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88|回复: 0

[文物保护] 来点我保历史文化的东西: 保定城内火神庙考遗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1 09:44:17 | |阅读模式
文章是转载的 感谢原作者!

火神庙传说渊源流长 古街老巷彰显城市古老和文明

  保定城内穿行楼东街与东大街之间夹有一条长150余米,同一走向的小街,因街中建有一座火神庙,而得名火神庙街。

  火神庙全国各地多有,但庙中奉祀的神像却有不同。火神是民间信仰的俗神之一,古史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及火神崇拜的缘起差异很大。我国北方信奉萨满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称做火母、火婆、火姑娘、火灵等。满族神话传说中的火神是一位名叫托阿的少年英雄。西南少数民族则大多把燃烧的火焰视为火神的化身,或把锅庄石、火塘灶等视为火神的象征。汉族奉祀的火神同样也有区别,从火神的形象和来历看,一般多以颛顼氏后代祝融为火神,他发明击石取火,使人们取火更便捷,还发明火攻,并以此战胜蚩尤部落。它又常以女子形象出现,称“祝融夫人”。

  此外,也有以古帝炎帝租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尊为火神,称“火德真君”。还有一些地区,火神的崇拜并无具体来历,或称南方火帝君,或称种火老母等等。即使我们居住的华北附近同样如此,河南商丘现存的火神台供奉的是守护火种的阏伯,而邢台市的火神庙供奉的却是居住在火龙岛上被姜子牙封为火德真君的罗宣。至于庙中所塑火神的形象更是不同,有的文面素袍,有的红脸金身,还有的三头六臂,相貌凶狠……

  保定城内这座火神庙为“火德真君庙”是道教道场,奉祀的应是炎帝或燧人氏,据《清苑县志》记载重建于清道光年间。该庙建筑规模较大,和地处北城规模相近的城隍庙成相峙而立的格局。火神庙坐北朝南,庙门对面是一条南北长约40米的短街,街南端是酬祀火神的戏楼,庙西是洞阳宫,紧靠庙门是一个精工构建的四柱三楼木牌楼,庙内三层正殿:前殿三间,院中无配殿;中殿三间,建在半米高台基上,殿前东西各建配殿三间;后殿是主殿,建在一米多高丹台上,前带抱厦,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雄阔高大,殿前除东西各建配殿三间外,靠殿两侧还各建偏殿三间,东偏殿前另建有上圆下方双檐碑亭一座。

  火神庙供奉的神像,据几位知情保定老人记忆:前殿为“灵宫殿”,供奉红脸红髯,金甲红袍,面目凶相,额多一眼,手执钢鞭的玉枢火府天将道都护法,被明成祖封为“隆恩真君”的王灵官;中殿为灶君殿,供奉头戴礼冠,身着朝服,手捧玉圭,素面的灶王。东配殿为药王殿,供扁鹊、孙思遨、邳彤、李时珍、韦善俊等药神。西配殿为瘟神殿,供身着五彩袍的中瘟史文业,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和冬瘟钟仕贵五瘟神;后殿中供红面火德真君,左为开路神方弼,右为显路神方相。东西配殿为娘娘殿,东配殿供有神医之称的火德真君后宫娘娘(俗称疙瘩娘娘)以及眼光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娘娘等小儿保护女神。西配殿供子孙娘娘、天仙娘娘、送生娘娘、培姑娘娘、催生娘娘、乳母娘娘、引蒙娘娘等小儿生育女神。东侧殿中供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右为高徒,左为全身通绿的树神。西侧殿供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传人中国本土化成为廿四孝之—的目连等。

  火神庙上世纪二十年代曾进行过一次整修,重塑了部分神像。完工后,庙中设素宴答谢施主,戏楼演戏以示庆贺,盛况空前。三十年代中期以后火神庙前殿由警察分局占用,直至保定解放,每月初一、十五,香客只能从洞阳宫进庙。1948年底,保定解放的第二天,源丰烟厂从河间县城迁入保定,占驻火神庙,1950年改名“三三烟厂”,1952年与地处贵显胡同的六0烟厂合并,1954年初五洲烟厂由泊头迁入合并到三三烟厂。当年三三烟厂迁东高庄,原在东高庄的河北工业管理学校换迁火神庙,后学校迁走,转给织绒厂。火神庙归织绒厂占用后,经不断改造,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除后殿仍存外,已成职工宿舍区。临街牌楼1975年拆移至莲池。1999年城建开发建大慈阁小区,主殿亦被拆除。

  火神庙对面的戏楼,是保定城内三座庙前带有戏楼的一座(参见《保定晚报》2008.4.5郝毅生、陈伯涛共同撰写的《三皇庙》一文)。戏楼高六七米,歇山顶,横跨穿行楼东街,正对火神庙,背依建在三米高地基上的化妆院后墙,成三面临街,下可通行之势,四根楼柱下半段是石柱,向各凿有孔,使用时把柁柱插入石孔,然后铺设台板即可。楼西侧有石阶上达化妆院,演出时,演员化好妆,出化妆院大门即可登台。戏楼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火神庙重塑开光演出后,再未使用,台板一直存放火神庙。火神庙过街戏楼建筑独特别致,国内罕见,可惜,1984年被拆除。

