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三环北路高架快速路丁万河桥东、路南侧山坡上的拆迁废墟中发现了两座古代墓葬,徐州博物馆接到市民反映后到现场进行了初步勘察,确定两处古墓均为汉代石坑竖穴墓,并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徐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已经清理完一座,另一座汉墓已经发掘清理到墓室底部。
两座汉墓中,位置偏东的是一座石坑竖穴洞室墓,大致呈南北走向。由于这座汉墓的竖穴上部已经在施工中被挖掉,洞室也已经被挖开,残缺的洞室只剩下北端保留了一点洞室顶。经过测量,这座汉墓竖穴墓道南北长约3.2米、东西宽约2.8米、洞室进深约0.7米。经过清理,考古专家清理出部分破碎的陶器及几枚锈结在一起的钱币。
位置偏西的汉墓被发现时,竖穴墓道口北侧在施工中被扒掉一部分,其他部位都还掩盖在建筑废土下。经过清理发现,墓道口大致呈南北向,南北长3米、东西宽1.6米,竖穴墓道深5.5米。竖穴底部西侧开凿洞室,洞室与竖穴墓道间有4块石板封门,其中南侧3块向洞室内水平倒下,北侧一块向竖穴墓道里倾斜,未完全倒下。封堵洞室的石板倒下后,竖穴墓道内的回填土涌进洞室淤积。洞室南北长3.1米、东西宽约两米,目前高度近1米,淤土仍在向下清理中。由于墓葬所处位置的山体石质较差,竖穴墓道及洞室顶部的石壁都有多处自然塌损。
徐州博物馆考古专家介绍说,清理竖穴墓道底部时,在西北角位置发现了肢骨、牙齿等墓主遗迹,同时清理出一枚“大泉五十”钱币,这是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使用的货币,墓葬时代大致也属于这个时间。清理洞室时,也发现了部分棺漆痕迹。向洞室内倒下的石板边缘,可以看到有陶器碎片被压在下面的痕迹,有可能是洞室内的随葬物品。考古专家由此推测,这座石坑竖穴墓埋葬的很可能是夫妻两人。这种情况,通常是洞室内的墓主人先去世,后去世的一人下葬时只挖开了竖穴墓道,埋在了竖穴墓道底部,而没有安葬在洞室内。
据介绍,考古人员计划将洞室内倒下的石板转移到竖穴墓道内,再细致清理洞室,以期待有新的发现。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