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张外外 于 2014-1-3 10:30 编辑
昨天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一些重点截选内容:
1、推进转型创新发展,“四区十园”要作为主阵地、担当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园区要着眼于产业倍增、品质倍升,定规划,拿计划,抓策划,全力实施两大行动:实施集群式项目的满园扩园行动。所谓“集群式”,就是要根据园区的产业布局、产业链延伸抓项目,抓具有成长性、带动力、高产业关联度、高综合效益的新项目、好项目,推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汽车等产业走高精深发展之路,而不是简单拿来搞“大杂烩”、“大拼盘”。所谓“满园扩园”,就是园区规划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公共服务就覆盖到哪里,项目布局就延伸到哪里,标准厂房就建设到哪里,做到签约的项目抓紧开工、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实现高强度、高产出、高效益开发。实施两型化管理的提标提档行动。园区没有好的软硬环境,就没有对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吸纳能力。省会城市的园区建设,必须始终追求高水准、高档次。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像打造城市新区一样建设和管理园区,强化功能配套,确保精致精美,让园区成为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
2、按照国家建设“两纵三横”城市群的战略布局和长沙建设具有国际品质、湖湘文化特色大都市的定位,高质量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分区规划的修编,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牢固树立坚持以人为本、彰显文化特色、突出两型引领、注重统筹协调的现代规划理念,引领城乡承载能力全面提升,湖湘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山水洲城风貌更加凸显,以及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综合配套。各级领导干部要对规划怀有强烈的敬畏感,自觉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不朝令夕改,不随意变更,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杜绝“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现象。
围绕打造湘江“百里滨水走廊”,精心规划建设沿江建筑、亲水设施、产业项目、文化生态景观,形成最优的功能布局和最美的视觉走廊。以新理念、高标准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建筑密度,留足绿化、休闲和人流、车流的疏散空间,克服“水泥森林”的弊病。实质性启动苏圫垸、鸭子铺等城乡结合部开发建设,形成改造一片区域、带动一方繁荣、形成一带景观的综合效应。统筹推进大河西先导区以及高铁新城、南湖新城、省府新区、隆平新区、临空经济区、城北商贸物流区等片区建设,打造品质高端、两型引领、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新区。
3、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结合道路拓改、棚户区改造、城乡结合部整治等工作,大面积增绿、高标准建绿、全方位补绿,加快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和城市绿道建设,确保城市绿化扩面提质。推进“靓丽城市”建设,落实精当、精美、精致要求,深入实施社区公园、景观街(区)建设;抓好“一江两岸”和重要路段的亮化设计,打造现代都市夜景;整体规划、分步开发湘江洲岛;精心设计城市天际线、城市建筑、城市色彩、城市街区和城市广告招牌,打造一批标志性名片。
4、在重点工程的部署上,将进一步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破解交通不畅问题。今年地铁2号线要实现试运营,1号线要接近扫尾,3号线要全面开工,湘江综合枢纽、河西交通枢纽、南站高铁枢纽等枢纽工程要加快推进,劳动东路、营盘东路等主干道延长线要全面竣工,石长复线、沪昆客专、城际铁路等铁路项目两年内要建成通车,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要全面开工,桐梓坡路-鸭子铺过江隧道要启动一期建设。
在提升城市内在品质方面,加强城市建筑设计,推行精细化施工,打造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建设一批代表长沙精神,反映长沙个性的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启动全市地下管线改造工作,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5、长沙要以引领者的姿态、先行者的担当和实践者的作为,分类分项推进改革,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对已经部署的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要边试边改,务求实效。对中央主导和操作的重大改革,要把握节奏、统一推进。对国家层面在长沙的试点,如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现代服务业试点等,要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全力争取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综合保税区等更多试点,不断扩大改革的受益面和带动力。对自主决策的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资本市场培育、招投标体制等改革,要研究透彻、加快推动。对方向明确但认识还不深入的改革,要先试点、再推开。对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长沙实际,稳步加以推进,大河西先导区要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为争取湘江新区获批搭好平台和框架;进一步创新县域经济管理体制,释放县域经济活力;对区县(市)、园区的区划进行科学而必要的调整,拓展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