  火神庙西邻的洞阳宫,是火神庙主持道士们的起居地,临街是一民居式大门楼,门槛很高,门墩饰吉祥瑞兽石雕,两扇黑漆大门,门额悬蓝底红字“洞阳宫”匾,进门迎面一照壁,照壁之后是东西向横跨院中的走廊,把院分成里外,外院是道士的斋堂,院东开月洞门进火神庙。里院是三合院式居室院。洞阳宫上世纪三十年代住有五个道长,20多个道士,四十年代有10多个道士,道长在宫中称“当家的”,大当家的负责全面,其它四位分管道事活动、接待和行医、理财、采买等事项。宫中收入主要靠庙产租金、道事活动和信徒布施等项。庙产有地亩和宫北部占地300平方米的“普善公所”,俗称“洞阳宫戏园”(贵显胡同另开门出入)。道事活动以做“焰口”(超度道场)为主,每盘(次)焰口收费二元,由十几位道士组合,到事主家中,一般晚八点做至午夜。做焰口的主要过程是由功高法师主持念《功德经》、《焰口经》,另有监场法师引导唱赞及管乐吹奏。当念至第三部经时,随念随向天、地、四方扔一寸大小点有绿点的小馒头100个,最后还要扔一个造型怪异,涂有多色的“大鬼头”(大馒头)。

  宫中大当家的四十年代去世,二当家司明心,道学博深,接管宫事。三当家王志来,医术高超,广治病人。保定一解放,宫中道士有的回了家,有的转去外地,有的到北京从事道教音乐研习演出。宫中只留有司明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辞世。此后,东半院归入织绒厂,西半院成为民居,直至九十年代末建大慈阁小区拆除。

  保定火神庙在民间流传着一段历史传说。史载,康熙有35子,但立储却举棋不定,致使皇子之间互相勾结,私树党羽,明争暗斗。雍正即位后,斗争仍未停止,尤其是八子允禩和九子允禟与允礻我、允禵(允是避讳胤而改)互相连合,被雍正视为死党。雍正元年,为分其势,将允禟调往西宁。二年,宗人府劾允禟“擅遣人至河洲买草勘牧地,违法肆行”。三年,又接奏“纵容家下人在西宁生事”,雍正派都统楚宗传旨约束,允禟闭门不出。七月,山西巡抚伊都立奏劾允禟护卫在平定殴打生员,不久又闻奏陕西人称其为“九王”(允禟只封爵贝子),于是雍正下旨夺其爵;就地幽禁。四年正月,查允禟往来书信以中西文造字“暗藏密递”互传信息,给其子书用朱笔,其子复信称父言为旨,又发现给允礻我书有“事机已失”等言尤骇人的语意。四月,雍正下旨革去允禟黄带子(黄室标志),削去宗籍,逮还京师,令楚宗和侍卫胡什里监行。五月,令其改名“塞思黑”(满语猪),六月诸王大臣复劾二十八罪状,“请诛之”。允禟被监押途中,不断受楚、胡械击,行至保定,交由直隶总督李绂暂禁,并言“当便宜行事”,雍正闻后急驰谕止之,令“只许幽禁”。

  允禟到保后,在保定传播开一段轶闻。李绂为讨好雍正,将允禟幽禁在火神庙原东跨院,派兵严守,命守卫一日三餐只可供瓜,时值酷暑,蝇蚋遍地,秽气熏蒸。当时火神庙东侧的撒珠胡同一带是专供金台驿站肉食的宰猪场地,李绂下令,全城所有屠户杀猪必须到火神庙这里集中屠杀,围观众人都须大喊“猪大逆,杀死你”。喊声此起彼伏,仅一墙之隔的允禟,无片刻安宁,日夜煎熬,不久病倒。李绂命医投以“霹雳丸”药(保定民间医方,性猛烈,壮者补,弱者泻),几剂下肚,腹泻失禁死于幽所。此后,这一地段成了城里固定的杀猪场所。随着民宅渐多形成了胡同,就叫杀猪胡同,民国七年以谐音雅化为撒珠胡同。

  随着城建突飞猛进的发展,火神庙及其传说和其他许多古街老巷被湮没在楼群之中将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所幸在大慈阁小区中,火神庙、撒珠胡同、贵显胡同、沙牛胡同、穿行楼东、福兴里等老街、胡同的旧址走向,以区内通道形式留存了下来(其他小区也有不少类似情况)。为了彰显城市的古老和文明,保存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应将这些代表古城文化的标记,按原胡同名称冠名,让它们永久留存下去。
  —— 陈浩 郝毅生 陈伯涛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31 22:45 , Processed in 0.06159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