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582|回复: 23

“美龄号”与淮南的18载情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8 20: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龄号”与淮南的18载情缘

  “美龄号”列车

      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民国政府从美国订购,1930年运抵中国,全车采用钢结构,以4500多颗铁钉铆接而成,车体长23.1米,宽3.2米,重55.8吨。该列车随宋美龄女士走遍大江南北,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雨沧桑。因其曾一直为宋美龄所专用,故称为“美龄号”。

      您知道吗?“美龄号”列车曾在淮停了18年风雨!最早“发掘”关注“美龄号”的,是淮南日报社记者王亚军。

      “那是10年前的冬天,一次偶然机会,一位在铁路系统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大通老火车站停放了一辆“美龄号”列车。听到消息,我立即赶去大通老火车站一探究竟,结果真‘逮’到个‘宝’!之后,便发了一组系列报道,在当时很是轰动……从外观上看,‘美龄号’列车与‘绿皮车’无异,但内部差异却大得多!车内设施相当齐全,客厅、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会客室兼会议室应有尽有,会客室兼会议室约占全车的三分之一,顺着会议室往里走,是6间包厢,包厢内设有沙发床;再往前走,分别是厨房和卫生间。走到车门口,可以看到铜质的车踏被踩磨得锃亮,上面刻有英文,心细的人还会发现车底转向架上的“USA”铸字。列车内部装饰也很是富丽豪华,车顶灯、壁灯的灯座皆为白银制成,会客室有橡木桌椅一套,椅面和靠背均为牛皮包蒙,车厢内还依稀可见悬挂宋氏三姐妹合影照片的挂痕。”忆起10年前观瞻“美龄号”的情形,王亚军是历历在目且激动无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资料显示,“美龄号”车厢尾端原是个小巧的瞭望台,可以想像当年的光景,铜制栏杆围出的小小空间和乳白色廊檐的相衬,无不显示出悠闲浪漫的氛围和主人身份的显赫。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因“美龄号”历史身份的特殊性,铁道部将其改造成了公务用车,编号为GW97384,并先后配属给部专运处、北京铁路局;1964年,又调配给铁四局,成为工程指挥车,跟随筑路大军转战南北,先后因工程需要奔赴过詹东线、通让线、枝柳线、皖赣线、阜淮线、商阜线和合九线等。文革期间,被调到成昆线上的沾益,并在险峻闭塞的大山中躲过一劫。1985年后铁四局承建淮阜铁路新线,“美龄号”随之辗转来到淮南,作为公务车使用,停靠在大通老火车站。1995年之后,该车就一直被停放在此,并由铁四局所属车辆管理中心负责日常的管理和保养。

      根据王亚军的回忆,当时停靠在大通老火车站的“美龄号”有专人看护,但未引起关注。“美龄号”系列报道刊发后,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时任副市长的李忠与市旅游部门相关同志专程赶赴大通老火车站,将这一重要文物列为专题研究,现场观摩考察“美龄号”,提出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课题,安排与该机车产权部门联系,商讨如何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物长留淮南,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可事不凑巧,2003年铁道部在全国征集铁路发展历史文物,筹建中的上海铁路博物馆也在全国各地到处寻宝,得知“美龄号”列车下落这一重大讯息,有关部门便立即派专家组来淮南考察核实,获得确凿证据后,决定将“美龄号”列车调运到上海参加车辆博览会展览,并最终收归上海铁路博物馆。本着大局所需,淮南与“美龄号”列车牵手18年的情缘不得不告一段落。

      2003年9月10日暮时,在内燃机车强大牵引下,经历风雨七十年、结缘淮南18载的“美龄号”依依不舍地从大通老火车站出发,离开淮南,赶赴上海。

       如今,静静泊于上海铁路博物馆的“美龄号”已在专业部门的精心整修下基本恢复了原来的历史旧貌。沧海桑田,“美龄号”列车终究以其厚重的身份,向前来的游人述说着自己的风雨历程,以及曾经落脚淮南18年的那段不寻常的历史情缘……(本稿史料由淮南市档案局、市房地产档案馆提供)

      图片由2001年12月早报记者王亚军摄于大通老火车站。

(记者 黄媛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後來我查到,現在移到上海鐵路博物館了。
希望政府能夠透過招商引資的方式把老火車站舊址恢復起來,特別是反映那個時代的蒸汽機車、綠皮車廂、站臺、售票室和候車室。仔細挖掘歷史其實淮南還是有很多文化遺產的,特別是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的工業文化遺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市政府通过协商、谈判的途径,把“美龄号”专列争取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开发淮南蒸汽机旅游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20: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义阳府邸


