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投入提升城市品质


工人需要深入地下,对通信电缆进行敷设


      架空或是入地?是否仅仅只是敷设方式的一种变更?对于企业而言,两者是否存在区别?“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太原联通相关人士表示,以前线缆全在空中,哪里出了故障一目了然,维修和管理都很方便。现在电缆入了地,进了沟道和排管中,有了问题不易查找,束缚多了,不过总体受外力破坏的几率也大大降低了。
   事实上,线缆入地后,在维护和检修方面,对企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9: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电气暖污”交叉运行相互协同有难度

   电缆入地,意味着“水电气暖污”将在地底交叉运行。自来水管、电缆沟道、天然气管、暖气管道、排污下水道,这一系列生活管路纷繁复杂,相叉并行,组成了一个综合的管网。“现在,线缆要入地,要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建设,这势必要求与其他管路协同施工,这一部分工作,对于线缆来说,尤为重要。”太原联通总经理申波介绍,施工以来,公司已经重新敷设的光缆数次被挖断,待重新施工时,发现其他管路施工方并未给光电缆预留摆放位置。
   按照施工方案,地下联建管道形成后,打碎原管道进行整体光电缆的迁移,但因联建管道未形成,其他管路施工时,联通公司做完的管道又被损坏,且部分区域的杆路要求拆除,光电缆没有摆放位置,部分重新回填。
   因相互协同不畅通,并州路施工期间,已多次阻断二营至迎泽、平阳、高科、小店、北营的中继光缆,影响了周边武宿机场、省武警总队等单位通信设备的正常使用。
   太原联通数据显示,从4月份开始施工到现在,市政施工共造成了1200次基站断站、300次接入网点阻断和350次大客户业务中断。线缆设备遭受损失巨大。
   对此,申波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线缆入地工程必须和其他的管线施工相互结合,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相互的沟通和必要的配合,统筹作业、协同作业,保证线缆入地不会因为其他管线因素而发生“重复建设”、敷设不顺利等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沟道施工不过关后期敷设打折扣

   对于线缆入地的施工,管沟的结构、设计、位置安排是很重要的环节,而设计的前提则必须是对项目现状有充分了解。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一切合法有效的途径展开搜索、分析、确定。需要搜集关于地下管网的全部资料,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析,确定各资料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用途,了解各个路段的地下实况和管线构造。为实地的电缆沟道设计和个别情况分析提供精确的研究结果,从而保证施工环节的合理、科学、高效。
   目前,输电线路的管沟离地一般为1.5米,高2米、宽2.2米。管沟最下面是垫层,周围的内壁可以防水,左右两侧的墙壁上有支架,电缆线一般都分层放在不同的支架上。每隔50米—80米,沟道就有一处通往地面的接头井,接头井一般长12米、宽4米、高2.2米。宽大的接头井有利于工人进入地下施工,也有利于检修和维护。而在道路遇到河流、桥梁、狭窄地段时,一般沟道就会变成占地更小的排管。排管的内径一般为200毫米,材料为PVC管或绝缘胶合管。
   在电缆入地后,原来几乎在每个街口都可以看见的空中变压器,今后也将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更智能的箱式变压器。变压器的箱柜大约为2米×3米的规格,变压器所承载的负荷功率也要比空中的老式变压器大。
   如果沟道施工技术不过关,后期的线缆放置就会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到整个线路的运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0: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线缆入地维修比建设更复杂

