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8716|回复: 257

(原创) 由李克强开长江经济带会议谈开~~~~(第二篇已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8 21: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验证 于 2014-4-29 10:15 编辑

李克强:依托黄金(1299.90, -0.90, -0.07%)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立足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新棋
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立足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新棋局
张高丽出席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
  会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李克强与大家热烈讨论。
  李克强指出,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李克强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中西部具有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李克强指出,长江货运量已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但还有很大潜力。要更加注重发挥水运成本低、能耗少的竞争优势,加强航道疏浚治理,提高通[微博]航标准,推广标准化船型,增强长江运能。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使长江这一大动脉更有力地辐射和带动广阔腹地发展。


  李克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合作机制,完善长江流域大通关体制,更好发挥市场对要素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与依托亚欧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接,构建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要把建设长江经济带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使各项举措既利当前、更惠长远,增强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创业就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李克强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促进水质稳步改善,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
  孙政才、杨晶、周小川参加座谈会。


=========================================
2个常委  11个省市行政首脑  齐聚重庆   这样的规模是罕见的------可见重整长江航运  振兴长江经济带已经被国家正式拿上台面  

谈这个之前
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为什么国家会重新重视长江流域???


我们都知道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外贸  投资  消费
改革开放后的30年时间
中国经济崛起的真正两大要素是外贸和投资  
30年来难以想象的巨量的硬件交通投资让中国钢铁 水泥 石化 等重工业规模崛起成为国家脊梁
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一步步松绑和大量的人口红利让中国廉价商品驰骋世界  外贸在极短时间内成为世界规模之首
这30年增长迅速且规模庞大的外贸和投资让中国经济红火了30年
而外贸的持续迅猛增长更让拥有外贸地缘优势的沿海地区率先成为中国富裕区  
所谓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也就诞生了
沿海城市一时风光无限

中国就靠外贸投资这两条腿走路   顺顺畅畅走了30年  而且成绩也有目共睹
可是走到现在 内外交困  发现问题出来了
1:国际经济形势的萎靡导致外贸需求的萎缩  外贸发展容量已见天花板
2:单独外贸的繁荣 让沿海经济和内陆经济差距拉大  这就意味着贫富差距的拉大  它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3:30多年的疯狂投资让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接近饱和   离谱的巨量投资留下了一堆工业产能过剩的烂摊子
4:现在若再用“铁公机”的4万亿作为重整经济的推手   无疑饮鸩止渴  会短时让经济复苏但留下的是更多产能过剩的毒瘤
等等等等

到现在  国家发现  外贸和投资这两匹马已经被这30年完全透支   
巨量不可能再持续   因为国家也发现了饮鸩止渴的危险性
而外贸需求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可能巨量增长 再加上人口红利的逐渐淡化和丧失  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越来越高  沿海外贸现在只能在产业升级和出口产品档次上做文章   
更重要的是
沿海内陆贫富差距的急速拉大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快成为煮沸的开水   岌岌可危

内外交困 国外经济萎靡  国内经济也一步步持续下滑  怎么办?
国家看到 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只有一条途径-------大力振兴第三匹马  一直被遗忘没吃饱的消费(内需)
让以内陆为代表的巨量还未充分开发和释放的消费市场更加活跃
消费的振兴 内需的振兴
1:首先可以急速缩小沿海和内陆经济差距   缩小低于贫富差距 缓解社会矛盾
2:更是中国真正崛起的必然之路  因为内陆包含了中国绝大部分人口和土地
3:可以有效吸和化解收过量投资所带来的过剩产能
4:可以让外贸萎靡所产生的过剩产能得到转移
5:可以让沿海的产业升级腾龙换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协调发展
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
第三匹马-----消费   是解决中国现在经济危局的唯一一把可行的金钥匙----国家看到了
也下决心做了


而中国除了少部分沿海  大部分是内陆
要振兴内需   
当然首先要让内陆的产业发展起来
必须让内陆人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让收入和生活水平起来  这样才能产生巨量消费
必须吸取沿海开发的教训  尽量用最少的污染成本和劣质成本来让内陆蓬勃
必须让广大内陆地区产生联动效应  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   内陆产业必须崛起  只有崛起才能释放被捆绑太久的巨量消费   
但也必须在国家统筹协调下的高品质崛起
如何让广大内陆地区及产业联动起来?? 什么才是让广大内陆地区携手的纽带??

