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130|回复: 23

[经济论道] 麦肯锡:看好武汉未来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6 16: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4-9-26 16:58 编辑


原标题:麦肯锡:2025年武汉经济增长量全球11名超伦敦
长江日报讯(记者丁雯)昨日,记者从麦肯锡全球官网上的“全球城市600”研究中发现,到2025年,武汉经济增长量位居全球第11位。
  这项成果由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2011年,麦肯锡启动重大项目研究全球城市未来变化,综合考量其GDP增速、总人口数量、家庭总数等多项指标,从全球2600多个城市选出领先者,推出“全球城市600”这一研究成果。
  基于“全球城市600”,麦肯锡发布研究报告显示,武汉在全球经济增长量中排名第11位,上海、北京和纽约位列前三,第12名为伦敦,第13名则是洛杉矶。
  据介绍,“经济增长量”指标以2007年GDP总量为起点,2025年GDP总量为终点,计算二者之间的增长情况。
  报告预计,2025年武汉拥有超过1300万人口,GDP总量达到4140亿美元(约2.65万亿元人民币)。
  比较研究发现,武汉GDP总量约两倍于德国工业名城汉堡的2240亿美元,最接近武汉的是GDP为4100亿美元的加拿大多伦多。韩国首尔和美国波士顿的经济总量,紧随武汉之后,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3930亿美元。
  在“全球城市600”地图中,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色彩最为浓烈。未来10年内,这里无疑是全球经济热点区域。到2025年,这600个城市将贡献全球60%的GDP。
  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对外交往、贸易等多种因素将影响城市经济,从而决定哪些城市为21世纪“塑造形象”。放在全球城市中比较,武汉最大优势在于经济活力强劲。
  麦肯锡报告还认为,在对外交往方面,有多少领事馆是一个城市发展潜力的佐证,截至目前武汉有4个外国领事馆,相比之下,奥克兰目前的领事馆数量大大超过武汉,但武汉经济增长将是这座新西兰第一大城市的10倍。
  武汉的人均GDP增速也同样惊人。记者发现,2010年,东京人均GDP是4.1万美元,武汉则是0.8万美元。根据麦肯锡全球城市600预判,到2025年,东京的人均GDP为4.9万美元,武汉则冲上4万美元。
  也就是说,未来11年间,东京和武汉的人均GDP差异,将由5.1倍缩小到1.2倍。
  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研究总监张耕田:
  武汉按下发展快进键
  据麦肯锡的研究,“全球城市600”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南半球被北半球以绝对优势超过。美国、欧洲及东北亚集中全球绝大部分GDP。从地域区分来看,未来十年,北美洲与亚洲的经济总量势均力敌,欧洲“中间崛起”,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平衡态势。
  “到2025年,这600个城市对全球GDP的贡献将超过60%。”昨日,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研究总监张耕田表示,武汉先天条件好、禀赋丰富,人力资源条件优越,并正“快进”发展,成为麦肯锡关注的重点城市之一。
  “全球城市600”囊括着丰富的大数据,麦肯锡不少相关研究均引用其成果,记者发现,在麦肯锡针对城市的研究中,频频出现武汉身影。
  “交通、水资源、人口对城市发展来说非常关键”,张耕田分析,武汉的交通区位连接东西、南北,两江交汇,人口密集,发展资源丰富。
  但更重要的是,当下武汉又有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他说,先行一步的沿海地区已经发展到新阶段。面临转型,经济运营成本高,几乎没有新的空间。
  “相比之下,武汉则空间巨大。先天条件好、禀赋丰富,正‘快进’发展”。格局变化之际,更多历史性机遇叠加,武汉应有自己的方位。
  他认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国内最重要的城市群。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也跻身其列,和这三者同样级别。武汉地处核心位置,无疑将拥有大量政策利好。
  从当下出发,到2049年还有近三分之一个世纪。张耕田认为,武汉要向着可持续城市的方向发展。
  “有财力,才能更好地投入民生、改善环境。但据我的研究经验,反过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才能更有经济后劲。”他说,可持续投入虽然不如经济投入立竿见影,但会厚积薄发,转化为城市远期竞争力。
  麦肯锡研究说,在主宰全球经济的这600个城市中,拥有15—64岁劳动力最多的上榜城市表现优异,在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活力的当下及未来,拥有最多劳动力的城市经济表现预计将同样出类拔萃。
  “武汉已有超过1000万人口,城市可持续发展,对武汉而言更重要”,张耕田认为,武汉应制定合理的战略,协调社会和经济“兼容”进步。成为国之重城,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应是武汉的目标。
(责任编辑:钟庆辉)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17: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国内最大地下交通系统亮相武汉CBD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陈珂 通讯员林帆)总长1.9公里的地下环廊,已初步建成,国内最长的地下交通环路系统,正式亮相武汉中央商务区(武汉CBD)。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武汉CBD,武汉中心大厦主体施工已突破300米,成为新晋的华中第一高楼,预计明年春节前结构封顶,与2013年底破土动工的武汉世贸中心一同构筑亚太区规模最大、中国最高的“双子塔”;泛海国际SOHO城8栋百米高楼拔地而起,一期写字楼已交付,包括亚太拍卖、中首投资等数百家企业入驻;180亩的王家墩公园已完工,成为汉口核心区超级大氧吧……武汉CBD已由一纸蓝图,变为立体实景。在国内最大的地下交通系统工地,记者在现场看到,率先亮相的示范段,已完成沥青摊铺,宽敞明亮(如图)。

  未来,在武汉CBD全部建成后,车辆将通过双向3车道的地下环线,进出武汉中心、世贸中心等主体建筑。同时,与5条地铁线路、10个地铁站点,结合全互通的高架立交和交通步行系统,共同构筑武汉CBD智能交通网。

  随着CBD工程不断推进,目前已有大量企业提前入驻,华中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招商银行武汉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省分行,民生金融中心进驻,下个月,武汉首家喜来登酒店——汉口泛海喜来登酒店即将在这里开业迎宾。

  即便承载上万企业入驻、大型购物中心林立,凭借超前的地下智能交通网,武汉CBD也将可以轻松实现全程方便、快捷的进出。

转自: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7: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admin-


    管理员啊,膜拜。admin.
    hahahahhah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7: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wang_king08


    adm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7: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则新闻,已经被确认是记者自己杜撰了,就别瞎转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7: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5_119:}杜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8: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Archerone
不要瞎起哄  麦卡锡官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8: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武汉绿地中心

图表有很多  随便截个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8: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则新闻,已经被确认是记者自己杜撰了,就别瞎转了吧。
Archerone 发表于 2014-9-26 17:40

你确认是记者杜撰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8: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武汉绿地中心

图表有很多  随便截个图
武汉绿地中心 发表于 2014-9-26 18:12

我在12楼也做了个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8: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鲜出炉的
搞个总表上来看看,不是第十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8: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华中

指标很多

我在玩LOL 让别人截个图  或者我晚点截个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8: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华中

指标很多

我在玩LOL 让别人截个图  或者我晚点截个图
武汉绿地中心 发表于 2014-9-26 18:18



    thank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9: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图,大概是2012年发布了,里面11位是深圳,伦敦更是排名第4。
武汉的前面有:北京、上海、香港、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看了这个,你觉得这个排名有意义么?现在武汉国内的排名也和这个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6 19: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是记者杜撰的,但是这可不是什么新闻,而是2011年的旧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 20:00 , Processed in 0.09314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