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491|回复: 2

香港新地标——西九龙文化区 Foster+Partners「城市中的公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8 16:57:53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ouch 于 2011-3-28 17:04 编辑








西九文化管理局去年為三個西九概念圖則收集意見,結果由英國著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憑「城市中的公園」,獲西九評審小組採納為西九文化區的主流設計方案。Foster旗下的「Foster+P
artners」正與局方商討有關方案的落實細節,才決定何時展開工程。公眾最關注的是日後西九工程造價,會否超出當局撥出的216億元撥款。但Foster+Partners方面指出,他們已就發展項目作詳盡而長遠的財政預算,預期項目不會出現超支問題。
文:陳啟恒、容文穎 
圖:蔡家緯(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曾參與設計赤鱲角機場及中環滙豐銀行總行的英國著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他旗下的Foster+Partners於2001年曾參加西九文化區設計比賽,他們當時以巨型天幕為「賣點」,雖然最後能脫穎而出,但設計其後惹來社會各界爭議,西九計劃被推倒重來,天幕最後無疾而終。
相隔10年,Foster+Partners憑「城市中的公園」設計,再獲西九管理局青睞,公司合夥人懷特(Colin Ward)對此感到很開心,又認為這或與他們對西九項目熟悉不無關係。「香港係全球最『勁』嘅城市,我們知道香港人對西九嘅期望好高,希望建成(西九)後,可以滿足到他們,要做到屬於香港人嘅西九。」
懷特拒絕透露入標價,對於各界關注通脹飆升下,恐出現嚴重超支,他說為西九設計概念圖則時,已找了多個不同的財務顧問,就西九發展項目的預算作財務報告。他稱,顧問所作的財務評估,已預算工程方面於未來50年、甚至更長時間,建築成本等的估算,故他相信,工程出現「超支」情況應不會發生。
爭取先興建樹林
懷特透露,最近他們與西九管理局開會,商討有關項目興建工程的先後次序,以及如何做好與附近區域的交通配套。雖然仍未有任何共識,但他們一直爭取先興建佔地19公頃,種植逾5,000棵樹木的「森林公園」。「依家西九選址仍一片荒蕪,如工程可即時『上馬』,相信約18個月之後,本港市民便可到公園睇藝術表演、睇展覽。」
懷特說,「森林公園」是西九文化區內一個免費入場的公眾地方,到時市民及旅客欣賞藝術表演、展覽,縱使他們不喜歡藝術,他們都可以到該處休憩、跑步、欣賞維港景致。但他稱,管理局暫沒要求他們加入其他元素在其概念圖則內,他們會繼續與管理局及地區人士溝通,聽取意見。
Foster+Partners設計的西九藍圖中,將興建一個容納1.5萬人、可舉行表演及展覽「兩用」的大型場館,其他設施包括面積約6.2萬平方米的M+美術館、逾1.2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十多個大小不同的音樂廳及劇院。
否認欠本土特色
對於外界指他們的「城市中的公園」項目欠缺本港特色,懷特就不太認同,直言因很多人不明白他們的設計,才會產生誤解。他稱,曾參考旺角、銅鑼灣、蘭桂坊等鬧市,發現本港一些綜合大廈內,都有不同種類的商戶,感覺特別。「本港大廈裏面有唔同種類嘅商戶,響世界係獨一無二,唯獨響香港先至有。」
懷特說,他們構思日後西九「海濱大道」的建築群,會利用本港大廈「多用途」的元素,部分音樂廳、劇院、戲曲中心等場館將在此建築群內,與「樓上樓下」的商戶、酒店、食肆、咖啡室等混在一起,除保留這種本土建築特色,務求把藝術與日常生活融和。
他又希望,這種設計亦能與附近的油麻地、佐敦、尖沙嘴連繫在一起,吸引更多人前往。「若西九只係一個提供藝術場地畀人辦展覽表演,欣賞藝術,相信唔會吸引到人去(西九),所以我們要做到,公眾唔一定要睇藝術表演先至去西九,他們都可以同人講,我哋去西九食日本菜、購物……等。」
擬定的西九藝術場地
表演設施:大型表演場地(1個)座位:15,000人
表演設施:音樂廳(1個)座位:2,000人
表演設施:室樂演奏廳(1個)座位:800人
表演設施:大劇院(2個)座位:1,900-2,200人
表演設施:中劇院(4個)座位:600-1,000人
表演設施:戲曲劇院(2個)座位:400-1,400人
表演設施:黑盒劇場(4個)座位:100-300人
視覺藝術設施:M+美術館樓面面積:61,990平方米
視覺藝術設施:展覽中心樓面面積:12,400平方米
資料來源:Foster+Parters
西九零碳排放 倡環保
「城市中的公園」的一大特色,就是響應近年社會大力提倡的環保,通過管制建築物的高度與分布,以及廢物、污水循環再用等措施。懷特稱,「城市中的公園」將是世界首個碳中性文化區。
「城市中的公園」特別設計將行人與車輛分隔開,設立地下空間作運輸、泊車等用途,車輛只在地底行駛,綠化及環保地面則只供行人使用。設計能避免行人吸入廢氣,保障行人舒適地在文化區閒逛。
懷特又指出,文化區的建築物高度只有11至100米,最高也不超過20層,加上建築物的向海透風式設計,樓宇之間的空間有利空氣流通,不但能帶入海風保持場地清涼,更能一併帶入油麻地一帶。
「城市中的公園」亦會大量使用再生能源,文化區內將設立能源中心,收集污水、雨水及廢物,循環再用於大公園和綠化帶的灌溉、施肥及沖廁用途;食物渣滓亦可以生化沼氣,為區內餐館、咖啡室、酒店和住宅地區提供烹飪和燒熱水的燃料,沼氣也會變成文化區接載鄰近地區旅客的生化巴士燃料,轉化能源將有助減少碳排放達50﹪。
懷特透露,能源中心可兼作教育中心,讓訪客親睹可持續發展計劃的運作,從而鼓勵遊客減少消耗天然資源,以及阻止環境惡化。文化區的某部分建築物頂部將設有太陽能發電板,區內又放置風力發電機,供區內使用。懷特聲言,多項環保設施均有助減低碳排放,令文化區邁向零碳排放
《都市日报》

发表于 2011-4-4 20:27:35 |
真的是国际团队的设计啊
发表于 2011-4-6 10:44:14 |
這個真的 很酷。。。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8 21:27 , Processed in 0.07718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