国家想到了长江
睿智

长江是世界大河  长江的货运吞吐量世界前列  长江的货运容量也是世界一流
水运是经济发展的一条黄金带
首先  它意味着巨量的容量和相对低廉价格
其次  对外  它是外贸经济的主要核心推动力
对内  它对内陆经济的发展起着巨量的推动作用(比如莱茵河等)------当然前提是  你内陆得有一条容量够大  辐射够广的大河

幸运的是   中国有长江

长江流域辐射了中国近一半人口   更辐射了中国内需经济的大部
长江流域兴  这内需兴  内需兴 这中国兴

虽然中国长江吞吐量就总量来说去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但 其特点让然是 散  小  乱的格局   
长江真正的黄金水道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其对于中国内需经济的推动作用更是没有完全显现

这时候
国家把长江战略推上历史前台    就合情合理了
这时候
总理牵头开这个高等级会议   也就不言自明   


下一个问题:
国家长江振兴计划的湖北机遇 特别是武汉机遇  在哪里??   
有时间再谈

总而言之一句话  内需兴则武汉兴  

评分

1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1: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验证 于 2014-4-29 10:02 编辑

第二个问题:
国家长江振兴计划的湖北机遇 特别是武汉机遇  在哪里??

首先,我们都知道,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是武汉最为荣耀的岁月。“驾呼津门,直逼沪上”
大武汉的名气也是从那时开始出来。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小问题,为什么那时的武汉会如此繁荣??是什么让武汉如此繁荣??
答案很明显-----内需


我们摊开地图可以看见----武汉是长江之中,是中国之中,也是长江和第一大支流汉江的交汇点。
更是京汉铁路和长江的交汇点。
这样全国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
让武汉在交通极其贫乏的20世纪中前叶,拥有了内陆几乎无以匹敌的水运,铁路转运机遇。
让武汉拥有了内陆其他城市无法匹敌的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

“九省通衢”“货到汉口活””汉正街“”码头文化“等等等等都是武汉当时作为内陆内需的转运枢纽的一个侧面写照
想想当时的武汉:
当时东进川渝的货物,巨轮需要在武汉停靠,卸货集散,然后用小船顺流而上
北上的货物,需要在武汉卸货集散,通过仅有的京汉线挥师北上
中部几省腹地的商家,齐聚武汉进行批发集散全国
同时  外来的货物,通过武汉集散中部各省甚至西部各省
等等等等

这样的武汉  不强  还是天理么??

“货到汉口活”这五个字很简单也很浅显   但仔细品味  是何等的霸气和嚣张?是否有点傲视天下的意思??
很明显 -----内需   是原来武汉崛起的关键因素。

这时候   另一个小问题-----武汉这30年来  经济沦落地位下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我想睿智的网友已经想到了-----外需 (外贸)
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政策松绑  对外开放成为主旋律  而外贸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推手
这样  沿海的地缘优势显现出来----因为他们更适合外贸
他们优势的显现就意味着以武汉为代表的内陆城市地缘优势的消失
很明显   武汉为代表的内陆城市地位和实力下降无可避免

谈这么多  只是告诉大家  影响武汉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内需
好了
前面谈过   由于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无比转型的阵痛期  
重振内需也无可避免的被国家纳入重点战略
内需经济已经退无可退  它已经成为并必将成为国家突破阵痛期的唯一对症良药

这时候   毫无疑问  武汉的机会来了
因为  武汉的地理区位还在  武汉长江节点的地位还在  武汉的内陆水运优势还在   武汉的铁路航空相比于以前更加完善和强大
更重要的是
武汉虽然沦落多年  但其深厚的城市硬件基础(商业 工业 城市规模 科教 交通 影响 等)并没有丧失
而且和100年前相比
武汉拥有了原来不曾拥有的一些特殊优势  特别对于长江流域 (比如长江航运航道的管理机构都在武汉)  
振兴内需  是武汉经济振兴的必然

而以长江为纽带的内需振兴  更意味着武汉的特殊性优势

为什么国家说的是“加强以上海,武汉,重庆主题的港口枢纽建设”,
只有上海武汉重庆,而无经济实力和底蕴同样强大的南京??
只有上海武汉重庆,而无经济实力更加强大的苏州?
?----很简单,就长江流域来说,武汉就是中国节点
而南京苏州无锡虽然是长江流域,哪怕你经济再强大,也是以上海为长江上游中心下的附庸
就整个长江流域规划来说  武汉就是和上海平起平坐的中心节点-----这点国家看的很清楚

很明显,国家已经完全懂得武汉在长江经济区  在国家内需战略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毫无疑问,武汉在改革开放的国家地位沦落20多年后  其国家地位会一步步持续上升。

