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4 07: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ICHARD19849 于 2014-12-24 07:41 编辑

2011年11月下旬,考古专家在长沙万达广场工地发掘的潮宗街古城墙共有两段墙体:
一号墙体
一号墙体为一处大型夯土遗址,外侧用麻石条包边,麻石内侧与填土之间则填充砖石碎块加固。另外,一号墙体位于二号墙体西侧,两者呈明显的叠压关系,根据墙体内外侧包含物以及这种叠压关系,初步判断这段墙体年代为明清时期。
一号墙体剖面呈拱形,顶部宽约7.2米,底部宽约19米,高约3米。
二号墙体
二号墙体为内外包砖的大型夯土墙体,两侧包砖从底至顶逐步向内叠涩收分。这段墙体的部分青砖上刻有“忠义军”“善化梁五砖”“长沙张壬洪”“宁乡郑滨”等字样,根据字体及内容,并结合墙体内出土遗物,初步判断这段墙体年代为宋元时期。
二号墙体现存断面呈梯形,两侧包砖从底到顶逐步向内收分,顶部宽约5.7米,底部宽约6.2米,外侧包砖宽约1.1米,内侧包砖宽约0.4米,高约1.8米-0.5米不等。
二号墙体保存状况尚好,但一号墙体现状较差。[1]
2科研价值
编辑
古城墙的重要性在于贯穿了多个朝代,等于是记载长沙古城历史的载体。它对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来说,是难得的实物教科书。
潮宗街古城墙由多个朝代的中心城叠加在一起,在中国城市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它在文物建筑上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在城墙部分青砖上刻有的“长沙”和“忠义军”等字样以及从城墙的修补,可以考证当时长沙人和蒙古军奋战保城的惨烈的攻城战斗的历史记忆,所以它和中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古城墙的价值不同,这段城墙既有防卫又有防洪的功能,它的存在可以考证近千年前的湘江河道和长沙城的关系的变迁。
文物专家认为,古城墙具有重要的学术科研价值,不仅记录了长沙古城演变的一个片段,还反映了自宋代以来长沙局部地貌的变化。[2]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