    可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辆公务车的确是30年代从美国进口供宋美龄专用的。解放后,由铁道部车辆局接管。因原车主的特殊性,当时铁道部没有留用。五十年代中期调拨给铁四局,跟随铁路建设者们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可惜的是,车辆文字档案已在文革中散失,无从查寻。九十年代初,因年久失修,有关部门要求将“美龄号”报废。报告打到铁道部,还是因为该车的特殊性,部车辆局不仅不许报废,还要求对美龄号进行维修。1994年,上级拨款十万多元,对美龄号又进行了一次整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的“美龄号”
新闻来源:《铁道建设》报 发布日期:2014-12-10
  宋美龄,是对中国现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政治女性。随着岁月流逝,与宋美龄相关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座建筑,以至每台车辆,都被赋予联系那段复杂历史纽带的含义。
  位于上海市中心天目路200号的铁道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台公务车。这节车牌号为GW97384的公务车系1922年美国制造,全长23.10米,自重55.80吨,可载重1.90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政府赠送民国政府作为公务用车。因为曾为宋美龄所专用,人们习惯地称它为“美龄号”。
  这台堪称文物的公务车,十年前曾长期由中铁四局八分公司使用和管理。是八分公司职工的精心呵护,使得它今天能以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从外观上看,这节公务车与其它老旧客车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其设施的完备、内饰的奢华,会让人立即意识到它显赫的身世。“美龄号”公务车车内设有乘务员室、厨房、卧室、浴室、办公室和会议室各一间。车内装饰富丽豪华,车顶灯、壁灯的灯座皆为纯白银铸造,会客室有橡木桌椅一套,桌、椅面、椅靠背由牛皮蒙面。桌子非常沉重,几个人都难以搬动。车身四周由银灯镶边。上水厢式供水,燃煤供暖,全密闭式通过台,车底转向架上的铸字“USA”及踏板上的英文字样清晰可辨。
  解放伊始,“美龄号”由铁道部车辆局接管。 1963年,“美龄号”自北京铁路局调拨中铁四局的前身——华北铁路工程局,由华北铁路工程局詹东线新建铁路运输总段接收并负责维护和保养。詹东线铁路运输总段便是八分公司的前身。自此,它便与八分公司一起,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龄号”自调拨至八分公司后,铁路新线修到哪里,它便循着铁轨开到哪里。去过的新线有六十年代的詹东铁路、通让铁路、盘西铁路,七十年代的枝枊铁路,八十年代的皖赣铁路、阜淮铁路,直到九十年代的合九铁路。每有领导视察,“美龄号”因为其齐备的设施、沿轨道行进的特性,顺理成章地成为视察期间的专列,接待过的领导不计其数。
  1967年,正在云南沾益线的“美龄号”经受了一次生存考验。当时,铁路内部的造反派与地方造反派里通外联,决定对“美龄号”下手。一天晚上,铁路单位一个造反派,串通沾益县城一大群红卫兵,气势汹汹地来到“美龄号”停靠处。一看势头不对,两个公务车工作人员试图阻拦,当即与对方发生推搡和拉扯。两位正在工地接受改造的“走资派”,发现情况后,力图堵住车门,阻挡其进入,但立即被六七个红卫兵死死围住,动弹不得。这一幕恰被路过的青工张同华和同事看到。他们凭着出身“红五类”的胆气和强壮的身体,冲向造反派和红卫兵,把他们一个个搡离车门。对方自知不敌,便骂骂咧咧地回县城搬援兵去了。闻讯而来的队长一看不妙,赶紧向上级汇报。没过两小时,上面调来火车头,乘着黑夜把“美龄号”拉走了。第二天一早,人数更多的红卫兵压向车站,但“美龄号”不见了。他们大失所望,砸烂一部电话机和几个暖瓶后,悻悻地走了。
  1995年,八分公司出资20多万元对其内部进行了一次大整修。后来人们看到车上挂着的宋氏三姐妹肖像就是这时挂上去的。此后一直放在运工处淮南大通老站运输设备基地,由机车车辆段负责日常管理和保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其特殊的身份,淮南市分管旅游的副市长看到了“美龄号”背后的商机,准备把它作为一个景点向游客开放,还请来媒体宣传。2002年1月21日,人民网发表了组图《“美龄号”几经反复七十余载》,以图说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美龄号”的历史和现状。每逢节假日,常有人专程来观赏,有些年轻人结婚,还将公务车作为新婚照的背景。有很多次,这节公务车甚至还成为电视剧中的道具。
  2003年,筹建中的中国铁路博物馆派员造访淮南大通老火站,对“美龄号”进行了实地考察,决定征用“美龄号”作为重点展品。同年9月10日下午17时,“美龄号”在淮南市民和八分公司职工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离开淮南,前往上海。
  2004年8月28日,上海铁路博物馆正式开馆。“美龄号”公务车作为该馆“四宝”之一,开始承担起完全不同的角色。在办理交接手续时,对“美龄号”充满感情的八分公司决策者执拗地坚持一条:车可以在上海,但产权必须在中铁四局八分公司。唯有如此,八分公司职工才会感觉到:“美龄号”并没有真正离开自己,它与八分公司的联系依然在延续。
  “美龄号”与八分公司一起历经风雨,见证了八分公司的发展,也见证了中铁四局和祖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八分公司职工心中,“美龄号”的地位是永远不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20: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义阳府邸