外部环境会毫无疑问的越来越好,这对于武汉市极大机遇,这时候
我们在欣喜同时,还必须搞清楚,我们要凭借这个巨大机遇 做什么?
验证认为,武汉可以做且必须做的几点:
1:对内继续苦练内功,持续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和改善吏治环境,优化武汉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管理水平。一个吏治优良服务到位的政府才是城市发展核心推动力。
2:对外顺应国家战略的需求,以中部经济区为抓手,拉动周边省份集体向国家争取政策倾斜----着是前年就在做的,现在必须加强。因为暴风雨快来了
3:凭借武汉自己持续提高的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顺应国家把武汉当为内需枢纽的战略需求,像国家提出铁路规划----没有强大的铁路网,我怎么当枢纽??
4:同上,顺应国家内需枢纽和港口节点的规划,向国家提出报税港区等一系列港口物流优惠政策------连个保税港口都没有  如何转运全国??
5:以国家一向宠爱的光谷为核心,打着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旗号,争取产业方面和中关村并驾齐驱甚至排他的关键性政策-------光谷正在成为武汉之光
6:以高层次产业转移为抓手,像国家争取更多的战略企业和投资的落户(比如石化汽车等)
7:顺应首都产业转移央企转移的大趋势,凭借武汉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的国家地位,向国家争取央企总部或分总部的落户
8:当然包含领事馆的争取和落户
等等等等

总之一句话   武汉从20多年的弃子会变成宠儿  
这时候  对武汉来说   做好自身是关键
在做好自身的同时
凭借武汉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度   
武汉开口的时候
到了



PS:长江经济区被推上前台 除了是武汉重大机遇外
湖北还有一个城市------宜昌
它也许会迎来绝不逊于三峡工程的再一个涅槃机遇     有时间再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1: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这么好,都让我不得不一口气看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2: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mmerbicycle 于 2014-4-29 00:28 编辑

真是有意思,长江经济带在重庆开会,重庆那江有多大航运能力?
其实重点不在长江有多大通航能力反倒是个噱头,商人都是逐立的若长江真有那么神也用不着你国家规划,长江又没盖盖子,我觉得这是个政治概念,原来东南西北政治隔阂很明显,各方为王,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滋生很多问题,特别是上海和重庆,现在推广这个经济带,无非是在拉内需的大环境下找到一个说辞,对重庆先给你将军再摸摸头问你买不买账,告诉你们今后这条江上的城市都是一伙的,各方是不是真买账就不知道了毕竟利益权衡很复杂,对于武汉到底有多大好处倒也不至于那么乐观,但愿武汉能成中部在这条线上的枢纽,而不是夹心饼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2: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验证


    期待楼主对第二个问题的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2: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有意思,长江经济带在重庆开会,重庆那江有多大航运能力?
summerbicycle 发表于 2014-4-28 22:04


去重庆明显两个目的
1:重庆也是属于长江流域的三大重大节点之一  川渝也是内需振兴的重要突破地之一  
2:安抚   
有心的话  你可以留意一下常委有多长时间没去重庆了


去重庆和重视武汉不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2: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验证


    期待楼主对第二个问题的解读
ialain 发表于 2014-4-28 22:04


恩 明后天有时间再写
这个东西太耗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2: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这么好,都让我不得不一口气看完!
super0713 发表于 2014-4-28 21:58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2: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前留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2: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发现---
国家看到---
国家想到了---
——————————————————————
应该是楼主发现、楼主看到、楼主想到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8 22: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独到,分析高深莫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2: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kuaikuaipao

李克强指出,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还需要我多说什么??

这点政治敏锐性都没有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2: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验证

长江经济带这个提法是很好,但是应该有侧重点才对,这个范围太宽了

能否给武汉城市圈、川 ...
yaoz661982 发表于 2014-4-28 22:11


有侧重的   指出的很明显了

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


说白了   上海  武汉  重庆为三大中心节点和主战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2: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验证 于 2014-4-28 22:19 编辑

长江流域的振兴
说白了 是长三角  中部城市群  川渝  三大城市群的振兴
国家想把他们打造城三大经济高原(长三角已经是了)
他们从洼地到高原了  中国经济也就真正崛起了

而高原中有高峰----就是上海  武汉  重庆   重中之重
这三个地方就政策来说
肯定会进一步享受国家照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2: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独到,分析高深莫测
mythDragon 发表于 2014-4-28 22:12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7 23:30 , Processed in 0.05465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