   太原联通网络分公司运行维护部任曙光介绍,线缆入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较传统的架空线要高很多,因此,施工所要克服外界环境的难度也就相应加大。
   太原电力公司赵保林介绍,传统的架空线所涉及的只是电杆、基坑,所要克服的环境因素也相对单一,一般情况下,唯有塌方等地质灾害可能影响到其正常的运行。而电缆入地后,它在很多方面都对环境提出了要求,比如渗水、通风、散热等,这些因素要是处理不好,完全有可能对整个沟道、线路造成威胁,因此,施工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并克服各方面的环境障碍。赵保林举例说,“沟道的正常温度,不能超过地上室表温度5℃。”
   除此之外,线缆入地后,对后期维修成本也带来了很大挑战。赵保林介绍,线缆统一入地后,在地面上就只能看到体积不大的箱变了,它的高集成度也正决定了它的技术含量。面对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管网系统,它的维修甚至要比建设更加复杂,更加专业化。
   事实上,传统的高空架线项目,不管是建设、监测,还是维护、检修,其措施方法和应对系统都比较成熟。架空线的巡检、维修相对比较简单。电缆入地后,城市变得更美观、更安全,电网变得更可靠、更智能,美化了市容市貌,服务了人民群众。但是它作为一种新技术,线路的集成度、隐蔽度、复杂度都提高了,而电力工作人员对其装置设备和运行细节相对还比较陌生,再加上其后期维修的技术含量也较高,主要是通过仪器、仪表来发现故障、判断问题,甚至是恢复线路运行。这对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障情况下,对线路的整体恢复能力和人员的到位处理能力等整个维修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太原市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张慧兵表示,“技术含量更高了,我们需要做的和必须做到的就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地搞好后期的维护与检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0: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地成本是架空成本的3—5倍

   线缆统一入地,又挖沟道,又加保护层,还要在地面设置箱变,这样的翻新重置有太多的好处,但线缆的换新同样也需要成本。赵保林告诉记者,“理论上电缆入地成本是原来架空线的3—5倍,但事实上,不确定因素太多,成本比理论上还要高。”
   申波介绍,自道路施工改造以来,仅初步涉及联通通信机房搬迁就有63处、基站134处、固定电话及光纤交接箱312处,累计涉及用户超过20万户,预计发生改造费达1亿元。
   而按照太原电力公司的预计,今年太原道路改造设计的电力工程投资达到了8.02亿元。其中,35千伏及以上线路迁移涉及线路总投资2.5亿元。“四环两街一路”动迁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10千伏线路迁移涉及线路89条,总投资约0.52亿元。10千伏线路入地涉及线路65条,长度120公里,总投资约5亿元。
   今年太原市开展的40项重点道路工程中,24项工程涉及配套架空线迁移和改造,其中35千伏及以上线路44条、10千伏线路65条、低压线路若干条。这次的电网改造涉及范围较广,属于大规模的工程项目,而且地下结构相对隐蔽、复杂,遇到河流、房屋等电路就得绕线,电缆总长度就会增加,因此所投入的成本相当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0: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好处便民利民三方共赢


在双塔北路,乱如麻的电缆被放入了地下井,从而使街道变得更美观,城市的上空更开阔。

      对于市民而言,线缆入地后直观的感受便是城市上空变得更净爽了,城市的美观度也增加了。其实,线缆入地对于城市、居民、企业而言,是一个三方共赢的事情。
   太原联通、太原电力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线缆入地后,不仅从视觉上消除了城市污染,更会增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太原电力、太原联通等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线缆入地对城市及市民而言,概括来说有四大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0: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1、彻底解决外力破坏造成的电线安全问题

  “通常架空线路向一个方向输电最多是两个杆塔,只有2—4回路的架空输电线路。而埋设于地下的电缆线路,可以达到20回路。”太原联通总经理申波说,另外,地下超高压电缆一般具有效率更高的铜导体,使它能高效地向最终用户输送电能,极大地降低电力传输的损耗。
   据了解,传统的高空架线受外力破坏的几率非常高,包括风力刮落建筑装饰物、交通工具撞线等。这些情况轻则可能造成街区停电,重则威胁到行人的人身安全。城市商业区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广告牌,而广告牌上的喷绘布很容易受风力影响而四处飘动,一旦遇到高空电线,线路就有可能发生短路现象,进而威胁到沿线街区居民的持续用电。节假日的时候人们喜欢去空旷的地方放风筝,风筝对高空电线的威胁也很大,同样会造成线路短路和室内停电。高空架线遍布的时候,交通撞杆事件也是时有发生,这些交通事故不仅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会对相关线路、相应路段、人员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另外,项目施工现场的吊车、装载机作业时同样也会对高空电线产生障碍或者威胁。所以说,各种外界不确定障碍因素对传统的架空电线都是潜在危险。
   如今,线缆入地彻底解决了由外力破坏造成的电线安全问题。地下电缆与高空架线只靠空气绝缘不同,在导流层外面增加了绝缘层、环流层、隔热层、保护层等,以确保其绝缘、隔热、防外力的良好性能,这样外力对电缆的破坏就可忽略不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23:29 , Processed in 0.05530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