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ongliang0502 于 2014-7-2 09:13 编辑
中国高铁“米”字网交汇武汉
三镇交通承载更多国家功能
记者 韩玮 黄师师 王亚欣 杨升 通讯员 黄一兵 吕作武
立体交通无缝对接
高铁带动巨量人群的进出,城市自身人口的增长,将给整个武汉交通体系带来挑战。市交委介绍,围绕5大火车站,我市正形成高铁、城铁、地铁、快速公交及市内其他社会交通组成的立体交通格局,各交通体系之间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2012年12月28日,地铁2号线开通,万里长江第一条过江地铁连通武汉南北。该线一年客流量达1.5亿人次,日均42万人次,其中过江客流占整个城市过江客流的1/4。2013年12月28日,4号线一期通车,武汉火车站与武昌火车站相连,继而通过2号线的换乘,两站实现与汉口火车站的串联。三大火车站通过地铁,实现了无缝连接。
目前,我市第三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正在推动中,市交通战略研究院已提出,建设一条地铁环线串起武汉主城区,在这条48公里的地铁环线上,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将一线贯穿,城市各区域也将更紧密相连。
待天河机场T3航站楼和机场交通中心竣工,将会有7种不同的交通方式达机场,包括航空、城铁、地铁、社会车辆、出租车、公交车和长途客运车等。
同时,伴随“公交都市”等举措推进,城市公交、的士体系日趋成熟。
各种交通体系之间,点与点的相互连接,构成一条条通达无阻的“线”。借助整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武汉承担起国家“高铁之心”的疏散与通达等功能,承担国家责任,成为国家批准的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面
铁水公空齐发力
如何借高铁之势,发挥铁水公空等综合交通整体效率,在更广、更深层面提升武汉交通辐射力,武汉正从运输通道、干线交通网、运输枢纽、综合交通衔接、运输服务和支持保障等六个方面谋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部国际门户、国家物流中心、绿色交通都市”。
市交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规划中,武汉有6个方向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分别为通往北京方向的北通道、上海方向的东通道、广州方向的南通道、西安方向的西北通道、福州方向的东南通道、川渝方向的西通道。其中,北、东、南均已基本实现4—5小时快速直达,但西北通道目前尚缺快速直达铁路,如武汉开往西安的高铁,要经郑州多绕行310公里,相当于走了三角形的两边,而非直线,高铁效应大打折扣。为此,我市一直呼吁推进西安—武汉高铁建设,以加强关中城市圈与武汉城市圈的联系,形成西北与华中等地的快速通道。
在城市圈层面,6月18日,武汉至黄石、武汉至黄冈城际列车同时开通运营。这是继去年开通武汉至咸宁城铁后,武汉城市圈城铁持续推进的又一重要节点。至此,武汉与咸宁,与黄石、黄冈以及鄂州等五城实现半小时抵达的同城时代。两条城铁沿线居民可在武汉站“零换乘”,乘坐动车(高铁)直抵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宁等城市。
当天上午,鄂州生意人杨时香从鄂州站上车,9时06分到达武汉火车站,17分钟后,他登上武汉开往西安的高铁。“下午2点半还来得及到西安见两个客户”,杨时香说。
此外,武汉正努力成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与此同时,天河机场T3航站楼正在加紧建设,高速公路网络通达全国。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正式形成,为提升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功能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意味着本地综合交通的承载和疏散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综合枢纽的功能,才能让老百姓有更多更便利的出行选择,才能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发展目标。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