    惜哉痛哉,看样子,好东西就该藏着捂着,2002年发现,2003年就被掘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中峰突进


    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龄号”公务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2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 美 龄 号 》 轶 事

    今年五月,筹建中的中国铁路博物馆派员造访安徽淮南大通老火车站,观摩停放在中铁四局专用线上的一辆公务车,并提出要将该公务车收为馆藏。闻此讯,与这辆公务车有关的人和事,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1979年的冬天,我所在的铺架队在皖赣线铺轨施工。一天,我们宿营车旁新停放一节公务车,车上的处长见了我们班的老工人张同华,竟紧紧地握手不放。张同华感到很有面子,回到班里便很自豪的讲起这辆公务车的故事。那是1967年在云南修成昆线时,张同华他们工班在沾益车站站台养护线路,那辆公务车就停放在站台旁。一天晚上,张同华和工友们来到站台上散步,黑暗中传来一阵阵争吵声,在好几个手电筒的照射下,张同华看见公务车门口站着一个铁路上的造反派和两个地方上的红卫兵,与阻挡他们上车的公务车管理员拉拉扯扯的。工地上的两个“走资派“也想赶到车门口来,却被六、七个 红卫兵围着动弹不了。张同华等几个青年工人三步并作两步挤到公务车门口,仗着自己身强力壮,红五类出身,把几个红卫兵一搡多远的。造反派战士和红卫兵看对方来了援兵,都是年青气盛的小伙子,自知不敌,便骂骂咧咧地回县城搬救兵去了。闻讯赶来的队长一看不妙,赶紧向上级打电话汇报。没过两小时,上面调来一台火车头, 乘着黑夜把公务车拉走了。因张同华护车有功,老队长悄悄告诉他,这辆公务车最早是宋美龄乘坐的,车上的设施很好,俄式铜茶坎,银质灯座,大家都称之为“美龄号”。大概是名气太大,引起了造反派的垂涎,为防不测,原想放在小站避避风头,可是还是不得安宁。老队长一边叹气一边说。第二天一早,一大群气势汹汹的红卫兵小将来到车站采取“革命行动”,发现“美龄号”不见了,大失所望,问了半天,连铁路上的造反派也说不出个准讯,几个领头的为了泄恨,把工地上的一部电话机和几个暖瓶砸了,才悻悻地拉着队伍走了。“当年的老队长,如今已是处长了,还不忘旧,见面客气得很。”张同华最后感慨的说。
同年12月底,我调到了段部。上任第二天,随领导到铺架工地参加一个会议,会场就设在“美龄号”上。一上车,先来到会议室,会议室大约占全车的三分之一多,约有2丈长,8尺宽,中间放着一张约6尺长,4 尺宽的大会议桌,周边放着10多把高背椅。桌子好像是橡木的,一看便知有些年代了。会议结束后,我带着浓厚的兴趣仔细观摩了“美龄号”。顺着会议室往里走,是6间包厢,每个包厢里有2上2下4个沙发床,我进去坐了坐,软软的,感觉很舒服。再往前走,分别是厨房和卫生间,锅炉还在,但俄式铜茶炊却不见了,换上的是普通小茶炉。仔细瞅瞅墙上的壁灯,已经换成银灰色的铝质灯座。看来,“美龄号”在文革中也在劫难逃!走到车门口,看到铜质的车踏被踩磨得锥亮,上面刻着一些我不认识的外文字,似乎在诉说自己沧桑的历史。
后来,好几次出差到上级机关,就“美龄号”的来历请教几位老铁路。据说是从部车辆局传来的信息:这辆公务车的确是30年代从美国进口供宋美龄专用的。解放后,由铁道部车辆局接管。因原车主的特殊性,在当时的年代,铁道部没有留用。五十年代中期调拨给铁四局,跟随铁路建设者们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可惜的是,车辆文字档案已在文革中散失,无从查寻。九十年代初,因“美龄号”年久失修,且每年要上交一笔折旧费,有关部门要求将“美龄号”报废。报告打到铁道部,还是因为该车的特殊性,部车辆局不仅不许报废,还要求对美龄号进行维修。1994年,上级拨款十万多元,对美龄号又进行了一次整修。
光阴似茬,弹指七十载,“美龄号”老矣,它静静地停放在淮南大通老火车站的铁四局专用线上,车底转向架上的铸字 USA及其它英文字母,依然清晰可辨,真人般大小的宋氏三姐妹合影,悬挂在车上的会议室中,远居美国长岛的宋美龄女士,亦已仙逝。美龄号也转移到上海的铁路博物馆,仿佛向人们诉说它经历的风风雨雨。
                              闲来观荷的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0 13:30 , Processed in 0.03269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